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改革開放40年家用電器變化

改革開放40年家用電器變化

發布時間:2022-04-24 14:38:55

⑴ 改革開放40周年我國取得了那些成就

一、經濟成就: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保證了和平穩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中國已經由初級工業經濟轉變為高級工業經濟,包括鋼鐵、家用電器在內的許多工業產品生產居世界第一位。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規模和經濟總量也不斷擴大。

二、教育成就: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教育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1978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只有16.5萬,占當時中國人口總量96259萬的0.0171%。2006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達到377.5萬,占當年中國人口總量131448萬的0.2871%,到2008年30年間增長了16.7倍。

三、文化成就: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重要戰略地位,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同發展,推動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四、科技成就:三十幾年間,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幾十萬項,其中獲國家獎勵的過萬項,一些領域已經達到或者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在高能物理、計算機技術、運載火箭技術、衛星通訊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代表作有神州系列飛船、北斗定位系統、嫦娥飛船、蛟龍號、手機通信等,最突出的是互聯網高速發展,已深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當中。

五、公路鐵路建設:到2015為止,超過8.6萬公里的國家高速公路。2015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238億元,新線投產9531公里,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全面完成了「兩個8000以上」(鐵路固定資產投資8000億元以上,新線投產8000公里以上)的目標。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超過12萬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鐵里程達到1.9萬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⑵ 改革開放的成就

1、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經濟社會活力爆發的最根本源泉是來自於被承認並喚醒了的人的能動性和創造力。從食物生產供應到就業住房,人從計劃經濟制度下被動的「口」,變成了市場經濟時代能動的「手」。

計劃經濟時代的各種票據取消了、農村人口進城打工的限製取消了、國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廢除了,而糧食蔬菜供應增加了、就業問題解決了、收入大幅度增加了。

2、改革開放40年,關於社會主義建設、關於黨的建設、關於中國和世界的關系,每一個問題的展開和推進,都始終貫穿著實踐檢驗真理的原則。

在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深化中,在將實踐成果系統化、理論化的進程中,在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的齊頭並進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使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2)改革開放40年家用電器變化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必經之路:

1、國家的現狀需要改變

「文化大革命」給國家留下了嚴重的局面:生產力發展緩慢,人民溫飽沒有解決,科技教育落後等。這種局面不改變不行。怎樣改變?答案只有一個:改革。

2、中國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國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但新中國成立以後模仿蘇聯建立起來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已嚴重阻礙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中國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產力。

3、社會主義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發展

社會主義社會的各個歷史階段,都需要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時地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使社會主義制度充滿生機和活力。

4、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⑶ 革命開放40年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現在的房屋既寬敞,又安全,一幢幢大樓層層蓋起,人們都帶著喜悅搬進了新家。回首過去,一家好幾口擠一間屋子,房子既小又簡陋,真可謂冬不暖夏不涼。電視是從黑白到彩色,直到現在的液晶電視。還有電影,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人們運用那發達的科學技術,日益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⑷ 改革開放後人們的衣食住行變化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變化

首先說吃,民以食為天。30年前的大米.麵粉一般價格在0.17元,而現在的價格在1.30元左右,上漲了接近8倍。副食價格就很驚人,蔬菜價格由平均5分錢一斤上漲到平均1.50元一斤,漲幅30倍。肉食價格,以豬肉為例從0.82元到現在的平均6元,上漲了7倍還多。牛羊肉的價格 至少達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漲幅大概也有7倍多。想一想,真的是很嚇人啊。
其次談談穿吧,現在一套象樣的衣服怎麼說也得一二百以上吧,30年以前,20元以內就可以解決問題。所以,衣服的價格相對於那個時代上漲了18倍。
下面這個題目就是住。30年前的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燒的都是木材和煤炭,對環境污染很大。再看現在,家家都步入了電氣化時代。都喜歡使用對大氣沒有污染的燃料。
人們的思想觀念在轉變,以前,大人們不重視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學與不學一個樣。現在,每家每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走進大學校園,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尤其是農民,認識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再下面的題目是行,現在有人騎自行車,有人騎摩托車,有人開私家轎車,當然,也有人愛坐計程車。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車,30年前的車票5分錢,現在的車票是1元,整整上漲了20倍。

