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位大蝦知道哥倫比亞電器插頭是什麼樣的
1、兩腳扁型
2、兩腳扁+圓型接地腳
具體如圖下圖所示: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哥倫比亞民用電源標准為110V,頻率60HZ.
Ⅱ 西屋集團的具體介紹
西屋電氣公司
西屋電氣公司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世界著名的電工設備製造企業。1886年1月8日,由G.威斯汀豪斯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創立。總部設在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1889年時曾改名西屋電工製造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mpany),1945年10月改用現名。
西屋電氣公司在世界26個國家和地區設有 250家工廠,現有職工125000人,持股人135000人,年銷售額107億美元(1986)。其主要業務領域涉及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用電設備和電控制設備、電子產品等門類共4000多種產品。其中,以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尤具特色,從公司成立以來,一直享有世界聲譽。1886年,公司在美國建立了第一座交流發電廠,1890年建立了第一條交流輸電線路,1895年在尼亞加拉瀑布安裝了第一台水輪發電機(5000千瓦),1900年製造出美國第一台汽輪發電機。1955年試製成超臨界、二次再熱汽輪發電機,1957年建成了美國第一座商用核電站。大古力水電站的巨型水電機組也是西屋電氣公司製造。 公司還最早製成500千伏六氟化硫斷路器,70年代製成1100千伏安變壓器,此外還在世界上率先生產低損耗非晶態合金配電變壓器。
西屋電氣公司設有56個研究單位,有研究人員6792人,其中西屋研究發展中心有職工1750人(專業人員650名,其中博士325名)。公司還設立了「西屋公司青少年天才發明獎」,以鼓勵高中學生的發明創造。
1945年西屋電氣公司曾與中國資源委員會簽定協議接受中國70多名科技人員前去學習、培訓。其中有褚應璜、丁舜年等,他們中很多人成為中國電工發展的骨幹力量。80年代,中國從西屋電氣公司引進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的汽輪機組,分別安裝在石橫電廠和平圩電廠。
Ⅲ 哥倫比亞主要有哪些港口
哥倫比亞有10個港口地區,其中有8個位於加勒比海沿岸地區:拉瓜吉拉(La Guajira)、聖瑪爾塔(Santa Marta)、西納加(Ciénaga)、巴蘭基亞(Barranquilla)、卡塔赫納(Cartagena)、德莫羅斯基洛灣(Golfo de Morrosquillo)、烏拉巴(Urabá)和聖安德烈斯(San Andrés);還有兩個位於太平洋地區:布埃納文圖拉(Buenaventura)和圖馬科(Tumaco)。 布埃納文圖拉:布埃納文圖拉工業港口綜合體因其處理的貨物量而成為太平洋和哥倫比亞最重要的港口。它在戰略上佔有的特權地位。這里位於世界中心,與穿越地球的主要海路平行。 聖瑪爾塔港:它是哥倫比亞唯一的深水港,深度達60英尺(18.3米)。這樣可以縮短對接時間,提高效率並降低運營成本,這就是為什麼此港口可以不受限制地接收大型船隻的原因。 卡塔赫納:卡塔赫納港被認為是美洲的港口,它是哥倫比亞面積最大的港口,共有54個碼頭,其中18個負責對外貿易運輸。 巴蘭基亞:巴蘭基亞區域港口協會有限公司(SPRB)地理位置優越,距加勒比海馬格達萊納河的灰河口(Bocas de Ceniza)僅22公里,並且靠近城市的主要工業中心。 信息來源參考:物流運輸雜志
Ⅳ 哥倫比亞經濟狀況怎麼樣呢
概況
歷史上是以生產咖啡為主的農業國。20世紀80年代後,國內生產總值一直保持3%~6%的增長速度。
桑托斯政府繼續將施政重心鎖定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把礦業、建築業、農業、基礎設施和產業創新作為拉動經濟增長和就業的五大動力。進行礦業權益金分配改革,實行稅制改革,加強匯市調控,抑制本幣過度升值,增強出口競爭力。經濟復甦勢頭進一步鞏固。2012年經濟增長4%。[3]
哥倫比亞的經濟受到國內需求減少、嚴峻的政府預算和苦難的安全形勢的困擾。現政府面對著從養老金改革到減少失業率的挑戰。哥倫比亞的兩大出口產業:石油和咖啡前景不明朗,需要有新的開探來抵消日益減產的石油,而咖啡的收獲和價格前景令人沮喪。
