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設計電子電路
電子信息工程這個專業的主要方向是對小信號的控制處理,所以模電很重要。數電只是為內了培養你的時容序邏輯能力,實際中基本不會用到課本里的內容。設計電路的步驟應該是:1、了解設計要求明確設計任務;2、提出設計思路及方案;3、根據方案搭建電路模塊,繪出電路圖;4、通過計算及實驗驗證方案。
你對設計電路要是完全沒有思路的話說明你模電功底太薄。一般情況下,當你拿到設計要求就應該有個大體的思路了,比如處理過程中要用到的一些基本模塊,放大、濾波、整形、比較等等。所以你需要再看看模電書中一些應用性較強的電路,常用的要記下來,把他們當做信號處理的模塊來使用。其他一些如單片機、感測器、特殊功能晶元的使用就是看經驗了,多親手做點東西,開闊下視野。
你要快速的掌握設計電路的方法的話,建議你看看大學生電子競賽的書,可以提供很多設計思路,思路很重要。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電路設計》,作者:黃智偉,出版社: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出版社
⑵ 電子電路的設計需要哪些基礎知識
首先是你得真正的感興趣,而不是為了榮譽而去做作,說到設計 我想問你學的是什麼專業的,讀大幾了?如果是有關電子信息工程類的專業,那就要看你的專業知識結構如何了,玩DIY或參賽,一點點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具體來說 你應該有扎實的電學基礎知識 因為這個對以後識圖 計算參數等很有作用,然後就是不斷完善知識面,比如 數字電路、往下說就是單片機的原理編程與模擬,高頻電子線路、低頻電子線路、感測器、其餘的什麼 電路分析、信號與系統、電子元器件、材料學與應用等的都是基礎課我就不展開說了,反正如果你基礎好 悟性高,上面的學科你都十有八九的掌握,那麼你就可以去參賽獲獎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祝你成功!
⑶ 這兩個專業哪個好一點
[電子與信息技術]簡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夠系統掌握電子與信息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強實踐技能,從事電子信息工程的系統設計、安裝、調試、維護及軟硬體開發的高級應用型復合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電工技術、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高頻電路、電子電路綜合設計、現代電視技術、感測技術、C程序設計、Photoshop、電子電路CAD、單片機原理與介面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多媒體信息技術、計算機系統安裝與維護、現代通信技術概論及專業實踐。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介紹
本專業通過校企共建的模式,培養思想素質高,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扎實的電子技術基礎知識,能熟練掌握電子類產品和設備的設計、技術推廣、生產、維護和管理等基本技能,能學以致用,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所需求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綜合素質的第一線技術技能型人才。
⑷ 如何自學電子電路設計
自學電路設計,步驟:
1、要掌握基礎的電子電路理論,最基礎的書要看,比如:《模擬電子電路》、《數字電子電路》。
2、然後就是多積累一些基礎的電路,以後設計大型的電路系統就會像搭積木一樣,非常簡單。
可以參考這篇文章《設計手勢控制的LED燈:掌握基礎電路後,設計電路就是搭積木》。
3、開始使用一款EDA軟體,比如Altium Designer,照著成熟的電路做一遍下來,從原理圖到PCB,最終做出實物。
⑸ 想做電子電路設計,都需要學什麼
數字電子、模擬電子、單片機。還要經常看一些電子設計的書如:《電子製作》等,還有一些設計軟體,有好幾種可以根據習慣選擇。
⑹ 如何設計電路圖啊
首先你要懂什麼是電路!要能看懂電路圖,然後你要明白你是設計什麼功能的電路圖!設計電路圖軟體很多,常用的是AUTOCAD電氣版!誠創電氣比較常用!
