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近代著名的科學家有哪些
1.徐光啟
徐光啟與利瑪竇合作翻譯了西方數學名著《幾何原本》的前6卷,又與李之藻、熊三拔等人合譯了《同文算指》《泰西水法》《測量法義》等書。其中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幾何原本》的翻譯。《幾何原本》是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所寫的一部數學著作,共15卷,他從有限的幾個公理出發,用公理化方法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平直空間的幾何體系。該書從內容到方法都近乎完美,被西方學者奉為經典中的經典。《幾何原本》的翻譯是由徐光啟和利瑪竇合作進行的,利瑪竇口述,徐光啟筆錄,翻譯了前6卷。今天仍在使用的漢語數學專用名詞,如幾何、點、線、面、鈍角、銳角、三角形等,都是首次出現在《幾何原本》的譯作中的。
徐光啟主持了《崇禎歷書》的改歷工作,並親自參加了其中《測天約說》《大測》《日躔歷指》《測量全義》《日躔表》等部分的具體計算和編寫。
《崇禎歷書》採用的是當時丹麥著名天文學家第谷的天文體系。這個體系認為地球是太陽系的中心,日、月和諸恆星均作繞地運動,而五星則作繞日運動。盡管現在看來,《崇禎歷書》沒有採用當時西方已經出現的更為先進的哥白尼(Copernicus)日心體系,而仍然用本輪、均輪等一套相互關連的圓運動來描述、計算日、月、五星的疾、遲、順、逆、留、合等現象,但按西法推算的日月食精確程度已較先前所用的《大統歷》高出很多。
在修歷的過程中,徐光啟以古稀之年主持工作,每次發生月食時總要拿著望遠鏡和其他人一同守候在觀象台上。有一次,由於他過於專心觀察,以致不慎失足從台上跌了下來,腰部和膝部都受了傷。
雜采眾家 兼出獨見
在諸多領域中,徐光啟一生用力最勤、收集最廣、影響最大的還要數農業和水利方面的研究。徐光啟自號「玄扈先生」,「玄扈」原指一種與農時季節有關的候鳥,古時曾將管理農業生產的官稱為「九扈」。於此,我們便可看出他的志向所在了。《農政全書》是徐光啟在對前人農書和有關農業著作進行系統摘編記述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體會撰寫而成的。
徐光啟認為,農業不僅是個技術問題、經濟問題,更是個政治問題。在他的書中,我們看到了有關開墾、水利、荒政這樣一些不同尋常的內容,它們佔了全書近半的篇幅,這是前代農書所沒有的。但徐光啟並沒有因為強調政治而忽視技術;相反,他還根據自己多年從事農業的經驗,極大地豐富了農業技術內容。例如,對棉花、甘薯等栽培技術的總結,都是先前農書中所沒有的。
在《農政全書》中,徐光啟多採用「玄扈先生曰」(即今日「編者按」)形式,對摘編內容或指出其錯誤,或補充其不足,目的在於「著古制以明今用」。例如,徐光啟對我國歷史上從春秋到元朝所記載的111次蝗災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分析,發現了蝗災發生的時間和空間規律。他還對蝗蟲的生活史進行了細致的觀察,並提出了防治辦法。諸如此類的科學見解,在書中隨處可見。難怪人們在評價《農政全書》時,用了這樣八個字:雜采眾家,兼出獨見。
注重練兵 研製火器
徐光啟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除了天文、歷法、數學、農學外,他還在軍事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徐光啟幼時,他的家鄉一帶屢遭倭寇襲擾,因而他從早年起即十分關心兵事,認為「富國必以本業(即農業),強國必以正兵」。他一貫重視軍事的研究,並提出了軍隊建設應該「求精」「責實」的軍事思想。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二月,徐光啟受命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練新軍。在此期間,他撰寫了《選練百字訣》《選練條格》《練藝條格》《束伍條格》《形名條格》《火攻要略》《制火葯法》等書。這些「條格」實際上是徐光啟撰寫的各種條令和法典。其中,《選練百字訣》和《選練條格》等,體現了徐光啟「實選」「實練」的務實精神。
除此之外,徐光啟還特別注重武器的製造,尤其是火炮。在火器與城市防禦、火器與攻城、火器與步騎兵種的配合等各個方面,他都進行了積極的探求。可以說,徐光啟是中國軍事技術史上提出火炮在戰爭中應用理論的第一人。
2.錢學森
錢學森,著名科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許
多開創性貢獻。為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是我國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倡導人。
3.趙忠堯是著名的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教授。解放前擔任過清華大學教授,曾經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進行核物理和宇宙線方面的研究,1950年回國,主要從事核物理的研究工作。著名的物理學家錢三強、朱光亞、李政道等都曾受到他的培養。
據介紹,早在1929年,趙忠堯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從事研究工作時,就觀察到硬伽馬射線在鉛中引起的一種特殊輻射。1930年5月,趙忠堯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正式發表了論文《硬伽馬射線吸收系數測量》,首先向世界宣布:硬伽馬射線通過不同物質的吸收系數是有很大差異的,通過輕元素時的吸收系數較小,而通過重元素時,吸收系數大得多。趙忠堯發現的重元素對於硬伽馬射線有一種反常吸收,在反常吸收的同時,重元素放出一種特殊輻射,這就是人們最早觀察到的正負電子對撞現象。
4.林可勝
Annual Review of Physiology, 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 Vol. 1-17;香港《二十一世紀》雜志,The Pharmacologis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生理學報》。
其它的還有如:
地質學家李四光
氣象學家竺可楨
數學家華羅庚
物理學家吳有訓
醫學家林巧稚
天文學家張鈺哲
化工學家侯德榜
農學家丁穎
數學家熊慶來
微生物學家湯飛凡
內科專家張孝騫
建築學家梁思成
林學家梁希
橋梁學家茅以升
物理學家嚴濟慈
物理學家周培源
② 誰知道初中物理出現過的科學家及他們的國籍和貢獻
焦耳-焦耳,英國傑出的物理學家。焦耳一生都在從事實驗研究工作,在電磁學、熱學、氣體分子動理論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赫茲-,德國物理學家,生於漢堡。赫茲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是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惠更斯-荷蘭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義大利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是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合貫通了數學、天文學、物理學三門科學的科學巨人。伽利略是科學革命的先驅,畢生把哥白尼、開普勒開創的新世界觀加以證明和廣泛宣傳。法拉第-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法拉第主要從事電學、磁學、磁光學、電化學方面的研究,並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是電磁場理論的奠基人愛因斯坦-德國物理學家,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他的科學業績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早期對布朗運動的研究;狹義相對論的創建;推動量子力學的發展;建立了廣義相對論,開辟了宇宙學的研究途徑笛卡兒-,1596年3月13日,在法國西部的希列塔尼半島上的圖朗城.笛卡兒最早認識到慣性定律是解決力學問題的關鍵所在,最早把慣性定律作為原理加以確立。庫侖-法國工程師、物理學家。布儒斯特-蘇格蘭物理學家,主要從事光學方面的研究貝爾-電話發明家,1847年生於蘇格蘭愛丁堡市。
亨 利 一、生平簡介 (Joseph Henry,1797~1878年),美國物理學家。他於1797年生於紐約州的奧爾巴尼。亨利僅讀過小學和初中,但由於勤奮學習,考進了奧爾巴尼學院,在那裡他學習化學、解剖學和生理學,准備當一名醫生,可是,畢業以後他卻在奧爾巴尼學院當上了一名自然科學和數學講師。1832年,亨利成為新澤西學院(即現今的普林斯頓大學)的自然哲學教授,一直到1846年離開那兒為止。自1846至1878年間,他是新成立的斯密森研究所的秘書和第一任所長,負責氣象學研究。他生前的最後十年,曾任美國科學院院長。 1878年他在華盛頓特區逝世。 二、科學成就 亨利在物理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對電磁學的獨創性研究。 ①強電磁鐵的製成,為改進發電機打下了基礎。 1829年亨利對英國發明家威廉·史特京(1783-1850)發明的電磁鐵作了改進,他把導線用絲綢裹起來代替史特京的裸線,使導線互相絕緣,並且在鐵塊外纏繞了好幾層,使電磁鐵的吸引作用大大增強。亨利最初製作的電磁鐵能吸起三百公斤鐵。後來他製作的一個體積不大的電磁鐵,能起一噸重的鐵塊。②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比法拉第早一年。
