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電子合成器,就是那些輕音樂大師經常使用的那個,原理是什麼
電子合成器 http://211.153.80.12/Resource/cz/czwl/WLBL/WLS00035/2687_SR.htm 音樂電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電子音樂。電子琴的出現,開辟了音樂的一個新天地。但是自從電子合成器問世以來,電子音樂就又進入了一個更高的階段。 【 1951年 】 Les Paul的名字對搞搖滾的肯定很熟,電吉他就是這廝發明的。一架電子合成器與電子琴的區別就在於合成器里裝了許多塊效果器。 本世紀50年代,出現了第一台電子合成器。那時它還只是一個龐然大物,利用計算機技術,輸入信息,可以改變音調、音量、速度、波形及包絡等。但是很費勁,花費很多時間才能產生幾分鍾的音樂。到了60年代,合成器裝上了琴鍵,已進入商品化,並且體積也大大減小了。合成器實際上是一台聲音的頻率合成儀,可以製作各種聲音,改變各種音色。可以把製作好的音色貯存起來取用,可以存在合成器里,也可以把製作好的音色貯存在0141ROM塊(只讀存貯器)中或軟盤里。有一種采樣合成器,還可以採集某種聲音的音色,然後在整個音域里重放,重放時還可以改調、改速度、改音色。合成器還可以當作電子音樂的音源,也可以作鍵盤輸入用,還可以通過MIDI(樂器數字介面)系統作為計算機音樂系統里的聲音發生器或控制別的部件的主機等等。 用合成器製作聲音的方法很多,起先是把若干個正弦波振盪器連在一起,改變各自的頻率、振幅,就可以產生不同音色。後來,又採用壓控方法,對頻率、振幅、波形、時值、包絡線等進行調制。近年來,又採用了調頻的方法,波形記憶方法,脈沖數碼調制方法等。也可以把以上各種方法混合使用。 例如有一種改變波形包絡的方法,把波形包絡分成幾段即AB、BC、CD、DE……等,通過改變B、C、D、E等點的位置,即相對幅度以及改變各段的斜率,就可以進行音色設計了。 目前,由於電子音樂的普及,電子合成器可以解決相當一部分的歌唱及舞廳的伴奏問題。可以在事先由一個人製作伴奏音樂樂曲或背景音樂,而不需要樂隊,或者部分代替樂隊。由於製作和修改方便,成本低,音樂豐滿,所以市場需求量很大,因此,世界許多國家的廠商都不斷地在發展並推出新的型號,每年都要更新換代。當前的趨勢0142是不斷採用先進的技術,以取得更多、更好的音色;擴展容量,這包括擴展槽口,增加軟盤驅動器或硬碟,增加最大發音數目,增大存貯量,擴展琴鍵等;使功能多樣化,如把一台合成器變成同時可以發二種、四種甚至幾種音色,即一台當作幾台使用,或者把鼓機的節奏發生器功能、音序器的編輯功能放入合成器,讓合成器代替計算機的主機等;擴展功能,例如有的合成器有「跟隨」功能,即經預置,每一個音後可以跟隨一個二度或三度音,「重疊」功能,輕奏或重奏時可以發不同音調或音色;另外,合成器還向輕便、使用操作方便等方向發展。 "MIDI",是英文musial instrument digitalinterface(樂器的數字化介面)的縮寫。則是電腦多媒體技術在音頻領域中的又一應用。整個MIDI系統包括合成器,電腦音樂軟體,音源,電腦,MIDI連線,調音台,數碼錄音機等周邊設備。電腦可以將來源於鍵盤樂器的聲音 信息轉化為數字信息存入電腦。 MIDI是一種數字介面,而計算機正是數字世界的統治者,計算機理所當然地成了MIDI樂器們的統帥,當我們將計算機連入整個音樂系統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它的統帥的地位。系統中的其它MIDI設備將按照它的意志行事, 去創作或演奏各種風格不同的樂曲。但計算機始終不能取代人的地位,可以 這樣說,無論多麼先進的音樂 系統,最終的指揮中樞只有一個,那就是人腦。要談MIDI的起源,就要談到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s)的發展,最早的一台電子合成器是單音樂器(Monophonic),意即一次只能發出一個音,所以在早期,電子合成器是在樂團當作陪襯的角色,並沒有作用。