⑴ 什麼是復位電路,它在電路中起到什麼作用
復位電路是一種用來使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的電路設備,它的操作原理與計算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啟動原理和手段有所不同。復位電路,就是利用它把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就像計算器的清零按鈕的作用一樣,以便回到原始狀態,重新進行計算。
復位電路的作用:在上電或復位過程中,控制CPU的復位狀態:這段時間內讓CPU保持復位狀態,而不是一上電或剛復位完畢就工作,防止CPU發出錯誤的指令、執行錯誤操作,也可以提高電磁兼容性能。
無論用戶使用哪種類型的單片機,總要涉及到單片機復位電路的設計。而單片機復位電路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工作的可靠性。
(1)復位電路擴展閱讀
1、上電復位
上電復位就是直接給產品上電,上電復位與低壓 LVR操作有聯系,電源上電的過程是逐漸上升的曲線過程,這個過程不是瞬間的完成的,一上電時候系統進行初始化,此時振盪器開始工作並提供系統時鍾,系統正常工作。
2、看門狗復位
看門狗定時器CPU內部系統,它是一個自振式的 RC振盪定時器,與外圍電路無關,也與CPU主時鍾無關,只要開啟看門狗功能也能保持計時,該溢出時候也會溢出,並產生復位。
3、LVR低壓復位
每個CPU都有一個復位電壓,這個電壓很低,有1.8V、2.5V等,當系統由於受到外界的影響導致輸入電壓過低,當低至復位電壓時候系統自動復位,當然,前提是系統要打開LVR功能,有時候也叫掉電復位。
當LVR<工作電壓<VDD時候,比如在V1時候工作是正常的,當VSS<工作電壓<LVR時候,系統有可能出錯,比如在V2時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死區,這個狀態不確定。
⑵ 常用的單片機復位電路有哪些
低電平復位電路有MAX705、MAX706、MAX809、MAX811、IMP705、IMP706、IMP809、IMP811、STM809、STM811、TCM809、TCM811、CAT809、CAT811、ICL88705、ICL88706等器件回,高電平復位電路有答MAX810、MAX812、IMP810、IMP812、STM810、STM812、TCM810、TCM812、CAT810、CAT812等器件,而MAX707、MAX708、MAX813L、IMP707、IMP708、IMP813L、TL7705、ICL88707、ICL88708、ICL88013、CAT707、CAT707、CAT708、CAT813等同時有高、低電平復位輸出信號和看門狗輸出,這些都是最常用的。
⑶ 單片機復位電路原理
電阻給電容充電,電容的電壓緩慢上升直到vcc,沒到vcc時晶元復位腳近似低電平,於專是晶元復位,接近屬vcc時晶元復位腳近高電平,於是晶元停止復位,復位完成。
先看看單片機數據手冊,得知復位時間最少是多少個周期,再計算當前時鍾頻率一個周期是多少時間,再乘以復位所需周期數(適當增加周期的數量,可使復位可靠)就知道當前時鍾頻率所需復位時間,用rc充電公式計算所需電阻電容值即可。注意單片機數據手冊復位腳的高低電平電壓值,rc充電時間要計算復位腳的高低電平區間電壓,
⑷ 復位電路的復位是什麼意思
復位就是歸位,原來在哪就回那去,一般也叫初始化。
相當大家集合了為開始,然版後都去干自己的去權了,老師喊集合了,大家都回到自己位置了,喊集合就是復位。
操作原理與計算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啟動原理和手段有所不同。復位電路,就是利用它把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就像計算器的清零按鈕的作用一樣,以便回到原始狀態,重新進行計算。
(4)復位電路擴展閱讀:
和計算器清零按鈕有所不同的是,復位電路啟動的手段有所不同。
一是在給電路通電時馬上進行復位操作。
二是在必要時可以由手動操作。
三是根據程序或者電路運行的需要自動地進行。
復位電路都是比較簡單的大都是只有電阻和電容組合就可以辦到了,再復雜點就有三極體等配合程序來進行了。
⑸ c51單片機復位電路的工作原理
如S22復位鍵按下時:RST經1k電阻接VCC,獲得10k電阻上所分得電壓,形成高電平,進入「復位狀態」
當S22復位鍵斷開時:RST經10k電阻接地,電流降為0,電阻上的電壓也將為0,RST降為低電平,開始正常工作
(5)復位電路擴展閱讀:
復位電路是一種用來使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的電路設備,它的操作原理與計算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啟動原理和手段有所不同。復位電路,就是利用它把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就像計算器的清零按鈕的作用一樣,以便回到原始狀態,重新進行計算。