歐姆一、生平簡介(Georg Simon Ohm,1787~1854年),德國物理學家。1787年3月16日出生於德國埃爾蘭根。歐姆是家裡七個孩子中的長子,他的 父親是一位熟練的鎖匠,愛好哲學和數學。歐姆從小就在父親的教育下學習數學,這對歐姆以後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歐姆曾在埃爾蘭根大學求學,由於經濟困難,於1806年中途輟學,去外地當家庭教師。1811年他重新回到埃爾蘭根取得博士學位。在埃爾蘭根教了三個學期的數學,因收入菲薄,不得不去班堡中等學校教書。1817年出版了歐姆的第一著作(幾何教科書),他被聘為科隆的耶穌會學院的數學、物理教師,那裡實驗室設備良好,為歐姆研究電學提供了條件。 1825年歐姆發表了有關伽伐尼電路的論文,但其中的公式是錯誤的。第二年他改正了這個錯誤,得出有名的歐姆定律。歐姆定律剛發表時,並沒有被大學所接受,連柏林學會也沒有注意到它的重要性。歐姆非常失望,他辭去了在科隆的職務,又去當了幾年私人教師。隨研究電路工作的進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歐姆定律的重要性,歐姆本人的聲譽也大大提高。1833年他被聘為紐倫堡工藝學校物理教授。1841年倫敦皇家學會授予他勛章。1849年他當上了慕尼黑大學物理教授。他在晚年還寫了光學方面的教科書。1854年7月6日,歐姆在德國曼納希逝世。二、科學成就歐姆在物理學中的主要貢獻是發現了歐姆定律。
蓋·呂薩克一、生平簡介 (Louis_Joseph Gay_Lussac,1778~1850年)法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1778年12 月6日誕生於法國上維埃納的聖利奧納德的一個學者世家。 蓋·呂薩克從小十分受寵,父親經常向他灌輸,他家世代書香門第,只有努力學習,才對得住家庭的榮譽。他一直用功讀書,成績優良。1797年考入巴黎高等工業學院,1800年畢業後留校,在著名化學家貝多萊(1748—1822)名下當助手,1802年任實驗教員。1804年蓋·呂薩克和德國著名科學家洪堡德成了好朋友,1805年三月他隨著洪堡德科學考察團一起來到義大利的最南端,主要考察地磁。同年秋天又向北經奧地利到達波羅的海進行考察。1806年蓋·呂薩克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1809年任巴黎高等工業學院化學教授,索邦學院的物理學教授。1826年當選為俄國彼得堡科學院名譽院士。1829年任法國造幣廠首席化驗員。1830年當選為法國國民議會議員。同年任巴黎植物園化學教授。蓋·呂薩克在查理的工作基礎上,於1801年精確地測出一切氣體在壓強不變時的體膨脹系數都相等。此外,他於1804年9月16日創造了高空氣球升到7016米的記錄。1850年5月9日蓋·呂薩克在巴黎逝世。 二、科學成就1.蓋·呂薩克在物理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是發現了蓋·呂薩克定律。
奧斯特一、生平簡介 (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年)丹麥物理學家、化學家。1777年8月14日生於丹麥的路克賓。1794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醫學和自然科學,1799年獲得博士學位。1801—1803年他旅遊德國、法國等地,於1804年回國。1806年被聘為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化學教授,研究電流和聲等課題。1824年倡儀成立丹麥自然科學促進會,1829年出任哥本哈根理工學院院長,直到1851年3月9日在哥本哈根逝世。終年74歲。二、科學成就 1.1820年發現電流的磁效應
安 培 一、生平簡介 (Andr Marie Amp 1775~1836年),法國物理學家,對數學和化學也有貢獻。1775年1月22日生於里昂一個富商家庭。年少時就顯出數學才能。他的父親信奉J.J.盧梭的教育思想,供給他大量圖書,令其走自學的道路,於是他博覽群書,吸取營養; 盧梭關於植物學的著作燃起了他對科學的熱情。1802年他在布爾讓-布雷斯中央學校任物理學和化學教授;1808年被任命為新建的大學聯合組織的總監事,此後一直擔任此職;1814年被選為帝國學院數學部成員;1819年主持巴黎大學哲學講座;1824年擔任法蘭西學院實驗物理學教授。1836年6月10日在巡視法國各大學途經馬賽時逝世。終年61歲。二、科學成就1.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對電磁作用的研究。①發現了安培定則
伏 打一、生平簡介 (Alessandro Vlota 1745~1827年),義大利物理學家。1745年2月18日生於科摩,成年後出於好奇,才去研究自然現象。1774年伏打擔任科摩大學預科物理教授。同年發明了起電盤,這是靠靜電感應原理提供電的裝置。伏打還研究了化學,進行各種氣體的爆作試驗。1779年他擔任巴佛大學物理教授。1782年他成為法國科學學會的成員。1791年又被選為倫敦皇家學會的會員。1794年伏打由於在電學、化學上的貢獻,榮獲柯普萊獎章。1800年他宣布發明了伏打電堆。1801年拿破崙在巴黎召見伏打,法國科學院贈予伏打一枚金質勛章。 伏打發明電堆時已經50多歲了,他絕沒有想到持續電流對以後的影響會有那麼大,他也沒有再作進一步的研究,一直在巴佛大學任教。1819年伏打退休回到故鄉,於1827年3月5日逝世。 二、科學成就 伏打的主要成就是發明了伏打電堆。
庫 侖一、生平簡介 (Charles-Augustin de Coulomb,1736~1806年)法國工程師、物理學家。1736 年6月14日生於法國昂古萊姆。他在美西也爾工程學校讀書。離開學校後,進入皇家軍事工程隊當工程師。他在西印狄茲工作了9年,因病而回到法國。 法國大革命時期,庫侖辭去一切職務,到布盧瓦致力於科學研究。法皇執政統治時期,他回到巴黎,成為新建的研究院成員。 1773年發表有關材料強度的論文,1777年庫侖開始研究靜電和磁力問題。1779年他分析摩擦力,還提出有關潤滑劑的科學理論。他還設計出水下作業法,類似現代的沉箱。1785—1789年,庫侖用扭秤測量靜電力和磁力,導出有名的庫侖定律。 1806年8月23日庫侖在巴黎逝世。 二、科學成就 1.在應用力學方面的成就。
瓦 特一、生平簡介 (James Watt,1736~1819年)蘇格蘭發明家。1736年1月19日生於蘇格蘭格林諾克。童年時代的瓦特曾在文法學校念過書,然而沒有受過系統教育。瓦特在父親做工的工廠里學到許多機械製造知識,以後他到倫敦的一家鍾錶店當學徒。 1763年瓦特到格拉斯大學工作,修理教學儀器。在大學里他經常和教授討論理論和技術問題。1781年瓦特製造了從兩邊推動活塞的雙動蒸汽機。1785年,他也因蒸汽機改進的重大貢獻,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 1819年8月25日瓦特在靠近伯明翰的希斯菲德逝世。 二、科學成就 1763年,瓦特修理格拉斯哥大學的一台紐可門泵,得以仔細研究 了結構和工作原理,找到了熱量損失消耗大量燃料的症結所在,他終於想出了加一個與汽缸分離的冷凝器,汽缸外裝上絕熱套子,使它一直保持高溫,新的蒸汽機的效率大大提高。瓦特並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就,1781年他又製造了從汽缸兩邊推動活塞的雙動作蒸汽機,並採用曲柄機構,使往復的直線運動轉變為旋轉運動。瓦特還設計了離心節速器,利用反饋原理控制蒸汽機的轉速。經過一系列的改革,蒸汽機迅速被各工業部門採用,為產業革命鋪平了道路
富蘭克林一、生平簡介(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社會活動家。1706年1月11日誕生於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工人家庭。 富蘭克林8歲上小學,聰明、好學,成績突出。因為家境貧困,10歲就退學,跟著父親學做肥皂和蠟燭。12歲的時候,到哥哥詹姆士的廠里當印刷工。在這期間,他博覽了許多有名的著作,不僅獲得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15歲已能寫得一手好文章。1723年離開波士頓,到費城一家印刷廠當工人。後來去英國學藝,回國後製造成北美第一台銅版印刷機。1727年富蘭克林組織了青年自學團體「共讀社」,在這個基礎上,於1731年創辦了北美第一座圖書館。1743年富蘭克林在費城創建了美國第一個科學團體「北美增進有用知識哲學會」。1746年富蘭克林開始走上了研究電學的道路。1748年他出賣了他的印刷所,把全部時間致力於電的實驗。1753年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同年,因為他在電學方面的出色成果,榮獲英國倫敦皇家學會授予的科普利金質獎章。1754年富蘭克林取得美國麻省坎布里奇大學(現在的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756年富蘭克林被選為英國倫敦皇家學會會員。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富蘭克林積極參加反英斗爭,參與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69年當選為美利堅哲學會會長,一直連任到他去世之日。1772年他還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的外國院士。1776到1785年出使法國,促成1778年法美同盟的締結。1787年被選為制憲會議代表,極力主張廢除農奴制度,為解放黑奴作出了很大貢獻。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病逝於費城。 二、科學成就 富蘭克林對物理學的貢獻主要在電學方面,是探索電學的先驅者之一。