但籍著電子鼓的發展及編曲機(Sequencers)和同步技術(Synchonization)的發達,更甚多音的合成器(Polyphonic)快速發展,使得連接這些器材一同演奏變成一個難題。 http://www.yuguo.com/Music/yychsh/20040622/170455.htm 電子合成器與電子琴的區別 http://www.ypren.com/detail/info/hardware/aboutware/01_42_00_0511301371668901_0511301420090365_10392.htm 六十年代,美國物理學家Robert Moog 又研製出了小型實用的電子合成器。從此,首先在歐美地區,合成器作為新型的樂器被音樂家尤其是流行音樂家所採用並飛快的流行開來。 到當今90年代,電子合成器已經發展經過了很多代產品,已經非常完善,它可以說是無所不能了。 很多人不能分別出電子琴與合成器,不知它們有什麼區別,是的,光看外表在有時不太好區別,同樣的標准鍵盤,非常接近的控制單元,相差不多的體積,一切都那麼相似,到底有什麼不同呢?它們的不同點在內部,最大的區別在於音色的編輯製作,電子琴使用固化的音色采樣,大部分琴不提供音色編輯功能,也就是說,琴里有什麼音色你使用什麼音色,如果你想改一改,讓它更符合你的要求,對不起,辦不到。 隨這科技的進步及生產成本的降低,一些高檔電子琴增添了一些簡單的編輯功能,但太少了,很難滿足專業音樂工作者的需要。電子合成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供最優秀的音色和提供最強大的編輯製作和控制功能,它不但有世界上各種最優秀的音色采樣,同時還為使用者提供的大量的編輯功能,利用這些功能,你不但可以將音色修改的更個性化,還可以創造自己獨有的音色,如果你有興趣的化,你還可以利用合成器為我們提供的控制器在演奏中修改音色,當然你要提前在音色編輯時做一定的設置。 在其它方面也有不同的差別,比如說合成器多數不帶自動伴奏功能和自帶的擴聲電路部分。請一定不要認為這是設計者的忘記了,這正是設計者考慮到它們不同的應用范圍而專門設計的。電子琴多為家庭或教學使用,多為一人操作,並且很少有專業的擴聲設備,所以配備了自動伴奏功能和擴聲喇叭。而電子合成器主要在樂隊中使用,很顯然,自動伴奏功能毫無意義,在演出場地一定是用專業音響,添加琴自帶的擴聲電路只會增加成本,所以,我們買到的合成器是很少有以上兩個功能的。 需要告訴大家的是有的合成器帶有音序器功能(這樣的琴被稱作"音樂工作站),利用這一偉大的功能我們可以創造一人樂隊,自己獨立完成全部音樂的製作,電影《第一滴血》的主題音樂就是一個人利用一星期的時間製作出來的。 由以上不難看出,電子合成器才是我們的首選工具,但它的高昂的價格也的的確確是令人咋舌的。 其實真正說到電子合成器代替傳統的弦樂是從1982年開始的,它的出現的契機按照當時電子合成器之所以能夠誕生的理由都是極其簡單的「弦樂曲容易出錯」。自此合成器和弦樂的對立是越來越明朗,前衛似乎成了合成器的代名詞,其實我個人對合成器是不太感冒的,但是也並非就如此的排斥它,因為其間還是有一些很不錯的作品的。 80年代,將計算機與合成器結合起來的「音樂工作站」問世,這就是我們今天常見的自帶音序器錄音功能的電子合成器。
『貳』 音樂杯的原理
音樂杯是一種特殊的陶瓷杯,是在杯體完成後經特殊加工而成。有多種音樂選擇,當然,也可加上您自己的廣告和設計。當你拿起杯子,就會奏響一首美妙的樂曲……
一.音樂杯原理和說明:
1. 先做好杯體,然後在杯子底部裝上帶有音樂晶元和光敏開關集成電路,再用樹脂材料將其密封。
2. 拿起杯子,開關自動打開,奏響音樂;奏完一曲後,自動停止;放下杯子,開關斷開,音樂停止。
3. 不適合微波爐、洗碗機、消毒櫃。
音樂杯,利用光控原理特製而成的精美陶瓷杯,每當舉杯暢飲之際,便可享受優美動聽的樂曲,奏完一曲,自動停止,可謂美妙無限,給親朋好友們送上誠摯的祝福和無限的創意。有生日快樂、聖誕音樂、小小世界、致愛麗思等樂曲可供選擇。 SMILY ...�7�1
『叄』 求音樂控制燈光亮度的電路圖
給你一個極簡單的圖,
『肆』 如何做出用音樂節奏來控制LED燈閃爍的電路
