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雙向可控硅調壓電路
可以的,可控硅需要用3Q BTA41-800BW ,但這么大功率的調節不能用這種簡單的電路,這個電路只適合小功率調節。
② 超大電流雙向可控硅驅動電路
具體可看下雙向可控硅觸發電路,有4象限觸發方式,且只有一個控制腳,該電路直接用交流降壓作為觸發信號
③ AC/DC電源電路
題附復圖中電路,只是一個受制控交流降壓電路單元(AC),並不具有DC功能。其工作原理為:
1、由單片機輸出控制電平,通過光耦元件隔離,控制雙向可控硅調整輸出交流電壓;
2、可控硅輸入端接220V交流電,輸出端將已被調控的交流輸出電壓,送到整流電路;
3、後面的DC沒有沒畫出,具體電路結構、功能不得而知,不分析了。
④ 求:3.3V轉5V的雙向電平轉換電路
說說所有的電平轉換方法,你自己參考~
(1) 晶體管+上拉電阻法
就是一個雙極型三極體或 MOSFET,C/D極接一個上拉電阻到正電源,輸入電平很靈活,輸出電平大致就是正電源電平。
(2) OC/OD 器件+上拉電阻法
跟 1) 類似。適用於器件輸出剛好為 OC/OD 的場合。
(3) 74xHCT系列晶元升壓 (3.3V→5V)
凡是輸入與 5V TTL 電平兼容的 5V CMOS 器件都可以用作 3.3V→5V 電平轉換。
——這是由於 3.3V CMOS 的電平剛好和5V TTL電平兼容(巧合),而 CMOS 的輸出電平總是接近電源電平的。
廉價的選擇如 74xHCT(HCT/AHCT/VHCT/AHCT1G/VHCT1G/...) 系列 (那個字母 T 就表示 TTL 兼容)。
(4) 超限輸入降壓法 (5V→3.3V, 3.3V→1.8V, ...)
凡是允許輸入電平超過電源的邏輯器件,都可以用作降低電平。
這里的"超限"是指超過電源,許多較古老的器件都不允許輸入電壓超過電源,但越來越多的新器件取消了這個限制 (改變了輸入級保護電路)。
例如,74AHC/VHC 系列晶元,其 datasheets 明確註明"輸入電壓范圍為0~5.5V",如果採用 3.3V 供電,就可以實現 5V→3.3V 電平轉換。
(5) 專用電平轉換晶元
最著名的就是 164245,不僅可以用作升壓/降壓,而且允許兩邊電源不同步。這是最通用的電平轉換方案,但是也是很昂貴的 (俺前不久買還是¥45/片,雖是零售,也貴的嚇人),因此若非必要,最好用前兩個方案。
(6) 電阻分壓法
最簡單的降低電平的方法。5V電平,經1.6k+3.3k電阻分壓,就是3.3V。
(7) 限流電阻法
如果嫌上面的兩個電阻太多,有時還可以只串聯一個限流電阻。某些晶元雖然原則上不允許輸入電平超過電源,但只要串聯一個限流電阻,保證輸入保護電流不超過極限(如 74HC 系列為 20mA),仍然是安全的。
(8) 無為而無不為法
只要掌握了電平兼容的規律。某些場合,根本就不需要特別的轉換。例如,電路中用到了某種 5V 邏輯器件,其輸入是 3.3V 電平,只要在選擇器件時選擇輸入為 TTL 兼容的,就不需要任何轉換,這相當於隱含適用了方法3)。
(9) 比較器法
算是湊數,有人提出用這個而已,還有什麼運放法就太惡搞了。
那位說的可以~但我分析你也不是非要晶元不可吧?盡量節約成本啊~
⑤ 如何使用三極體實現5v和3.3v雙向轉換 2N3904
一,為降低能耗,基來極電阻取10K,集電極自電阻取5K就好了。這些三極體都工作在開關狀態,所以很好估算工作電流的。
二,輸出高電平為5V的,取統一的5V電源,輸出高電平3.3V的電路,電源統一取3.3V。
三,其實,不需要這么麻煩的。3.3V的高電平信號送到5V電源的介面,根本就不需要提升電壓,因為對比而言,3.3V就是高電平輸入了。
而5V高電平的輸入信號到3.3V介面,通過電阻分壓降壓即可。
⑥ 在二極體降壓電路一般是是單向降壓還是雙向降壓
一個二極體只能單向降壓,雙向就要用兩個但是正負極反接。
⑦ 家用220V交流電如何變成12V直流電
買一個變壓器12伏四肢整流管
⑧ 不用變壓器講220V交流轉24V直流電路圖
這是一種簡單的雙向可控硅和阻容實現的調壓電路,使用了雙向二極體和阻容來實現觸發已經控制,參數可以看圖來匹配,當然它的負載是一隻燈泡,實際上可以接一個大電容上去濾波穩壓的,這樣調整電位器來滿足輸出的12伏電壓。
直流輸電採用兩線制,以大地或海水作回線,與採用三線制三相交流輸電相比,在輸電線截面積相同和電流密度相同的條件下,即使不考慮趨膚效應,也可以輸送相同的電功率,而輸電線和絕緣材料可節約1/3.