帕斯卡一、生平簡介 (1623—1662)是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1623年6月19日誕生於法國多姆山省克萊蒙費朗城。 帕斯卡沒有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他4歲那年母親病故,由受過高等教育、擔任政府官員的父親和兩個姐姐負責對他進行教育和培養。1631年他隨全家遷居巴黎。12歲(1635年)開始對數學發生興趣。父親發現帕斯卡很有出息,在他16歲那年,滿心喜歡地帶他參加巴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小組(法國巴黎科學院的前身)的學術活動,讓他開開眼界。帕斯卡的才能很快得到一位數學家的賞識,在這位數學家的指導下,他開始了數學研究工作,當年就發表了一篇有關圓錐曲線的出色論文。這篇論文使年輕的帕斯卡名聲大震,正式踏進了法國學術界的大門。1641年帕斯卡遷居魯昂,1650年又回到巴黎。 晚年的時候,帕斯卡對文學和哲學有濃厚的興趣。他的文學作品《致外省人書》、《思想錄》等,對法國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帕斯卡由於工作和學習過於勞累,從18歲起就病魔纏身,1658年健康迅速惡化,1662年8月19日在巴黎病逝,年僅39歲。後人為紀念帕斯卡,用他的名字來命名壓強的單位,簡稱「帕」。 二、科學成就1.發現了大氣壓強隨著高度變化的規律。帕斯卡不僅重復了托里拆利實驗,而且驗證了他自己的推論:既然大氣壓力是由空氣重量產生的,那麼在海拔越高的地方,玻璃管中的液柱就應該越短。2.建立了流體的帕斯卡定律。同時,他還提出了連通器原理和後來得到廣泛應用的水壓機的最初設想。3.帕斯卡在數學方面的貢獻也很傑出。1639年,他在一篇關於圓錐曲線的論文中提出了一條定理,後人把它叫做帕斯卡定理。他還提出了有名的帕斯卡三角形,闡明了代數中二項式展開的系數規律。1641年,帕斯卡發明了加法器。他對概率論等也都有一定的研究。
開普勒一、生平簡介(1571~1630)是德國著名的天文學家。1571年12月27日,他誕生於德國符騰堡州維爾城的一個小業主家庭。開普勒家開了一片小客棧,由於經濟困難,他不得不幫助父親在店裡打雜。 後來,在開普勒的再三央求下,父親才先後送他進入日耳曼語學校和拉丁語學校學習。開普勒智力過人,又勤奮刻苦,所以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1589年,開普勒考入杜賓根大學,攻讀神學、哲學和數學,因為受到贊同哥白尼學說的天文學教授歇爾·馬斯特林的影響,他的興趣轉向天文學,成為哥白尼學說的堅定擁護者。1594年,開普勒擔任格拉茨大學新教神學院的數學和天文學講師,同時從事天文學研究。1598年,菲迪南大公頒布了反新教法令,在天主教會的脅迫下,新教徒開普勒不得不逃離德國。1600年初,在第谷的熱情邀請下,開普勒來到布拉格,當了第谷的助手,開始了他天文學研究的新時期。1601年,第谷不幸去世,開普勒被任命為皇家天文學家,繼承了老師未竟的事業,在科學上做出了一系列傑出貢獻。開普勒是一位善於創新的科學勇士,他的一生,除了和第谷相處的近兩年時間外,幾乎都是在逆鏡中度過的。1630年秋天,為了維持生活,開普勒不得不拖著病體,步履蹣跚地去布拉格借款。11月14日,當他走到巴伐利西的雷帖斯堡的時候,終於躺倒了,第二天就含冤去世,終年59歲。 二、科學成就1.開普勒一生最重要的科學成就是發現了行星運行三定律,為牛頓建立萬有引力定律打下堅實基礎。因此,人們稱頌他是「天空法律創制者」、「天體力學奠基人」。
阿基米德一、生平簡介(Archimedes約公元前287~前212)是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公元前287年誕生於地中海西西里 島的敘拉古城(今義大利錫拉庫薩)。他的父親是古希臘天文學家和數學家。阿基米德從小深受父親的影響,偏愛數學,很早就學習希臘著名數學家歐幾里得(約前330-前275)的《幾何學原理》。11歲的時候,阿基米德去當時著名的文化中心——尼羅河畔的亞歷山大城學習。學習期間對數學、力學和天文學有濃厚的興趣。在他學習天文學時,發明了用水力推動的星球儀,並用它模擬太陽、行星和月亮的運行及表演日食和月食現象。為解決用尼羅河水灌溉土地的難題,他發明了圓筒狀的螺旋揚水器,後人稱它為「阿基米德螺旋」。公元前240年,他學成後回到敘拉古,當了國王亥厄洛的顧問,幫助國王解決生產實踐、軍事技術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科學技術問題。公元前212年,敘拉古城失陷,正在聚精會神地研究科學問題的阿基米德,不幸被蠻橫的羅馬士兵殺害。二、科學成就阿基米德的主要科學貢獻是: 1.系統總結並嚴格證明了杠桿定律,為靜力學奠定了基礎。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系統地研究了物體的重心和杠桿原理,提出了精確地確定物體重心的方法,指出在物體的重心處支起來,就能使物體保持平衡。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進一步確定了各種平面圖形的重心,並對杠桿平衡條件做了嚴格的數學證明。得出重物的重量比和它們離支點的距離成反比的杠桿定律。運用這一定律,阿基米德設計過杠桿滑輪系統,創造了用小力把大船拉到水裡等奇跡。
亞里士多德一、生平簡介(公元前384—322)是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和哲學家。公元前384年誕生於 愛琴海北岸的斯特基拉城。 亞里士多德是馬其頓王室醫師的兒子,從小對自然科學特別愛好,也很鑽研。父親經常教給他一些解剖和醫學的知識,他有時也幫助父親作一些外科手術。亞里士多德17歲那年前往雅典,成為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前427—前347)的大弟子,從事學習和研究長達20年之久。他好學多問,才華橫溢,成績突出,柏拉圖誇他是「學院之靈」。公元前343年,亞里士多德擔任了年僅13歲的王子亞歷山大的宮廷教師。公元前340年亞歷山大攝政,亞里士多德回到家鄉。公元前335年他重返雅典,創辦了一所呂克昂學院,獨樹一個新的哲學學派。由於這個學派的老師和學生,常常在花園里散步的時候討論問題,當時人們就稱它為逍遙學派。二、科學成就1.亞里士多德是希臘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恩格斯稱他是最博學的人。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網路全書,據說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與物理學關系較多的有:《物理學》(8卷,有中譯本,張竹明譯,商務印書館,北京,1982)、《天論》(4卷)、《起源與衰滅》(2卷)、《氣象學》(4卷)。另有一本《力學問題》為後人偽作。2.在物理學方面,亞里士多德最重要的貢獻是創造了這門學科的名稱,「物理」一詞的現代拉丁文「Physica」,是他從希臘字φνσιζ(自然)一詞推演而來的。此外,他對地球的大小作出了在當時條件下比較合理的估計。3.亞里士多德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奇妙的生物世界進行了大量調查。他帶領助手周遊各地,搜集標本,分門別類,並且盡可能了解同動物和植物有關的各種知識。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偉大生物學家。他一生最有價值的科學貢獻,也正是在動物學和解剖學方面。他對五百多種不同的動植物進行了分類,解剖過幾十種動物,正確地指出了鯨魚是胎生的,描述了反芻動物的胃、雞胎的發育、頭足綱動物的再生現象等。4.此外,亞里士多德還對虹、視覺、管長與樂音的關系等物理現象作過一些初步的觀察和解釋,他還從月食和星座的變遷推證了地球是圓形等。
③ 我國物理學家做出的貢獻
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葉企孫
(1898—1977)
沈克琦
--------------------------------------------------------------------------------
葉企孫,物理學家、教育家,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與合作者一起利
用X射線短波限與加速電壓的關系測定普朗克常數,獲得當時該方法最精確的實驗數據。精確測量鐵、鎳、鈷在靜止液體高壓強下的磁性,對高壓磁學做出開創性的貢獻。創辦清華大學物理系、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和科學事業做出卓越貢獻,培養出一大批著名科學家。