公眾安全是哥倫比亞商業領導者關心的問題,他們號召政府在與起義軍的和平談判中能取得進展。哥倫比亞現在正在繼續尋求國際社會的支持來推動經濟和和平進程。
農業
哥倫比亞歷史上是以生產咖啡為主的農業國。1999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等影響,經濟陷入6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2000年經濟開始復甦,之後,一直保持低速增長。2003年增速加快,建築業持續增長,電力需求加大,金融業勢頭良好,貸款和私人投資增加,傳統產品出口擴大。2010年農牧林漁業產值274230億比索。2010年咖啡產量53.52萬噸。2010年農牧林漁業產值274230億比索。2011年咖啡產量46.85萬噸。[1]
旅遊業
哥是拉美重要的旅遊中心之一,旅遊業較發達。2011年,外國遊客158.22萬人,同比增長7.2%。主要旅遊區有:波哥大、卡塔赫納、麥德林、卡利、聖瑪爾塔、聖安德烈斯、巴蘭基亞和庫庫塔等。[1]
礦業
以開採石油和煤為主,是拉丁美洲主要產金國,鉑產量居世界第四位,綠寶石產量居世界首位。
哥倫比亞是頂級祖母綠的代名詞,該地所產的祖母綠,顏色濃艷,每年出產數以千萬美元計的祖母綠到世界各地的市場,佔全球的祖母綠市場的一半。[1]
工業
發展較快,其產值已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以上。以製糖、咖啡加工、紡織為主的輕工業占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還有冶金、機器製造、汽車裝配、水泥、化學、煉油、石油化工等。旅遊業有較快發展。輸出以咖啡為大宗,占出口總額的50%以上;次為煤、黃金、石油、香蕉、貴金屬以及紡織品、服裝、水泥等。花卉出口次於荷蘭居世界第二位。進口機器設備、車輛、工業原料和食品等。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航空運輸亦較發達。
財政金融
2011年,哥政府公共預算818.33億美元,財政赤字66億美元,公共債務總額427.69億美元,同比增長8.15%,外匯儲備323億美元。
2015年經濟展望:
哥倫比亞《公文包報》近期采訪了有關經濟專家對哥經濟在2015年的表現進行了展望和分析。專家認為2015年的經濟發展將存在很多變數,機遇與挑戰並存。預計經濟增長將在4%左右(哥政府制定的經濟增長目標為4.2%)。
挑戰主要有:在國際環境方面,美元匯率可能有較大波動,石油未來價格趨勢不明朗,大宗產品價格仍將低位運行,外國投資很可能出現下滑。在國內環境方面,和平談判進程令人矚目,10月底將迎來省市長選舉,同膨壓力進一步加大,稅收改革效果有待觀察,出口不振繼續延續,國內消費難挑大樑,就業壓力仍然存在。
利好的方面主要有:1、基礎設施建設將持續發力,數個第四代公路項目和公私合營項目的上馬預計將帶動百億美元投資。2、新一輪礦業區塊招標預計將在今年年中舉行,多家礦業企業翹首以盼。3、政府主導的社會性住房建設等福利項目投資將繼續拉動經濟增長。4、咖啡產量有望上1400萬袋。
另外,哥倫比亞毒品產業歷史悠久,販毒集團甚至有坦克和裝甲車。
哥倫比亞整體政治也是相對腐敗。
以下為網路提供的內容:
對外貿易
哥政府以推動外貿出口為其經濟政策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出口產品有石油和石油產品、化工產品、煤炭、咖啡、農副產品和紡織品等。其中,綠寶石出口佔世界第一位,鮮花出口佔世界第二位、咖啡出口佔世界第三位。主要進口機械設備、化工產品、農副產品、紡織品和金屬材料等。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中國、墨西哥和日本等。2012年,哥外貿總額1192.99億美元,其中,出口606.67億美元,進口586.3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9%、5.7%和7.2%。[1]
對外投資
哥主要投資對象依次為墨西哥、智利、美國、烏拉圭、秘魯、開曼群島和西班牙,主要投資領域為金融和企業服務、水電氣、製造業、旅館業和礦產開發。2011年,哥對外投資82.89億美元,同比增長27.39%。
外國資本
2012年上半年,哥倫比亞吸收外國直接投資78億美元,同比增長18.2%。主要投向石油、礦業、貿易、交通和金融等領域。[1]
Ⅳ 哥倫比亞哪個國家的牌子
哥倫比亞是哪個國家的品牌 在美國屬於二線品牌
哥倫比亞是很受歡迎的一個戶外品牌,這個牌子的沖鋒衣和羽絨服都是王牌產品,是很多戶外運動愛好者的首選。下面小編給大家講講哥倫比亞是哪個國家的品牌?哥倫比亞是什麼檔次?