如果考慮到趨膚效應和各種損耗(絕緣材料的介質損耗、磁感應的渦流損耗、架空線的電暈損耗等),輸送同樣功率交流電所用導線截面積大於或等於直流輸電所用導線的截面積的1.33倍.因此,直流輸電所用的線材幾乎只有交流輸電的一半.同時,直流輸電桿塔結構也比同容量的三相交流輸電簡單,線路走廊佔地面積也少.
⑨ 34063用於雙向dcdc變換器分析優點及缺點
DC/DC轉換器目錄
一. 電荷泵
1. 工作原理2. 倍壓模式如何產生3. 效率4. 電荷泵應用5. 電荷泵選用要點
二. 電感式DC/DC
1. 工作原理(BUCK)2. 整流二極體的選擇3. 同步整流技術4. 電感器的選擇5. 輸入電容的選擇6. 輸出電容的選擇7. BOOST 與 BUCK的拓撲結構一. 電荷泵
1. 工作原理2. 倍壓模式如何產生3. 效率4. 電荷泵應用5. 電荷泵選用要點
二. 電感式DC/DC
1. 工作原理(BUCK)2. 整流二極體的選擇3. 同步整流技術4. 電感器的選擇5. 輸入電容的選擇6. 輸出電容的選擇7. BOOST 與 BUCK的拓撲結構
展開 DC/DC是開關電源晶元。 開關電源,指利用電容、電感的儲能的特性,通過可控開關(MOSFET等)進行高頻開關的動作,將輸入的電能儲存在電容(感)里,當開關斷開時,電能再釋放給負載,提供能量。其輸出的功率或電壓的能力與占空比(由開關導通時間與整個開關的周期的比值)有關。開關電源可以用於升壓和降壓。 我們常用的DC-DC產品有兩種。一種為電荷泵(Charge Pump),一種為電感儲能DC-DC轉換器。本文詳細講解了這兩種DC/DC產品的相關知識。編輯本段一. 電荷泵
電荷泵為容性儲能DC-DC產品,可以進行升壓,也可以作為降壓使用,還可以進行反壓輸出。電荷泵消除了電感器和變壓器所帶有的磁場和電磁干擾。
1. 工作原理
電荷泵是通過外部一個快速充電電容(Flying Capacitor),內部以一定的頻率進行開關,對電容進行充電,並且和輸入電壓一起,進行升壓(或者降壓)轉換。最後以恆壓輸出。 在晶元內部有負反饋電路,以保證輸出電壓的穩定,如上圖Vout ,經R1,R2分壓得到電壓V2,與基準電壓VREF做比較,經過誤差放大器A,來控制充電電容的充電時間和充電電壓,從而達到穩定值。 電荷泵可以依據電池電壓輸入不斷改變其輸出電壓。例如,它在1.5X或1X的模式下都可以運行。當電池的輸入電壓較低時,電荷泵可以產生一個相當於輸入電壓的1.5倍的輸出電壓。而當電池的電壓較高時,電荷泵則在1X模式下運行,此時負載電荷泵僅僅是將輸入電壓傳輸到負載中。這樣就在輸入電壓較高的時候降低了輸入電流和功率損耗。
2. 倍壓模式如何產生
以1.5x mode為例講解:電壓轉換分兩個階段完成。 第一階段 在第一階段, C1和C2串聯。假設C1=C2,則電容充電直到電容電壓等於輸入電壓的一半 VC1+-VC1-=VC2+-VC2-=VIN/2 第二階段 在第二階段,C1和C2並聯,連接在VIN和VOUT之間。 VOUT=VIN+VIN/2=1.5VIN
3. 效率
電荷泵的效率是根據電荷泵的升壓模式,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所決定,如果是以2倍壓模式進行升壓,那麼它的效率為Vout/2Vin。輸入電壓越小,效率越高。
4. 電荷泵應用
在我們的設計中,電荷泵經常被用作白光LED驅動,一般在手機中應用於並聯LCD背光碟機動晶元。而串聯背光碟機動晶元則應選擇電感式的DC/DC,因為它對電壓要求較高。
5. 電荷泵選用要點