葉企孫,名鴻眷,以字行。1898年7月16日生於上海縣唐家弄一書香門第。父葉景沄,前清舉人,國學造詣很深,藏書七八千冊;對西洋現代科學及其應用亦多涉獵,曾著文宣揚沈括倡議的歷法,能指出28宿位置及圖形;曾偕黃炎培等赴日考察教育約半年;1905年任上海縣立敬業學校校長,兼養正學校校長。葉企孫幼入私塾,1907年入敬業學校,1913年入清華學校。1914年葉景沄應聘任清華學校國學教師。葉企孫在其父指導下閱讀經史子集著名篇章和《九章算術》、《海島算經》、《演算法統宗》、《疇人傳》、《夢溪筆談》、《談天》、《天演論》和《群學肄言》等著作,因而國學根基深厚,並為研究中國自然科學史打下扎實基礎。1918年在清華學校高等科畢業後赴美,1920年6月獲芝加哥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23年6月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前訪問英、法、德、荷、比等國的大學及物理研究所約5個月。他通曉英、法、德語,通過這次訪問對歐洲高等教育和科研情況有了較全面的了解,這對他回國後的工作大有裨益。1924年3月回國,先後在東南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和北京大學任教,並曾任中央研究院評議員、院士、總幹事和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常務委員、應用物理研究所專門委員、近代物理研究所專門委員、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物理學會副會長、會長、理事長等職。葉企孫將一生獻給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和科學事業,功勛卓著。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橫遭誣陷,身心備受摧殘,1977年1月13日病逝。
測定普朗克常數,獲當時最佳數據
葉企孫在哈佛大學時,在W.杜安(Duane)教授指導下,與H.H.帕爾默(Palmen)合作,利用X射線連續譜短波限(λm)與電子加速電壓(V)的關系式
Ve=hc/λm測定普朗克常數(h)的值。他們用電位差計測V,用方解石譜儀測λm,採取一系列措施提高V和λm的測量精度和准確度,獲得精度很高的V和短波限布拉格反射角的數據,其相對誤差比標准電池電動勢的相對誤差還小。用這些實驗數據和國際上當時採用的電子電量(e)、光速(c)和方解石晶格常數(d)的數值得出h=(6556士0.009)×10-27爾格·秒。這篇論文於1921年4月在美國物理學會年會上宣讀,並在美國光學會月刊及全國科學院匯刊上發表。h這一基本常數的精確測定始終是物理學家十分關注的實驗研究工作,葉企孫對此做出了重要貢獻。1929年,專門研究基本常數的伯奇(Birge)用葉企孫等的實驗數據和e、c、d的新數值算出h=(6.559士0.008)×10-27爾格·秒,並說誤差主要來自e值的誤差。這表明葉企孫等的實驗數據是當時用這種方法測h的最佳數據,曾長期在國際上沿用。
在高壓磁學方面做出開創性的貢獻
1921年葉企孫轉向磁學研究,在高壓物理學家P.W.布里奇曼(Bridgman)的實驗室中研究液體靜壓強對磁導率的影響。前人研究時壓強僅達1000kg/cm2,加以在實驗中考慮不周,未得出明確結論。葉企孫用布里奇曼實驗室中壓強可達12000gk/cm2的設備對鐵、鎳、鈷的高壓磁性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得到磁感應強度變化百分比(△B/B0)與壓強、磁場強度(H)之間的定量關系。他發現,要獲得正確的結果,必須使樣品徹底退磁,前人所述「反常效應」實際上是退磁不完全造成的。葉企孫還對高壓磁性進行理論分析,結論與實驗結果定性地相符。此項研究由葉企孫獨立進行,是高壓磁學的重要進展,屬開創性工作,因此獲博士學位。成果發表在1925年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刊上。布里奇曼所著《高壓物理學》(1931)中「壓強對磁導率的影響」這一節的主要內容就是葉企孫的工作,並說明後人即在此基礎上對鐵鎳合金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樂育英才逾半世紀,功勛卓著
1924年3月葉企孫應東南大學物理系主任胡剛復之聘任副教授,講授力學、電子論和近代物理等課程。1925年東南大學物理系第一屆本科畢業,趙忠堯、施汝為均在其列,他們畢業後隨葉企孫到清華大學任教。
1925年9月葉企孫任清華學校副教授,是年清華學校開始辦大學本科。在1925—1928年期間,清華物理系僅葉企孫一人。他擔任所有物理學理論課程的講授,同時精心擘劃,具體組織,使物理系蒸蒸日上,迅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1929年清華大學決定開辦研究院(即現在的研究生院),研究院中的物理研究所由葉企孫任所長,1930年第一名研究生陸學善入學。1937年時清華大學物理系已成為我國高水平的物理學人才培養和物理學研究基地。
葉企孫在培養人才方面有明確的指導思想。首先,他認為要建設一個高水平的物理系,必須有一批高水平的教授。為此他千方百計延聘良師,毫無門戶之見。曾擬聘請顏任光、溫毓慶,未成。從1928—1937年先後聘請到吳有訓(1928)、薩本棟(1928)、周培源(1929)、趙忠堯(1932)、任之恭(1934)、霍秉權(1935)、孟昭英(1937)等教授。他們在葉企孫領導下團結奮斗,使清華大學物理系的教學和科研在國內名列前茅。其次,他認為:「高等學校除造就致用人才外,尚得樹立一研究之中心,以求國家學術之獨立。」他努力創造教授們從事研究的條件,特別是實驗研究的條件。不僅從國外進口儀器設備,還想方設法創造自製儀器的條件。1931年葉企孫在德國,通過趙忠堯的介紹,聘請到哈勒(Halle)大學青年技工海因策(Heinfze)。他隨葉企孫到清華製造儀器設備,直至抗戰開始才轉至協和醫學院工作。葉企孫還將聰明好學的工友閻裕昌培養成技術水平很高的實驗技術人員。1937年時物理系的主要科研方向有:周培源的相對論研究,吳有訓主持的X射線吸收與散射研究,趙忠堯主持的伽馬散射吸收與散射研究,薩本棟主持的電子管和電路研究。此外葉企孫指導施汝為研究氯化鉻及其六水化合物的磁導率,指導趙忠堯研究清華大禮堂的聲學問題,開我國磁學和建築聲學研究的先河。第三,葉企孫主張:「本系自最淺至最深之課程,均為注重於解決問題及實驗工作,力戒現時高調及虛空之弊」,「科目之分配,理論與實驗並重,重質而不重量」。他十分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要求物理系學生學習木工、金工和機械制圖等課程,自己動手製造實驗設備,並做畢業論文。當時清華青年師生動手製作儀器蔚然成風,實賴葉企孫之創導。
④ 巴丁有哪些偉大的故事
巴丁是在同一學術領域(物理學)中獲得兩次諾貝爾獎金的第一位科學家。就這一事實本身,人們不難看出巴丁在科學的道路上是何等的勇於進取,和善於發揮集體的力量。在1972年他接受諾貝爾獎金時,基金會成員贊揚他們說:「……珠穆朗瑪峰只有一小部分熱心攀登者才能到達。巴丁、庫珀、斯里弗三位在前人的基礎上,終於成功地到達了這一頂峰……你們作為一支隊伍,堅韌不拔,協力攻關……現在來自山頂上的那無限美好的景色終於展現在你們的眼前。」
1908年5月23日,巴丁出生於美國咸斯康星州的麥迪遜。1924年,進威斯康星大學攻讀電氣工程,1928年畢業,獲學士學位,1929年獲碩士學位後,去古爾夫研究實驗室,研究地球物理學三年。在進取心的驅使下,他又去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做研究生,鑽研數學和物理學。在那裡,尤金·魏格納(Eu9enewi9ne r)把他領入了固體物理學的大門,正是在這個領域里,巴丁先後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1936年,巴丁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36—1938年間,在哈佛大學任教兩年。1938—1941年問,在明尼蘇達大學任助理教授三年。1941—1945年間,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海軍軍械實驗室工作。1945—1951年間,巴丁去紐約市R爾電話實驗室,參加一個新成立的固體物理學研究小組。在那裡,他和肖克利及布拉坦一起在1947年發現晶體二孤百雙應。這項研究工作使他們三人獲得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U51年以後,巴丁任伊利諾斯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兼電氣工程教授,退休後擔任該校的名譽教授。在伊利諾斯大學,巴丁幫助制訂了超導性和半導體的研究規劃,後期的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低溫物理學的理論方面,包括對超流體氦B的研究。1959—1962年間,任美國總統科學咨詢委員會委員。1960年以後,任羅徹斯特靜電復印公司的經理。他是美國國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物理學會和哲學學會的會員,並曾擔任過美國物理學會的主席。