和計算器清零按鈕有所不同的是,復位電路啟動的手段有所不同。一是在給電路通電時馬上進行復位操作;二是在必要時可以由手動操作;三是根據程序或者電路運行的需要自動地進行。復位電路都是比較簡單的大都是只有電阻和電容組合就可以辦到了,再復雜點就有三極體等配合程序來進行了。
單片機復位電路主要有四種類型:
(1)微分型復位電路:
(2)積分型復位電路:
(3)比較器型復位電路:
比較器型復位電路的基本原理。上電復位時,由於組成了一個RC低通網路,所以比較器的正相輸入端的電壓比負相端輸入電壓延遲一定時間.而比較器的負相端網路的時間常數遠遠小於正相端RC網路的時間常數。
因此在正端電壓還沒有超過負端電壓時,比較器輸出低電平,經反相器後產生高電平.復位脈沖的寬度主要取決於正常電壓上升的速度.由於負端電壓放電迴路時間常數較大,因此對電源電壓的波動不敏感.但是容易產生以下二種不利現象:
(1)電源二次開關間隔太短時,復位不可靠:
(2)當電源電壓中有浪涌現象時,可能在浪涌消失後不能產生復位脈沖。
為此,將改進比較器重定電路,如圖9所示.這個改進電路可以消除第一種現象,並減少第二種現象的產生.為了徹底消除這二種現象,可以利用數字邏輯的方法和比較器配合,設計的比較器重定電路。此電路稍加改進即可作為上電復位和看門狗復位電路共同復位的電路,大大提高了復位的可靠性。
⑹ 這個單片機的復位電路原理 是什麼
51單片機的阻容復加按鍵復位制電路,很多教科書上都有講的。51單片機的RST腳是高電平有效,所以要接一個下拉電阻確保不會被干擾從而導致復位。而電容串聯在電源和RST腳,是因為剛上電時,電容是短路狀態,這樣就相當於5V直接接到RST腳上,單片機就復位了。電容短路的時間取決於電容的容量!容量越大短路時間越長,一般都是毫秒級。按鍵可以讓人手動去復位單片機!
⑺ 復位電路原理圖
(1)復位電路之一。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一種實用復位電路。電路中,A105是機芯微控制器集成電路,A101是主軸伺服控制和數字信號處理集成電路, A104是伺服控制集成電路。
微控制器實用復位電路之一
這一電路的工作原理是這樣:在電源接通後,+5 V直流電壓通過電阻R216和電容C128加到集成電路A105的復位信號輸入引腳⑨腳,開機瞬間由於電容C128兩端的電壓不能突變,所以A105的⑨腳上是高電平,隨著+5 V直流電壓對C128充電的進行,⑨腳的電壓下降。
由此可見,加到集成電路A105的復位引腳⑨腳上的復位觸發信號是一個正脈沖。這一正脈沖復位信號經集成電路⑨腳內電路反相處理,使內電路完成復位。
重要提示
這一復位電路在使集成電路A105復位的同時,A1的⑥腳還輸出一個低電平復位脈沖信號,分別加到集成電路A101的復位信號輸入端16腳和集成電路A104的復位信號輸入端①腳,使A101和A104兩個集成電路同時復位。
(2)復位電路之二。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另一種實用復位電路。電路中, A1是微控制器集成電路,其42腳是電源引腳,33腳是復位引腳。
這一電路的工作原理是這樣:在電源開關接通後,+5 V直流電壓給集成電路A1的電源引腳42腳供電,當電源開關剛接通時,+5 V 電壓還沒有上升到穩壓二極體VZ1 的擊穿電壓,所以VZ1處於截止狀態,此時VT1管截止,這樣+5 V電源電壓經電阻R3加到VT2管的基極,使VT2管飽和導通,其集電極為低電平,即使集成電路A1的復位引腳33腳為低電平。
實用復位電路之二
隨著 +5 V 電壓升到穩定的 +5 V 後,這一電壓使穩壓二極體VZ1擊穿,導通的VZ1和R1給VT1管的基極加上足夠的直流偏置電壓,使VT1飽和導通,其集電極為低電平,這一低電平加到VT2管的基極,使VT2 管處於截止狀態,這樣+5 V 電壓經電阻R4加到復位引腳33腳上,使33腳為高電平。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電源開關接通後,復位引腳33腳上的穩定直流電壓的建立滯後一段時間,這就是復位信號,使集成電路A1的內電路復位。
斷電後,電容C1充到的電荷通過二極體VD1放掉,因為在電容C1上的電壓為上正下負,+5 V 端相接於接地,C1 上的充電電壓加到VD1上的是正向偏置電壓,使VD1導通放電,將C1中的電荷放掉,以供下一次開機時能夠起到復位作用。
(3)復位電路之三。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另一種實用復位電路。電路中, A1是微控制器集成電路,其41腳是電源引腳, 24腳是復位引腳,VZ002是穩壓二極體,VT002是PNP型三極體。
⑻ 復位電路怎麼進行說明
1、手動按鈕復位
手動按鈕復位需要人為在復位輸入端RST上加入高電平(圖1)。一般採用的辦法是在RST端和正電源Vcc之間接一個按鈕。當人為按下按鈕時,則Vcc的+5V電平就會直接加到RST端。手動按鈕復位的電路如所示。由於人的動作再快也會使按鈕保持接通達數十毫秒,所以,完全能夠滿足復位的時間要求。