LED燈可以通過來開關電路源如三極體開關電路、可關斷可控硅電路對其電源進行控制,問題在於取得隨音樂變化的控制電壓,以控制連接LED燈的開關電路,使燈亮滅。
這種LED隨音樂閃爍,效果上類似於音響設備的電平指示器。
電路很多,可用分立元件,也可用現成的IC,如日本東芝公司早期的TA7666B等。
如圖所示:此圖可接21隻LED,排成往兩邊閃的效果,中間一隻LED長亮,作為電源指示。輸入端接音頻信號,信號弱,LED閃的少,信號強,LED閃的多,直至閃到頭。
(4)歌曲光電路擴展閱讀
控制電壓可以用電壓比較電路,例如兩個以LED燈為負載的三極體開關電路,其中基極預置的偏壓不同,音頻輸出電壓當通過電容同時偶合到這兩電路基極時,偏置電壓較高的一路得到稍低的音頻電壓時便導通,對應LED燈點亮,而偏置電壓低的一路則需要較大的音頻電壓才得到導通;這樣,兩路燈便可以跟隨輸出大小閃爍;或者,兩路一樣偏置的開關電路,分別由高、低音分頻器驅動,則開關電路由不同頻率電壓控制,燈光跟隨頻率閃爍。
參考資料
網路 led電路
『伍』 這是從電子生日蠟燭上拆下來的。請問那個圓盤 和電路板上都是什麼材料以及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圓盤是壓電陶瓷片,作用是當喇叭用,電路板是微型集成電路,在這里叫音樂片。裡面有聲音播放及儲存系統。工作原理是,當點燃生日蠟燭的時候,蠟燭的火焰將有絕緣的細銅絲燒結在一起,使電路導通,給音樂片供電,音樂片工作,將音樂片裡面儲存的歌曲播放出來,通過喇叭發出聲音。
『陸』 音樂彩燈控制器設計
(1) 設計具有四個頻帶的音樂控制彩色變換燈的主迴路及觸發電路,用紅、綠、藍、和黃4色光來表示四個頻帶信號的變化;
(2) 設計四組濾波器;
(3) 設計音頻信號輸入電路;
(b) 音樂控制彩色變幻燈電路的工作原理
音樂控制彩色變幻燈是用音樂信號控制多組顏色的燈泡,利用其亮度變化反映音樂信號彩色變幻燈電路框圖如圖,給穩壓電源和主電路供電。音樂信號輸入電組濾波器分成4個額帶信號,分別通過觸發電路來控制彩色燈的調光電路,將音頗信號轉變:各色燈光亮度的變化。一般用綠、藍、紅和黃4色燈光來表示4個頻帶信號的頻率從低到高的變化。
『柒』 誰有這種音樂燈的電路圖 像這種隨著音樂節奏上升下降的燈叫什麼名字
藍光LED
是那個炫藍運動版音箱吧
電路其實就是一個選頻聲控
『捌』 阿凡達這電影什麼意思
說簡單點 就是說你把一本筆記本放在桌子上,然後給他拍個照。我們一般看的電視,電影說是2D的就差不多等於照片里的筆記本,而3D的 則是放在桌子上你用肉眼觀察的筆記本。這種差別你不要光腦子里想像,建議你實際觀察分辨一下。最好你去看次3D電影就能知道3D電影跟2D電影的區別了 這種憑感覺的很難說清楚。然後對於你第一個問題。。。。看COPY吧:1839年,英國科學家溫特斯頓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人的兩眼間距約5公分,看任何物體時,兩隻眼睛的角度不盡相同,即存在兩個視角。要證明這點很簡單,請舉起右手,做「阿彌陀佛」姿勢,將拇指緊貼鼻尖,其餘四指抵住眉心。閉上左眼,只見手背不見手心;而閉上右眼則恰恰相反。這種細微的角度差別經由視網膜傳至大腦里,就能區分出景物的前後遠近,進而產生強烈的立體感。這,就是3D的秘密--「偏光原理」。
什麼是3D電影?D是英文Dimension(線度、維)的字頭,3D是指三維空間。國際上是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
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隻眼睛的差距。人的兩眼分開約5公分,兩隻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雖然差距很小,但經視網膜傳到大腦里,腦子就用這微小的差距,產生遠近的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一隻眼睛雖然能看到物體,但對物體遠近的距離卻不易分辨。根據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兩隻眼睛視角的差距製造出兩個影像,然後讓兩隻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透過視網膜就可以使大腦產生景深的立體感了。各式各樣的立體演示技術,也多是運用這一原理,我們稱其為「偏光原理」。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3D電影的觀看方式