由於工業上各種電子管如二極體、三極體、四極管和五極管的製造技術不斷發展,在物理學中便產生了一個新的學科,叫做電子學。藉助於各種電子管和適當的電路,很容易實現整流、小信號的放大和產生各種頻率的無衰減的電振盪。在電子管中,在不同電極間電的輸運是靠真空中的自由電子完成的。但在固體物質中,電荷的輸運要復雜得多。純金屬都有很好的導電性,電荷輸運是靠金屬中的自由電子完成的。在半導體中,例如摻微量雜質砷(或鋼)之類的N型或P型)半導體,電流是靠電子(或空穴)來傳導的。後來又發現半導體在某些條件下具有很好的整流作用。對半導體現象進一步研究的結果開拓了物理學的又一重要領域,即固體物理學。由於這門學科具有明顯的實用價值,所以從四十年代開始,許多工業部門和研究部門對它進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物理學家肖克利和布拉坦已經開始研究半導體材料及其在電子技術中應用的可能性問題。1945年,巴丁很快參加了這項工作,並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提出一個關於電子行為性質的假設,指明了達到理想固體器件的途徑。他們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巴丁的這個假設下發現,與電極接觸的特定排列的半導體層,如PNP或NPN排列,不但能起整流作用,而且還可以放大電流或電壓。這樣,他們三人終於在1947年末發明了一種半導體器件,用來代替笨重易碎且效率很低的真空管。他們將這種器件定名為「Transferre sistor9,後來縮寫為「TranslstorV,中譯名就是晶體三極體。晶體管的三個電極分別稱為發射極、基極和集電極,在外加直流電壓的作用下,發射極發射載流子(電子或空穴),這些載流子很小一部分流入基圾,絕大部分流入集電極。如果用微弱的外加信號控制基極電流,那麼小的基極電流變化會引起大的案電極電流的變化,這就是晶體三極體的放大作用。晶體管比普通電子管具有一些明顯的優點,例如功耗低、尺寸小、壽命長等。晶體管的出現引起了電子技術的一場大革命,出現了晶體管收音機、晶體管電視機和微型電子計算機等。這場革命一直延續到現在,從分立晶體管發展到集成電路,從小規模集成電路發展到中規模、大規模和目前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後來,巴丁又與庫珀和斯里弗密切合作,在1957年提出BCS理論,成功地解釋了幾十年來許多科學家,其中至少包括五位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沒能解釋的超導現象。Bcs是他們三人的姓Bardeen、Cooper和Schrieffer的字首縮寫,而BCS理論就是巴丁—庫珀—斯里弗理論。他們三人堪稱科學史上老年科學家與青年科學家相結合的典範。19U年,荷蘭人卡默林·昂尼斯(H.Kame rlingh onne s)發現超導性,某些金屬在低於15開的低溫下呈現一種新的性質,一旦在其中引起電流,這電流就會無休止地維持下去。超導性的理論解釋十分重要,以致許多傑出的理論家都對它進行探索,這些理論家包括玻爾(N.Bohr)、海森堡(W.K.Heis enberg)、倫敦(F.London)、布洛赫(F.BIoch)、蘭道(L.D.Landau)和費曼(比P.Feynman)等人在內,他們大都是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的獲得者。
大約在1950年,美國標難局的E.麥克斯韋(E.Maxwell)和拉特格斯大學的塞林(B.serin)領導下的一個小組分別獨立發現,某一金屬出現超導性時的溫度是與這個金屬的原子量成反比例的。塞林打電話給巴丁,把這個發現告訴他,巴丁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即想到必需把電子—聲子相互作用包會水溝.4b就縣. L4門艦男老點金屬品格中構舊子對待雖由子的效應。但是,這些早期的嘗試未能成功地解釋超導性。
1956年,年僅二十六歲的伊利諾斯大學的副研究員庫珀指出,金屬中具有費米能級附近能量的兩個電子,彼此鬆散地吸引對方,會形成一種共振態,叫做一個「庫珀對」。下一年,巴丁和當時還是研究生的斯里弗把庫珀的想法應用於多個電子,指出所有傳導電子如何可以形成一種新的合作狀態。按照這個模型,在金屬中正常移動的自由電子是成對稻合的,並同金屬品格相互作用。這些電子對具有共同的動量,它們並不隨意地受個別電子隨機散射的影響,所以,有效電阻是零。自從量子理論發展以來,BCS理論被稱為是對理論物理學的最重要貢獻之一。由於BCS理論的指導,超導體已可以在稍高的溫度下形成,製成了這樣的超導合金。因此,對超導性的神話般的研究已導致種種實用成果,如超導磁鐵、超導體電子計算機,功率傳輸線等。美國IBM公司集中了很大力量,已使超導計算機得到了很大發展。
巴丁教授在二十多年前就提出了量子尺寸效應,這問題近年在美國和國際上頗受重視。他還提出利用量子尺寸效應的原理研究製造所謂的GaAs—0aAlAs多層量子5ff異質結激光器。雖然倫敦曾把超導體看作「微觀尺度上的量子結構」,卻是約瑟夫遜(B.Josephson)利用BCS理論來預言微觀現象,並製成約瑟夫遜結。約瑟夫遜效應製成的靈敏器件可以測量電流、電壓和磁場等。BCS理論的建立引起了大量更加深入的探索,由於這一貢獻,三人於1972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金。1980年5月,巴丁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的邀請來中國講學。在北京大學講學期間,作了有關「超導問題的發展和近況」、「超導計算機發展近況」以及「量子階異質結激光器」等方面的報告。巴丁特別提到超導應用目前有大功率(兆瓦)和小功率(微瓦)兩個方面,前一方面主要是超導磁體的各種應用,近年的發展比人們預期的慢;後者是超導性用於電子器件,發展比人們預期的快。
1951年,巴丁由於和肖克利不合,離開貝爾實驗室,到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任教。1950年代早期,巴丁就已經開始考慮超導電性的問題。他意識到電子與聲子的相互作用是解決問題的關鍵。1953年,施里弗來到伊利諾伊大學,在巴丁的指導下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並選擇超導問題作為博士論文題目。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楊振寧推薦下,剛從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不久的庫柏開始與巴丁和施里弗進行合作。1957年,巴丁和庫珀、施里弗共同創立了BCS理論,對超導電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釋。他們三人也因此獲得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巴丁也成為第一位,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
巴丁1938年與麥克斯韋結婚,婚後育有兩子一女。業余時間巴丁喜歡旅遊和打高爾夫球。
⑤ 物理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一、力學知識的廣泛應用
比如奧運會里的各種運動,都是力與身體的完美結合 摩擦力的應用
摩擦力是一個重要的力,它在社會生產生活實際中應用非常廣泛。如人們行走時,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難,這是因為接觸面摩擦太小的緣故;汽車上坡打滑時,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或墊上稻草,汽車就能順利前進,這是靠增大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做成各種花紋也是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滑冰運動員穿的滑冰鞋安裝滾珠是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從而減少摩擦而增大滑行速度;各類機器中加潤滑油是為了減小齒輪間的摩擦,保證機器的良好運行。可見,人類的生產生活實際都與摩擦力有關,有益的摩擦要充分利用,有害的摩擦要盡量減少。
二、熱學知識的應用 熱學:
比如我們燒開水,是用火給水加熱,而且水到100攝氏度會沸騰,都用的是熱學知識。蒸汽機就是運用了這個原理 天氣的陰晴、冷暖與人類的各類活動息息相關,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熱學知識。如人們常喝開水、吃熟食,需要對水和食物進行加熱,而加熱過程中就需知道燃料燃燒或電力加熱的基本知識;炎熱的夏天在地上撒些水,靠水分的蒸發達到降溫的目的;嚴寒的冬天如何保暖,汽車發動機常用水來散熱,保護秧苗不被凍壞而往往採用在夜間向稻田裡灌水,都充分利用了水的比熱大這一特性;水稻生長在夏季,是由於水稻是喜高溫的植物;各種機械軸承、火車輪箍的製造是充分利用固體的熱脹冷縮原理。這些都是熱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三、光、聲現象的應用
人類生存需要光。白天靠陽光,夜間需要燈光,設想宇宙無光,整個世界將陷入一片漆黑,所有生物將無法生存,由此可見光的重要性。然而光到底遵循什麼規律,人類怎樣利用這些規律為自己服務,這是人類研究光的目的所在。如日
月食現象中遵循的是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教室里通常用日光燈管而少用白熾燈,除為了節省能源外,更重要的是白熾燈這種光源容易形成陰影,而日光管是平行光,可以避免陰影使我們能夠很好的工作學習;夜間行駛的汽車內不開燈是為了避免擋風玻璃反射光而影響駕駛員的視線,汽車的反光鏡用凸鏡而不用平面鏡是為了擴大觀察范圍,近視眼病人要佩戴凹透鏡是為了矯正物體成像在人的視網膜上,手電筒能「收光」是利用凹透焦點發出的光能平行射出。另外,教室的長度限制10m左右是避免原聲、回聲兩次聲音,從而使兩種聲音疊加在一起,加強原聲;兩山距離和海底深度的測定也是利用聲音的傳播原理。
四、電學知識的應用
比如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基本人人都可以用到手機,而手機發送,傳播和接受信號用到的就是電磁波傳播的原理。試想如果沒了手機,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呢!