2、上電復位
AT89C51的上電復位電路如圖2所示,只要在RST復位輸入引腳上接一電容至Vcc端,下接一個電阻到地即可。對於CMOS型單片機,由於在RST端內部有一個下拉電阻,故可將外部電阻去掉,而將外接電容減至1uF。
上電復位的工作過程是在加電時,復位電路通過電容加給RST端一個短暫的高電平信號,此高電平信號隨著Vcc對電容的充電過程而逐漸回落,即RST端的高電平持續時間取決於電容的充電時間。為了保證系統能夠可靠地復位,RST端的高電平信號必須維持足夠長的時間。
上電時,Vcc的上升時間約為10ms,而振盪器的起振時間取決於振盪頻率,如晶振頻率為10MHz,起振時間為1ms;晶振頻率為1MHz,起振時間則為10ms。在圖2的復位電路中,當Vcc掉電時,必然會使RST端電壓迅速下降到0V以下,但是,由於內部電路的限製作用,這個負電壓將不會對器件產生損害。
另外,在復位期間,埠引腳處於隨機狀態,復位後,系統將埠置為全「l」態。如果系統在上電時得不到有效的復位,則程序計數器PC將得不到一個合適的初值,因此,CPU可能會從一個未被定義的位置開始執行程序。
展開剩餘81%
⑼ 單片機復位電路(高低電平復位分別)
當單片機上電瞬間由於電容電壓不能突變會使電容兩邊的電位相同,此時為低電平,之後隨著時間推移電源通過電阻對電容充電,充滿電時RST為高電平。正常工作為高電平,低電平復位。
當單片機上電瞬間由於電容電壓不能突變會使電容兩邊的電位相同,此時RST為高電平,之後隨著時間推移電源負極通過電阻對電容放電,放完電時RST為低電平。正常工作為低電平,高電平復位。
單片機的復位引腳RST(全稱RESET)出現2個機器周期以上的高電平時,單片機就執行復位操作。如果RST持續為高電平,單片機就處於循環復位狀態。當單片機處於低電平時就掃描程序存儲器執行程序。
(9)復位電路擴展閱讀
基本結構
1、運算器
運算器由運算部件——算術邏輯單元(Arithmetic & Logical Unit,簡稱ALU)、累加器和寄存器等幾部分組成。ALU的作用是把傳來的數據進行算術或邏輯運算,輸入來源為兩個8位數據,分別來自累加器和數據寄存器。
2、ALU能完成對這兩個數據進行加、減、與、或、比較大小等操作,最後將結果存入累加器。例如,兩個數6和7相加,在相加之前,操作數6放在累加器中,7放在數據寄存器中,當執行加法指令時,ALU即把兩個數相加並把結果13存入累加器,取代累加器原來的內容6。
3、運算器有兩個功能:
(1)執行各種算術運算。
(2)執行各種邏輯運算,並進行邏輯測試,如零值測試或兩個值的比較。
(3)運算器所執行全部操作都是由控制器發出的控制信號來指揮的,並且,一個算術操作產生一個運算結果,一個邏輯操作產生一個判決。
4、控制器
控制器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時序發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組成,是發布命令的「決策機構」,即協調和指揮整個微機系統的操作。其主要功能有:
(1) 從內存中取出一條指令,並指出下一條指令在內存中的位置。
(2) 對指令進行解碼和測試,並產生相應的操作控制信號,以便於執行規定的動作。
(3) 指揮並控制CPU、內存和輸入輸出設備之間數據流動的方向。
5、主要寄存器
(1)累加器A
累加器A是微處理器中使用最頻繁的寄存器。在算術和邏輯運算時它有雙功能:運算前,用於保存一個操作數;運算後,用於保存所得的和、差或邏輯運算結果。
(2)數據寄存器DR
數據寄存器通過數據匯流排向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送(寫)或取(讀)數據的暫存單元。它可以保存一條正在解碼的指令,也可以保存正在送往存儲器中存儲的一個數據位元組等等。
(3)程序計數器PC
PC用於確定下一條指令的地址,以保證程序能夠連續地執行下去,因此通常又被稱為指令地址計數器。在程序開始執行前必須將程序的第一條指令的內存單元地址(即程序的首地址)送入PC,使它總是指向下一條要執行指令的地址。
(4)地址寄存器AR
地址寄存器用於保存當前CPU所要訪問的內存單元或I/O設備的地址。由於內存與CPU之間存在著速度上的差異,所以必須使用地址寄存器來保持地址信息,直到內存讀/寫操作完成為止。
硬體特性
晶元
1、主流單片機包括CPU、4KB容量的RAM、128 KB容量的ROM、 2個16位定時/計數器、4個8位並行口、全雙工串口行口、ADC/DAC、SPI、I2C、ISP、IAP。
2、系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實現模塊化。
3、單片機可靠性高,可工作到10^6 ~10^7小時無故障。
4、處理功能強,速度快。
5、低電壓,低功耗,便於生產攜帶型產品。
6、控制功能強。
7、環境適應能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