哥倫比亞是哪個國家的品牌
哥倫比亞是來自美國的品牌,這個牌子的產品質量都非常好,很多買過的朋友都會回購,很值得推薦。
成立於1938年哥倫比亞運動服裝公司由一間售賣衣帽的鄰家店鋪發展成為今時今日世界第一的戶外運動服裝品牌 。擁有歷史悠久的品牌經驗,Columbia致力透過它的產品傳遞它的品牌精髓:物有所值(Value)、美國文化(Americanized)、享往戶外生活(Outdoor) 、有活力(Active)、及有信譽可靠(Authenticity)。為滿足顧客不同戶外及旅遊需要,Columbia推出一系列包括戶外休閑服、運動服、越野及輕便的鞋款及配件等。Columbia致力發展創新的產品,既具功能亦具有時尚外觀,來提供高質數的品牌價值。
哥倫比亞是什麼檔次
哥倫比亞是中、高端的品牌,在美國屬於二線品牌。
Columbia在全美是領先的滑雪服裝製造商,同時產品延伸到各種領域,在服裝和鞋子方面都享有盛譽。今日,世界二線的休閑服裝品牌經過不斷發展,Columbia(哥倫比亞)的業務不斷擴充,銷售遍及全球各地:加拿大,歐洲,韓國,日本,香港等地。同時,也受到了各界的好評,榮獲多項殊榮。時至今日,Columbia(哥倫比亞)的產品系列已由最初的雨具、雨衣擴展到戶外夾克、多功能褲、T恤、恤衫、背包及戶外運動鞋等全天候戶外服飾,深得戶外活動發燒友擁戴之餘,更受世界各地人士歡迎,成為全球頂級的戶外服裝品牌。#p#副標題#e#
哥倫比亞衣服怎麼樣
要說他們家算不算貴,按品質來說的話,算!但是如果硬要說上性價比,可能休閑旅遊的話就算還行吧。而且他們家好像常年每家店都!在!打!折!永遠都是六、七折,老闆跟小姨子這一跑也跑太久了吧!哈哈哈,店員一直滿懷熱情的跟我介紹著他們家那款引以為傲的奧米技術熱能反射外套,就是說可以反射皮膚的熱量然後存在那兒,就相當於可以根據體溫調節溫度,而且還有各種吸濕透氣又排汗的功能。
曾經和TNF齊名的戶外品牌,但由於國內總部在香港以及後期市場推廣方面,現在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遠不如TNF,不過對於產品質量下滑非常嚴重的TNF而言 ,產品質量保持得還算不錯。就品牌而言,從columbia的產品線可以看出,沒有任何極限戶外相關的,品牌定位以戶外休閑為主,和眾多外來品牌一樣,在國外屬於街牌戶外等級,引進國內後華麗轉身為中高端的身份,其產品各方面來說沒有太多的亮點,中規中矩。
戶外運動服裝怎麼挑選首先要考慮到戶外服裝的「三層理論」系統,戶外服裝的「三層理論」系統分別為:排汗層、保暖層以及阻絕層。排汗層,又稱基本層(BASELAYER),顧名思義就是戶外服裝的基楚,一般人稱之為P.P排汗內衣,透過特殊的化學纖維處理,人體內經由運動造成的大量汗水不會附著在衣服的貼背處而是傳導散發到衣服的珍層,所以能夠讓穿著者有一種乾爽的感覺。
保暖層,又稱中間層(MIDDLELAYER),這一層主要的功用是隔離人體和名界冷空氣直接接觸,避免寒冷甚至於失溫的情況發生。阻絕層,位於三層系統的最外層(OUTERAYER),首次抵禦外界的風雪和暴雨,最理想的莫過於一層防水又透氣材質的外衣了!有一類質輕、抗風透氣卻不完全防水的風衣也是阻絕層不錯選擇,此種風衣可以和一般不透氣型雨衣搭配在不同氣候類型穿戴。
登山、戶外運動的外衣一般是指沖鋒衣、沖鋒褲、風雨衣之類的服裝,其主要的功能是防水、防風、防撕。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沖鋒衣褲已開發出GORE-TEX等防水透氣的面料。其原理是在薄膜狀態下,表面的小孔直徑正好處於水分子與蒸汽分子之間,蒸汽分子可以通過,而水分子則被阻攔,從而達到防水透氣的效果。
Ⅵ 電子產品出口到哥倫比亞需要哪些安規認證
需要做UL認證、RoHS認證
UL是英文保險商試驗所(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的簡寫。UL安全試驗所是美國最有權威的,也是界上從事安全試驗和鑒定的較大的民間機構。它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的、為公共安全做試驗的專業機構。它採用科學的測試方法來研究確定各種材料、裝置、產品、設備、建築等對生命、財產有無危害和危害的程度;確定、編寫、發行相應的標准和有助於減少及防止造成生命財產受到損失的資料,同時開展實情調研業務。總之,它主要從事產品的安全認證和經營安全證明業務,其最終目的是為市場得到具有相當安全水準的商品,為人身健康和財產安全得到保證作出貢獻。就產品安全認證作為消除國際貿易技術壁壘的有效手段而言,UL為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UL列名服務的各種產品包括:家用電器,醫療設備、計算機、商業設備以及在建築物中作用的各類電器產品,如配電系統、保險絲、電線、開關和其它電氣構件等。
RoHS認證是《電氣、電子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的英文縮寫,其規定,在電氣、電子產品中如含有鉛、鎘、汞、六價鉻、多溴二苯醚和多溴聯苯等有害重金屬的,歐盟從2006年7月1日將禁止進口。
