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顯卡的作用是什麼
顯卡用途是將計算機系統所需要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顯示器,並向顯示器提供逐行或隔行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將電腦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讓顯示器顯示出來,同時顯卡還是有圖像處理能力,可協助CPU工作,提高整體的運行速度。
(1)顯卡電路原理圖擴展閱讀:
顯卡的工作原理:顯卡插在主板上的擴展槽里,主要負責把主機向顯示器發出的顯示信號轉化為一般電器信號,使得顯示器能明白應該做什麼。顯卡的主要晶元叫「顯示晶元」(圖形處理器或視覺處理器),是顯卡的主要處理單元,顯卡上也有和計算機存儲器相似的存儲器,稱為「顯示存儲器」,簡稱顯存。
顯卡通常由匯流排介面、PCB板、顯示晶元、顯存、RAMDAC、VGA BIOS、VGA功能插針、D-sub插座及其他外圍組件構成。
⑵ 電腦顯卡結構圖
顯卡主要由圖形處理器,也就是常說的GPU,以及顯存組成。
這是最核心的部分。其它的就是供電電路,介面電路,輸出電路等部分。
一張典型的顯卡結構,如下圖所示:
⑶ 顯卡電路圖去哪裡找
顯卡電路圖去哪裡找淘寶上有的維修網基地也可以下載到的。
顯卡最重要的部位是什麼?可能大部分人覺得是GPU,畢竟顯卡起到顯示功能的元件就是GPU,但在我看來。
顯卡的供電部分和GPU有著同等的重要性,如果說GPU是顯卡的「大腦」,那麼供電部分就是顯卡的「心臟」。
沒有「心臟」作為基礎「大腦」再強大也是無法工作的,所以說顯卡的供電部分也是不容忽視的。
此外,供電的設計也會影響到顯卡的性能,強大的GPU需要強大的供電系統去支撐,這也是同晶元頂級顯卡和普通顯卡的主要區別之一。
顯卡GPU運行所需要的說白了就是合適的電壓和電流,而顯卡的供電系統的主要作用就是通過調壓、穩壓以及濾波等工作,讓GPU獲得穩定、純凈及大小適中的電壓和電流。
那麼供電部分都是哪些元件起到完成相關工作的作用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顯卡供電部分的元器件,讓大家對顯卡的供電有個全面的了解。
首先我們需要對供電系統有個全局性的了解:顯卡上應用的供電系統分為三種,分別是三端穩壓電路.
場效應管穩壓電路及開關電路,這三種電路的工作模式都是採取降壓工作模式,即輸出電壓總是低於輸入電壓。
三端穩壓電路歷史悠久,是一種比較簡單的顯卡供電系統。該電路僅需要一個集成穩壓器即可工作,但可提供的電流很小。
不適合用在大負載設備上,像GPU這種對電流電壓要求較高的元件無法被其所帶動,因此在現在的顯卡上主要用途是對DAC電路或者介面進行供電。
⑷ 顯卡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顯卡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顯卡是目前大家最為關注的電腦配件之一了,他的性能好壞直接關繫到顯示性能的好壞及圖像表現力的優劣等等。然而許多初學者對顯卡這個東西並不是十分了解的,下面筆者搜集了一批資料並以圖解的形式對顯卡結構做一簡單的介紹,希望你看後能對顯卡有一定的了解。
顯卡的基本結構
顯卡的主要部件包括:顯示晶元,顯示內存,RAMDAC等。
顯示晶元:一般來說顯卡上最大的晶元就是顯示晶元,顯示晶元的質量高低直接決定了顯示卡的優劣,作為處理數據的核心部件,顯示晶元可以說是顯示卡上的CPU,一般的顯示卡大多採用單晶元設計,而專業顯卡則往往採用多個顯示晶元。由於3D浪潮席捲全球,很多廠家已經開始在非專業顯卡上採用多晶元的製造技術,以求全面提高顯卡速度和檔次。
顯示內存:與系統主內存一樣,顯示內存同樣也是用來進行數據存放的,不過儲存的只是圖像數據而已,我們都知道主內存容量越大,存儲數據速度就越快,整機性能就越高。同樣道理,顯存的大小也直接決定了顯卡的整體性能,顯存容量越大,解析度就越高。
一:結構--全面了解顯示卡(一)
一.圖解顯示卡。
1.線路板。
顯卡的線路板是顯卡的母體,顯卡上的所有元器件必須以此為生。目前顯卡的線路板一般採用的是6層PCB線路板或4層PCB線路板,如果再薄,那麼這款顯卡的性能及穩定性將大打折扣。另外,大家可看見顯卡的下面有一組「金手指」(顯示卡介面),它有ISA/PCI/AGP等規范,它是用來將顯卡插入主板上的顯卡插槽內的。當然,為了讓顯卡和主機更好的固定,顯卡上需要有一塊固定片;為了讓顯卡和顯示器及電視等輸入輸出設備相連,各種信號輸出輸入介面也是必不可少的。
2.顯卡上常見的元器件。
現在的顯卡隨著技術上的進步,其採用的元器件是越來越少越來越小巧。下面我們給大家介紹幾種顯卡上常見的元器件。
a.主晶元:主晶元是顯示卡的靈魂。可以說採用何種主顯示晶元便決定了這款顯示卡性能上的高低。目前常見的顯卡主晶元主要有nVidia系列及ATI系列等等,如Geforce2 GTS,Geforce2 MX,Geforce3,ATI Radeon等。此外,由於現在的顯卡頻率越來越高工作時發熱量也越來越大,許多廠家在顯卡出廠家已給其加上了一個散熱風扇。