⑺ 在電子電路設計中 SSI,MSI,LSI,VLSI,ULSI,ADC,DAC等概念,請問這些名詞,分別是指什麼含義
1、SSI是小規模集成電路的縮寫。
全稱:Small-scale integration。
2、MSI是中等規模集成電路的縮寫。
全稱:Middle-scale integration。
3、LSI是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縮寫。
全稱:Large-scale integration。
4、VLSI是甚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縮寫。
全稱:Very-Large-scale integration。
5、ULSI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縮寫。
全稱:Ultra-Large-scale integration。
6、ADC是模數轉換器的縮寫。
全稱:Analog-Digital Convertor。
7、DAC是數模轉換器的縮寫。
全稱:Digital-Analog Convertor。
(7)電子電路綜合設計擴展閱讀:
按照所處理信號形式的不同,通常可將電子電路分為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兩大類。用於傳遞和處理模擬信號的電子電路稱為模擬電路;對數字信號進行傳遞、處理的電子電路稱為數字電路。
模擬電路通常注重的是信號的放大、信噪比、工作頻率等問題。常見的有放大器電路、濾波電路、變壓電路等。如收音機、電視機、電話機、變壓器等電路。
數字電路被廣泛地應用於數字電子計算機、數字通信系統、數字式儀表、數字控制裝置及工業邏輯系統等領域,能夠實現對數字信號的傳輸、邏輯運算、計數、寄存、顯示及脈沖信號的產生和轉換等功能。
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的結合越來越廣泛,在技術上正趨向於把模擬信號數字化,以獲取更好的效果,如數碼相機、數碼電視機等。
進行電子電路設計的中心任務是按功能要求設計出具有該功能的電路,或者可以說。
設計完備的電路,使其能夠完成預期的功能。
一般地說,電子電路設計的內容或步驟為:
1、先分析所要實現的功能,並對其功能進行歸類整合,明確輸入變數、輸出變數和中間變數。
2、提出電路的功能要求,明確各功能塊的功能及其相互間的連接關系,並作框圖設計。
3、確定或者設計各單元電路,確定其中的主要器件,給出單元電路圖。
4、整合各單元電路,規范設計統一的供電電路即電源電路,並做好級聯的設計。
5、設計詳盡電路全圖,確定全部元器件並給出需用元器件清單。
6、根據元器件和電路設計印製電路板圖,並給出相應的元器件分布圖、接線圖等。如果是整機的,一般還要提供整機結構圖。
7、實現工藝比較復雜以及有特殊工藝要求的,需要給出工藝要求說明,或者給出工藝設計報告。
8、進行業余設計或者屬於單體實驗開發類的電路設計時,還要經過調試與測試。並給出實驗與測試的結果。
9、寫出設計說明書或者設計報告。
⑻ 電子電路相關知識有很難嗎
電類專業可分為強電和弱電兩個方向,具體為電力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力系統、工廠供變電等)專業屬強電,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以強電為主弱電為輔,電子、通信、自動化專業以弱電為主。其他更進一步的細分要進入研究生階段才劃分。但無論強電還是弱電,基礎都是一樣的。
首先高數是要學好的,以後的信號處理、電磁場、電力系統、DSP等不同方向的專業課都用得著。
專業基礎課最重要的就是電路分析、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這3門課一定要學好。這3門課一般都是大一下學期到大三上學期開設,對大多數對電子知識還了解不多的同學來說,通常是學得一知半解,迷迷糊糊。所以,最好是在開課之前或是開課的同時讀一兩本通俗淺顯的綜合介紹電子知識的書籍,對書中的知識你不需要都懂,能有個大致感覺就行。