1. 光分法
電影院中普遍採用。 現在有不少影院都擁有3D立體放映廳,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來播放兩個攝影機拍下的電影,在屏幕上就會同步出現兩組有差別的圖像。
2. 分色技術
是另一種3D立體成像技術,現在也比較成熟,有紅藍、紅綠等多種模式,但採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色分法會將兩個不同視角上拍攝的影像分別以兩種不同的顏色印製在同一副畫面中。這樣視頻在放映是僅憑肉眼觀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過對應的紅藍等立體眼鏡就可以看到立體效果,以紅藍眼鏡為例,紅色鏡片下只能看到紅色的影像,藍色鏡片只能看到藍色的影像,兩隻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腦中重疊呈現出3D立體效果。
3. 時分法
時分法是NVIDIA現在主推的一項應用,需要顯示器和3D眼鏡的配合來實現3D立體效果。時分法所採用的立體眼鏡構造最為復雜,當然成本也最高。兩個鏡片都採用電子控制,可以根據顯示器的輸出情況進行狀態的切換,鏡片的透光、不透光切換使得人眼只能看到對應的畫面(透光狀態下),雙眼看到不同的畫面就能夠達到立體成像的效果。
4.光柵式
為了迎接2008奧運會,接收的電視節目能立體化,我國現已製造出光柵式的立體電視機,但光柵式也有缺點,就是清晰度和其它的立體相比要差些,只有在非常大的電視上清晰度稍高,但這樣一來,價格也就上去了,但光柵的不管怎樣弄,想克服這個缺點是比較難,當然技術進步了例外。
5.全真式
由德國人托馬斯·侯亨賴克發明的當今世界上唯一成功的全真立體電視技術,這項立體電視技術與全世界原有各制式電視設備兼容,從電視製作、播出系統,到百姓家的電視機,均無需增添任何設備和投資,只是在拍攝立體節目時,在攝像機上加裝特殊裝置即可。觀眾收看節目時,只需戴上一付特製的三維眼鏡即可。眼鏡成本低廉,經國家衛生部門鑒定,不會對眼睛產生副作用。如果不戴眼鏡和看普通電視沒有區別,目前這樣的節目很少,這項技術面臨淘汰。現在又有部分數字電視節目又有這種節目了。缺點:節目源少,立體效果並不是非常出色。
6.觀屏鏡:
以前專用於看立體相機拍的圖片對,圖片對一般左右呈現。現在這種觀屏鏡也可看左右型立體電影。缺點:看圖像或電影時最多隻能是屏幕一半大小;優點:非常清晰。
7.全息式:
這種目前無法推廣。在各個角度看上去都是立體的,不用立體眼鏡。價格是貴得出奇,只在科技館有展示。
3D電影簡史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的成像是不同的」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1951年,環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譚》,該片也是至今為止惟一一部有續集的3D電影。新版《黑湖妖譚》計劃在2011年上映。
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長片。該片的口號是「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里」。盡管《生活》雜志在當時稱該片「廉價、荒謬」,但觀眾們仍然熱情地擠進電影院去體驗片中的「自然視角」。
1953年,《恐怖蠟像館》等一批3D恐怖片應運而生,3D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