RoHS針對所有生產過程中以及原材料中可能含有上述六種有害物質的電氣電子產品,主要包括:白家電,如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空調,吸塵器,熱水器等,黑家電,如音頻、視頻產品,DVD,CD,電視接收機,IT產品,數碼產品,通信產品等;電動工具,電動電子玩具醫療電氣設備。
參考資料:http://bbs.big-bit.com/thread-471844-1-1.html
Ⅶ 為什麼中國製造在美國更便宜
一、一樣的產品,不一樣的價格
最近幾年,中美兩國之間物價的差異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其中一個熱門問題是:同樣是在中國製造的產品,為什麼在美國賣得比在中國還便宜?例如,我自己在波士頓市中心的梅西商場買了一件哥倫比亞(Columbia)牌子的羽絨服,上面明確標示「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售價是69美元,摺合人民幣大約470元。但是,一模一樣的衣服在中國北京的王府井商場通常要賣1000元,比美國的兩倍還高。同樣是中國製造的蘋果手機iPhone 3,在美國賣600美元(約4000元),在中國則高達6、7千元。最近流行的蘋果3G版平板電腦iPad,我在哈佛大學電腦專賣店裡花670美元(含稅,大約4500元)買了一個,而這款產品在中國市場已經炒到了6000元以上。最廣為人知的案例應該是著名的Coach(寇馳)皮包了。在美國郊區的品牌直銷店(outlet),一個普通的Coach包大概100美元,但是在中國則售價高達1500元左右,翻了一番。類似的產品還有耐克、阿迪達斯、銳步等中國製造的服裝和運動鞋品牌,它們在美國的售價往往不到中國的一半。
巨大的價格差必然導致大量的套利者。在美國outlet,中國人采購隊伍往往蔚為壯觀,出手闊綽,橫掃各大品牌,簡直是如狼似虎。我就親眼目睹一堆中國人從一個華人旅遊大巴里出來,然後直接殺向Coach店,以至於Coach店門口立刻排起了長隊,而隊伍中有一半都是中國人。店裡的售貨小姐忙得不亦樂乎,此刻恨不得會說中文。因為Coach包價差太大,又非常暢銷,所以往往一個中國人非得兩手都拎滿了包才出來。據說,一些地方的Coach店不得不規定,每個人最多隻能買10個!那一刻,我甚至懷疑中國還是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我們知道,產品的成本包括生產成本、運輸成本和銷售成本。按常識,中國製造的產品,在中國當地出售,其運輸成本和銷售成本肯定比在美國的成本要低,那麼價格自然是中國的更便宜。產品的輸出地居然比輸入地還貴,這是一種逆向的價格差。我們從未聽說過「北京烤鴨」在北京比外地還貴,也沒有聽說過「南豐蜜桔」在江西比在北京更貴。那為什麼一些在當地製造的產品在當地銷售反而比外地更貴呢?這的確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
二、不同的制度,不同的交易費用
最近,《新京報》的一則報道[①]援引一些專家的觀點,認為是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導致了中國製造的產品在國外更便宜。經過若干次調整,中國出口商品的綜合退稅率從當初的9.8%提高到了現在的13.5%,部分商品高達17%。一些專家認為,出口退稅相當於政府給予了一些出口商品補貼,因此這些商品的成本和價格就可以低於國內同類商品。我認為這個觀點缺乏說服力。首先,即便扣除退稅補貼,美國商品仍然比中國商品便宜許多,這多出來的這些價差如何解釋呢?其次,雖然這些出口商品享受了中國政府的出口補貼,但是美國政府還要對它們徵收進口關稅。假設美國關稅與中國持平,那麼一減一加,也算抵消了。
根據我自己的觀察,我認為有四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了這種逆向的價格差。
第一,品牌效應。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下,產品的價格等於成本加上行業平均利潤。因此,假如兩種商品成本相同,而價格不同,那麼一定是市場結構不同導致利潤不同。在供過於求的市場,產品的利潤相對微薄;在供不應求的市場,產品的利潤相對豐厚。這是最直接的一個解釋。以廣受中國女性歡迎的Coach包為例。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消費潮流是跟著西方發達國家走的。有一句話說,西方國家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中國女性覺得Coach包時尚、潮流,把擁有這種名牌包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徵,因此導致中國國內的Coach包奇貨可居,自然供不應求,從而使品牌擁有者獲得暴利。在市場經濟發達的美國,Coach雖然是皮包名牌,但是最多總體上只能算二線品牌,真正的一線品牌是Gucci(古奇)和LV(路易威登)。Coach是美國本土名牌,Gucci是義大利名牌,而LV是法國名牌。和大部分奢侈品一樣,真正領先潮流的產品還是在歐洲,而不是在美國。一個朋友打了一個有趣的比方,如果說Gucci是王府井大飯店,那麼Coach只能是人大西門旁邊的天使食府。美國人買Coach包,就好比買家用電器。因此,Coach包賺不到美國人的超額利潤,只能去賺中國人的。其實,即便是Coach包,也分流行款式和普通款式。在outlet這樣的打折直銷店銷售的,往往是普通款式,而流行的款式是不會立即打折出售的。這就造成一種錯覺,中國人以為在美國撿了大便宜,其實就是撿了便宜貨。耐克、阿迪達斯、銳步等運動類服裝和鞋子,也符合類似的邏輯。