吃飯穿衣住房出行分析完了,我們來談談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等。30年以前我們有比較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工人看病都是單位報銷,不用花錢,農民有合作醫療,大病統籌等,看病也基本不用花錢。那麼,我們假定一個人沒有單位,他看病是花錢的,進一次醫院需要多少錢呢? 30年以前,感冒這種普通疾病塊八毛的就解決問題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塊吧,現在呢?少說20到30元,如果輸液了,100元根本不夠。如果病大,就更麻煩了。醫療費用上漲了80倍!
現在,我們的收入也有了巨大的變化:過去一個月幾十元就能養活全家十幾口人。而現在呢?上漲到了幾百元甚至幾千元,工資翻了十幾倍到幾十倍。
教育問題就更大了,過去的九年義務教育那是實實在在的,我們父母上學的時候全年學雜費也就5元左右,你小子有本事考上大學,1分錢都不用交,吃飯錢都是國家管著,沒有讀不起書的。現在,小學一年幾百元,中學一年幾千元,大學一年幾萬元,讀不起書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費用上漲了300倍不算多吧?? 是的,現在我們國家推行了九年義務教育,以後小學初中的學費免了,但是我們沒有趕上啊!真的是很可惜啊 ^-^
前幾年,樺甸人吃自家的井水長出了大骨節。現在,人們吃的是自來水和礦泉水。就算是自來水也經過了處理
總之,改革卡放給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家鄉、以及我們的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改革開放十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保證了和平穩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中國已經由初級工業經濟轉變為高級工業經濟,包括鋼鐵、家用電器在內的許多工業產品生產居世界第一位。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規模和經濟總量也不斷擴大。

(2)國際地位持續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快速經濟增長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以加入WTO為標志,中國經濟已經完成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和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會經濟取得全面進步

(5)經濟增長變得更加穩健

中國的改革開放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政府主導、大力投資和不斷強化的工業經濟使中國經濟增長一直高於世界經濟增長水平。

(6)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同時,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國人均GDP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兌換1.53元人民幣匯率計算,約合149美元。2007年中國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開放前增長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8)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教育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1978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只有16.5萬,占當時中國人口總量96259萬的0.0171%。2006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達到377.5萬,占當年中國人口總量131448萬的0.2871%,30年間增長了16.7倍。

(9)國民預期壽命明顯提高

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指標,預期壽命提高不但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也意味著社會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據中國人口普查數據,1982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67.77歲,2000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上升到71.40歲,增加了3.63歲。

(10)人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經進入一個與世界同步的時代。

改革開放取得成就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第一要務」,再到科學發展觀,執政理念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戰勝自然災害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中國30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基本經驗在於中國遵循了經濟增長「四色定理」。中國和世界發展歷史充分證明,經濟增長「四色定理」——和平穩定、開放結構、人力資本、結構增長是經濟增長的充分必要條件,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遵循「四色定理」,經濟就發展,社會就進步。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經驗教訓

70多年前,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在我國,唯一真正值得寶貴的,是自然資源和人民大眾。」用這句話來來理解當前的中國也是恰如其分的。在過去30年的改革和發展中,如果說我們有什麼真正沒做好的,就是在自然資源、環境和勞動群眾的權利和福利方面,索取的過多,給予的太少。具體來說,首先是環境代價太大,資源過度消耗。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經濟發展是要有代價的,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它對世界經濟做出的巨大貢獻,其代價就是中國資源與環境的嚴重損壞。

其次,貧富差距拉大,勞工權益受損。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趙人偉和李實領導的收入分配課題組在18年時間里所做的三次大范圍收入分配調查結果顯示,從1988年到2002年,無論是農村和城市的基尼系數,差距都在拉大。有關統計也表明,近30年來,內、外資企業年產值平均增長超過10%,而除壟斷國企外的勞動者年工資增長率僅為1%-3%。這些情況都說明,勞動者的收入水平沒有隨著GDP的增長而同比增長。

再次,社會道德環境出現了讓人憂心的狀況。近年來,每年因信用缺失而增加的交易成本,據估算約占當年GDP的10%還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道德基礎如果出了問題,將會使一個社會和一個民族退化到人類文明的底線以下。