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隻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柯克不這么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
1962年,我國的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
1982年,迪士尼拍攝了短片《魔法之旅》,雖然這部短片只有16分鍾,但通過CGI與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當時令人驚訝的3D效果。
1982年,《13號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電影慢慢復甦。
1983年,3D版的《大白鯊第三集》轟動一時,放映首周就賺得1300萬美元的票房。但因為電影本身水準低下,3D效果也無過人之處,很快就讓觀眾失去了興趣。
1985年,《魔晶戰士》成為世界首部3D動畫長片。
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長片《極地特快》誕生。該片在2000塊普通2D銀幕上放映,3D IMAX銀幕只有75塊。然而就是這75塊3D IMAX銀幕,獲得的票房佔全片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強組合」,讓發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
2005年,迪士尼的動畫片《雞仔總動員》採用了新型投影技術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電影時容易產生的眼睛疲勞。
2008年,《U2 3D演唱會》是第一部完全用3D攝影機拍攝的真人影片,這個音樂紀錄片堪稱先鋒。
2009年,環球的動畫片《鬼媽媽》是第一部採用停格動畫形式的3D電影。
2009年,《阿凡達》成為有史以來製作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
『玖』 怎樣讓燈光跟著音樂的節奏閃動最好是來點簡單的電路圖
聲控燈聲控燈有一種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光線充足時,任你發出多大的聲音都不亮 ;但在黑夜,輕輕一聲它就發出了亮光,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聲控燈還光控電路,以使其在光線足夠的時候不工作,所以聲控燈的控制盒是聲、光同時控制的,在光亮度能達到的情況下,燈不會亮。你可以做一個小實驗,你可以用手遮擋聲控開關的光控原件然後再發出聲音,燈就會亮了。
[編輯本段]工作原理
聲控燈220V交流電通過燈泡H及整流全橋後,變成直流脈動電壓,作為正向偏壓,加在可控硅VS及R支路上。白天,亮度大於一定程度時,光敏二極體D呈現底阻狀態≤1KΩ,使三極體V截止,其發射極無電流輸出,單向可控硅VS因無觸發電流而阻斷。此時流過燈泡H的電流≤2.2mA,燈泡H不能發光。電阻R1和穩壓二極體DW使三極體V偏壓不超過6.8V,對三極體起保護作用。夜晚,亮度小於一定程度時,光敏二極體D呈現高阻狀態≥100KΩ,使三極體V正向導通,發射極約有0.8V的電壓,使可控硅VS觸發導通,燈泡H發光。RP是清晨或傍晚實現開關轉換的亮度選擇元件。由音頻放大器、選頻電路、延時開啟電路和可控硅電路組成。它提供了一種操作簡便、靈活、抗干擾能力強,控制靈敏的聲控燈,它採用人嘴發出約1秒的控制信號「嘶」聲,即可方便及時地打開和關閉聲控照明裝置,並有防誤觸發而具有的自動延時關閉功能,並設有手動開關,使其應用更加方便。
[編輯本段]特點特性