自法拉發現電磁感應現象以來,人類進入了電氣化時代。從生活用電到交通運輸、工廠企業用電,都來源於發電機,電已成為人類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電的應用。如夜間走路用的手電筒,它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干電池不會發生觸電事故,而照明用電如使用不當,將會危及我們的生命安全,這是因為不高於36V的是安全電壓,而照明電路的電壓是220V,遠遠高於安全電壓;煮飯用電飯煲、電炒鍋是將電能轉化為內能,電力機車的行駛也是靠電能,一切家用電器都需要電。假設沒有電,電動機將不能轉動,電力機車不能行駛,電器都不能工作,人類社會將會倒退。因此,電是人類的好夥伴,只要我們嚴格遵循安全用電原則,我們就可以馴服它,利用它為人類服務。
物理學在各個領域,在生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由於本人能力有限,更多的相關物理應用還有很多未能知曉,總之,物理學處處為人類提供著方便,為祖國發展做著巨大貢獻。
綜以上論述,物理學引領和推動著廣義的物理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地球科學、思維科學、哲學等等。物理學自其誕生便作為一門能夠不斷改寫和更新人類文明的學問而存在並不斷豐富發展著;它對人類社會進步的貢獻是每一位科學家有目共睹的。物理學不僅滿足了人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同時在其理論發展過程中對工業科技進步及其它自然科學發展潛移默化地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物理學的發展,不僅為人類物質生產開拓了新的空間,而且為人類精神世界積淀了豐富的寶藏,對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⑥ 中國的偉大科學家有哪些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竺可楨(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推動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化石新分類標準的提出、中國南方震旦紀與北方石炭紀地層系統的建立、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發現與研究是他對地質科學的重大貢獻。)
5、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他於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6、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國山東省日照市,實驗物理學家。1959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學學士和數學學士學位,1962年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65年發現反氘核
7、周培源(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8、王淦昌:出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9、鄧稼先(物理學家,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0、何澤慧:籍貫山西靈石,江蘇蘇州人。傑出的核物理學家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0年獲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工程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
11、錢偉長:江蘇無錫人,世界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考取清華大學研究院。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學習,主攻彈性力學,1942年獲多倫多大學博士學位。
⑦ 關於科學家的故事
關於愛因斯坦的故事
(故事1)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
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 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象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 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 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他生命的熠熠光輝。
有了正確的參照物,才會有正確的方向與行動,切忌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
(故事2) 面對那麼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許你會自慚形穢地說:「我這么笨,怎麼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為偉大偉人的料!」下面我就給你講述一個老師、校長都認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
這個人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個當年被校長認為「干什麼都不會有作為」的笨學生,經過艱苦的努力,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現代最傑出的物理學家。
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著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託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後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 看著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里,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為「笨傢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於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著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麼課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鬨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著臉站起來說:「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說著,他從課桌里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么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裡不知說什麼好。
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中學里,他喜愛上了數學課,卻對其餘那些脫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託,尋找精神力量。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為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里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一天,他對經常輔導他數學的舅舅說:「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間里振動著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著他看了許久,目光中既有贊許,又有擔憂。因為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動。此後,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著。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報考瑞士蘇黎士大學。可是,他卻失敗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後的他沒有氣餒,參加了中學補習。一年以後,他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並且考入了蘇黎士綜合工業大學。這時的他,已經在為自己的未來做准備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課外閱讀和實驗室里。教授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書、做和考分無關的試驗,非常不滿和生氣,認為他「不務正業」。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爆發,由於他是猶太人血統,又沒有關系,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在家。為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這段失業的時間,給了愛在斯坦很大的幫助。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沖擊。經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斗,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可以說,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盡管還有許多人對此表示反對,甚至還有人在報上發表批評文章,但是,愛因斯坦畢竟還是得到了社會和學術界的重視。在短短的時間里,竟然有15所大學給他授予了博士證書,法國、德國、美國、波蘭等許多國家的著名大學也想聘請他做教授。當年被人們稱為「笨蛋」,「笨東西」,認為無法成才的愛因斯坦,終於成了全世界公認的、當代最傑出的聰明人物。由「丑小鵝」變為「白天鵝」,這說明了什麼呢? 我想,愛因斯坦的話是最好的答案。當許多年輕人纏住他,要他說出成功的秘訣時,他信筆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並解釋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奮,y表示正確的方法,那麼z呢,則表示務必少說空話。」許多年來,愛因斯坦的這個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們傳頌著。從愛因斯坦的奮斗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勤奮、正確的方法和少說空話使愛因斯坦由笨頭笨腦變為巨人的。
可見,一個人不聰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泄自己的氣。只要你肯為你的目標付出艱辛的勞動,並配合正確的方法,就一定會得到成功女神的酬勞。許多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在童年時代、少年時代並不一定能顯出鋒芒畢露的優勢,相反,他們卻太平凡,甚至顯出遲鈍、愚笨的樣子,常常要被周圍的人嘲笑、譏諷。如果因為自己笨就灰心喪氣,不再努力,那不是將自己潛在的才華、能力都扼殺在搖籃中了嗎?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能,每一個人在生命的長河中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星座。如果你覺得自己笨,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尋找到你自己的星座。正如愛因斯坦對別的事物遲鈍,卻對物理和數學特別喜愛一樣,當你找到自己的星座時,你定會放射出與眾不同的異彩。
試試看,盡快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故事 熱
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故事
(故事3) 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是 一個猶太人。愛因斯坦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好,但是他非常善於動腦筋,經常會相到一些別人
不容易想到的東西。有一次手工課上,老師教大家疊紙盒。正當大家都忙於疊紙盒的時候,老師卻發現愛因斯坦趴在桌
子上。老師以為準是小愛因斯坦懶惰,不想動手,於是走過去問愛因斯坦為什麼不動手疊紙盒。愛因斯坦抬了抬,問道
:「老師,您知道一張紙的厚度嗎?」老師說:「這個很好測量啊,你先測出100張紙的厚度,然後除以100不就得出一
張紙的厚度了嗎?」愛因斯坦拿出直尺,准確地測量了一下,然後計算得出一張紙的厚度是0.08毫米。老師這時候想出
一個問題,便問大家:「同學們,現在一張紙的厚度是0.08毫米,那麼我要是把這張紙對折30次以後,該是多高啊?」
聽到老師的問題,同學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大概有10多米吧,」有的同學回答道。老師說:「太少了」
老師是搖頭,到底有多高呢?只見小愛因斯坦站起來說:「應該比阿爾卑斯山還要高。」他剛說完,就招來同學們的一
一陣鬨堂大笑,怎麼可能呢?小小的一片紙折了30次就會比一座高山還要高,同學們都以為他在吹牛。這個時候,只
有老師沒有笑,因為他已經開始注意到這個小愛因斯坦了。「愛因斯坦的回答是正確的。」老師的一句話把在座的同學
都震驚了。「會有那麼高嗎?」同學們都在懷疑。愛因斯坦不慌不忙地站了起來,走到前面,拿了支粉筆開始了他對一
張紙對折30次後的厚度計算。只見他在黑板上寫下這樣一個算式:
0.08×(2×2×。。。。。×2)=85896米,確實要比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都要高。
從那以後,同學們都開始對愛因斯坦刮目相看了,直到最後愛因斯坦成為一名著名的科學家。
想像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卻可以包圍世界。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故事4)阿爾伯特爬著山的陡坡,深吸了一口山間清新的空氣。在他前面是溫特勒教授——他是阿爾伯特和一些同學所欣賞的屈指可數的幾個老師之一。溫特勒教授經常帶學生到瑞士的阿爾卑斯山遠足。阿爾伯特看著反射在雪山上的日光,思緒飄開了。他想,「如果人能夠以光速前進,那會是什麼情景呢?」阿爾伯特陷於沉思中,沒有注意前方的路,突然他絆了一跤,滑向了懸崖的邊緣!就在他快要跌下山谷的時候,阿爾伯特抓住了一塊冰冷的岩石,一個朋友用手杖把他拉了上來。
「謝謝!」阿爾伯特抓著手杖說,「你救了我的命!」
愛因斯坦相對論令人震驚的結論是:時間、重量和質量並不是恆定的。高速前進時,時間、重量和質量都會變小。只有光速是恆定不變的。這是因為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即E=mc2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因思考科學問題而走神,這可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那一年的晚些時候,16歲的阿爾伯特寫了他的第一篇科學論文,論文題為《對磁場中以太狀態的研究》。這篇論文提出了在阿爾伯特心裡思考了很久而許多科學家卻從沒有考慮過的問題。這為他後來成為一名人類歷史上最卓爾不群的科學家奠定了基礎。這個科學家的理論改變了我們認識宇宙的方式。
空閑的時候,愛因斯坦喜歡拉小提琴和航海。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生於德國的烏爾姆。他出生時,祖母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太胖了!太胖了!」阿爾伯特的頭大得出奇,家人都擔心他是不是有什麼嚴重的疾病。但阿爾伯特卻長成了一個健康又相當正常的孩子。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靠賣羽絨墊養活全家,母親波林照料阿爾伯特和他的妹妹瑪雅。母親鼓勵阿爾伯特要盡自己所能探究、質疑世界。5歲的一天,母親給了他一個指南針玩。阿爾伯特對針的擺動感到很好奇,覺得肯定有一種力量使針總是指著同一個方向。他突然意識到「在事物背後,深藏著某種東西」。
雖然愛因斯坦才智過人,可他同時又非常粗心:他經常找不到鑰匙,衣服扣從來都扣不齊,他甚至還會忘記吃飯!
好奇心佔領了阿爾伯特。這也使他在學校很難集中精力學習。他時常冥想自然界「隱藏的」力量。他在課上發言時,老師總覺得他講得太慢了。不久大家就開始叫他「笨蛋先生」。就連校長都說他肯定會一事無成。可是對阿爾伯特來說,要在課堂上集中精力簡直是不可能的,課上只有背誦事實,孩子們甚至連提問都不被允許!