對這這種入門讀物的選擇很重要,難了看不懂可能興趣就此喪失或備受打擊,反而事與願違。在此推薦一本《電子設計從零開始》(楊欣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比較系統全面地介紹了電子設計與製作的基礎知識,模電、數電、單片機、Multisim電路模擬軟體等都有涉及,一冊在手基本知識就差不多了,關鍵是淺顯易懂,有一定趣味性。另外科學出版社引進出版的一套小開本(32開)電子系列圖書也不錯,是日本人寫的,科學出版社翻譯出版,插圖較多,也較淺顯,不過這一系列分冊較多,內容分得較細。
除了看書,還要足夠重視動手實踐。電路、模電、數電這些課程進行的同時都會同時開設一些課程試驗,珍惜這個動手機會好好弄一弄,而不要把它當作一個任務應付了事。跟抄作業一樣,拷貝別人的試驗結果在高校中也是蔚然成風,特別是幾個人一個小組的實驗,那就是個別勤奮好學的在那折騰,其他人毫不用心地等著出結果。
我只想說,自己動手努力得來的成果才是甜美的,那種成就感會讓你充實和滿足。游手好閑的,到臨近畢業找工作或在單位試用時,心中那種巨大的惶恐會讓你悔不當初。這種教訓太多了,多少次我們都是蹉跎了歲月才回過頭來追悔莫及。除了實驗課好好准備好好做之外,許多學校都設有開放性實驗室,供學生平時課余自覺來弄弄。珍惜這種資源和條件吧,工作後不會再有誰給你提供這種免費的午餐了。
當然有些學校沒有這么好的條件,或缺少器件,那同學們就在電腦上模擬一把試驗平台吧,就是學好用好Multisim軟體。Multisim是一種電路模擬軟體,筆者上學時叫做EWB,後來隨著版本更新,先後更名為Multisim2001、Multisim7、Multisim8。這個軟體可模擬搭建各種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並可觀測、分析電路模擬結果。大夥可以把模電、數電中學習的電路在這軟體裡面模擬一下,增加感性認識,實驗前後也可把試驗電路在軟體里模擬,看跟實際試驗結果有多大差別。可以說,只要你是學電的,這個小軟體就是你上學時必須掌握的,對你的學習助益很大。另一個必須掌握的軟體那就是protel了。
上學時,從小學期的綜合設計實驗到畢業設計,最後都會要求你用Protel繪出設計的電路原理圖和PCB版;工作後,Protel也是你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部分同學畢業後一兩年內的工作,可能就是單純地用這軟體畫板子。Protel的版本也走過了Protel98、Protel99、Protel99SE、ProtelDXP、Protel2004的發展道路。Protel99SE、ProtelDXP、Protel2004這三個版本現在用得最多,目前許多學校教學或公司內工程師使用的都還是Protel99SE,當然若作為新的自學者直接從Protel2004學起似乎好一些。
綜上所敘,作為最基本的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Multisim和Protel是所有電類學生在上學時必須掌握的。其他的如Pspice、Orcad、SYstemview、MATLAB、QuartusII等等,需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選學,或是在進入研究生階段或工作後在重點學習使用。那Multisim和Protel好學么?入門應該問題不大,讓師兄師姐指導指導,或是找一兩本入門書看一看就OK了。這里推薦一本《電路設計與模擬——基於Multisim 8與Protel 2004》(也是楊欣編著,清華社出版),作為這兩款軟體的入門學習挺不錯的,關鍵是一本書包含了兩款軟體學習,對窮學生來說比較劃算,若是花錢買兩本書分別去學這兩個軟體,就不值了,因為Multisim的入門不是很難。另用Protel畫PCB電路板學問挺大的,有必要多看一些技術文檔或是買一本高級應用類的圖書。
2.大三大四(學習專業課,嘗試應用)