聲控燈 聲控燈應該全名為--聲光控燈。因為和光線也有關系。白天你放鞭炮它都不會亮。 光控電子開關,它的「開」和「關」是靠可控硅的導通和阻斷來實現的,而可控硅的導通和阻斷又是受自然光的亮度(或人為亮度)的大小所控制的。該裝置適合作為街道、宿舍走廊或其它公共場所照明燈,起到日熄夜亮的控製作用,以節約用電。 220V交流電通過燈泡H及整流全橋後,變成直流脈動電壓,作為正向偏壓,加在可控硅VS及R支路上。白天,亮度大於一定程度時,光敏二極體D呈現底阻狀態≤1KΩ,使三極體V截止,其發射極無電流輸出,單向可控硅VS因無觸發電流而阻斷。此時流過燈泡H的電流≤2.2mA,燈泡H不能發光。電阻R1和穩壓二極體DW使三極體V偏壓不超過6.8V,對三極體起保護作用。夜晚,亮度小於一定程度時,光敏二極體D呈現高阻狀態≥100KΩ,使三極體V正向導通,發射極約有0.8V的電壓,使可控硅VS觸發導通,燈泡H發光。RP是清晨或傍晚實現開關轉換的亮度選擇元件。
[編輯本段]應用范圍
聲控燈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照明用燈,是一種由自然光控制其熄與亮的光控燈。本實用新型是利用觸發元件、開關控制元件及對自然光敏感的光敏電阻組成開關控制線路,控制照明用燈的開關,該控制線路只有7個零件,該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容易調試、成本低等特點,適用於任何可用自然光控制熄、亮的環境,特別是公共場合,它可減少人工開關電燈的麻煩,也避免了忘記關燈而造成的用電浪費。
[編輯本段]構造組成
聲控燈 聲控燈包括燈負載RL、可控硅SCR、話筒MIC及 聲控電路,燈負載RL與可控硅SCR串接後與電源相連,話 筒將聲音信號轉換成電信號,聲控電路通過聲音信號控制可控 硅SCR的導通狀態,其特徵在於,所述聲控電路包括電源部分,諧振放大部分及觸發器,電源部分通過電容降壓、整流及 穩壓提供聲控電路所需的直流電壓,諧振放大部分包括多極三極體放大,話筒接在第一級放大三極體的基極上並由電容耦合 ,一個由電感和電容構成的振盪電路接在末級放大三極體的基極上,放大後的信號影響觸發器的翻轉,並最終控制可控硅的控制極的電位。
[編輯本段]故障檢修
1.有聲響時,白天燈自動點亮。一般是2CU性能不良造成。經檢查發現樓道內小廣告復蓋2CU接收口,撕去廣告,故障排除。平時應注意2CU接收口的清潔衛生。 2.有聲響時,晚間燈不亮。排除燈泡斷絲情況後,發現第④腳耦合電容損壞,用一隻22P優質電容換之,整機恢復工作。 3.有聲響時,晚間燈即亮即滅。一般為1μF電容損壞、漏電引起,只要換之即可排除故障。 4、有聲響時,晚間燈常亮,不能自動熄滅。經檢查發現1N4148短路,一直為1μF電容充電,致使照明燈常亮,換之故障消失。
[編輯本段]特色應用
聲控燈 生活中,好多地方都使用聲控燈照明,一來節約了電資源,二來使用起來異常方便,不必在黑暗中摸索開關。 當然,也有弊端,由於開關的頻率比較高,燈泡的壽命大大降低,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噪音污染。 這里,要探討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在遇到聲控燈時,人們往往是用不同的辦法,讓它發光照明。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不管採用何種方法,一定要發出聲音才可以。 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種,跺腳,女士如果穿高跟鞋,只需正常走路,燈一般就會亮;男士,考慮到現在燈的靈敏度問題,一般需要重重跺腳。 一種,口哨,一般限於男士,也不排除女士。 一種,拍手,兩只手,輕輕一拍,男女均可。 一種,咳嗽,年長者使用較多,吐痰時順便亮了燈。 一種,拍牆,採用的人比較少,主要考慮到手的痛感。 一種,踹牆,採用的人也比較少,主要考慮到公德問題。 還有很多,畢竟,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
『拾』 音樂廳的構造原理
利用橢圓的光學特性,從一個焦點發出的光,經橢圓反射後,必過另一個焦點。將舞台置於一個焦點,VIP席置於另一個焦點,這樣VIP席聽到的音質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