⑸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巨大改變(用事例,數據)

改革開放40年來,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40年風雨同舟,40年披荊斬棘,40年砥礪奮進,我們黨引領人民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

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勇敢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7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5%,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超過4萬億美元,累計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超過2萬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達到1.9萬億美元。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黨和國家領導體制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人權事業全面發展,愛國統一戰線更加鞏固,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權利的內容更加豐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樣,掌握著自己命運的中國人民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展現出氣吞山河的強大力量!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以科學理論引路指向,以正確輿論凝心聚力,以先進文化塑造靈魂!

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萬元,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

我國貧困人口累計減少7.4億人,貧困發生率下降94.4個百分點,譜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3.8%。我國建成了包括養老、醫療、低保、住房在內的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

40年來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捨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干出來的!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中國人民手中,不可能成為了可能。我們為創造了人間奇跡的中國人民感到無比自豪、無比驕傲!

(5)改革開放40年家用電器變化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

一、當年國家的現狀需要改變

「文化大革命」給國家留下了嚴重的局面:生產力發展緩慢,人民溫飽沒有解決,科技教育落後等。這種局面不改變不行。怎樣改變?答案只有一個:改革。

二、中國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國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但新中國成立以後模仿蘇聯建立起來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已嚴重阻礙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中國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產力。這種局面不改變不行。怎樣改變?答案只有一個:改革。

三、社會主義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發展

社會主義社會的各個歷史階段,都需要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時地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使社會主義制度充滿生機和活力。生機和活力哪裡來?答案只有一個:改革。

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新思路在哪裡?答案只有一個:改革。

⑹ 改革開放30年屋內電器變化

1978年1月,國務院決定將輕工業部同紡織工業部分開。為了發展家用電器工業,在組織機構設置上成立了五金電器工業局。同年,國家計劃委員會(以下簡稱計委)計委決定,由輕工業部統一歸口管理全國各系統、各地區家用電器工業,並將洗衣機、冰箱、電風扇、房間空調器、吸塵器、電熨斗等6個產品列入國家和部管計劃,同時對國內尚不能生產的家用電器零配件和原材料(如冰箱壓縮機、洗衣機定時器、ABS工程塑料等),由國家列入進口計劃,輕工業部統一分配,解決了重要零部件配套問題,這對促進各地主管部門重視發展家用電器工業起到了積極作用。同年,國家還批准引進第一條彩電生產線,定點在原上海電視機廠即現在的上廣電集團。

1979年4~5月,以輕工業部部長梁靈光為團長的中國輕工業代表團訪問日本。在考察期間,同日本著名家電公司洽談引進冰箱心臟部分——壓縮機項目,該項目於1984年正式列為國家重點項目。7月,輕工業部五金電器工業局在蘇州召開了全國家用電器發展規劃座談會,此次會議被稱為「家用電器發展誓師大會」。會上規劃重點省市二輕系統集團所有制機械修配廠、五金廠、工具廠轉產洗衣機、冰箱、電風扇和電飯鍋等家用電器產品定點生產工作,利用集體經濟資金發展家用電器生產,並對轉產的家用電器生產的供產銷和基建投資技術改造措施費用,納入國家和地方計劃進行了綜合平衡,妥善安排;會上同時制定了1979年~1981年3年發展規劃。為了加強產品質量檢測和制定統一標准,1979年在廣州成立了中國日用電器工業標准化質量檢測中心。

1981年,中國家用電器工業標准質量檢測中心在北京成立。

1982年,家用電器工業局從五金電器工業局獨立出來,主要負責洗衣機、冰箱、電風扇、房間空調器、吸塵器、電熨斗等6個產品的生產管理工作。10月,國內第一個彩管廠——咸陽彩虹廠成立。這期間中國彩電業迅速升溫,很快形成規模,全國引進大大小小彩電生產線100多條,並涌現出熊貓、金星、牡丹、飛躍等一大批國產品牌。