b.顯存:顯存也是必不可少的。現在的顯卡一般採用的是SDRAM,SGRAM,DDR三種類別的顯存,以前常見的EDO等類別的顯存已趨淘汰。它們的差別是--SGRAM顯存晶元四面皆有焊腳,SDRAM顯存只有兩邊有焊腳,而DDR顯存除了晶元表面標記和前兩者不同外,那就是晶元厚度要比前兩者明顯薄。
c.電容電阻:電容電阻是組成顯卡不能或缺的東西。顯卡採用的常見的電容類型有電解電容,鉭電容等等,前者發熱量較大,特別是一些偽劣電解電容更是如此,它們對顯卡性能影響較大,故許多名牌顯卡紛紛拋棄直立的電解電容,而採用小巧的鉭電容來獲得性能上的提升。電阻也是如此,以前常見的金屬膜電阻碳膜電阻越來越多的讓位於貼片電阻。
d.供電電路:供電電路是將來自主板的電流調整後供顯卡更穩定的工作。由於顯示晶元越造越精密,也給顯卡的供電電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供電電路中各種優良的穩壓電路元器件採用是少不了的。
e.FLASH ROM:存放顯卡BIOS文件的地方。
f.其它:除此之外,顯卡上還有向顯卡內部提供數/模轉換時鍾頻率的晶振等小元器件。
全面了解顯示卡
PCB板
PCB板是一塊顯卡的基礎,所有的元件都要集成在PCB板上,所以PCB板也影響著顯卡的質量。目前顯卡主要採用黃色和綠色PCB板,而藍色、黑色、紅色等也有出現,雖然顏色並不影響性能,但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顯卡出廠檢驗時的誤差率。另外,目前不少顯卡採用4層板設計,而一些做工精良的大廠產品多採用了6層PCB板,抗干擾性能要好很多。PCB板的好壞直接影響顯示的穩定性。
顯示晶元
我們在顯示卡上見到的「個頭」最大的晶元就是顯示晶元,它們往往被散熱片和風扇遮住本來面目,顯示晶元專門負責圖像處理。常見的家用型顯卡一般都帶有一枚顯示晶元,但也有多晶元並行處理的顯卡,比如ATI RAGE MAXX和大名鼎鼎的3dfx Voodoo5系列顯卡。
顯示晶元按照功能來說主要分為「2D」(如S3 64v+)「3D」(如3dfx Voodoo)和"2D+3D"(如Geforce MX)幾種,目前流行的主要是2D+3D的顯示晶元。
位(bit指的是顯示晶元支持的顯存數據寬度,較大的帶寬可以使晶元在一個周期內傳送更多的信息,從而提高顯卡的性能。現在流行的顯示晶元多位128位和256位,也有一小部分64位晶元顯卡。「位」是顯示晶元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但我們並不能按照數字倍數簡單判定速度差異。
顯示內存
顯存也是顯卡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顯存質量、速度、帶寬等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明顯。顯存是用來存儲等待處理的圖形數據信息的,解析度越高,屏幕上顯示的像素點也越多,相應所需顯存容量也較大。而對於目前的3D加速卡來說,則需要更多的顯存來存儲Z-Buffer數據或材質數據等。
我們知道,在顯卡工作中,顯示晶元將所處理的圖形數據信息傳送到顯存中,隨後RAMDAC從顯存中讀取數據並將數字信號轉化為模擬信號,輸出到顯示器上。所以,顯存的速度及數據傳輸帶寬直接影響了顯卡的速度。數據傳輸帶寬是指顯存一個周期內可以讀入的數據量影響顯卡的速度。顯存容量決定了顯卡支持的解析度、色深,而刷新率由RAMDAC決定。
顯存可以分為兩大類:單埠顯存和雙埠顯存。前者從顯示晶元讀取數據及向RAMDAC傳輸數據經過同一埠,數據的讀寫和傳輸無法同時進行;顧名思義,雙埠顯存則可以同時進行數據的讀寫與傳輸。目前主要流行的顯存有SDRAM、SGRAM、DDR RAM、VRAM、WRAM等。
RAMDAC(數/模轉換器)
RAMDAC作用是將顯存中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顯示器能夠識別的模擬信號,速度用「MHz」表示,速度越快,圖像越穩定,它決定了顯卡能夠支持的最高刷新頻率。我們通常在顯卡上見不到RAMDAC模塊,那是因為廠商將RAMDAC整合到顯示晶元中以降低成本,不過仍有部分高檔顯卡採用了獨立的RAMDAC晶元。
VGA BIOS
VGA BIOS存在於Flash ROM中,包含了顯示晶元和驅動程序間的控製程序、產品標識等信息。我們常見的Flsah ROM編號有29、39(見圖1)和49開頭的3種,這幾種晶元都可以通過專用程序進行升級,改善顯卡性能,甚至可以給顯卡帶來改頭換面的效果。
圖1 VGA BIOS
VGA功能插針
VGA功能插針(見圖2)是顯卡與外部視頻設備交換數據的通道,通常用於擴展顯卡的視頻功能,比如連接解壓卡等,雖然它存在於很多顯卡當中,但利用率非常低。
圖2 VGA插針
VGA 插座(D-SUB)
VGA插座一般為15針RGB介面(見圖3),某些書籍及報刊稱之為D-SUB介面。顯卡與顯示器之間的連接需要VGA插座來完成,它負責向顯示器輸出圖像信號。在一般顯卡上都帶有一個VGA插座,但也有部分顯卡同時帶有兩個VGA插座,使一塊顯示卡可以同時連接兩台顯示器,比如MGA G400DH和雙頭GeForce MX。
圖3 VGA插座