一個相關的問題是,像Coach包這樣的產品,怎麼說也算名牌,為什麼它們在美國就賺不到暴利呢?我認為,這個美國的產業結構有關。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上,一旦一個企業通過降低成本或者創新產品在競爭中勝出了,它就可以通過收購其他企業進行大規模擴張,因為其他企業根本不能生存下去。所謂「贏者通吃」其實就是充分競爭的必然結果。經過長期的生存競爭,每個行業就只剩下少數幾個品牌可以相互抗衡。例如,運動服裝業由耐克和阿迪達斯平分天下,碳酸飲料業由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分而治之,而皮包業由Gucci、LV、Fendi和Coach四強稱雄。優勝企業一旦建立了品牌聲譽,大舉擴張,有了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成本自然降低,因此售價也相應降低。例如全球500強老大沃爾瑪連鎖店,靠的不是高利潤,而是薄利多銷。但中國是一個轉型國家,很多國有企業虧損卻不能退出,很多私營企業盈利但沒錢擴張,資源存在很大程度的誤置,從而難以形成大品牌、大擴張、低成本、低利潤的良性循環。因此,同樣是名牌產品,但是其在美國的品牌溢價低於在中國的品牌溢價。然而,如果一種中國製造的產品不是美國名牌,但在中國賣出比美國更高的價格,就需要有其他解釋。
第二,交易費用。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決定交易費用。因此,同樣的產品,即便生產成本相同,在不同制度的國家也會有不同的交易費用,從而形成不同的總成本。假定品牌的溢價完全一樣,交易費用更高的國家就會有更高的產品售價。這里的交易費用主要指政府對市場的維護成本。假設廣東東莞一個工廠生產了一批襯衫,它可以選擇通過海運出口到美國,也可以選擇通過陸路輸送到北京。別看廣州到北京相對較近,但據說有人做過比較,發現大陸沿途的各種收費和行賄所帶來的運輸成本居然超過了出口到美國的費用!我相信這不是天方夜譚,只要想想一路有多少收費站就可以理解了。其實,運輸費用畢竟是確定性的,而更多的不確定性來自事前的交易費用和事後的交易費用。在關系橫行的中國市場,一個工廠要拿到國內企業的訂單,要花多少時間和財力去請客送禮?好不容易拿到訂單,又要花多少時間和財力去拿到貨款?相反,跟外國企業做生意,只要對方考察後確定了合作關系,一紙傳真往往就解決了問題。與國內企業打交道的這些「攻關費用」,其實都要算進生產成本里。因此,簡單地說同樣的產品有同樣的生產成本,這對國內銷售企業很不公平。正是國內市場的不透明、不規范、不合理導致了高昂的交易費用和制度運行成本,從而侵蝕了國內產品的利潤空間,價格只能水漲船高了。
像聯想公司出品的Thinkpad筆記本電腦系列產品,被從IBM公司手裡收購過來後,完全是在中國生產的,現在也不是美國名牌,但是其價格在美國還是相對便宜。品牌溢價不能完全解釋這個現象,因為中國消費者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多數會偏好惠普、戴爾、蘋果等外國品牌。我認為這個例子典型地體現了交易費用的差別。聯想在國內是做貿易起家的,應該說在渠道方面投入了巨資。但是它是在中國,而且很多生意是和政府部門合作,因此銷售成本、貨款回收成本和售後服務成本必定不低。在美國賣電腦就相對簡單了,企業只要與合作方簽訂了協議,大部分交易都是通過網站進行的。消費者要買電腦,先上網查看,然後打電話或通過電子商務系統預訂,並且在線付款,然後等著郵政或投遞部門送貨。如果消費者不滿意,可以在一定期限內無條件退貨。哈佛大學科學綜合樓地下室有一個電腦專賣店,只有兩三個員工,周一到周五的白天上班,裡面的貨物大部分是展品,拿貨需要網上或電話預約。我想買一根Thinkpad的電源線,他們都說沒有,讓我直接從網上訂購。中國消費者也許不習慣這種「非人性」的服務,但是對於廠家和銷售商來說,成本就大大地降低了。要知道,美國最貴的就是人力服務了,因為人少。