1983年,輕工業部根據國務院關於對市場需求變化預測的指示精神,對全國421個家用電器企業、192個商店(商場)和20196戶城市職工和農民家庭進行了調查,這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的家用電器產銷調查和預測。這一年洗衣機產量由1978年的400台上升到365萬台,此後全國各地掀起了大規模的技術引進熱潮,大約有40多個廠家先後從洗衣機技術先進國—日本、英國、法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等引進技術60多項。從1983年起,中國開始引進冰箱壓縮機的生產技術和設備。

1984年2月,電子工業部做出了加快彩電國產化步伐的決策,開始實施彩電國產化「一條龍」工程。

1985年3月和9月,計委、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以下簡稱經貿委)、輕工業部聯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冰箱、洗衣機專業會議。這是國家對家用電器工業發展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最後形成了國務院以國發[1985]77號文件,批轉計委、經貿委、輕工業部《關於加強電冰箱行業管理,控制盲目引進的報告》,確定了「七五」計劃期間42個定點廠,引進規模為842萬台。9月,電子工業部承建的23套衛星電視接收站全部開通,實收效果良好。年底,第一批採用國外技術設備生產的冰箱壓縮機投放市場。

1986年,廣州建成了從日本松下電器株式會社引進年產百萬台的冰箱壓縮機廠。與此同時,北京也建成了從飛利浦設在義大利的「伊瑞」公司引進年產百萬台的冰箱壓縮機廠。這兩個冰箱壓縮機廠對保證發展冰箱國產化起到了重要作用。7月30日,經貿委等8個部委聯合發出《關於認真落實三包的規定通知》,對冰箱、洗衣機、電風扇、彩色電視機、黑白電視機和收錄機這6類家用電器(包括進口零部件組裝的家用電器)的三包辦法做出了統一規定,1986年10月1日起實行包修、包退、包換。10月,國家決定把彩電國產化作為重大項目列入「七五」計劃。12月底,頒發洗衣機生產許可證大會在上海召開,首推生產許可證制,當時共計43家企業和43個產品領取到生產資格證明。

1987年3月,彩電國產化的工作方針被確定為「引進、消化、開發、創新」。7月,中國彩電(北京牌8308型PS47cm彩電)首次獲國際金獎。同時,為表彰在促進科學技術進步中做出的重大貢獻,「家用電動洗衣機及其安全要求」國家標准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這是中國家電行業首次獲得國家級重大獎勵。這一年,首屆「全國家用電器展覽會」在北京召開,展覽總面積達1.4萬平方米,以全國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參展團的300多個家電製造企業參加了展覽,由此拉開了中國家電業會展文化和會展經濟的序幕。

1988年,第一台國產分體壁掛機空調—KF-19G1A「雪蓮」在華寶空調廠誕生,開啟了中國家用空調行業的一個新時代,這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標志著中國空調行業的發展迎來了歷史上第一個高峰。同年,琴島—利勃海爾四星BCD-212升雙門冰箱,上菱四星BCD-180升雙門冰箱獲國家優質產品金獎,這是家電行業首次獲得國家質量最高榮譽獎。10月,第二屆全國彩色電視機質量評比結果揭曉,熊貓、金星、牡丹等58種型號的18英寸彩電和海燕、金星、宇航的3種型號22英寸彩電獲一等獎。這次評比結果表明,中國自己生產的彩電從整體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已接近或達到20世紀80年代世界先進水平。1988年國家機構進行改革,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於12月13日在北京正式成立;12月19日,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也在北京正式成立。

1989年1月,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從該年2月1日起對彩色電視機實行專營管理,並開始徵收彩電特別消費稅和國產化發展基金。8月,機械電子工業部和國家技術監督局在京發布《彩電綜合標准》,總共包括344個標准,其中國家標准173個,行業標准171個,它的貫徹實施標志著中國家電的質量和可靠性達到了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11月,北京市利用外資建成的最大合資企業——北京松下彩色顯像管公司舉行開工典禮,該公司是中國第一個被認證向美國出口的顯像管生產企業。