另外,部分顯卡還同時帶有視頻輸入(Video in)、輸出(Video out)端子(見圖4)、S端子(見圖5)或數字DVI介面(見圖6)。視頻輸出埠和S端子的出現使得顯卡可以將圖像信號傳輸到大屏幕彩電中,獲取更佳的視覺效果。數字DVI介面用於連接LCD,這需要顯示晶元的支持。具有這些介面的顯卡通常也可以稱為雙頭顯卡,雙頭顯卡一般需要單獨的視頻控制晶元。現在市場上有售的耕升的GeForce2 ULT顯卡同時擁有DVI介面和S-Video介面,是少見的全能產品。
工作原理
我們必須了解,資料 (data) 一旦離開 CPU,必須通過 4 個 步驟,最後才會到達顯示屏:
1、從匯流排 (bus) 進入顯卡晶元 -將 CPU 送來的資料送到顯卡晶元裡面進行處理。 (數位資料)
2、從 video chipset 進入 video RAM-將晶元處理完的資料送到顯存。 (數位資料)
3、從顯存進入 Digital Analog Converter (= RAM DAC),由顯示顯存讀取出資料再送到 RAM DAC 進 行資料轉換的工作(數位轉類比)。 (數位資料)
4、從 DAC 進入顯示器 (Monitor)-將轉換完的類比資料送到顯示屏 (類比資料)
如同你所看到的,除了最後一步,每一步都是關鍵,並且對整體的顯示效能 (graphic performance) 關系十分重大。
注: 顯示效能是系統效能的一部份,其效能的高低由以上四步所決定,它與顯示卡的效能 (video performance) 不太一樣,如要嚴格區分,顯示卡的效能應該受中間兩步所決定,因為這兩步的資料傳輸都是在顯示卡的內部。第一步是由 CPU 進入到顯示卡裡面,最後一步是由顯示卡直接送資料到顯示屏上,這點要了解。
最慢的步驟就是整體速度的決定步驟 (注: 例如四人一組參加 400 公尺接力,其中有一人跑的特別慢,全組的成績會因它個人而被拖垮,也許會殿後。但是如果他埋頭苦練,或許全隊可以得第一,所以跑的最慢的人是影響全隊成績的關鍵,而不是哪些已經跑的很快的人)。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每一步所代表的意義及實際所發生的事情:
CPU 和顯卡晶元之間的資料傳輸
這受匯流排的種類和匯流排的速度(也就是外頻),主機板和他的晶元組所決定。 目前最快的匯流排是 PCI bus,而 VL bus, ISA, EISA and NuBus (Macs 專用) 效能就比較低。
現在流行的AGP並不是一種匯流排,而只是一種介面方式(注: PCI bus 是 32 bit data path,也就是說 CPU 跟 顯示卡之間是以一次 4 byte 的資料在對傳,其他的 bus 應該是 16 bit data path)。
PCI bus 的最快速度是 33 MHz 。
顯卡晶元和顯存之間的資料傳輸以及從顯存到 RAM DAC 的資料傳輸
我把這兩步放在一起是因為這里是影響顯示卡效能的關鍵所在, 假如你不考慮顯卡晶元的個別差異。
顯示卡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可憐的顯存夾在這兩個非常忙碌的裝置之間 (顯卡晶元和 RAMDAC),必須隨時受它們兩個差遣。
每一次當顯示屏畫面改變,晶元就必須更改顯示顯存裡面的資料 (這動作是連續進行的,例如移動滑鼠游標,鍵盤游標......等等)。 同樣的,RAM DAC 也必須不斷地讀取顯存上的資料,以維持畫 面的刷新。 你可以看到,顯存在他們之間被捉的牢牢的。
所以後來出現了一些聰明的做法,像是使用 VRAM, WRAM, MDRAM, SGRAM, EDO RAM, 或增加 video bus 的大小如 32 bit, 64bit, 還有現在剛出現的 128 bit。
解析度越高,從晶元傳到顯存的資料就越多。 而 RAM DAC 從顯存讀取資料的速度就要更快才行。 你可以看到,晶元和和RAM DAC 隨時都在對顯存 進行存取的工作。
一般 DRAM 的速度只能被存取到一個最大值(如 70ns 或 60ns),所以 在晶元結束了存取 (read/write) 顯存之後, 才能換 RAM DAC 去讀取顯存,如此一直反覆不斷。
顯卡的主要術語與參數
一.明白顯卡的常見術語。
了解了顯卡的外表,最後讓我們再來了解一下顯卡的流行術語,這樣對你認識顯卡更有由表及裡的幫助作用。
1.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圖形加速埠)AGP實際上是PCI介面的超集,它做為一種新型介面將顯示卡同主板晶元組進行了直接連接,從而大幅度提高了電腦對3D圖形的處理能力。在處理大的紋理圖形時AGP顯卡除了使用卡上的顯存外還可以通過DIME直接內存執行功能使用系統內存,AGP顯卡視頻傳輸率在X2模式下就可達到533MB/S。
*AGP8X:AGP8X是Intel制定的新一代的圖像傳輸規格,它將作為下一代的個人電腦及工作站的新顯示標准。AGP (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是由Intel公司所制訂的顯示介面標准,速度已由最初的AGP 1x (264 MBytes/sec,3.3v)到現在的AGP 4x (1 GBytes/sec,1.5v),因為AGP擁有高速頻寬,所以廣受眾多顯示晶元廠家的支持,推出了很多支持AGP 4X/PRO的不同產品來以滿足用戶對圖像運算、高畫質要求的要求。Intel宣布的AGP 8x,依舊使用32-bit的匯流排架構,而速度方面則提升至533 MHz,及支持2GBytes/sec,是AGP 4x的兩倍。速度的提升,即代表了顯示晶元製造商能更好的利用AGP 8x的優點來充份發揮顯示晶元的效能。