進入大三,就涉及到專業課的學習了,本文只討論以應用為主的專業課,其他如《電力系統分析》、《電機學》、《自控原理》、《信號與處理》、《高電壓》、《電磁場》等等以理論和計算為主的專業課,咱就不多提了。當然這些課對你今後向研究型人才發展很重要,也都很讓人頭疼,要有建議也只能說是努力學、好好學,懂多少是到少(不過別指望全都懂),以後工作或接著深造用得著時再回過頭來接著補接著學,那時有工作經驗或接觸多了有感性認識,可能學著就容易些了。
那以應用為主的專業課又有哪些呢?不同專業方向有不同的課程,很難面面俱到。這里先簡單羅列一下,有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也稱單片機)、開關電源設計、可編程邏輯器件(PLD)應用、可編程邏輯控制(PLC)應用、變頻器應用、通信電路、數字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DSP、嵌入式等等。可能有同學要問:這么多東西,大學階段要想都學好不容易吧?答案是不僅是不容易,而且是不可能。這些技術每一門展開來都是復雜的一套知識,可以說,你只要精通其中一門,就可以到外邊找個不錯的工作了。
而且在大學階段,這些課程也不是都要學的,而是針對不同專業方向選修其中幾門(具體選哪幾門,多研究研究你們各自的專業培養方案,多請教老師),學的時候爭取能動基本用法即可,真正的應用和深入是要到工作後的;當然你若很勤奮或有天賦,能熟練掌握某一門達到開發產品的程度,那畢業後找個好工作就輕而易舉了。到這里我們需要再明確一點:電子領域知識繁多、浩如煙海,所以一般搞硬體的公司都有較多的員工,一個研發項目是多人細致分工、共同完成的,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團隊意識這個名詞。因為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識。比如一些人專門負責搞驅動,一些人專門從事邏輯設計,一些人專門搞高頻無線,一些人專門搞測試,一些人專門設計外殼,一些人專門設計電路板等等。
看到這里可能有的同學頭都大了:那說來說去大學階段到底究竟應該學些什麼呢?說實話寫到這里我的頭也大了,電子設計涉及方方面面的東西太多了,實在不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能說得清楚的。所以我決定剔除這些生澀的課程名目,大致說一下我所認為的一個電類學生或是想要成為電子工程師的自學者應該掌握的基本的專業技能。
現在應該說單片機不知道那是相當嚴重的問題。單片機的知識和應用的技巧成了求職面試中必備的問題。但是單片機的知識較難入手,但是你如果看了《51單片機應用從零開始》(清華大學出版社,王玉鳳,劉湘黔,楊欣編著)就不是這么感覺的了,這是一本中學生都讀得懂的單片機基礎和應用教程。這本教程凝結了國內幾所重點大學中站在科研、教學第一線教師們的心血,也得到了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倫敦帝國理工大學、倫敦大學、加的夫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多位博士生導師的指導意見。經過多位學者的精心裁剪,本書的脈絡、線索、內容才真正符合讀者學習單片機的需要。
《51單片機應用從零開始》以生動活潑、平實易懂的語言講述。盡量讓單片機學習過程中不斷涌現的專業詞彙,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通過多方面的使用而掌握。本書沒有用專業的描述方法來敘述知識點,取而代之的是以「講故事」的形式把應該了解的內容和盤托出。
十分注重基礎知識的鋪墊。在單片機學習之前,需要對計算機原理和電子技術有一定的了解。本書考慮到不同讀者的知識背景不同,把這兩個基礎理論融入到了單片機的講解當中,使閱讀起來感覺不到有什麼障礙。
構建了全面的學習支撐體系。每章最後的「實例點撥」除了鞏固每章的學習知識外,更重要的是開辟單片機應用的視野;再加上「器件介紹」環節,補足單片機從基礎到應用所需要的知識;以及豐富的附錄內容可作為學習和應用單片機的強力參考。這便構建了一個完整學習單片機的支撐體系。
