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格力電器行業概況分析
格力電器大家都非常熟悉,也有很多人買格力電器這只股。有關家電的行業里,格力作為龍頭企業,備受關注,學姐馬上跟大家聊一聊格力電器。
在研究格力電器前,大家可以看看我整理的這份家電行業龍頭股名單,還不趕緊來領取一下:寶藏資料:家電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做的是生產銷售空調器、自營空調器出口業務及其相關零配件的進出口業務。關於公司的主要產品是空調、生活電器、智能裝備。通過分析《暖通空調資訊》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格力中央空調憑借16.2%的市場份額成為行業佼佼者,繼續在行業中發揮領跑的作用;從《產業在線》可以了解到,2021年上半年,佔比33.89%是格力家用空調的內銷情況,在家電行業中屬於第一名。
按照簡介能看出格力電器實力很強,接下來我們以特色之處為切入點看看格力電器值不值得投資。
亮點一:員工持股方案落地,利益綁定長期穩增長可期
2021年6月21日,格力電器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被其公布,員工持股計劃資金規模不超過30億元,股票來源全靠公司回購賬戶中的已回購股票,購入單價是 27.68元/股,這個價格達到了回購均價的50%,股票規模不超過1.08 億股,占總股本1.8%,擬不超過12000名員工參與入股,佔到總員工人數的14%,剔除董明珠認購上限3000萬股後,所持股份按照人數來算是每人0.65萬股。員工持有股票的方案實現了核心員工和骨乾的個人利益與上公司業績的高度綁定,充分激發核心人員工作熱情的可能性很大,未來公司業績可以實現穩增長。
亮點二:公司產品品類逐漸豐富,綜合競爭力增強。
就目前而言,公司已從單一品類發展到當前涵蓋消費品和工業品兩大領域多品類產品,其中,空調業務走勢已從家用空調拓展到商用空調以及特殊工況空調,後續將重點向冷藏冷運、軍工國防、醫療健康等領域繼續拓展。
篇幅不允許過長,還有更多的格力電器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內容,我把它放在了在這篇研報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格力電器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從2018 年到現在,白電市場經過電商下沉的助推,冰箱,洗衣機已經幾乎每家都有一個了,而空調更是比較早的就進入了"一戶多機"的時代,在未來升級換代會變成主要的需求。在目前低基數背景下,更新換代需求量非常量大,各地方補貼力度政府應該會逐漸提高,使白色家電在市場中的佔比有所回升。經歷過疫情的沖擊和考驗,龍頭企業憑借其在產業鏈布局、專利規模、科研投入和人才培養制度等領域上的的先進之處,面臨"爆品"製造的機遇會更加廣泛,白電市場的整體集中度將更有所提升,格力電器作為白色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從中受益的機會是非常大的。
三、總結
從大體上看,格力電器實力雄厚,有著較高的市場佔有率,改革以後,經營的環境明顯的改善了,慢慢的產品也多了起來,公司發展前景不錯。文章內的數據可能跟會有一些滯後性,要是想要更加清晰的了解格力電器的未來行情,不妨點擊下面的鏈了解,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格力電器現在行情怎麼樣:【免費】測一測格力電器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09-0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B. 家電行業現狀分析
1、二元化市場結構造成供給相對過剩
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城市,而且城鄉收入差距還有日益擴
大的趨勢,這在客觀上造成了中國市場特有的二元化市場結構。一方面城市市場主
要家電產品容量普遍接近飽和,另一方面廣大農村地區卻始終保持著較低的家電保
有水平,家電產品的邊際需求也長期得不到提高。在農民購買力嚴重不足的條件制
約下,家電生產企業只能將精力集中於競爭已非常激烈的城市市場,結果便造成了
城市市場供給相對過剩的現象,價格大戰、概念炒作、囤積居奇等現象成了家電行
業特有的風景。
從家電產品的保有水平來看,我國家電行業未來的主戰場毫無疑問在農村地區