2.API。
API全稱為(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介面。
API的原理是當某一個應用程序提出一個制圖請求時,這個請求首先要被送到操作系統中,然後通過GDI(圖形設備介面)和DCI(顯示控制介面)對所要使用的函數進行選擇。而現在這些工作基本由Direct X來進行,它遠遠超過DCI的控制功能,而且還加入了3D圖形API(應用程序介面)和Direct3D。顯卡驅動程序判斷有那些函數是可以被顯卡晶元集運算,可以進行的將被送到顯卡進行加速。如果某些函數無法被晶元進行運算,這些工作就交給CPU進行(影響系統速度)。運算後的數字信號寫入幀緩存中,最後送入RAMDAC,在轉換為模擬信號後輸出到顯示器。由於API是存在於3D程序和3D顯示卡之間的介面,它使軟體運行在硬體之上,為了使用3D加速功能,就必須使用顯示卡支持的API來編寫程序,比如Glide, Direct3D或OpenGL等等來獲得性能上的提升。
常見的API主要有以下幾種:
*.Direct X。
說起顯卡我們不得不說說它。這是微軟公司專為PC游戲開發的API(應用程序介面),它的主要特點是:比較容易控制,可令顯卡發揮不同的功能,並與WINDOWS系統有良好的兼容性。
*.OpenGL。
OpenGL開放式圖形界面是由SG公司開發用於WINDOWS,MACOS,UNIX等系統上的API。它除了提供有許多圖行運算處理功能外,其3D圖形功能很強,甚至超過Direct X很多。
*.Glide。
這是3DFX公司首先在VOODOO系列顯卡上應用的專用3D API,它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VOODOO顯示晶元的3D圖形處理能力。由於它很少考慮兼容性,所以工作效率要比OpenGL和D3D要高。
3.RAMDAC。
RAMDAC(RANDOM ACCESS MEMORY DAC,數模轉換晶元)它的作用是將電腦內的數字信號代碼轉換為顯示器所用的模擬信號的東西。此晶元決定顯示器所表現出的解析度及圖像顯示速度。RAM DAC根據其寄存器的位數分為8位,16位,24位等等,8位RAMRAC只能顯示256色,而真彩卡支持的16M色,它的RAMRAC必須為24位。另外,RAM DAC的工作速度越高,則相應的顯示速度也越快,如在75Hz的刷新率和1280X1024的解析度下RAM DAC的速度至少要達到150MHz。
4.顯存。
顯存,顯示存儲器,其作用是以數字形式存儲圖行圖像資料。通過專門的圖形處理晶元可直接從卡上的顯存調用有關圖形圖像資料,從而減輕了CPU的負擔縮短了通過匯流排傳輸的時間,提高了顯示速度,可以說顯存的大小與速度直接影響到視頻系統的圖形解析度,色彩精度和顯示速度。常見的顯存和當時主流的內存使用情況基本相同
顯示卡(Display Card),也叫顯卡,是電腦最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顯卡控制著PC的臉面——顯示器,使它能夠呈現供我們觀看的字元和圖形畫面。早期的顯卡只是單純意義的顯卡,只起到信號轉換的作用;目前我們一般使用的顯卡都帶有圖形加速功能,所以也叫做「圖形加速卡」。本期我們將為大家介紹有關顯示卡的知識。
顯示卡通常由匯流排介面、PCB板、顯示晶元、顯存、RAMDAC、VGA BIOS、VGA功能插針、VGA插座及其他外圍元件構成
主要參數
CGA (COlor Gaphics Adapter:彩色圖形適配卡〕
IBM公司於1982年開發並推出了一種可支持彩色顯示器的顯示即CGA卡,它能夠顯示16種顏色,可達到640X200的解析度,可工作於文本和圖形方式下。
EGA (Enhanced Graphics Adapter:增強圖形適配卡)
在CGA的基礎上IBM公司於1984年推出了EGA卡。EGA將顯示解析度提高到640X350,同時與CGA完全兼容,可顯示的顏色數據提高到了64種顯示內存也擴展到256K。
VGA (Video Graphics Array:視頻圖形陣列)
1987年IBM公司在PS/2 (微通道計算機)電腦上,首次推了VGA卡,今天雖已難覓PS/2的影蹤,但VGA早已成為業界標准。VGA達到了640X480的解析度,並與MDA、CGA、EGA保持兼容,它增加二個6位DAC轉換電路從而首次實現了從顯示卡上直接輸出R.G.B模擬信號到顯示器,可顯示的顏色增加到256色並且可支持大於256K的顯示存儲器容量。
SVGA (Suoer VGA 超級視頻圖形陣列)
SVGA是由VESA(視頻電了標准學會,一個由眾多顯示卡生產而所組成的聯盟)1989年推出的。它規定,超過VGA 640X480解析度的所有圖形模式均稱為SVGA,SVGA標准允許解析度最高達到1600X1200,顏色數最高可達到16兆(1600萬)色。同時它還規定在800X600的解析度下,至少要達到72Hz的刷新頻率。
