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用三極體作一個非門電路
按照下圖電路圖即可:
當輸入為高電平+5V時,Q1基極與發射極間Ube> 0.7V,Q1導通,輸出點專電壓屬為Q1的集電極和發射極之間的壓降,即0.3V,即輸出為數字量0;當輸入為低時,Q1集電極和發射極之間未導通,輸出電壓為上拉的電壓,+5V,即數字量1。
TTL與非門電路結構與工作原理
分立元件門電路雖然結構簡單,但是存在著體積大、工作可靠性差、工作速度慢等許多缺點。1961年美國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率先將數字電路的元器件和連線製作在同一矽片上,製成了集成電路。
由於集成電路體積小、質量輕、工作可靠,因而在大多數領域迅速取代了分立元件電路。隨著集成電路製作工藝的發展,集成電路的集成度越來越高。
按照集成度的高低,將集成電路分為小規模集成電路、中規模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根據製造工藝的不同,集成電路又分為雙極型和單極型兩大類。TTL門電路是目前雙極型數字集成電路中用的最多的一種。
Ⅱ 物理:「門電路」內部結構
「門」是這樣的一種電路:它規定各個輸入信號之間滿足某種邏輯關系時,才有信號輸出,通常有下列三種門電路:與門、或門、非門(反相器)。從邏輯關系看,門電路的輸入端或輸出端只有兩種狀態,無信號以「0」表示,有信號以「1」表示。也可以這樣規定:低電平為「0」,高電平為「1」,稱為正邏輯。反之,如果規定高電平為「0」,低電平為「1」稱為負邏輯,然而,高與低是相對的,所以在實際電路中要選說明採用什麼邏輯,才有實際意義,例如,負與門對「1」來說,具有「與」的關系,但對「0」來說,卻有「或」的關系,即負與門也就是正或門;同理,負或門對「1」來說,具有「或」的關系,但對「0」來說具有「與」的關系,即負或門也就是正與門。
凡是對脈沖通路上的脈沖起著開關作用的電子線路就叫做門電路,是基本的邏輯電路。門電路可以有一個或多個輸入端,但只有一個輸出端。門電路的各輸入端所加的脈沖信號只有滿足一定的條件時,「門」才打開,即才有脈沖信號輸出。從邏輯學上講,輸入端滿足一定的條件是「原因」,有信號輸出是「結果」,門電路的作用是實現某種因果關系──邏輯關系。所以門電路是一種邏輯電路。基本的邏輯關系有三種:與邏輯、或邏輯、非邏輯。與此相對應,基本的門電路有與門、或門、非門。
門電路可用分立元件組成,也可做成集成電路,但目前實際應用的都是集成電路。由於單一品種的與非門可以構成各種復雜的數字邏輯電路,而器件品種單一,給備件、調試都會帶來很大方便,所以集成電路工業產品中並沒有與門、或門,而供應與非門。
與門電路真值表:
A B 結果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或門電路真值表:
A B 結果
0 0 0
0 1 1
1 0 1
1 1 1
非門電路真值表:
A 結果
0 1
1 0
Ⅲ 什麼是與非門電路要詳細的講解
與非門是與門和非門的結合,先進行與運算,再進行非運算。與運算輸入要求有兩個回,如果輸入都用0和1表示的話,那答么與運算的結果就是這兩個數的乘積。如1和1(兩端都有信號),則輸出為0;1和0,則輸出為1;0和0,則輸出為1。與非門的結果就是對兩個輸入信號先進行與運算,再對此與運算結果進行非運算的結果。簡單說,與非與非,就是先與後非。
與非門真值表:有0出1,全1出0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ttl與非門工作原理與解析
TTL非門的電路組成及工作原理,反相器
2008-06-12 00:02:58 作者: 來源:互聯網
瀏覽次數:0 文字大小:【大】【中】【小】
* 反相器 TTL非門的電路組成及工作原理: 典型TTL與非門電路電路組成� 輸入級——晶體管T1和電阻Rb1構成。� 中間級——晶體管T2和電阻Rc2、Re2構成。� 輸出級——晶體管T3、T4、D和電阻Rc4構成, ...