,農村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足以使家電行業再獲得一次高速成長的機會。但基於農
民收入在短期內仍無法迅速提升的現實,預計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家電市
場仍將維持已有的二元化市場格局,品牌競爭也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2、家電生產企業經營狀況出現明顯分化
在家電業蓬勃發展的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和20世紀90年代前期,家電
企業幾乎都在巨額利潤的推動下迅速實現了規模擴張。但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
期開始,由於城市市場趨於飽和,家電產品供大於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最近
幾年,隨著家電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多數企業的產品價格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企業利潤水平也逐年降低,最終導致家電生產企業利潤持續下滑,有的甚至已經出
現了巨額虧損。
事實上,家電業從1998年開始就出現了行業萎縮的現象。而到了2000
年,則更有廈華、廈新等一大批虧損企業浮出水面。在行業整體不景氣的同時,我
們也注意到還有一批企業仍在實現著發展,海爾、美的便是其中的代表。海爾依靠
其多元化產品組合、國際化營銷思路和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
得了主動,實現了業績穩步增長、規模不斷擴大的目標,在不太景氣的家電行業中
成為了一個醒目的亮點。美的則憑借其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卓越的管理團隊以及不斷
豐富的產品組合,一舉在白色家電和小家電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家電行
業內最具發展潛力的企業之一。
筆者認為,家電企業目前面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如果能夠及早進行有力的兼
並重組並加大產品開發的力度,家電行業仍是一個非常有希望的行業。
3、家電銷售渠道和價格決定機制發生了根本變化
伴隨著生產廠家間的激烈競爭,家電銷售網路也在迅速發生著變化,家電銷售
網路中傳統的百貨商場數量逐漸減少,家電專賣和超級市場則異軍突起。
調查數據表明,目前家電專賣店在全部家電銷售網點中所佔比例高達65%,
在數量上已經成為了家電經銷網點的絕對主體。家電專賣店發展如此迅速,許多業
內人士也頗感震驚。在家電專賣店迅速擴張的同時,企業的銷售分公司和超級市場
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而作為傳統家電經銷主力的百貨商場數量比例卻在不斷縮減
,有的百貨商場甚至已經放棄了家電經營。調研數據還表明,目前多數家電經銷網
點經營狀況平平,能維持正常經營的網點只佔到總數的七成左右,原因是近幾年來
家電銷售的利潤率不斷降低,特別是經營彩電、影碟機等價格競爭較激烈的品種的
銷售網點,基本上處在薄利經營的境況中。
另一方面,隨著國美、蘇寧、三聯等為代表的家電零售巨頭的崛起,家電產品
的價格決定機制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家電零售商銷貨能力日益增大並具備
了一定壟斷實力的情況下,產品價格已不再由製造商自己說了算了,在零售商規模
普遍較大的中心城市,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已經開始由製造商單獨制定向製造
商和銷售商協議制定轉變。而且可以預見,隨著網上銷售、會員直銷等先進銷售方
式的逐步開展,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仍將不斷改變。
4、來自國際品牌的壓力不斷增大
在家電行業大舉擴張的時期,國產品牌以價格和營銷為武器,曾經一度把洋品
牌逼到了市場一隅,彩電、冰箱、洗衣機等主要家電產品國產品牌市場份額長期保
持在85%以上的較高水平,國內家電企業一度幾乎可以不用考慮來自國際品牌的
威脅。
然而從1999年末開始,這一趨勢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伴隨著家電產品升級