IBM在VGA的基礎上,1989年推出了8514A,它可以達到1024X768的解析度是對VGA的低解析度的提高,但由於這一標准只能用於IBM的PS/2電腦其技術資料不對外公開,並且採用了導致高閃爍的隔行掃描方式,因此,未能像IBM過去的幾個產品那樣成為業界標,很快就被淘汰了。
XGA (Extended Graphic Array:增強圖形陣列)
由於8514A的失敗,IBM在1990年又推出了XGA,XGA與8514A同樣達到了1024X768的解析度,在64OX480時可以達到65536種顏色。它最大的改進是允許逐行掃描方式並且針對Windows的圖形界面操作作了很大的改進,用硬體方式實現了圖形加速,如位塊傳輸、畫線、硬體子圖形等,它還使用了VRAM作為顯示存儲器,因此大大提高了顯示速度。
顯示解析度 (Resolution)
指視頻圖像所能達到的清晰度,由每幅圖像在顯示屏幕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像素點數來表示比如說某顯示解析度為640X480。就是說凡水平方向上有640個像素、垂直方向上有480個像素。
像素(Pixel)
Pixel是Picture element (圖像元素)的簡寫。像素是組成顯示屏幕上的點,是顯示畫面的最小組成單位。
點距(Dot Pitch)
指顯示屏幕上同色熒光點的最短距離,它決定著像素的大小和顯示圖像的清晰度。通點距有0.39,0.31,0.28,0.26,0.25及0.20等幾種規格。
顏色深度(Color Depth)
指每個像素可顯示的顏色數。每個像素可顯示的顏色數取決於顯示卡上給它所分配的DAC位數,位數越高,每個像素可顯示出的顏色數目就越多。但是在顯示解析度一定的情況下一塊顯示卡所能顯示的顏色數目還取決於其顯示存儲器的大小。比如一塊兩兆顯存的顯示卡,在1024X768的解析度下,就只能顯示16位色(即65536」種顏色),如果要顯示24位彩色(16.8M), 就必須要四兆顯存。
偽彩色(Pseudo Color)
如果每個像素使用的是1個位元組的DAC位數 (即8位),那麼每個像素就可以顯示出256種顏色,這種顏色模式稱為「偽彩色」又叫8位色。
高彩色(High Color)
如果給每個像素分配2個位元組的DAC位數(即16位),則每個像素可顯示的顏色最多可以達到65536種,這種顏色模式稱為「高彩色」 ,又叫「16位色」。
真彩色(True Color)
在顯示存儲器容量足夠的情況下,如果給每個像素分配3個位元組的DAC (即24位),那麼每個像素可顯示的顏色則可達到不可思議的1680萬種(168M色)——盡管人眼可分辨的顏色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而已,這種顏色模式就是「真彩色」,又叫「24位色」。目前較好的顯示卡已經達到了32位色的水平。
刷新頻率(Refresh Rate )
在顯示卡輸出的同步信號控制下,顯示器電於束先對屏幕從左到右進行水平掃描,然後又很快地從下到上進行垂亘掃描,這兩遍掃描完成後才組成一幅完整的畫面,這個掃描的速度就是刷新頻率,意思就是每秒鍾內屏幕畫向更新的次數,刷新頻率越高,顯示畫面的閃爍就越小。
帶寬(Bandwidth )
顯示存儲器同時輸入輸出數據的最大能力,常以每秒存取數據的最大位元組數MB/S)來表示越高的刷新頻率往往需要越大的帶寬。
紋理映射
每一個3D造型都是由眾多的三角形單元組成的,要使它顯示的更加真實的話,就要在它的表面粘貼上模擬的紋理和色彩,比如一塊大理石的紋理等。而這些紋理圖像是事先放在顯示存儲器中的,將之從存儲器中取出來並粘貼到3D造型的表面,這就是紋理映射。
Z緩沖(Z-BUFFERING)
Z的意思就是除X 、Y軸以外的第三軸,即3D立體圖型的深度。Z緩沖是指在顯示存儲器中預先存放不同的3D造型數據,這樣,當畫面中的視角發生變化時,可以即時地將這些變化反映出來從而避免了由於運算速度滯後所造成的圖形失真。
3D顯卡
3D顯卡術語簡介
如今3D顯示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最新一代的顯示卡蘊含著最新的技術不斷的涌現,各個顯示晶元廠商也都在新產品的介紹中展示著產品的獨特性能與3D特效,其中許多諸如「三線過濾」、「阿爾法混合」、「材質壓縮」、「硬體T&L」等等名詞可能會令您疑惑不解,本文就是為您通俗的來解釋闡述這些專業術語,以使您能對枯燥的3D術語能有所把握。
這些最新的3D顯示技術與特性是在目前3D顯卡中正流行的或是將要廣泛流行的技術標准,展望未來,在21世紀中顯示技術也必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面對著紛繁的顯示技術與顯卡市場,要知最後花落何家呢,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16-, 24-和32-位色
16位色能在顯示器中顯示出65,536種不同的顏色,24位色能顯示出1670萬種顏色,而對於32位色所不同的是,它只是技術上的一種概念,它真正的顯示色彩數也只是同24位色一樣,只有1670萬種顏色。對於處理器來說,處理32位色的圖形圖像要比處理24位色的負載更高,工作量更大,而且用戶也需要更大的內來存運行在32位色模式下。