反相器
TTL非門的電路組成及工作原理:
典型TTL與非門電路電路組成�
輸入級——晶體管T1和電阻Rb1構成。�
中間級——晶體管T2和電阻Rc2、Re2構成。�
輸出級——晶體管T3、T4、D和電阻Rc4構成,推拉式結構,在正常工作時,T4和T3總是一個截止,另一個飽和。
工作原理:
當輸入Vi=3.6V(高電平)
Vb1=3.6+0.7=4.3V 足以使T1(bc結)T2(be結)T3 (be結)同時導通, 一但導通Vb1=0.7+0.7+0.7=2.1V(固定值),此時V1發射結必截止(倒置放大狀態)。
Vc2=Vces+Vbe2=0.2+0.7=0.9V 不足以T4和D同時導通,
T4和D均截止。
V0=0.2V (低電平)
*
o 當輸入Vi=0.2V(低電平)
Vb1=0.2+0.7=0.9V不 足以使T1(bc結)T2(be結)T3 (be結)同時導通,
T2 T3均截止, 同時Vcc---Rc2----T4---D---負載形成通路,
T4和D均導通。
V0=Vcc-VRc2(可略)-Vbe4-VD=5-0.7-0.7 =3.6(高電平)
結論:輸入高,輸出低;輸入低,輸出高(非邏輯)
TTL反相器各自特點
•TTL優勢:
•1、工作速度快 •2、帶負載能力強 •3、傳輸特性好
TTL反相器的電壓傳輸特性
電壓傳輸特性是指輸出電壓跟隨輸入電壓變化的關系曲線,即UO=f(uI)函數關系。如圖2.3.2所示曲線大致分為四段:��
AB段(截止區):當UI≤0.6V時,T1工作在深飽和狀態,Uces1<0.1V,Vbe2<0.7V,故T2、 T3截止,D、T4均導通, 輸出高電平UOH=3.6V。
TTL反相器的電壓傳輸特性 BC段(線性區):當0.6V≤UI<1.3V時,0.7V≤Vb2<1.4V, �T2開始導通,T3尚未導通。此時T2處於放大狀態,其集電極電壓Vc2隨著UI的增加而下降,使輸出電壓UO也下降。CD段(轉折區):1.3V≤UI<1.4V,當UI略大於1.3V時, T2 T3均導通, T3進入飽和狀態,輸出電壓UO迅速下降。
DE段(飽和區):當UI≥1.4V時,隨著UI增加 T1進入倒置工作狀態,D截止,T4截止,T2、T3飽和,因而輸出低電平UOL=0.3V。
CMOS反相器
1、電路結構及工作原理�
CMOS反相器電路如圖2.7-1(a) (b)所示它由兩個增強型MOS場效應管組成,其中V1為NMOS管,稱驅動管,V2為PMOS管,稱負載管。 NMOS管的柵源開啟電壓UTN為正值,PMOS管的柵源開啟電壓是負值,其數值范圍在2~5V之間。為了使電路能正常工作,要求電源電壓UDD> (UTN+|UTP|)。UDD可在3~18V之間工作,其適用范圍較寬。
工作原理:
(1)當UI=UIL=0V時,UGS1=0,因此V1管截止,而此時|UGS2|>|UTP|,所以V2導通,且導通內阻很低,所以UO=UOH≈UDD, 即輸出為高電平.
(2)當UI=UIH=UDD時,UGS1=UDD>UTN,V1導通,而UGS2=0<|UTP|,因此V2截止。此時UO=UOL≈0,即輸出為低電平。 可見,CMOS反相器實現了邏輯非的功能.
CMOS反相器的主要特性�
�CMOS�反相器的電壓傳輸特性如圖2.7-2所示。
CMOS 反相器的電流傳輸特性2.7-3圖 2.7-2 CMOS反相器的電壓傳輸特性
在AB段由於V1截止,阻抗很高,所以流過V1和V2的漏電流幾乎為0。 在CD段V2截止,阻抗很高,所以流過V1和V2的漏電流也幾乎為0。只有在BC段,V1和V2均導通時才有電流iD流過V1和V2,並且在UI=1/2UDD附近,iD最大。
Ⅳ 與非門電路圖原理
1)先溫習三極體構成,在基極看去,基極與發射極,基極與集電極表專現為兩個二極體;屬
2)當A、B都為高電平時,發射結為截止,而T1基極與集電極之間的二極體,和T2、T3的發射結(三個二極體)正向串聯,通過R1接上電源就會導通,所以此時T1基極電壓Vb1=2.1V。T2基極電壓 Vb2=1.4V,T3基極電壓 Vb3=0.7V,T3導通使輸出端Y輸出低電平;
3)當A、B其中一個為低電平時,T1發射結導通,使基極電壓 Vb1=0.7V,這個電壓不足以讓後級的發射結導通,所以T2、T3就截止,T4導通使Y輸出高電平;
從邏輯表現上,就實現了與非門功能。
Ⅵ 與 , 或 , 非 。 的電路 原理 電路圖,有人知道不 要詳解!~!謝謝啦
簡單的與、或電路一般用二極體就可以實現,非一般是使用三極體實現的,類似的數字電路一般都做成集成電路的形式,在計算機及相關域里發揮著很大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