換代步伐的加快,洋品牌憑借其技術優勢,悄無聲息地展開了對國內市場的反撲。
2000年中,在價格戰此起彼伏的彩電市場上,平均零售價格幾乎是國產同型彩
電一倍的索尼彩電其零售額份額連續數月位居國內市場首位,其中索尼純平彩電在
最初上市的幾個月中市場份額一度佔了純平彩電全部市場份額的80%以上,難怪
業內人士急呼狼來了。
彩電市場如此,其他家電產品市場也如此。2000年中,伊萊克斯在冰箱市
場的月度零售份額一度位居三甲,惠而浦在洗衣機市場的排名也迅速提升,LG、
三星在微波爐市場也逐漸崛起,這些事實都向我們明確無誤地表明了國際品牌已經
開始大舉反撲的嚴峻現實,我國家電行業所面臨的來自國際品牌的壓力正在不斷增
大。
C. 【深交所投教】財務視角看行業 | 如何分析一家家電公司
一、增長類指標
增長類指標主要包括營業收入增速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增速,通常情況下,二者是公司當期經營最直接、最重要的反映。
(一)關注增長持續性
對增長類指標的評價,需要建立在行業及主要公司的比較上,若均源於正常經營活動,增長更快往往意味著更好。不過,由於短期增長表現受偶然因素擾動概率較大,並不適合做過多解讀,更重要的是增長持續性。如果增長長期快於行業或者主要競爭對手,往往意味著公司競爭力增強,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判斷增長是否可持續,需要通過因素分析來實現,這時候上一篇介紹過的產業背景及研判就成了必要的知識。
(二)分析增長來源
公司層面快速增長來源主要包括原有品類銷量增長、原有品類價格增長、新品上市放量和新市場拓展等四個方面。展開來說,原有品類銷量增長及新市場拓展的持續性,與行業前景和渠道能力相關,公司價格競爭策略也會有一定影響;原有品類價格增長以及新產品上市放量的可持續性,則取決於公司品牌力、新品儲備及新品的行業前景,其背後是產品品質鑄造的口碑、營銷及研發投入。
在分析增長來源時,還需要關注政策影響和子行業差異。政策方面,例如「家電下鄉」政策,如果按10年的更新周期計算,「家電下鄉」期間銷售的產品可能正進入換新潮;再如房地產政策,家電是典型的地產後周期產業,地產政策變化(如地產融資、限購限貸等)對家電需求的規模和釋放節奏都有影響。子行業差異方面,小家電新興品類增速顯著高於傳統家電,如掃地機器人、智能微投等,近幾年滲透率提升明顯,而廚電需求與其餘三個子行業相比對地產依賴度最高,因此地產回暖對廚電業績增長的傳導彈性最大。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較高的產業鏈一體化程度,公司短期增長也有可能產生於向渠道壓貨。市場其實並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發生,因為這最終將兌現為公司未來某個時段的經營壓力。因此,對於顯著區別於行業和主要競爭對手的增長表現,如果缺乏足夠的公司層面因素支撐,則需要格外警惕。當然,如果出於戰略考慮的壓貨行為則另當別論,長期分析更加重要。此外,資本支出增加、固定資產和營運資本存量的增加往往是公司業績增長的先行指標,實際分析中也可加以參考。
二、盈利類指標
盈利類指標主要包括毛利率和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率,二者之間主要通過期間費用率聯系起來,也存在部分擾動項。理論上來說,盈利能力自然是越強越好,但是也受短期增長和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約束,不宜片面強調。
(一)怎麼看毛利率
毛利率的絕對水平受業務結構影響較大,這可能來自品類差異,也可能來自內外銷佔比差異,因而同一市場中同一業務的毛利率對比更有意義。例如,比較兩個公司空調內銷的毛利率,其高低往往代表著產品競爭能力強弱。當然,競爭力的消長不在朝夕,短期來看,縱向比較即毛利率同比變動情況,更值得關注。
事實上,毛利率和期間費用率中的銷售費用率能夠很好地反映不同廠商的業務模式區別。從業務模式來看,代工業務的毛利率和銷售費用率均較低,自主品牌業務的毛利率和銷售費用率均較高。從渠道來看,零售渠道毛利率及銷售費用率更高,而工程渠道毛利率及銷售費用率更低。
一般情況下,廠商盈利主要取決於毛利率與期間費用率之差。因此,提升盈利能力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即提升毛利率和降低期間費用率,前者類似於「開源」,後者相當於「節流」,通常情況下「開源」來得更加重要。
