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集成電路的發展

集成電路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31 06:58:44

Ⅰ 應用集成電路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1964年4月7日,美國IBM公司同時在14個國家、全美63個城市宣告,世界上第一個采版用集成電路的通用計算權機系列IBM360系統研製成功,該系列有大、中、小型計算機,共6個型號,它兼顧了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兩方面的應用,各種機器全都相互兼容,適用於各方面的用戶,具有全方位的特點,正如羅盤有360度刻度一樣,所以取名為360。它的研製開發經費高達50億美元,是研製第一顆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的2.5倍。

IBM360系統是最早使用集成電路元件的通用計算機系列,它開創了民用計算機使用集成電路的先例,計算機從此進入了集成電路時代。IBM360成為第三代計算機的里程碑。

1958年,世界上第一個集成電路誕生時,只包括一個晶體管,兩個電阻和一個電阻——電容網路。

到20世紀70年代,在相當於拇指甲那樣大的約1平方厘米的晶元上,就可以集成上百萬個電子元件。因為它看起來只是一塊小小的矽片,因此人們常把它稱為晶元。與晶體管相比,集成電路體積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更高,造價更低,因此得到迅速發展。

Ⅱ 集成電路發展史

個人閑來無事是寫的,現粘貼如下:
首先有集成電路這一想法的是英國科學家Dummer,那是在1952年,在皇家信號和雷達機構的一個電子元器件會議上他說:「隨著晶體管的出現和對半導體的全面研究,現在似乎可以想像,未來電子設備是一種沒有連接線的固體組件。」當然,那時還沒有「集成電路」這一名詞。然而,集成電路的真正發明卻是在美國,是在6年之後的1958年(也有人認為是1959年,具體原因接下來解釋)。
1958年9月12日,TI的Kilby發明了世界首塊集成電路,這是一個相移振盪器,集成了2個晶體管、2個電容和8個電阻——共12個元器件,該發明與1959年2月6日申請專利,1964年6月26日被批准。而到了1959年,Fairchild的Noyce發明了基於硅平面工藝的集成電路,1959年7月30日,Noyce為自己的發明申請了專利,1961年4月26日被批准。雖然Noyce比Kilby發明集成電路和申請專利在後,但批准在前,而且Noyce發明的集成電路更適合於大批量生產,所以會有一些人在關於誰先發明了集成電路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其實Kilby和Noyce被認為是集成電路共同的發明人,問題在於1958和1959不能被認為是共同的發明時間,而必須是其中的一個,我習慣於把它說成是1958年。
而到了1968年,Noyce和Moore以及Fairchild的其他一些雇員成立了Intel,1971年便生產出了世界首枚CPU——集成了2300個晶體管的4004,緊接著,次年8008,再次年8080……盡管CPU誕生於1971年,然而它被推向市場,換句話說就是普通平民可以買到是1981年的事。那是1981年的8月12日,IBM推出型號為IBM5150的計算機,這是最早的PC,CPU採用Intel的8088(1979年發明),系統採用Microsoft的DOS,內存16K,再配一個5.25英寸的軟碟機,售價1565美元。但你知道,當時的1565美元跟現在的1565美元不一樣,那時錢實啊,按照今天的物價指數,大約相當於現在的4000美元,在2011年8月13日這樣的日子,匯率是6.3902,那就是25560.8元人民幣。
早期的IC未形成獨立的產業,電子系統廠商把自己生產的IC用於自己的產品,只把一小部分銷往市場,而同時也會從市場購進一些。Intel和AMD開創了IC業的新紀元,他們只向市場供應通用的IC,而不使用IC去生產產品,當然也不會從市場購進IC。這種自行設計、用自己的生產線製造、自己封裝和測試、最後出售IC成品的廠商被稱為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集成器件製造商)。盡管如此,IDM還是有嚴格定義的:IC的對外銷售額超過IC總產值25%的企業就可以稱作是IDM了(如Motorola、TI、Sony),而沒有超過的叫做系統廠商(如IBM、HP)。根據這一定義,IDM並不意味著不生產系統產品,系統廠商也並不意味著不生產IC。區別僅在於它們生產的IC(或者乾脆沒生產)有多少用於自己的系統產品,有多少用於直接出售。
再後來,出現了一些這樣的公司,它們只設計IC,並不生產,我們稱之為Fabless,叫做無生產線設計公司。它們設計完成後,製造這一環節仍交給IDM完成,IDM的生產線除了生產自己設計的IC以外,還幫Fabless進行生產。1987年,TSMC(台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積電)成立,2000年,SMIC(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成立,這些公司開創了一種新的模式,它沒有自己的產品,不設計也不使用,只是單純地提供製造服務,我們稱之為Foundry。這類公司的出現,不僅Fabless的設計成果有了天經地義的歸宿,而且就連IDM也把自己製造環節的一部分讓給Foundry來做,就Foundry而言,有時它接到來自IDM的生產任務比Fabless的還要多。再後來呢?連封裝測試也自成一家,形成獨立的產業。
縱觀今天的IC業,設計業、製造業、封測業三足鼎立,當然也不乏IDM這樣的一條龍式的企業,但是系統廠商在IC市場上的份額越來越低,(注意!我說的是在IC市場上),瀕臨滅絕!(注意!我說的是市場份額瀕臨滅絕。公司並沒有滅絕,而是他們意識到這種自己生產晶元僅供自己使用的模式不劃算,轉型了。)