既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書中有充足的實例應用,可以用在單片機實驗、單片機課程設計當中。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實例前後都伴隨著仔細的講解,一個例子下來就能摸清來龍去脈。
敘述的內容全面、新穎、權威。嚴格按照單片機官方的技術參考對其進行講解,包括所有51單片機學習與應用需要的基礎知識。無論敘述的內容或是實例,都是目前世界上單片機應用的主流。
全書渾然一體。雖然每章各具標題,實際上互有聯系。而這種聯系如果在書中忽略不談,則會對理解和記憶產生障礙。本書在正文中多次有知識點的相互映射,這不但能加深前後內容的聯系,而且能深化理解與記憶。
我認為:除了最初提到的電路分析、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單片機外,應了解並掌握電子元器件識別與選用指導、基本儀器儀表的使用、一些常用電路模塊的分析與設計、單片機的應用、PLD的應用、模擬軟體的應用、電路板設計與製作、電子測量與電路測試。
電子元器件的識別與使用就不用說了,這是元素級的基礎,不過要想掌握好也並不容易,一些電子系學生畢業了,還認不出二極體、三極體實物、分不清電解電容的正負極等等,也不是沒有的事。還是一句話,多進進實驗室,多跑跑電子市場,多看看書。
儀器儀表的使用,大學的實驗課中你至少會用過數字萬用表,波形發生器、電源、示波器、小電機、單片機模擬機,至少要把這些東西的接線方法和用法弄懂吧。
常用電路模塊也是包羅萬相,各種放大電路、比較器、AD轉換電路、DA轉換電路、微分電路、積分電路,還有各種數字邏輯單元電路等等,只能說,大致了解吧,並學會怎麼去查資料、查晶元查管腳。最基本的,做實驗或課程設計中用到的各種晶元要弄熟。
單片機,這是應該掌握的。時下單片機種類繁多,但各大小企業用得最多的還是51系列單片機,而且價格便宜、學習資料也最全,故給自學者推薦。當然各學校開課講的單片機型號會有所不同,沒關系,學好單片機編程,學好了一種,再學別的單片機就容易了。
PLD(可編程邏輯器件),一種集成電路晶元,提供用戶可編程,實現一定的邏輯功能。對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功能設定(即要它實現什麼功能)要有設計者藉助開發工具,通過編寫程序來實現,這跟單片機類似。開發工具可學習Altera公司的Quartus II軟體(這是該公司的第4代PLD開發軟體,第3代是MAX+PLUS II軟體)。編程語言學習硬體描述語言VHDL或Verilog HDL。
模擬軟體最基本的就是前面說的Multisim了,另外還可學MATLAB。其他的試專業情況選學或是工作後學。電路板設計與製作主要是用Protel軟體輔助進行。這在前面已有介紹,讀者應該也比較熟悉。
最後建議同學們積極與各類電子競賽賽事,參加一場比賽一個項目做下來,電子設計的一個流程和各環節的基礎知識就能串起來了,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及今後走向工作崗位都有莫大裨益
⑼ 電子電路設計需要考慮哪些方面
一般PCB基本設計流程如下:前期准備--PCB結構設計--PCB布局--布線--布線優化和絲印--網路和DRC檢查和結構檢查--製版。
第一:前期准備。這包括准備元件庫和原理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出一塊好的板子,除了要設計好原理之外,還要畫得好。在進行PCB設計之前,首先要准備好原理圖SCH的元件庫和PCB的元件庫。元件庫可以用peotel自帶的庫,但一般情況下很難找到合適的,最好是自己根據所選器件的標准尺寸資料自己做元件庫。原則上先做PCB的元件庫,再做SCH的元件庫。PCB的元件庫要求較高,它直接影響板子的安裝;SCH的元件庫要求相對比較松,只要注意定義好管腳屬性和與PCB元件的對應關系就行。PS:注意標准庫中的隱藏管腳。之後就是原理圖的設計,做好後就准備開始做PCB設計了。