選用電荷泵時考慮以下幾個要素: · 轉換效率要高 · 靜態電流要小,可以更省電; · 輸入電壓要低,盡可能利用電池的潛能; · 噪音要小,對手機的整體電路無干擾; · 功能集成度要高,提高單位面積的使用效率,使手機設計的更小巧; · 足夠的輸出調整能力,電荷泵不會因工作在滿負荷狀態而發燙; · 封裝尺寸小是手持產品普遍要求; · 按裝成本低,包括周邊電路少佔PCB板面積小,走線少而簡單; · 具有關閉控制端,可在長時間待機狀態下關閉電荷泵,使供電電流消耗近乎為0。編輯本段二. 電感式DC/DC
它是通過電感不斷的儲能/放電,最後達到穩定電壓/電流輸出的轉換器。根據輸出電壓與輸出電壓的高低比較,可以分為boost(輸出電壓遠高於輸入電壓)和buck(輸出電壓低於輸入電壓)。它們的拓撲結構不同。 Boost一般用於lcd串聯背光碟機動以及oled驅動,一般使用得輸出電壓在十幾伏。 Buck 用於多媒體協處理器的核電壓。
1. 工作原理(BUCK)
上圖降壓轉換器最基本的電路:是利用MOSFET開關閉合時在電感器中儲能,並產生電流。當開關斷開時,貯存的電感器能量通過二極體輸出給負載。 輸出電壓值與占空比(開關開啟時間與整個開關周期之間的比 )有關。
2. 整流二極體的選擇
該二極體必須具有與輸出電壓相等或更大的反向額定電壓。其平均額定電流必須比所期望的最大負載電流大得多。其正向電壓降必須很低,以避免二極體導通時有過大的損耗。此外,因為MOSFET工作於高頻開關模式,所以需要二極體具有從導通狀態到非導通狀態時,很快恢復。反應速度越快,DC/DC的效率越高。 肖特基二極體(而非傳統的超快速二極體)具有更低的正向電壓降和極佳的反向恢復特性。
3. 同步整流技術
同步整流是採用通態電阻極低的專用功率MOSFET,來取代整流二極體以降低整流損耗的一項新技術。它能大大提高DC/DC變換器的效率。功率MOSFET屬於電壓控制型器件,它在導通時的伏安特性呈線性關系。用功率MOSFET做整流器時,要求柵極電壓必須與被整流電壓的相位保持同步才能完成整流功能,故稱之為同步整流。 當輸出電壓降低時,二極體的正向電壓的影響很重要,它將降低轉換器的效率。物理特性的極限使二極體的正向電壓降難以降低到0.3V以下。相反,可以通過加大矽片的尺寸或並行連接分離器件來降低MOSFET的導通電阻RDS(ON)。因此,在給定的電流下,使用一個MOSFET來替代二極體可以獲得比二極體小很多的電壓降。 在同步降壓轉換器中,通過用兩個低端的MOSFET來替換肖特基二極體可以提高效率(圖1b)。這兩個MOSFET必須以互補的模式驅動,在它們的導通間隙之間有一個很小的死區時間(dead time),以避免同時導通。同步FET工作在第三象限,因為電流從源極流到漏極。
4. 電感器的選擇
隨著開關的打開和閉合,升壓電感器會經歷電流紋波。一般建議紋波電流應低於平均電感電流的20%。電感過大將要求使用大得多的電感器,而電感太小將引起更大的開關電流,特別在輸出電容器中,而這又要求更大的電容器。 電感值的選擇取決於期望的紋波電流。如等式1所示,較高的VIN或VOUT也會增加紋波電流。電感器當然必須能夠在不造成磁芯飽和(意味著電感損失)情況下處理峰值開關電流。 由公式可以得出: (1) 開關頻率越高,所需的電感值就可以減小; (2) 電感值增大,可以降低紋波電流和磁芯磁滯損耗。但電感值的增大,電感尺寸也相應的增大,電流變化速度也減慢。 為了避免電感飽和,電感的額定電流值應該是轉換器最大輸出電流值與電感紋波電流之和。 