後來有一天,家人的朋友給了他一本幾何書看,這可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12歲的阿爾伯特只花了很短的時間就讀完了全書,看完了所有的等式。不久,他便開始看各類科學書籍,只要是他能弄得到的書他都讀,如《力和物質》,《宇宙》等等。13歲時,他已經看完了伊曼紐爾·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這是一本極其復雜深奧的理論書籍,就連一些教授都很難弄懂。阿爾伯特家的一位朋友這樣說道:「康德的著作,對普通人來說晦澀難懂,可是阿爾伯特卻能讀得很透徹。」雖然老師仍把他視為白痴,可家人已經逐漸發現他們的兒子對世界抱有獨特的看法。
後來阿爾伯特勉強地高中畢業了,並進入了瑞士的一所技術學校繼續學習。21歲時,他獲得了學位,可是卻找不到教師工作。於是他便在瑞士專利辦公室找了份活干。阿爾伯特很喜歡這項工作,因為他可以接觸到最新的發明,還能在空餘時間思考物理問題。在專利辦公室工作的頭三年裡,他潛心自己對物理的鑽研思考,最後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即E=mc2)。這一理論涉及的是人類如何看待時間、空間和現實的重大問題。愛因斯坦的想法徹底推翻了其它已經確立的理論。
科學界驚駭不已。一個底層的專利職員怎麼會提出物理界這么一個革命性的理論呢?盡管人們對愛因斯坦的理論還存在爭議,但他的才華最終得到了認可。他先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得到了教授職位,然後又在德國的柏林獲得教授頭銜,還是被邀請參加在比利時召開的世界物理大會上最年輕的學者。愛因斯坦熱愛教書,不論是教授還是學生,都從歐洲各地趕來聽他的講座。1919年,愛因斯坦的事業已如日中天。那一年,英國的科學家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世界一時間沸騰開了,愛因斯坦也因此舉世聞名。1922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這肯定是他的小學老師連做夢都沒想到的事!
電視和熒光燈的發明來自於愛因斯坦所發現的光電效應理論,該理論證明光能夠像波和粒子一樣運動。
物理並不是愛因斯坦唯一的愛好。他還是個和平主義者,認為戰爭是錯的。居住在歐洲期間,他親眼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和毀滅,他也感覺到了又一場世界大戰正在德國醞釀。他向德國政府提出抗議,但徒勞無功。種族主義者和政治極端主義者希特勒,還有他的納粹黨,正獲得德國的更多控制權,限制猶太公民的權利。愛因斯坦也是猶太人,他擔心自己的生命會受到威脅(實際上,在戰爭結束時,納粹已經殘害了數百萬的猶太人)。於是在1933年逃往美國,成為了普林斯坦大學的教授。
1939年,希特勒進攻鄰國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打響了。愛因斯坦擔心納粹會利用他的理論E=mc2來製造一種原子武器,贏得戰爭。他寫信給美國總統弗蘭克林·羅斯福,建議美國資助原子武器研究項目。作為一個反戰主義者,愛因斯坦肯定是經過掙扎才作出了這樣的決定。但是由納粹統治世界的威脅更使他顫栗。羅斯福總統贊成他的提議,於是一群物理學家開始進行「曼哈頓計劃」 ——研製原子彈的絕密任務。
愛因斯坦死後不久就發現了周期表中的第99個元素,人們把它命名為「鎄」元素。(愛因斯坦的英文是Einstein, 鎄的英文是Einsteinium)
雖然愛因斯坦的E=mc2等式是該計劃的關鍵所在,但他並沒有直接參與研究。1945年8月,美國向德國盟友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轟炸結束了戰爭,可也殺害了幾十萬無辜的日本人民。此後愛因斯坦從未擺脫過使用原子彈的陰影,在後半生里,他極力主張和平。他說:「和平是無法通過暴力獲得的,只有通過理解才能獲取和平。」
愛因斯坦還是猶太復國政治運動的參與者,該運動企圖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新國家。在該組織的努力下,以色列於1948年建立。1952年,以色列總統傑姆·魏茨曼逝世,以色列人將總統之位獻給了愛因斯坦!雖然愛因斯坦倍感榮幸,但還是拒絕了,他解釋說他年紀太大了,也沒有經驗,不能勝任總統。
三年後,愛因斯坦因心力衰竭而離開了人世。在他的床邊還有幾個為完成的等式。他想用那些等式證明什麼呢?我們永遠都不得而知。但是我們知道的是,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偉大傑出的人之一——一位物理天才,和平的愛好者,猶太人的楷模和領袖。然而對於這一切,愛因斯坦也許會說:「我並沒有什麼天分……我只是非常好奇。」
你將如何震撼世界?
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研究生命動力的生物學家。我要研究活細胞是如何工作、生存和繁殖的,還要研究活細胞的生存環境。是比爾·奈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激發了我的靈感,我希望自己能成為像他們那樣傑出的科學家。作為生物學家我想成就的兩件事是:阻止動物艾滋病和發現一種新的未知生物體。
【軼事】
■愛因斯坦逃學記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於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義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麼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裡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麼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願,也顧不得什麼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並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後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成功的秘訣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於他成功的秘決。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二十二歲的青年時,我已經發現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說廢話!這公式對我有用,我想對許多人也是一樣有用。」
■拒絕出任以色列第二任總統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誕生,但不久以色列與周圍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便爆發了。已經定居在美國十多年的愛因斯坦立即向媒體宣稱:「現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後退了,我們應該戰斗。猶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個對他們存有敵對情緒的世界上生存下去。」1952年11月9日,愛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總統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向愛因斯坦轉達了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請愛因斯坦為以色列共和國總統候選人。當日晚,一位記者給愛因斯坦的住所打來電話,詢問愛因斯坦:「聽說要請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國總統,教授先生。您會接受嗎?」「不會。我當不了總統。」「總統沒有多少具體事務,他的位置是象徵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偉大的猶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人。由您來擔任以色列總統,象徵猶太民族的偉大,再好不過了。」「不,我幹不了。」 愛因斯坦剛放下電話,電話鈴又響了。這次是駐華盛頓的以色列大使打來的。大使說:「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國總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請問一下,如果提名您當總統候選人,您願意接受嗎?」「大使先生,關於自然,我了解一點,關於人,我幾乎一點也不了解。我這樣的人,怎麼能擔任總統呢?請您向報界解釋一下,給我解解圍。」 大使進一步勸說:「教授先生,已故總統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勝任的。」「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樣的。他能勝任,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個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個猶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愛因斯坦的確被同胞們的好意感動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絕大使和以色列政府,又不使他們失望,不讓他們窘迫。不久,愛因斯坦在報上發表聲明,正式謝絕出任以色列總統。在愛因斯坦看來,「當總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他還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話:「方程對我更重要些,因為政治是為當前,而方程卻是一種永恆的東西。」
■愛因斯坦怎樣走近中國?
早在1919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開始介紹到中國,特別是通過192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講學,給中國學術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愛因斯坦本人的目光也曾一次次地投射到古老而陌生的中國,1922年冬天,他應邀到日本講學,往返途中,兩次經過上海,一共停留了三天,親眼看到了處於苦難中的中國,並寄予深切的同情。他在旅行日記中記下「悲慘的圖象」和他的感慨:「在外表上,中國人受人注意的是他們的勤勞,是他們對生活方式和兒童福利的要求的低微。他們要比印度人更樂觀,也更天真。但他們大多數是負擔沉重的:男男女女為每日五分錢的工資天天在敲石子。他們似乎魯鈍得不理解他們命運的可怕。」「愛因斯坦看到這個在勞動著,在呻吟著,並且是頑強的民族,他的社會同情心再度被喚醒了。他認為,這是地球上最貧困的民族,他們被殘酷地虐待著,他們所受的待遇比牛馬還不如。」(許良英等編譯《愛因斯坦文集》,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20、21頁)十幾年後(1936年),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與前來年進修的周培源第一次個別交談時就說:「中國人民是苦難的人民。」他的同情是真摯的、發自內心的,不是掛在嘴上,而是付諸行動的。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日本從東北作為突破口侵略中國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當時的國際社會卻表現出無奈和無能,當年11年17日,愛因斯坦公開譴責日本侵略東三省的行徑,呼籲各國聯合起來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可惜迴音空盪。1932年10月,「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毛澤東語)、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時已被開除出黨)在上海被捕,他和羅素、杜威等具有國際聲望的知識分子聯名致電蔣介石,要求釋放。1937年3月,主張抗日的沈鈞儒、章乃器、王造時、史良等「七君子」鋃鐺入獄後,他又聯合杜威、孟祿等著名知識分子通電援救,向國民黨當局施加道義的壓力。1938年6月,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他還和羅斯福總統的長子一同發起「援助中國委員會」,在美國2000個城鎮開展援華募捐活動。 愛因斯坦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他的愛是沒有國界的,他對中國的感情沒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建立在人類的同情心和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之上。他的思想也對中國日益產生深刻而久遠的影響,「九一八」事變後不久,還在讀初二的少年許良英就是他的熱情崇拜者,希望長大了做一個像他那樣的科學家。1934年,愛因斯坦的文集《我的世界觀》在歐洲出版,幾年後(1937年抗戰前夕)就有了中譯本,是留學法國的物理學教授葉蘊理根據法文譯本轉譯的,由於國難當頭,這本書並沒有引起多少反響,但青年許良英在1938年上大學前有幸買到了一本,並認真精讀了一遍,深受啟發,開始嚴肅地思考人生的意義、人與國家的關系等問題,愛因斯坦的許多至理名言令他終生難忘,愛因斯坦的形象在他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始終佔有重要的地位。1955年,愛因斯坦去世後,許良英和周培源都曾發表長篇悼念文章。不幸的是1968年到1976年的8年間,愛因斯坦在中國竟成了「本世紀以來最自然科學領域中最大的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四人幫」掀起了一場荒誕的批評愛因斯坦運動,好在多數科學家不予理睬,實際上進行了抵制。1979年,北京還隆重舉行了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的紀念大會