Ⅲ 未來集成電路的發展趨勢

集成電路,從設計和工藝兩個方面來看。設計上無論是技術還是工具內軟體都十分成熟,關鍵在於容庫的充實。工藝上是採用光刻技術,無論120納米,90納米,到現在的36納米技術,最終都要受到光的物理性質的約束(光的衍射等),材料上民用上使用硅,軍用上一般使用砷化鎵。總的來說現在的集成電路已經十分成熟(國內還差些),不過還是受到設計技術、工藝技術和材料的制約。未來的集成電路會向體積更小,集成度更高,運算速度更快,能量消耗越少發展。(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Ⅳ 集成電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現在人們公認抄,世界上最早襲的集成電路,是1958年美國物理學家基爾比和諾伊斯兩人各自獨立研究發明的。他們兩人同時被推崇為微電子學的創始人。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有人把油墨狀的電阻材料與鍍銀金屬片設法印在陶瓷基片上,做成電阻和連接線的組合體。印刷電路工藝的發展及晶體管的發明,為集成電路的發明做了必要的技術准備。

20世紀50年代以來,宇航工業、通信產業和計算機產業的迅速發展,迫切需要各種性能穩定、能實現更加復雜功能的半導體器件,而且還希望這種器件越小巧越好。1957年,前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促使美國軍方加快了實現電子器件微型化的步伐。

通信工程師們設想把一些晶體管及元件以新的形式組合成一種更復雜的線路,而不是簡單地拼湊在一起,這種線路稱為集成電路。從外形看來,它們就是小小的矽片,因此人們也稱它們為晶元。至今,在各種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各種電器設備中,處處都可以見到這種晶元。

Ⅳ 集成電路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製程工藝越來越精細、集成度越來越高、電路功能越來越強大、越來越趨向於智能化(具備自學習、自適應能力)、……

Ⅵ 集成電路的誕生與發展有哪些

1958年,德州儀器公司半導體實驗室的基爾提出了不要電線的大膽設 想。他意識到電路版的所有基本元件都能權夠用同一種材料一一硅製成,並能把 所有元件刻在一片單獨的材料上,這意味著可以把大量的元件壓縮在一個小 小的空間里,將整個計算機電路放在如嬰兒指甲般大小的晶元上。

1958年7月24日,基爾製成一個叫相位轉換振盪器的簡易電路,這是 世界上的第一塊集成電路。1958年9月12日,世界上第一批平面集成電路 製成,
電子
學的新時代自此誕生。

Ⅶ 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前景與未來

想要前進與未來是非常好的,因為這個電路技術是非常不錯的,現在都是學這個的。

Ⅷ 集成電路設計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

Ⅸ 未來集成電路的發展前景

集成電路是目前國家規劃的要大力發展的產業,因為我國的集成電路設計跟外國相比有內一定的差距,容集成電路方面的人才還是很缺的。我國目前的生產線好像又多開了幾條,今後一段時間內,集成電路的發展會很快,前景被普遍看好。

閱讀全文

與集成電路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一帆家電維修 瀏覽:642
國家電網之前注冊的怎麼登陸 瀏覽:613
賣傢具建群目的怎麼寫 瀏覽:459
汽車售後服務管理存在問題 瀏覽:245
蘋果售後不給維修 瀏覽:853
如何提淘寶客服的售後服務 瀏覽:101
保溫棉怎麼貼才能防水 瀏覽:989
手繪傢具圖案 瀏覽:22
passlabs功放音響特約維修中心 瀏覽:194
衛生間卧室隔牆怎麼防水 瀏覽:218
國家電投有哪些核電廠 瀏覽:405
歐科榨汁機售後服務 瀏覽:400
變電氣電路 瀏覽:433
伊頓20檔變速箱維修視頻 瀏覽:638
怎麼判別電池翻新 瀏覽:512
復雜地方需要如何做防水 瀏覽:622
康佳電視機售後的服務維修點在哪裡 瀏覽:359
把傢具疊放在一起用ps怎麼做 瀏覽:235
電路板通電嗎 瀏覽:830
濟南銀座家居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