第二:PCB結構設計。這一步根據已經確定的電路板尺寸和各項機械定位,在PCB設計環境下繪制PCB板面,並按定位要求放置所需的接插件、按鍵/開關、螺絲孔、裝配孔等等。並充分考慮和確定布線區域和非布線區域(如螺絲孔周圍多大范圍屬於非布線區域)。
第三:PCB布局。布局說白了就是在板子上放器件。這時如果前面講到的准備工作都做好的話,就可以在原理圖上生成網路表(Design--CreateNetlist),之後在PCB圖上導入網路表(Design--LoadNets)。就看見器件嘩啦啦的全堆上去了,各管腳之間還有飛線提示連接。然後就可以對器件布局了。一般布局按如下原則進行:
①.按電氣性能合理分區,一般分為:數字電路區(即怕干擾、又產生干擾)、模擬電路區
(怕干擾)、功率驅動區(干擾源);
②.完成同一功能的電路,應盡量靠近放置,並調整各元器件以保證連線最為簡潔;同時,調整各功能塊間的相對位置使功能塊間的連線最簡潔;
③.對於質量大的元器件應考慮安裝位置和安裝強度;發熱元件應與溫度敏感元件分開放置,必要時還應考慮熱對流措施;
④.I/O驅動器件盡量靠近印刷板的邊、靠近引出接插件;
⑤.時鍾產生器(如:晶振或鍾振)要盡量靠近用到該時鍾的器件;
⑥.在每個集成電路的電源輸入腳和地之間,需加一個去耦電容(一般採用高頻性能好的獨石電容);電路板空間較密時,也可在幾個集成電路周圍加一個鉭電容。
⑦.繼電器線圈處要加放電二極體(1N4148即可);
⑧.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不能頭重腳輕或一頭沉
——需要特別注意,在放置元器件時,一定要考慮元器件的實際尺寸大小(所佔面積和高度)、元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以保證電路板的電氣性能和生產安裝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同時,應該在保證上面原則能夠體現的
前提下,適當修改器件的擺放,使之整齊美觀,如同樣的器件要擺放整齊、方向一致,不能擺得「錯落有致」。這個步驟關繫到板子整體形象和下一步布線的難易程度,所以一點要花大力氣去考慮。布局時,對不太肯定的地方可以先作初步布線,充分考慮。
第四:布線。布線是整個PCB設計中最重要的工序。這將直接影響著PCB板的性能好壞。在PCB的設計過程中,布線一般有這么三種境界的劃分:首先是布通,這時PCB設計時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線路都沒布通,搞得到處是飛線,那將是一塊不合格的板子,可以說還沒入門。其次是電器性能的滿足。這是衡量一塊印刷電路板是否合格的標准。這是在布通之後,認真調整布線,使其能達到最佳的電器性能。接著是美觀。假如你的布線布通了,也沒有什麼影響電器性能的地方,但是一眼看過去雜亂無章的,加上五彩繽紛、花花綠綠的,那就算你的電器性能怎麼好,在別人眼裡還是垃圾一塊。這樣給測試和維修帶來極大的不便。布線要整齊劃一,不能縱橫交錯毫無章法。這些都要在保證電器性能和滿足其他個別要求的情況下實現,否則就是捨本逐末了。布線時主要按以下原則進行:
①.一般情況下,首先應對電源線和地線進行布線,以保證電路板的電氣性能。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盡量加寬電源、地線寬度,最好是地線比電源線寬,它們的關系是:地線>電源線>信號線,通常信號線寬為:0.2~0.3mm,最細寬度可達0.05~0.07mm,電源線一般為1.2~2.5mm。對數字電路的PCB可用寬的地導線組成一個迴路,即構成一個地網來使用(模擬電路的地則不能這樣使用)
②.預先對要求比較嚴格的線(如高頻線)進行布線,輸入端與輸出端的邊線應避免相鄰平行,以免產生反射干擾。必要時應加地線隔離,兩相鄰層的布線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產生寄生耦合。
③.振盪器外殼接地,時鍾線要盡量短,且不能引得到處都是。時鍾振盪電路下面、特殊高速邏輯電路部分要加大地的面積,而不應該走其它信號線,以使周圍電場趨近於零;