1990年1月,中國第一條自行設計建造的錄像機生產線在南京無線電廠投入試生產。5月底,「第二屆全國家電產品展覽會」在北京舉行,這是20世紀90年代家電行業最為宏大的展覽會,展示了許多名優新產品,小家電品種數量占絕對優勢。7月份,廣東珠海壓縮機廠生產的空調壓縮機成功出口,這是中國壓縮機行業首次打入國際市場。華飛彩色顯示系統有限公司於11月在南京成立,至此,中國「七五」期間規劃的陝西咸陽、北京松下、上海永新、南京華飛4個項目全面投產,中國彩電生產配套能力大大提高。11月,「全國電子工業引進消化吸收國產化工作會議」和「全國第五次彩電國產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1991年,眾多家電企業積極開發新產品。杭州冰箱廠率先研製成功替代氟利昂的新型冰箱製冷劑R500,並推出具有「除臭保鮮」功能的冰箱。截至1991年,已有23個企業的24個產品獲得符合國際標準的安全認證。10月底,輕工業部召開「房間空調八五發展規劃座談會」。會議討論和編制了中國第一個房間空調發展規劃。自此之後,尤其是90年代初突破定點生產之後,中國家電業進入全面快速增長期。年底,企業調整消息不時見諸報端,北京的白蘭、白菊電器公司合並,成立蘭菊電器公司;同月,琴島海爾集團公司成立。

1992年1月,由北京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等單位研究開發的集成電路CAD熊貓系統通過國家技術鑒定,它的研製成功對中國集成電路技術特別是集成電路CAD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月,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和中國信託投資公司聯合組團參加「德國科隆家用電器及用具展」,這是中國家電行業首次參加德國科隆展,共有10個企業參加,中國展區引人注目。4月,青島冰箱總廠經過DNV國際專家嚴格審核,率先在行業內通過ISO9001認證。5月,「全國集成電路設計(ICCAD)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研究了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的發展思路和規劃布局,確定了集成電路定點設計單位的基本條件等。6月,青島冰箱總廠上半年冰箱出口量達8萬台,成為世界級供應商,同時成為亞洲地區出口德國市場冰箱最多的廠家;天津空調公司與土耳其合資興建的一家空調工廠在土耳其建成,該廠技術設備全部由天津空調公司提供,這是中國空調生產企業首次在境外建廠。

1993年,電子工業部提出實施「大公司戰略」,加快了彩電行業生產向大公司、大集團集中的過程,提高了彩電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這一年,中國研製出氟利昂替代品CFC-11,解決了冰箱行業發泡劑替代難題。家電產品的開發也突出了科技的先導作用,許多企業在開發低氟產品、加強電腦技術應用等方面做出積極努力。在國際組織的支援下,萬寶、海爾、長嶺、華意等公司紛紛推出低氟冰箱產品。琴島海爾集團推出變頻式空調。11月初,「北京國際家用電器產品及技術裝備展覽會」成功舉辦,這是中國家用電器協會首次主辦的國際家電行業大展。12月初在河南新鄉召開了「全國家用製冷CFC替代工作會議」,會議確定了中國家用製冷行業CFC替代總體思路和戰略。
後面看參考資料

⑺ 改革開放前後衣食住行用中「用」的變化有哪些

「衣食住行用」中的」用「是指日用品。日用品又名生活用品,是普通人日常使用的物品,生活必需品,即是家庭用品,家居食物、家庭用具及家庭電器等。

按照用品的使用頻率或范圍劃分為:生活必需品,或稱日常生活用品、奢侈品按照用途劃分有:洗漱用品、家居用品、炊事用品(有按廚衛用品歸類)、裝飾用品、化妝用品、床上用品


改革開放前後的變化是人們現實生活中的「三大件」發生了幾次變化,從最初的「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到「彩電、冰箱、洗衣機」再到「汽車、住房、裝修」,消費也經歷了「百元——千元——萬元再到十萬元」的發展。