有一天,愛因斯坦走在紐約的大街上。他最好的朋友遇見了他。並對他說:「愛因斯坦,你該買件新衣服了。看看你的衣服多舊啊!」但是愛因斯坦卻回答說:「沒關系的,這里沒有人認識我。」
幾年以後,愛因斯坦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但是他仍然穿著那件衣服。那位朋友再次遇見他,告訴他去買件新衣服。但是愛因斯坦說:「我不需要買新衣服了,這里每個人都認識我。」
電燈的發明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發明。19世紀前,人們用油燈、蠟燭等來照明,這雖已沖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類從黑夜的限制中徹底解放出來。只有發電機的誕生,才使人類能用各色各樣的電燈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變為白晝,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贏得更多時間為社會創造財富。
真正發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發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⑧ 科學家的發明故事
科學家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她出生在波蘭,真正的名字叫瑪麗,因為嫁給了法國年輕的學者彼埃爾·居里,後來被稱為居里夫人。她和丈夫共同努力,發現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下面我們要告訴大家居里夫婦是怎樣發現鐳這種神秘物質的。
1898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可勒爾(AntoineHenriBecquerel)發現含鈾礦物能放射出一種神秘射線,但未能揭示出這種射線的奧秘。瑪麗和她的丈夫彼埃爾·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擔了研究這種射線的工作。他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對瀝青鈾礦進行分離和分析,終於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後發現兩種新元素。
為了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她將一種元素命名為釙(polonium),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Radium),意思是「賦予放射性的物質」。為了製得純凈的鐳化合物,居里夫人又歷時四(MarieCuI7e,1867--1934)載,從數以噸計的瀝青鈾礦的礦渣中提煉出1O0 mg氯化鐳,並初步測量出鐳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25。這個簡單的數字中凝聚著居里夫婦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作為博士答辯論文獲得巴黎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11月,居里夫婦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戴維金質獎章。12月,他們又與貝可勒爾共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年,彼埃爾·居里遭車禍去世。這一沉重的打擊並沒有使她放棄執著的追求,她強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們摯愛的科學事業。她在巴黎大學將丈夫所開的講座繼續下去,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論放射性》一書出版。同牟,她與別人合作分析純金屬鐳,並測出它的性質。她還測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放射性的重要論著。鑒於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這位飽嘗科學甘苦的放射性科學的奠基人,因多年艱苦奮斗積勞成疾,患惡性貧血症(白血病)於1934年7月4日不幸與世長辭,她為人類的科學事業,獻出了光輝的一生。
本傑明·富蘭克林(Dr. Benjamin Franklin)美國著名的政治家與科學家、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外交家及發明家。美國革命時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參與了多項重要文件的草擬,並曾出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成功取得法國支持美國獨立。發明了。由他發明的事物包括有雙焦點眼鏡、蛙鞋、避雷針等等。富蘭克林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亦是美國首任郵政總長。
富蘭克林
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1790年)是18世紀美國的實業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出身寒微,10歲便輟學回家做工,12歲起在印刷所當學徒、幫工.但他刻苦好學,在掌握印刷技術之餘,還廣泛閱讀文學、歷史、哲學方面的著作,自學數學和4門外語,潛心練習寫作,所有這一切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自立於當時的社會,他幾經周折,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印刷所.由於吃苦耐勞,講求信譽,注意經營管理,他不僅在印刷界激烈的競爭中站住了腳,並且把業務擴大到鄰近幾個州以及西印度群島,成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業中的佼佼者.
他注意觀察自然現象,研究科學問題.他從實踐出發,從事科學實驗和觀察,在電學上解答了「電為何物」的問題,將不同狀態下的電稱為「正電」和「負電」,提出了電學中的「一流論」,在大氣電學方面揭示了雷電現象的本質,被譽為「第二個普羅米修斯」.這些電學上劃時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為蜚聲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學家.他在光學、熱學、聲學、數學、海洋學、植物學等方面也有研究,並有新式火爐、避雷針、電輪、三輪鍾、雙焦距眼鏡、自動烤肉機、玻璃樂器、高架取書器、新式路燈等一系列發明創造.因而,他以僅讀過兩年小學的學歷,被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英國的牛津大學、愛丁堡大學、聖安德魯大學等六七所大學授予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
富蘭克林成名以後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傳播和社會福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後組織建立了「共讀社」、「美洲哲學學會」、「北美科學促進會」、報社、圖書館、書店、醫院、大學、消防隊、地方民兵組織等學術、文化、醫療衛生、消防、治安組織和機構;他還改革了北美殖民地的郵政制度,建立起北美殖民地統一的郵政系統.他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成為北美殖民地有影響的人物.
他不僅善於解決自然科學里的專門問題和社會政治活動中的實際問題,還常常探索許多哲學問題和社會問題.他是自然神論者,認為精神依附於物質;他認為社會貧困的原因是勞動者必須養活寄生者;他酷愛自由和平,反對戰爭,痛恨種族歧視和奴隸制度,主張維護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利益.他是當時最淵博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思想家之一.
富蘭克林生活的時代正值美國從殖民地向獨立的資產階級國家邁進的重大轉折時期,他積極投身革命運動,對獨立戰爭的勝利和美國國家制度的初期建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1754年北美各殖民地領導人物出席的奧爾巴尼會議上,他提出著名的「奧爾巴尼聯盟」的計劃,被會議通過,成為最早將美利堅合眾國的大聯合這種思想灌輸到殖民地人民頭腦中去的人.
在賓夕法尼亞,他始終同殖民地人民一道同業主①集團的橫行不法作斗爭.1757年,他代表州議會赴倫敦向英王請願,要求業主交納稅款,取得成功;1764年,他第二次赴倫敦,要求英王保護殖民地利益,沒有結果.其後,英國政府加強對北美殖民地的鎮壓,激發了殖民地人民更強烈的反抗斗爭.富蘭克林的立場徹底轉到革命方面.
賓夕法尼亞原為業主殖民地,是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賜與威廉·賓的土地.後來,威廉·賓的兩個兒子繼承產業.業主在其領有的殖民地享有委派包括州長在內的官吏、否決議會議案、免交捐稅等特權.
1775年5月,他回到美洲,立即投入到革命斗爭中去.他擔任賓州治安委員會主席,主持地方軍委,並和潘恩共同起草了州憲法;他作為賓州代表出席第二次大陸會議,成為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擔任美國郵政部長,組織戰爭期間的郵政,成績顯著;在美軍作戰屢次受挫的情況下,他作為三人委員會成員同華盛頓會商,決定實行北美13州的總動員,使得獨立戰爭得以堅持6年之久.
在英強美弱的局勢下,殖民地人民必須爭取外援.富蘭克林奉大陸會議之命出使法國,爭取美法結盟,共同對英作戰.在當時復雜而不利於美國的外交環境中,他以美國必勝的信念、堅韌不拔的耐心,巧妙靈活的外交手腕,利用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抓住有利時機,締結了美法同盟盟約,爭取了人力、物力、財力上的大量外援,確保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在戰爭後期,他參加並一度主持美英議和談判,簽訂了有利於美國的英美和平條約,勝利地完成了艱巨的戰時外交使命.戰後,他成為新生的美國第一任駐法特命全權大使留法工作,直到1885年歸國.
回國以後,他連續4年當選賓夕法尼亞州長.在美國憲法會議上,他是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他為了調解會議代表的意見分歧而提出的議會的兩院制,成為美國的基本國家制度之一.
1788年後,他不再擔任公職,但仍發表政論文章,以供政府采擇,並致力於促進廢除奴隸制的活動.
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與世長辭.在他出殯的那一天,為他送葬的人數多達兩萬,充分表達了美國人民對他的痛悼之情.同時,不僅美國國會決定為他服喪一個月,法國國民議會也決議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僅屬於美國,也屬於全世界
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
錢學森是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錢學森早在30年代和40年代就對航空工程理論有許多開創性的貢獻。錢學森1956年2月17日向中國政府提出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最先為中國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錢學森在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方面長期擔任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
相對論、量子力學和控制論是20世紀三項重要的科學成就。1948年美國科學家維諾提出了控制論。錢學森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發展的控制與制導工程技術實踐進行了全面觀察,以比旁人更敏銳的目光去發現和提煉出指導控制與制導系統設計的概念、原理、理論和方法,在50年代初創建了工程式控制制論。1954年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專著在美國出版,旋機即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建立推動了我國「兩彈一星」的研製、也推動了電子計算機、核能、航天和光電技術的發展。
錢學森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年獲小羅克維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
⑨ 西安技師學院怎麼樣啊這個學校的發電廠及電力系統這個專業怎麼樣啊求了解該學校的人幫我解答
沒聽過這個學校,不過你要學這個專業可以上西安電專啊,畢竟這是專業電廠方面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