2D卡
沒有3D加速引擎的普通顯示卡。
3D卡
有3D圖形晶元的顯示卡。它的硬體功能能夠完成三維圖像的處理工作,為CPU減輕了工作負擔。通常一款3D加速卡也包含2D加速功能,但是還有個別的顯示卡只具有3D圖像加速能力,比如Voodoo2。
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 (AGP)高速圖形加速介面
AGP是一種PC匯流排體系,它的出現是為了彌補PCI的一些不足。AGP比PCI有更高的工作頻率,這就意味著它有更高的傳輸速度。AGP可以用系統的內存來當作材質緩存,而在PCI的3D顯卡中,材質只能被儲存在顯示卡的顯存中。
Alpha Blending(透明混合處理)
它是用來使物體產生透明感的技術,比如透過水、玻璃等物理看到的模糊透明的景象。以前的軟體透明處理是給所有透明物體賦予一樣的透明參數,這顯然很不真實;如今的硬體透明混合處理又給像素在紅綠藍以外又增加了一個數值來專門儲存物體的透明度。高級的3D晶元應該至少支持256級的透明度,所有的物體(無論是水還是金屬)都由透明度的數值,只有高低之分。
Anisotropic Filtering (各向異性過濾)
(請先參看二線性過濾和三線性過濾)各向異性過濾是最新型的過濾方法,它需要對映射點周圍方形8個或更多的像素進行取樣,獲得平均值後映射到像素點上。對於許多3D加速卡來說,採用8個以上像素取樣的各向異性過濾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比三線性過濾需要更多的像素填充率。但是對於3D游戲來說,各向異性過濾則是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因為它可以使畫面更加逼真,自然處理起來也比
三線性過濾會更慢。
Anti-aliasing(邊緣柔化或抗鋸齒)
由於3D圖像中的物體邊緣總會或多或少的呈現三角形的鋸齒,而抗鋸齒就是使畫面平滑自然,提高畫質以使之柔和的一種方法。如今最新的全屏抗鋸齒(Full Scene Anti-Aliasing)可以有效的消除多邊形結合處(特別是較小的多邊形間組合中)的錯位現象,降低了圖像的失真度,全景抗鋸齒在進行處理時, 須對圖像附近的像素進行2-4次采樣, 以達到不同級別的抗鋸齒效果。3dfx在驅動中會加入對2x2或4x4抗鋸齒效果的選擇, 根據串聯晶元的不同, 雙晶元Voodoo5將能提供2x2的抗鋸齒效果, 而四晶元的卡則能提供更高的4x4抗鋸齒級別。 簡而言之,就是將圖像邊緣及其兩側的像素顏色進行混合,然後用新生成的具有混合特性的點來替換原來位置上的點以達到柔化物體外形、消除鋸齒的效果。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介面
API是存在於3D程序和3D顯示卡之間的介面,它使軟體運行與硬體之上。為了使用3D加速功能,就必須使用顯示卡支持的API來編寫程序,比如Glide, Direct3D或是OpenGL。
Bi-linear Filtering(二線性過濾)
是一個最基本的3D技術,現在幾乎所有的3D加速卡和游戲都支持這種過濾效果。當一個紋理由小變大時就會不可避免的出現「馬賽克」現象,而過濾能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它是通過在原材質中對不同像素間利用差值演算法的柔化處理來平滑圖像的。其工作是以目標紋理的像素點為中心,對該點附近的4個像素顏色值求平均,然後再將這個平均顏色值貼至目標圖像素的位置上。通過使用雙線性過濾,雖然不同像素間的過渡更加圓滑,但經過雙線性處理後的圖像會顯得有些模糊。
⑸ 筆記本獨立顯卡供電電路原理
筆記本獨立顯卡供電都是由buck晶元和電感組成的降壓電路,晶元不同,其電路圖有差別,但原理一樣。
⑹ 顯卡電路圖到哪裡下載
顯卡電路圖可以到該顯卡官方論壇、CSDN或圖紙街網站里下載。
顯卡電路圖是用電路元件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電路圖是人們為研究、工程規劃的需要,用物理電學標准化的符號繪制的一種表示各元器件組成及器件關系的原理布局圖。由電路圖可以得知組件間的工作原理,為分析性能、安裝電子、電器產品提供規劃方案。
在設計電路中,工程師可從容在紙上或電腦上進行,確認完善後再進行實際安裝。通過調試改進、修復錯誤、直至成功。採用電路模擬軟體進行電路輔助設計、虛擬的電路實驗,可提高工程師工作效率、節約學習時間,使實物圖更直觀。
相關信息
電路的識別包括正確電路和錯誤電路的判斷,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判斷。錯誤電路包括缺少電路中必有的元件、不能形成電流通路、電路出現開路或短路。判斷電路的連接通常用電流流向法。既若電流順序通過每個用電器而不分流,則用電器是串聯。
若電流通過用電器時前、後分岔,即通過每個用電器的電流都是總電流的一部分,則這些用電器是並聯。在判斷電路連接時通常會出現用一根導線把電路兩點間連接起來的情況,在初中階段可以忽略導線的電阻,可以把一根導線連接起來的兩點看成一點,有時用「節點」的方法來判斷電路的連接是很方便的。