⑻ 改革開放前後的農村的變化

改革開放四十年農村的變化?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偉大成就之一,就是城鄉大融合,使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歷史意義是完全可以與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一樣,載入歷史史冊。
城鄉大融合的具體表現:
1、農民觀念大變化,人人掙錢,發財,商品意識很強;以前家裡有建房子等事,大家都無償幫忙,現在是要支付勞動報酬;以前農村人能到城裡工作的很少,現在很多人都在城裡打工,死守農村的人,隨著城市化,越來越少;農民進養老院的越來越多;生育觀發生重大變化,生兩胎後,即使兩個女孩也不再生了;現在農村青年結婚,要車,還要在城裡買房。
農村喪葬,絕大多數農村人都接受了火化;有些地方即使還存在著土葬,但大多數很短時間就平了墳,沒有佔用農田。
2、以前農村很少人會說普通話,現在農村小孩從小就說普通話,語言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統一;農村受教育程度大為提高,初中教育完全普及;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現在很多鄉所在地的中學都辦不下去,學生被家長送到更好的學校讀書。
3、衣:40年前除了少數民族外,漢族幾乎無人穿裙子,現在城市與鄉村人的穿戴無大的區別,城裡時興什麼,很快農村就會出現;以前農村人都是自己織布,自己縫衣服,補衣服;以前城市人將舊衣服寄給農村人穿,現在農村人幾乎不接受舊衣服,都是自己買新衣服穿。以前看人的面相、衣著,就能看出是農村的還是城市的,現在農村在外面打過工的,基本上看不出了。
4、食:以前北方農村很少能吃到大米,海鮮,現在城市與鄉村吃的差別不大;農村現在很多人買饅頭、成品面條、配好的菜等,生活便利化程度與城裡差別在逐步縮小。反而城裡人喜歡上了農家菜,城市郊區到處是農庄。
5、住:以前農村建築大多數是生土建築,大多數是單一層建築,現在大多數是建「洋樓」;以前北方人睡土炕,現在家裡安裝暖氣、土地暖等,睡炕的人越來越少;以前南方人笑北方人一輩不洗澡,現在北方農村安裝太陽能洗澡;很多農村也使用上天然氣了。總之現在農村住的,裝修,家用電器,空調等與城市幾乎無差異。反而一些城裡人喜歡到農村居住。
6、行:40年前農村自行車都很少,大多數時候是步行,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火車;現在農村家用汽車已達到一定的比例,兩輪、三輪電動車已基本普及;大多數人已經坐過火車、高鐵;個別人還坐過了飛機;農村道路堵車,鎮及縣城街道停車難與城市沒有什麼區別。
7、婚姻:以前農村大多數人靠媒妁,十里八鄉找對象;現在男女打工相識相戀,相距幾千里結秦晉之好;以前城市裡女孩很少嫁給農村人,現在城鄉結親成為常態;甚至有很多是涉外婚姻,媒人幾乎要失業;以前農村人結婚基本上在家裡辦酒席,現在大多數條件好的也像城市裡一樣在酒店辦,迎親嗩吶隊,管樂隊成為必備。
8、信息傳播:以前農村與外地傳播信息,主要靠寫信,打電話是難事;現在手機大普及,種田的,開店的、賣菜的、擺攤的、打掃衛生的,收廢品的都有手機,都能用手機支付、結賬;老太太、老漢都有手機,有些還會用智能手機;很多農村人喜歡抖音,並且會上抖音展現自己的才能。
9、家庭結構:以前農村三、四世同堂的較多,現在基本上與城市一樣小型化了。
10、教育:以前農村無幼兒園,現在已基本普及;村子小或教學質量不高的學校,慢慢都會消失;農村也有貴族學校;農民學習技能、學習養生的熱情很高。
11、商品流通:以前農村商品流通主要靠集市,現在超市、電商也進了農村,許多農村人家裡用的、吃的通過電商購買;特別是電商成為農村工藝品、農副產品銷售的主要渠道;以前假冒偽劣商品占據農村市場,現在農民的質量意識大大提高,重視產品品質。
12、文化及娛樂:以前農村人農閑時打麻將的多,看露天電影,看書的少,看電視劇的多;現在旅遊的多,動不動就一家人或朋友出遠門游一游;村裡有了圖書館,看書的多啦;跳廣場舞的越來越多;許多農村人玩抖音,發頭條,表現自己。
13.農村生產方式:一家一戶種莊稼已不適合社會化大生產,很多農戶自發地組成合作社,根據市場組織農業生產;有些地方由種糧大戶承包土地,有些地方工廠、大棚生產農產品,機械化養殖,農民成了農業工人,像城市裡人一樣按時上下班,按月發工資;農業機械化程度很高,耕、種、收機械化,噴葯,灌溉,土壤成份控制用上了AI技術,農業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經過改革開放短短四十年,三大差別:城鄉差別在縮小;工人與農民特別是進城務工的差別也在縮小;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差別,進步到較為合理區間。短短四十年,中囯共產黨基本上解決了三大差別,特別是三農問題,農村人的觀念,幾千年形成的習俗、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等發生了重大變化,邁上了現代化的台階。在當前學習黨史活動,改革開放充分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沒有共產黨沒有新中國,現在應該講: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的未來。
改革開放四十年,城鄉差別大幅度縮小,城鄉融合使三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影響深遠!城鄉融合與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一樣會載入史冊!