第三,知識產權。前面提到的交易費用都是看得見的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計入價格。但是有一類成本是無法直接計算卻必須包括在最終價格里的,這就是保護知識產權的成本。名牌產品之所以有溢價,主要是因為它品質更好。崇高的品質來自於企業持續不斷的創新和巨大的人力和物質投資。如果一個國家缺乏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企業就不敢冒險去創新,而只能去生產那些短平快的產品,獲取短期薄利,或者乾脆幫外國品牌代工,拱手讓出大部分利潤。美國有微軟這樣偉大的企業,是因為美國有保護知識產權的完善法律。微軟曾經和美國三十個州以及聯邦司法部對決公堂。要是在中國,按我一個大學班主任的話說,「一個派出所就可以把它滅了」。如果政府能保護好企業的知識產權,市場上就不會有那麼多假冒偽劣商品,優勢企業就可以實現市場擴張,從而像美國那樣形成規模化生產,並最終通過降價讓消費者得到好處。去年夏天我到蘇州出差,看到當地很多絲綢小店出售「手工刺綉」。其實,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那些手工作品都是擺設,真正出售的全是機器生產的。大家都知道這是機器生產的,想賣高價是很難的,因此幾塊錢就可以買一幅。當大規模的機器產品占據了市場時,企業即便想生產出高品質的手工產品,又有幾個消費者會相信呢?去年年底,我在日本東京成田機場轉機,發現機場商店出售一些日本人手工製作的刺綉,上面標有手工製作的官方認證,一塊手帕大概要賣幾百元人民幣。兩廂對比,令我感觸很深。這幾百元的價差,其實就是保護知識產權的成本。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保護本國產品的知識產權,不僅本國產品難以成為名牌產品,而且還將淪落為他國名牌產品的打工仔。特別是當前,「山寨文化」盛行,國人不以侵犯知識產權為恥,反以為榮,只顧短期利益,必然失去長期市場。是的,文化因素,這正是我要談的第四個原因。
第四,消費文化。中國人大概是窮怕了,所以一旦有錢,一定要炫富;即便沒錢,為了表現得有錢,也要花大代價去炫富,這是一種畸形的文化。據說,很多在校讀書的女生為了買一個LV的皮包,可以忍痛挨餓吃幾個月的方便麵。很多公司的低階白領,領了工資就去買奢侈品,特別是皮包。想想看,假如一個普通職員有一天也買了一個Coach包,那麼她的主管必定要扔掉以前的Coach包去買一個更貴的Gucci包,然後高層上司看到中層主管居然拿她一樣款式的皮包,就不得不去買更貴的高檔皮包了。這種盲目的、單一標準的攀比,正是收入不高的中國在奢侈品市場不成比例地大肆擴張的文化背景。去年由於金融危機,LV在全球的市場都在萎縮,但是在中國的市場卻爆炸性地翻倍增長了。畢竟,有那麼多中國人要炫富,有那麼多中國人要送禮,真金白銀盆滿缽滿也就不奇怪了。美國人也攀比,但他們更喜歡比不同。你有這種東西,我非得有另一種東西。這種追求個性的文化,杜絕了「全民都買LV」的低俗文化。
本文發表於《經濟學家茶座》2010年第4輯(總第48輯)。
Ⅷ 家用電器產品如何進入沙烏地阿拉伯市場
收藏推薦 要想產品在世界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以質取勝」將是關鍵。如何讓進口商、經銷商以及消費者相信您產品的質量是優秀的呢?取得出口國要求的認證證書和標志無疑將起到很大作用。為了便於廠家了解各國對進出口家電的要求,我們從本期開始對不同國家的家電認證要求做一系列簡要的介紹。據家用電器協會1998年統計顯示,我國家用電器對沙烏地阿拉伯的年出口增長率已高達185.8%。很顯然,各家用電器廠家已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沙特拉伯這一極具潛力的市場,要使產品快捷順利地進入沙特市場,就必須對沙特的有關進出口要求有一定了解。1出口沙烏地阿拉伯的要求一批貨物出口沙特時,當其FOB值低於US$5,000時,可直接出口而無須申請SASO頒發的COC證書,但貨物運抵沙特時有可能接受檢查;而在其FOB值大於US$5,000時,貨物的出口就必須遵從ICCP方案。ICCP國際認證方案(InternationalConformityCertifiationProgramm)由沙特貿易部(MinistryofCommerce)與沙特唯一經皇家法令(RoyalDecree)授權的標准組織SASO(SaudiAra......(本文共計2頁) 如何獲取本文>>
Ⅸ 為什麼中國製造在美國更便宜(超強推薦) 詳細�0�3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聶輝華 2010 年11 月 我曾在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從事一年博士後研究,現將所發現的問題敘述如下。 一、一樣的產品,不一樣的價格 最近幾年,中美兩國之間物價的差異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其中一個熱門問題是:同樣是在中國製造的產品,為什麼在美國賣得比在中國還便宜?例如,我自己在波士頓市中心的梅西商場買了一件哥倫比亞(Columbia)牌子的羽絨服,上面明確標示「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售價是69 美元,摺合人民幣大約470 元。