⑺ 電腦顯卡的原理圖
顯卡工作原理現在的顯示卡大多為圖形加速卡,通常所說的加速卡性能,是指專其晶元集能夠屬提供圖形函數計算能力,這個晶元集通常也稱為加速引擎或圖形處理器。晶元集可以通過它們的數據傳輸寬度來劃分,目前多為64bit或128bit,而早期的顯卡晶元為32bit或16bit。擁有更大的帶寬可以使晶元在一個時鍾周期內處理更多的信息,帶來更高的解析度和色深。圖形加速卡擁有自己的圖形函數加速器和顯存,用來執行圖形加速任務,可以大大減少CPU所必須處理圖形函數的時間。例如要畫一個圓,如果讓CPU去運算,它就要計算需要多少個像素來實現,用什麼顏色等。如果圖形加速卡晶元存儲有畫圓函數,CPU只需要發出讓顯卡畫圓的指令,剩下的工作就由加速卡來進行,這樣CPU即可執行其他的任務,由此可以大大提高計算機的整體性能。
⑻ 顯卡維修知識精解的目錄
第1章 顯卡概述
1.1 發展歷程
1.1.1 CGA顯卡
1.1.2 MGA/MCGA顯卡
1.1.3 VGA介面顯卡
1.1.4 3D AGP介面顯卡
1.1.5 PCI Express介面顯卡
1.1.6 nVIDIA的崛起
1.1.7 nVIDIA/ATi上演鐵面雙雄
1.2 基本結構
1.2.1 GPU
1.2.2 顯存
1.2.3 BIOS
1.2.4 PCB
1.2.5 供電電路
1.2.6 輸出介面
1.2.7 其他
1.3 產品分類
1.3.1 PCI介面
1.3.2 AGP介面
1.3.3 PCI Express介面
1.4 主要參數
1.4.1 顯示晶元
1.4.2 顯存
1.4.3 顯卡採用的技術
1.5 顯卡品牌及BIOS下載
1.5.1 艾爾莎
1.5.2 麗台
1.5.3 耕升
1.5.4 微星
1.5.5 華碩
1.5.6 藍寶石
1.5.7 迪蘭恆進
1.5.8 七彩虹
1.5.9 影馳
1.5.10 訊景
結語
第2章 顯卡電路原理
2.1 工作原理
2.2 供電電路
2.2.1 供電來源
2.2.2 供電方式
2.3 GPIO、顯存電路
2.3.1 GPIO定義
2.3.2 DDR顯存
2.3.3 DDR2顯存
2.3.4 DDR3顯存
2.4 BIOS電路
2.5 介面電路
2.5.1 VGA介面
2.5.2 DVI介面
2.5.3 S端子
2.5.4 RCA介面
2.5.5 HDMI
2.6 其他電路
2.6.1 AGP顯卡識別電路
2.6.2 PCI-E匯流排時鍾復位電路
2.6.3 顯卡晶振電路
2.6.4 散熱風扇供電電路
第3章 顯卡維修工具和方法
3.1 維修工具
3.1.1 熱風槍
3.1.2 恆溫烙鐵
3.1.3 萬用表
3.1.4 示波器
3.1.5 BGA拆焊機
3.1.6 PCI顯卡
3.1.7 主板
3.1.8 硬碟
3.1.9 測試軟體
3.2 維修方法
3.2.1 觀察法
3.2.2 實測法
3.2.3 加焊法
3.2.4 比較替換法
3.3 無顯示的檢修
3.3.1 無顯示的檢修流程
3.3.2 供電部分的檢修
3.3.3 時鍾復位的檢修
3.3.4 金手指信號線檢修
3.3.5 巧用BIOS刷新程序
3.3.6 輸出介面電路檢修
3.4 花屏的檢修
3.4.1 MATS的使用
3.4.2 RxMEMID的使用
3.4.3 顯存數據位排列
3.4.4 花屏的檢修思路
3.5 其他故障檢修
3.5.1 nVIDIA顯卡降頻
3.5.2 ATi顯卡降頻
3.6 顯卡BIOS刷寫
3.6.1 ATi顯卡BIOS刷寫
3.6.2 nVIDIA顯卡BIOS刷寫
第4章 焊接技巧
4.1 電解電容焊接
4.2 PCB斷線修補
4.3 金手指修補
4.4 TSOP封裝的焊接
4.5 mBGA封裝的焊接
4.6 GPU加焊
4.7 GPU植株
第5章 維修實例
5.1 無顯示故障的維修實例
5.1.1 顯卡無供電故障
5.1.2 顯卡不亮,需刷BIOS解決的故障
5.1.3 7300PCI-E顯卡GPU損壞故障
5.1.4 七彩虹GeForce 6500顯卡空焊故障
5.1.5 影馳8500GT顯卡空焊故障
5.1.6 雜牌GeForce7300顯卡無顯示故障
5.2 「花屏」故障的維修實例
5.2.1 5200顯卡「小花」故障
5.2.2 技嘉6600顯卡空焊的「小花」故障
5.2.3 9550顯卡花屏故障
5.2.4 銘瑄8500GT顯卡空焊故障
5.2.5 微星X550顯卡花屏故障
5.2.6 訊景7600GT顯卡空焊故障
附錄A GPU詳細參數表
A.1 ATI GPU參數表
A.2 nVIDIA GPU參數表
A.3 XGI GPU參數表
A.4 Matrox GPU參數表
附錄B 顯存命名規則
B.1 Samsung(三星)顯存命名規則
B.2 Hynix(海力士)顯存命名規則
B.3 Qimonda(奇夢達)顯存命名規則
B.4 其他品牌顯存命名規則
附錄C 顯卡常用電源管理晶元
C.1 APW系列
C.1.1 APW
C.1.2 APW
C.1.3 APW
C.2 ISL系列
C.2.1 ISL
C.2.2 ISL
C.3 RT系列
C.3.1 RT
C.3.2 RT
C.3.3 RT
C.3.4 RT
⑼ 顯卡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顯卡是插在主板上的擴展槽里的(現在一般是PCI-E插槽,此前還有、PCI、ISA等插槽)。