⑼ 改革開放前後人民生活的改變

變化之一:民生之源從基本需求到質量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收入分配領域改革逐步深入,打破了平均主義、大鍋飯式的分配製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格局不斷發展,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變化之二:民生之食從滿足吃飽到營養均衡

民以食為天,「吃得飽」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人民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期望。改革開放後,人們的消費理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城鎮居民對生活的需求,由量變上升到質變,居民的膳食結構從單一的吃飽,發展到既講究葷素搭配又注重粗細結合。

食品追求營養、健康、方便,食品消費更具科學性和保健性。居民消費質量隨收入的快速增長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變化之三:民生之穿從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

改革開放以來,服裝這一與人類生活最為密切和廣泛的要素,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變得絢麗多彩。人們的衣著已突破了顏色單調、式樣單一、「滿街都是一個樣」的舊格調,服裝講究多樣化,款式趨向個性化,製作強調工藝化,面料趨向高檔化。

人們不再只是簡單注重著裝,而是講究個性與修養。一衣多季早已成為歷史,現如今衣著消費已趨向高檔化、多樣化、個性化、品牌化,取而代之的是一季多衣,且花樣款式不斷翻新。

變化之四:民生之享從「一窮二白」到注重享受

改革開放後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住、旅遊、教育、文化、信息等服務性消費進一步擴大,居民家庭富裕程度不斷提高。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手機、汽車、電腦等耐用品消費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低端到高端。

通信業務從國民經濟發展瓶頸轉變為前沿領域,通信業務消費大眾化普及。進入經濟快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後,居民購買耐用消費品的種類更加繁多,家庭設備用品消費的現代化特徵更加明顯,家庭用品朝著高級、享受的方向發展。

變化之五:民生之居從破舊、簡陋到寬敞舒適

常言道: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居住情況是最能反映人們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改革開放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完善,我市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實現了飛躍,從居者「憂」其屋,發展為今天的居者「優」其屋。

變化之六:民生之行從「出入不便」到「瀟灑自如」

交通和通訊狀況是社會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加大投資力度,著力解決交通通訊落後面貌,現在我市的交通道路、通訊網路四通八達,家用汽車、摩托車、電動車已逐漸步入尋常百姓家庭,手機是人人必備,網路對話方便快捷。

居民的主要耐用消費品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自行車、手錶、縫紉機組成的舊「三大件」更新為今天的汽車、電腦、空調等豐富便捷的高科技產品。

變化之七:民生之娛從枯燥單調到豐富多彩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傳統電器降溫的同時,隨著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新興家用耐用品如行動電話、電腦、空調、平板電視等,正在取代傳統電器的位置成為現階段「消費」熱點。

伴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高鐵、磁懸浮列車、動車、飛機等各種新興交通方式以其便捷性與舒適性為百姓出遊帶來便利。同時,隨著「黃金周」「春節假」「小長假」,機關、事業單位帶薪休假政策的落實,有效帶動了旅遊消費熱潮。

尤其在改革開放40年裡,時代的進步對知識的需求與日俱增,人們更加重視子女和自身素質的提高,居民參加各種培訓班和接受再教育的機會日益增多,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加,我市文教娛樂事業也出現了繁榮興旺的景象。

變化之八:民生之本就業人員總量持續增加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全面貫徹就業優先方針,出台積極就業政策,緩解就業矛盾和就業壓力。全市就業人員總量伴隨社會經濟增長持續增加,數以萬計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城鄉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結構逐步合理,就業人員素質逐步提高。