電感的直流電阻(RDC),取決於所採用的材料或貼片電感器的構造類型,在室溫條件下通過簡單的電阻測量即可獲得。RDC的大小直接影響線圈的溫度上升。因此,應當避免長時間超過電流額定值。 線圈的總耗損包括RDC中的耗損和下列與頻率相關聯的耗損分量:磁芯材料損耗(磁滯損耗、渦流損耗);趨膚效應造成的導體中的其他耗損(高頻電流位移);相鄰繞組的磁場損耗(鄰近效應);輻射損耗。 將上述所有耗損分量組合在一起構成串聯耗損電阻(Rs)。耗損電阻主要用於定義電感器的品質。然而,我們無法用數學方法確定Rs,一般採用阻抗分析儀在整個頻率范圍內對電感器進行測量。 電感線圈電抗(XL)與總電阻(Rs)之比稱為品質因素Q,參見公式(2)。品質因素被定義為電感器的品質參數。損耗越高,電感器作為儲能元件的品質就越低。 品質—頻率圖可以幫助選擇針對特定應用的最佳電感器結構。如測量結果圖2所示,可以將損耗最低(Q值最高)的工作范圍定義為一直延伸到品質拐點。如果在更高的頻率使用電感器,損耗會劇增(Q降低)。 良好設計的電感器效率降低微乎其微。不同的磁芯材料和形狀可以相應改變電感器的大小/電流和價格/電流關系。採用鐵氧體材料的屏蔽電感器尺寸較小,而且不輻射太多能量。選擇何種電感器往往取決於價格與尺寸要求以及相應的輻射場/EMI要求。
5. 輸入電容的選擇
因為buck有跳躍的輸入電流,需要低ESR的輸入電容,實現最好的輸入電壓濾波。輸入電容值必須足夠大,來穩定重負載時的輸入電壓。如果用陶瓷輸出電容,電容RMS紋波電容範圍應該滿足應用需求。 陶瓷電容具有低ESR值,表現出良好的特性。並且與鉭電容相比,陶瓷電容對瞬時電壓不敏感。
6. 輸出電容的選擇
輸出電容器的有效串聯電阻(ESR)和電感器值會直接影響輸出紋波電壓。利用電感器紋波電流((IL)和輸出電容器的ESR可以簡單地估測輸出紋波電壓。 輸出電壓紋波是由輸出電容的ESR引起的電壓值,和由輸出電容沖放電引起的電壓紋波之和 有些廠家的DC/DC產品的內部由補償環路,以實現最佳的瞬態響應和環路穩定性。當然,內部補償能夠理想地支持一系列工作條件,而且能夠敏感地響應輸出電容器參數變化。
7. BOOST 與 BUCK的拓撲結構
如上圖,BOOST 與 BUCK電路結構不一樣, Boost 電路是電感在輸入電源與升壓整流管之間, 開關管接電源地. BUCK 是電感在開關管與出電源之間,續流二級管反向接開關管與電源地
⑩ 雙向dc-dc變換電路為什麼要有降壓電路
DC/DC變換電路,在電路應用里非常廣泛,很常用,我的設計里,隔離和非隔離都有用到的。回
一般地,答非隔離的DC/DC轉換是用於同一控制板里,一個電源升壓或降壓去適應此板的IC工作,一般地會把單電源變為雙電源,即正負電源。非隔離電源,我一般不作大功率,一般都是幾瓦,大一些的也是10多瓦。
而隔離式的,生活裡面就應該得非常多了!開關電源降壓的,基本都是隔離的,安全!例如電腦的電源,筆記本的適配器,VCD開關電源,逆變式電焊機等等這些都是220V交流電先整流濾波後成為直流電,再用DC/DC逆變電路輸出所需的穩定直流電壓,而輸出的功能與電路結構相關不大,確定輸出功率的一般器件為:開關管,變壓器,輸出整流二極體,輸入濾波電容也要適當地考慮容量。
轉換電路也分為半橋和全橋之分,有正激還有反激式電路,有降壓式也是升壓器,較多的呀,得靈活應用……
總結一下你問的問題:隔離式的轉換安全,但相對較為復雜;非隔離式的電路設計簡單,應用靈活,但沒有隔離會引起共地,在特殊情況時,不能使用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