那麼,如何開源?簡單說,毛利率是進銷價差的直接體現,毛利率的提升要麼是價格向上,要麼是成本向下,或者二者皆有。第一,成本因素,成本一方面與大宗原材料價格相關,但它屬於非產業自身因素,僅可跟蹤,另一方面與製造能力相關,存在規模效應。第二,價格因素,提價是廠商推動毛利率改善的主要工具。首先,這要求行業具有優良的競爭格局,多數情況下家電行業滿足這一要求,但是也存在階段性格局惡化帶來價格壓力,例如2019年二季度到2020年上半年的空調行業。其次,提價還要求公司具有較強的品牌力和產品力,基於此通過產品結構優化,提升中高端產品佔比或毛利率更高的業務佔比來實現,而不是直接進行價格調整。近幾年家電產業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冰箱大容量+門數佔比提升,洗衣機從波輪走向滾筒再到洗烘一體,掃地機器人從隨機式到全局規劃式再到掃拖一體,微投從手動校正到自動校正到畫質亮度全面提升
D. 家電市場發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我們國家的家電行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跨國企業迅埋喚速發展、企業兼並聯合現象還有生產要素的全球化調度以及生產成本的降低,都給家電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機遇與挑戰。中國家電行業的缺乏與發達國家對抗的競爭力,核心技術不夠,投入與產出比重小,還存在著嚴重的擠兌現象。家電企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利用我國發展的優勢,解決瓶頸,尋找發展道路。我國家電行業日趨壯大,在無數人的努力下,成了國際家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我們的家電行業起步比較晚,還沒有成為家電生產使用的強國,我國的家電企業品牌與國外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我國家電業發展現狀
最近幾年,國家推出了家電下鄉的政策,這項政策就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家電下鄉給我們的國家電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家電下鄉的模式讓我們國家的電行業有了新的突破。我們國家是最大的家電生產國和出口國,像冰箱啊、彩電啊、手機啊、洗衣機啊這些家電的產量都是全球第一。受到經濟危機的沖擊,我國的家電行業發展起來沒那麼容易了,遇到了很多問題。為了緩解家電行業受到的沖擊,國家還推出了很多新的政策。機遇充足的市場也為我們國家提供了發展機會。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家電生產國,出口的商品也非常多,像彩電、冰箱等家電的消費品,產能都非常大。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城市居民的條件也改善了很多。我國的家電行業市場前景還是比較廣闊的,發展機遇也很充足。家電企業的實力不斷增強,這和我們國家的家電行業不斷努力分不開關系。我們國家的家電企業還打入了國際市場,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我國家電行業發展對策
我國的家電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該做到揚長避短,利用國內的家電市場發展的機遇,增強家電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爭取做一個強大的家電企業品牌。我們國家的政府規定,一定要充分利用國內的發展優勢,像「以舊換新」、像「節能補貼」、像「出口退稅」這些政策都給家電行業帶來了很多機遇。在政策的支持下,不僅能帶動消費的升級,也可以促進家電行業的結構調整。我國的家電行業要想做大做強,成為家電業的巨頭,就必須結合國內外的發展現狀。企業一定要做好品牌經營,品牌是一個企業的核心,也差大是一個企業打入市場的基礎,我們國家的家電行業在國際上的聲譽還並不響亮,國外的大牌子才是深入人心的品牌。虛液豎中國企業要想壯大自己的品牌,強化自己的品牌,經營好自己的品牌,就必須轉變發展模式。努力做好科技創新工作非常重要,企業的產品要有一個核心的發展依靠,科學技術非常關鍵。中國的家電產業要想進一步提高地位,就要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還要合理地規劃產品的研發和投入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