變化之九:民生之依社會保障全面覆蓋

改革開放初期,受收入水平和醫療條件的限制,「看病難」「求醫難」是我市城鎮居民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居民基本沒有自我保健、自我預防意識。

(9)改革開放40年家用電器變化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經歷了幾十年!人民生活水平與文化,跟隨著時代在變化,變化的越來越好!越來越有文化氣息!生活好了文化藝術感就會隨著增強!人民從最初的吃飽穿暖觀念改變的有了更高的追求!人民現在已經追求文化!追求生活品質!追求著個人夢想與中國夢!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

2013年中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深化改革開放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⑽ 說一說改革開放40年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

1、信息傳遞的改變

改革開放以來,通信技術迅猛發展,從固定電話到移動手機,從語音通話到視頻聊天,人們的聯系告別了「家書抵萬金」的時代。

現代化的生活靠電力支撐。早些年夜生活還一直靠「煤油燈」過日子。如今通了電,電子競技,用手機視頻通話,娛樂方式從單一的打撲克發展到如今的多元娛樂。

2、家電的改變

過去家家戶戶沒有一件電器,如今太陽能路燈在村裡徹夜通明,液晶電視的屏幕越來越大,家家戶戶接上了寬頻網路,看上了APTV。改革開放之初,那時候家家戶戶都用蜂窩煤做飯。每到做飯高峰,樓道里就會充滿嗆人的煤煙味,廚房的牆壁也會被熏黑。短短幾十年,蜂窩煤爐子換成了煤氣罐,再換成了管道天然氣,電磁爐、微波爐等各種廚房電器也走進了人們的生活,真是越來越方便了。

3、農用工具的改變

以前村裡犁地用犏牛,每家每戶都要養上幾頭犏牛,一個農忙時節就得犁上幾天的地。現在好了,隨著科技發展,犁地用上了拖拉機,後面掛個犁耙,既省時又省力。地里的糧食也不用人背馬馱了,直接裝農用車拉到家門口。

4、衣著服飾的改變

改革開放40年來,服裝也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變得絢麗多彩。如今,人們的衣著早已不再顏色單調、款式單一,服裝講究多樣化,款式趨向個性化,製作強調工藝化,面料趨向高檔化。

5、交通出行的改變

改革開放40年來,交通道路四通八達,不僅家用汽車步入尋常百姓家,居民出行還可以騎共享單車、叫網約車,出行更便捷。

6、住房條件的改變

改革開放40年來,人們的住房水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覽中,一張柱狀圖顯示,1978年我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僅為6.7平方米,到2017年增長到36.9平方米,增長了4倍多。

7、飲食條件的改變

改個前憑票才可以購買一塊點心或一碗小餛飩,小小糧票見證了人民生活從全面短缺到日漸豐富的轉變。吃得飽曾經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民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期望。而今天,國民的膳食結構從單一的吃飽,發展到既講究葷素搭配又注重粗細結合,食品更追求營養、健康。

閱讀全文

與改革開放40年家用電器變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智能家居會議2016 瀏覽:904
吉利帝豪車的售後服務電話 瀏覽:598
寧波第六空間傢具城 瀏覽:786
iso9001售後服務體系認證 瀏覽:308
木頭傢具品牌有哪些 瀏覽:164
小米6維修多久 瀏覽:87
法蘭尼售後電話 瀏覽:822
廣州神州熱水器維修電話 瀏覽:79
製冷五金電器維修部怎麼樣 瀏覽:732
三輪車電動機維修視頻教程 瀏覽:797
積家手錶維修點查詢 瀏覽:621
懷化手機維修點 瀏覽:871
美的空調售後維修台州臨海 瀏覽:824
手機售後問題怎麼給顧客說 瀏覽:590
冰櫃電路 瀏覽:236
家庭水管維修需要多久 瀏覽:326
充電手電筒鑽的維修視頻 瀏覽:316
裝修水管電路 瀏覽:376
特福電飯煲維修點 瀏覽:77
傢具隨手拼 瀏覽: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