但是,一模一樣的衣服在中國北京的王府井商場通常要賣 1000 元,比美國的兩倍還高。同樣是中國製造的蘋果手機 iPhone 3,在美國賣600 美元(約4000 元),在中國則高達6、7 千元。 最近流行的蘋果3G 版平板電腦iPad,我在哈佛大學電腦專賣店裡花 670 美元(含稅,大約4500 元)買了一個,而這款產品在中國市場已經炒到了6000 元以上。最廣為人知的案例應該是著名的Coach(寇馳)皮包了。在美國郊區的品牌直銷店(outlet),一個普通的Coach 包大概100 美元,但是在中國則售價高達1500 元左右,翻了一番。類似的產品還有耐克、阿迪達斯、銳步等中國製造的服裝和運動鞋品牌,它們在美國的售價往往不到中國的一半。 巨大的價格差必然導致大量的套利者。在美國 outlet,中國人采購隊伍往往蔚為壯觀,出手闊綽,橫掃各大品牌,簡直是如狼似虎。我就親眼目睹一堆中國人從一個華人旅遊大巴里出來,然後直接殺向Coach 店,以至於Coach 店門口立刻排起了長隊,而隊伍中有一半都是中國人。店裡的售貨小姐忙得不亦樂乎,此刻恨不得會說中文。因為Coach 包價差太大,又非常暢銷,所以往往一個中國人非得兩手都拎滿了包才出來。據說,一些地方的Coach 店不得不規定,每個人最多隻能買10 個!那一刻,我甚至懷疑中國還是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我們知道,產品的成本包括生產成本、運輸成本和銷售成本。按常識,中國製造的產品,在中國當地出售,其運輸成本和銷售成本肯定比在美國的成本要低,那麼價格自然是中國的更便宜。產品的輸出地居然比輸入地還貴,這是一種逆向的價格差。我們從未聽說過「北京烤鴨」在北京比外地還貴,也沒有聽說過「南豐蜜桔」在江西比在北京更貴。那為什麼一些在當地製造的產品在當地銷售反而比外地更貴呢?這的確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 二、不同的制度,不同的交易費用 最近,《新京報》的一則報道[①]援引一些專家的觀點,認為是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導致了 根據我自己的觀察,我認為有四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了這種逆向的價格差。 第一,品牌效應。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下,產品的價格等於成本加上行業平均利潤。因此,假如兩種商品成本相同,而價格不同,那麼一定是市場結構不同導致利潤不同。在供過於求的市場,產品的利潤相對微薄;在供不應求的市場,產品的利潤相對豐厚。這是最直接的一個解釋。以廣受中國女性歡迎的Coach 包為例。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消費潮流是跟著西方發達國家走的。有一句話說,西方國家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中國女性覺得Coach 包時尚、潮流,把擁有這種名牌包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徵,因此導致中國國內的Coach 包奇貨可居,自然供不應求,從而使品牌擁有者獲得暴利。在市場經濟發達的美國,Coach 雖然是皮包名牌,但是最多總體上只能算二線品牌,真正的一線品牌是Gucci(古奇)和LV(路易威登)。Coach 是美國本土名牌,Gucci 是義大利名牌,而LV 是法國名牌。和大部分奢侈品一樣,真正領先潮流的產品還是在歐洲,而不是在美國。一個朋友打了一個有趣的比方,如果說 Gucci 是王府井大飯店,那麼 Coach 只能是人大西門旁邊的天使食府。美國人買 Coach 包, 就好比買家用電器。因此,Coach 包賺不到美國人的超額利潤,只能去賺中國人的。其實,即便是Coach 包,也分流行款式和普通款式。在outlet 這樣的打折直銷店銷售的,往往是普通款式,而流行的款式是不會立即打折出售的。這就造成一種錯覺,中國人以為在美國撿了大便宜,其實就是撿了便宜貨。耐克、阿迪達斯、銳步等運動類服裝和鞋子,也符合類似的邏輯。 一個相關的問題是,像Coach 包這樣的產品,怎麼說也算名牌,為什麼它們在美國就賺不到暴利呢?我認為,這個美國的產業結構有關。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上,一旦一個企業通過降低成本或者創新產品在競爭中勝出了,它就可以通過收購其他企業進行大規模擴張,因為其他企業根本不能生存下去。所謂「虧損卻不能退出,很多私營企業盈利但沒錢擴張,資源存在很大程度的誤置,從而難以形成大品牌、大擴張、低成本、低利潤的良性循環。因此,同樣是名牌產品,但是其在美國的品牌溢價低於在中國的品牌溢價。然而,如果一種中國製造的產品不是美國名牌,但在中國賣出比美國更高的價格,就需要有其他解釋。 第二,交易費用。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決定交易費用。