④.盡可能採用45o的折線布線,不可使用90o折線,以減小高頻信號的輻射;(要求高的線還要用雙弧線)
⑤.任何信號線都不要形成環路,如不可避免,環路應盡量小;信號線的過孔要盡量少;
⑥.關鍵的線盡量短而粗,並在兩邊加上保護地。
⑦.通過扁平電纜傳送敏感信號和雜訊場帶信號時,要用「地線-信號-地線」的方式引出。
⑧.關鍵信號應預留測試點,以方便生產和維修檢測用
⑨.原理圖布線完成後,應對布線進行優化;同時,經初步網路檢查和DRC檢查無誤後,對未布線區域進行地線填充,用大面積銅層作地線用,在印製板上把沒被用上的地方都與地相連接作為地線用。或是做成多層板,電源,地線各佔用一層。
——PCB布線工藝要求
①.線
一般情況下,信號線寬為0.3mm(12mil),電源線寬為0.77mm(30mil)或1.27mm(50mil);線與
線之間和線與焊盤之間的距離大於等於0.33mm(13mil),實際應用中,條件允許時應考慮加大距離;布線密度較高時,可考慮(但不建議)採用IC腳間走兩根線,線的寬度為0.254mm(10mil),線間距不小於0.254mm(10mil)。
特殊情況下,當器件管腳較密,寬度較窄時,可按適當減小線寬和線間距。
②.焊盤(PAD)
焊盤(PAD)與過渡孔(VIA)的基本要求是:盤的直徑比孔的直徑要大於0.6mm;例如,通用插腳式電阻、電容和集成電路等,採用盤/孔尺寸1.6mm/0.8mm(63mil/32mil),插座、插針和二極體1N4007等,採用1.8mm/1.0mm(71mil/39mil)。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實際元件的尺寸來定,有條件時,可適當加大焊盤尺寸;PCB板上設計的元件安裝孔徑應比元件管腳的實際尺寸大0.2~0.4mm左右。
③.過孔(VIA)
一般為1.27mm/0.7mm(50mil/28mil);
當布線密度較高時,過孔尺寸可適當減小,但不宜過小,可考慮採用1.0mm/0.6mm(40mil/24mil)。
④.焊盤、線、過孔的間距要求
PADandVIA:≥0.3mm(12mil)
PADandPAD:≥0.3mm(12mil)
PADandTRACK:≥0.3mm(12mil)
TRACKandTRACK:≥0.3mm(12mil)
密度較高時:
PADandVIA:≥0.254mm(10mil)
PADandPAD:≥0.254mm(10mil)
PADandTRACK:≥0.254mm(10mil)
TRACKandTRACK:≥0.254mm(10mil)
第五:布線優化和絲印。「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不管你怎麼挖空心思的去設計,等你畫完之後,再去看一看,還是會覺得很多地方可以修改的。一般設計的經驗是:優化布線的時間是初次布線的時間的兩倍。感覺沒什麼地方需要修改之後,就可以鋪銅了(Place->polygonPlane)。鋪銅一般鋪地線(注意模擬地和數字地的分離),多層板時還可能需要鋪電源。時對於絲印,要注意不能被器件擋住或被過孔和焊盤去掉。同時,設計時正視元件面,底層的字應做鏡像處理,以免混淆層面。
第六:網路和DRC檢查和結構檢查。首先,在確定電路原理圖設計無誤的前提下,將所生成的PCB網路文件與原理圖網路文件進行物理連接關系的網路檢查(NETCHECK),並根據輸出文件結果及時對設計進行修正,以保證布線連接關系的正確性;網路檢查正確通過後,對PCB設計進行DRC檢查,並根據輸出文件結果及時對設計進行修正,以保證PCB布線的電氣性能。最後需進一步對PCB的機械安裝結構進行檢查和確認。
第七:製版。在此之前,最好還要有一個審核的過程。
PCB設計是一個考心思的工作,誰的心思密,經驗高,設計出來的板子就好。所以設計時要極其細心,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數(比如說便於維修和檢查這一項很多人就不去考慮),精益求精,就一定能設計出一個好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