它主要負責把主機向顯示器發出的顯示信號轉化為一般電器信號,使得顯示器能明白個人電腦在讓它做什麼。
顯卡的主要晶元叫「顯示晶元」(Videochipset,也叫GPU或VPU,圖形處理器或視覺處理器),是顯卡的主要處理單元。顯卡上也有和電腦存儲器相似的存儲器,稱為「顯示存儲器」,簡稱顯存。
早期的顯卡只是單純意義的顯卡,只起到信號轉換的作用;當前我們一般使用的顯卡都帶有3D畫面運算和圖形加速功能,所以也叫做「圖形加速卡」或「3D加速卡」。
(9)顯卡電路原理圖擴展閱讀:
顯卡通常由匯流排介面、PCB板、顯示晶元、顯存、RAMDAC、VGABIOS、VGA功能插針、D-sub插座及其他外圍組件構成,現在的顯卡大多還具有VGA、DVI顯示器介面或者HDMI介面及S-Video端子和DisplayPort介面。
顯卡的結構如下:
1、電容:電容是顯卡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件,因為顯示畫質的優劣主要取決於電容的質量,而電容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顯卡電路的質襞。
2、顯存:顯存負責存儲顯示晶元需要處理的各種數據,其容量的大小,性能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電腦的顯示效果。新顯卡均採用DDR3/DDR5的顯存,主流顯存容量一般為1GB~2GB。[4]
3、GPU及風扇:GPU即顯卡晶元,它負責顯卡絕大部分的計算工作,相當干CPU在電腦中的作用。GPU風扇的作用是給GPU散熱。
4、顯卡介面:通常披叫作金手指,可分為PCI、AGP和PCIExpress三種,PCI和AGP顯長介面都基本被淘汰,市面上主流顯卡採用PCIExpress的顯卡。
5、外設介面:顯長外設介面擔負著顯卡的輸出任務,新顯卡包括一個傳統VGA模擬介面和一個或多個數字介面(DVI、HDMI和DP)。
6、橋接介面:中高端顯卡可支持多塊同時工作,它們之間就是通過橋接器連接橋介面。
網路-顯卡
⑽ 電腦顯卡是如何運行的
顯卡這個東東非常復雜 我做了2年的工程師 有時候都要回去看看資料的說~記不下怎麼多~ 因為個個公司的技術 都不一樣~現在顯卡 2大晶元品牌(還有其他)~顯卡 跟 主版CPU內存 是一樣的道理~基本上可以說顯卡就是一體的~理論上可以這樣說~
1先了解結構
GPU介紹
GPU全稱是Graphic Processing Unit,中文翻譯為「圖形處理器」。NVIDIA公司在發布GeForce 256圖形處理晶元時首先提出的概念。GPU使顯卡減少了對CPU的依賴,並進行部分原本CPU的工作,尤其是在3D圖形處理時。GPU所採用的核心技術有硬體T&L(幾何轉換和光照處理)、立方環境材質貼圖和頂點混合、紋理壓縮和凹凸映射貼圖、雙重紋理四像素256位渲染引擎等,而硬體T&L技術可以說是GPU的標志。GPU的生產主要由nVIDIA與AMD兩家廠商生產。
[1]
顯存
顯存是顯示內存的簡稱。其主要功能就是暫時儲存顯示晶元要處理的數據和處理完畢的數據。圖形核心的性能愈強,需要的顯存也就越多。以前的顯存主要是SDR的,容量也不大。2012年市面上的顯卡大部分採用的是DDR3顯存,最新的顯卡則採用了性能更為出色的GDDR5顯存。
[2]
顯卡BIOS
與驅動程序之間的控製程序,另外還儲存有顯示卡的型號、規格、生產廠家及出廠時間等信息。打開計算機時,通過顯示BIOS 內的一段控製程序,將這些信息反饋到屏幕上。早期顯示BIOS是固化在ROM 中的,不可以修改,而截至2012年底,多數顯示卡採用了大容量的EPROM,即所謂的Flash BIOS,可以通過專用的程序進行改寫或升級。
[2]
顯卡PCB板
就是顯卡的電路板,它把顯卡上的各個部件連接起來。功能類似主板。
2工作原理
顯卡拼音Xiǎnkǎ;數據(data)一旦離開CPU,必須通過4個步驟,最後才會到達顯示屏:
1.從匯流排(bus)進入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器):將CPU送來的數據送到北橋(主
DVI介面橋)再送到GPU(圖形處理器)裡面進行處理。
2.從 video chipset(顯卡晶元組)進入video RAM(顯存):將晶元處理完的數據送到顯存。
3.從顯存進入Digital Analog Converter (= RAM DAC,隨機讀寫存儲數—模轉換器):從顯存讀取出數據再送到RAM DAC進行數據轉換的工作(數字信號轉模擬信號)。但是如果是DVI介面類型的顯卡,則不需要經過數字信號轉模擬信號。而直接輸出數字信號。
4.從DAC 進入顯示器(Monitor):將轉換完的模擬信號送到顯示屏。[1]
顯示效能是系統效能的一部份,其效能的高低由以上四步所決定,它與顯示卡的效能(video performance)不太一樣,如要嚴格區分,顯示卡的效能應該受中間兩步所決定,因為這兩步的資料傳輸都是在顯示卡的內部。第一步是由CPU(運算器和控制器一起組成的計算機的核心,稱為微處理器或中央處理器)進入到顯示卡裡面,
AMD7970旗艦顯卡(15張)最後一步是由顯示卡直接送資料到顯示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