因此,同樣的產品,即便生產成本相同,在不同制度的國家也會有不同的交易費用,從而形成不同的總成本。假定品牌的溢價完全一樣,交易費用更高的國家就會有更高的產品售價。這里的交易費用主要指政府對市場的維護成本。假設廣東東莞一個工廠生產了一批襯衫,它可以選擇通過海運出口到美國,也可以選擇通過陸路輸送到北京。別看廣州到北京相對較近,但據說有人做過比較,發現大陸沿途的各種收費和行賄所帶來的運輸成本居然超過了出口到美國的費用!我相信這不是天方夜譚,只要想想一路有多少收費站就可以理解了。其實,運輸費用畢竟是確定性的,而更多的不確定性來自事前的交易費用和事後的交易費用。在關系橫行的中國市場,一個工廠要拿到國內企業的訂單,要花多少時間和財力去請客送禮?好不容易拿到訂單,又要花多少時間和財力去拿到貨款?相反,跟外國企業做生意,只要對方考察後確定了合作關系,一紙傳真往往就解決了問題。與國內企業打交道的這些「攻關費用」,其實都要算進生產成本里。因此,簡單地說同樣的產品有同樣的生產成本,這對國內銷售企業很不公平。正是國內市場的不透明、不規范、不合理導致了高昂的交易費用和制度運行成本,從而侵蝕了國內產品的利潤空間,價格只能水漲船高了。 像聯想公司出品的Thinkpad 筆記本電腦系列產品,被從IBM 公司手裡收購過來後,完全是在中國生產的,現在也不是美國名牌,但是其價格在美國還是相對便宜。品牌溢價不能完全解釋這個現象,因為中國消費者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多數會偏好惠普、戴爾、蘋合樓地下室有一個電腦專賣店,只有兩三個員工,周一到周五的白天上班,裡面的貨物大部分是展品,拿貨需要網上或電話預約。我想買一根Thinkpad 的電源線,他們都說沒有,讓我直接從網上訂購。中國消費者也許不習慣這種「非人性」的服務,但是對於廠家和銷售商來說,成本就大大地降低了。要知道,美國最貴的就是人力服務了,因為人少。 第三,知識產權。前面提到的交易費用都是看得見的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計入價格。但是有一類成本是無法直接計算卻必須包括在最終價格里的,這就是保護知識產權的成本。名牌產品之所以有溢價,主要是因為它品質更好。崇高的品質來自於企業持續不斷的創新和巨大的人力和物質投資。如果一個國家缺乏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企業就不敢冒險去創新,而只能去生產那些短平快的產品,獲取短期薄利,或者乾脆幫外國品牌代工,拱手讓出大部分利潤。美國有微軟這樣偉大的企業,是因為美國有保護知識產權的完善法律。微軟曾經和美國三十個州以及聯邦司法部對決公堂。要是在中國,按我一個大學班主任的話說,「一個派出所就可以把它滅了」。如果政府能保護好企業的知識產權,市場上就不會有那麼多假冒偽劣商品,優勢企業就可以實現市場擴張,從而像美國那樣形成規模化生產,並最終通過降價讓消費者得到好處。去年夏天我到蘇州出差,看到當地很多絲綢小店出售「手工刺綉」。其實,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那些手工作品都是擺設,真正出售的全是機器生產的。大家都知道這是機 器生產的,想賣高價是很難的,因此幾塊錢就可以買一幅。當大規模的機器產品占據了市場時,企業即便想生產出高品質的手工產品,又有幾個消費者會相信呢?去年年底,我在日本東京成田機場轉機,發現機場商店出售一些日本人手工製作的刺綉,上面標有手工製作的官方認證,一塊手帕大概要賣幾百元人民幣。兩廂對比,令我感觸很深。這幾百元的價差,其實就是保護知識產權的成本。如果盛行,國人不以侵犯知識產權為恥,反以為榮,只顧短期利益,必然失去長期市場。是的,文化因素,這正是我要談的第四個原因。 第四,消費文化。中國人大概是窮怕了,所以一旦有錢,一定要炫富;即便沒錢,為了表現得有錢,也要花大代價去炫富,這是一種畸形的文化。據說,很多在校讀書的女生為了買一個LV 的皮包,可以忍痛挨餓吃幾個月的方便麵。很多公司的低階白領,領了工資就去買奢侈品,特別是皮包。想想看,假如一個普通職員有一天也買了一個Coach 包,那麼她的主管必定要扔掉以前的Coach 包去買一個更貴的Gucci 包,然後高層上司看到中層主管居然拿她一樣款式的皮包,就不得不去買更貴的高檔皮包了。這種盲目的、單一標準的攀比,正是收入不高的中國在奢侈品市場不成比例地大肆擴張的文化背景。去年由於金融危機,LV 在全球的市場都在萎縮,但是在中國的市場卻爆炸性地翻倍增長了。畢竟,有那麼多中國人要炫富,有那麼多中國人要送禮,真金白銀盆滿缽滿也就不奇了。美國人也攀比,但他們更喜歡比不同。你有這種東西,我非得有另一種東西。這種追求個性的文化,杜絕了「全民都買LV」的低俗文化。
Ⅹ 海爾與美的不同生命周期的對比
摘要 .家電行業未來的機會在於智能家電、小家電以及不同維度的細分領域。白電市場的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縮小;小家電市場整體集中度不高,但在不同細分領域的集中度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