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路實驗思考題答案
實驗一:實驗課中已分析
實驗二:實驗課中已分析
實驗三:
預習思考題2:用指針式萬用表測支路電流,接反了指針會反偏,處理方式:反接,記錄數據的時候在所讀數據上補加負號。若用直流數字毫安表測量,則會顯示負值,帶負號記錄。
實驗四:
預習思考題1:U1單獨作用時,將開關K1投向U1側,開關K2投向短路側;U2單獨作用時,將開關K1投向短路側,開關K2投向U2側。不可以將不用的電源直接短接置零,因為電壓源是不可以短接的。
預習思考題2:電阻更改為二極體,疊加原理的疊加性和齊次性不成立,因為二極體不是線性元件,不符合疊加的前提條件。
實驗五:
預習思考題1:測ISC的條件是二端網路的內阻不可太小,否則將輸出埠短路易損壞其內部元件。本實驗的等效電阻約520Ω,可以直接作負載短路實驗。
預習思考題2:詳見實驗指導書
實驗七:
預習思考題1:方波模擬的階躍信號,但方波的周期要遠大於電路的時間常數。
預習思考題2:τ=RC=1ms,時間常數τ的測試方法:零輸入響應的波形從Um減少到0.368Um所對應的時間,或零狀態響應的波形從0增加到0.632Um所對應的時間。
預習思考題3:積分電路:電路的輸出信號電壓與輸入信號電壓的積分成正比,τ>>T/2,且由C兩端的電壓作為響應輸出,利用積分電路可以將方波轉變成三角波。微分電路:電路的輸出信號電壓與輸入信號電壓的微分成正比,τ<<T/2,且由R兩端的電壓作為響應輸出,利用微分電路可以將方波轉變成尖脈沖。所以兩種電路都起著波形變換的作用。
實驗八:
預習思考題:由於電阻的阻值遠小於被測元件的阻抗值,可認為電壓源直接加在被測元件R、L或C兩端。
不能用小電感或大電容代替,只有電阻上的電壓和電流是同相位的,電阻上的U代表通過被測元件的I,從而與被測元件的電壓比較得到阻抗角φ。
實驗十:
預習思考題2:改變L C可以使電路發生諧振,R不影響諧振頻率值
預習思考題4:當輸入端的電壓過大時,電感和電容上會出現過電壓的情況。
預習思考題5:提高品質因數Q,R減小,L增大,C減小
預習思考題6:不相等,元件值以及測試儀器本身都有誤差,所以實驗測得的諧振頻率可能與真實值之間也是存在誤差的。
❷ 在羅先覺的五版《電路》中,除了電壓源以外,其他的元件的正負極是怎麼判斷的用KVL時不是需要知道元
「其他元件的正負極」......你這個問法有問題。你是想知道其他元件兩端哪端電壓高吧?
用KVL時,只有電壓源是已知量,其他元件上的電壓要靠電流來算;
用KCL時,只有電流源的電流是已知量,如果已知電壓直接就能得出電阻中的電流;
其實KVL是一個環路的電壓關系,KCL是一個節點的電流關系。你要關注的是你面對的電路里的這個關系,對電壓或者電流方向,只需要做一個假設,列出方程,求出解以後,如果結果為正,即你的假設正確,你就有了「其他元件的正負極」;如果結果為負,那麼實際方向與你假設相反,你也有了「其他元件的正負極」。
不要在列方程求解前研究「其他元件的正負極」問題,那方程你解出來,答案你就有了。
❸ 電路,5-5答案
解:Us(相量)=20∠0°V,ω=1000rad/s。
XL1=ωL1=1000×1/1000=1(Ω),版XL2=ωL2=1000×2/1000=2(Ω),XM=ωM=1000×1/1000=1(Ω),Xc=1/(ω權C)=1/(1000×100/1000000)=10(Ω)。
使用去耦法得到如下等效電路:
KVL:(5+jXL1+jXL2-jXc)×I(相量)=Us(相量)+2×jXM×I(相量)。
(5+j1+j2-j10)×I(相量)=20∠0°+j2×I(相量)。
解得:I(相量)=20∠0°/(5-j9)=20∠0°/10.2956∠-60.95°=1.9426∠60.95°(A)。
所以:Uc(相量)=I(相量)×(-jXc)=1.9426∠60.95°×10∠-90°=19.426∠-29.05°(V)。
因此:uc(t)=19.426√2cos(1000t-29.05°) (V)。
❹ 電路分析基礎 第五版 課後習題答案
第一題:
這部分內容主要考察回的是功率答的知識點:
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的數量一定,時間越短,功率值就越大。求功率的公式為功率=功/時間。功率表徵作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功稱為功率,用P表示。故功率等於作用力與物體受力點速度的標量積。
功率計算公式:1.P=W/t(平均功率)2.P=FV;P=Fvcosα(瞬時功率)。
因為W=F(F力)×S(s位移)(功的定義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導出P=F·v:P=W /t=F*S/t=F*V(此公式適用於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電功率計算公式:P=W/t =UI;在純電阻電路中,根據歐姆定律U=IR代入P=UI中還可以得到:P=I2R=(U2)/R。
❺ 急求 電路第五版(邱關源著)課後答案解析,PDF版或者word版都可以,謝謝!
《電路 第五版 (邱關源 羅先覺 著) 課後答案.pdf》(選擇普通下載即可!)
1、手機瀏覽器網頁端登 陸 或 PC電腦端登 陸,即可查看、下載;
2、文件有時效性,若文件失效或下載問題,請及時留言;
❻ 邱關源原著羅先覺修訂的第五版電路第八章課後習題答案8-17題
先列一階微分方程,然後解方程可得。方程如下:
❼ 電路 第五版 邱關源原著 羅先覺修訂 高等教育出版社課後習題答案 急求!!!!!
我這里有~~拿去吧
❽ 電路習題解析(第五版)的目錄
第一章 電路模型和電路定律
電路模型是實際電路抽象而成,它近似地反映實際電路的電氣特性。電路模型由一些理想電路元件用理想導線連接而成。用不同特性的電路元件按照不同的方式連接就構成不同特性的電路。
電路模型近似地描述實際電路的電氣特性。根據實際電路的不同工作條件以及對模型精確度的不同要求,應當用不同的電路模型模擬同一實際電路。
這種抽象的電路模型中的元件均為理想元件。
基爾霍夫定律Kirchhoff laws是電路中電壓和電流所遵循的基本規律,是分析和計算較為復雜電路的基礎,1845年由德國物理學家G.R.基爾霍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1824~1887)提出。它既可以用於直流電路的分析,也可以用於交流電路的分析,還可以用於含有電子元件的非線性電路的分析。運用基爾霍夫定律進行電路分析時,僅與電路的連接方式有關,而與構成該電路的元器件具有什麼樣的性質無關。基爾霍夫定律包括電流定律(KCL)和電壓定律(KVL),前者應用於電路中的節點而後者應用於電路中的迴路。
第二章 電阻電路的等效變換
第三章 電阻電路的一般分析
第四章 電路定理
第五章 含有運算放大器的電阻電路
第六章 儲能元件
儲能元件
在交流電路中,平均功率為0,也就是無功率消耗,無能量的消耗,只有能量的轉換.所以稱為儲能元件.
最常見的儲能元件是電容和電感.及化學電池
含有儲能元件的電路,從一種穩態變換到另一種穩態必須要一段時間,這個變換過程就是電路的過渡過程.產生過渡過程的原因是能量不能躍變. 電路換路時的初始值可由換路定律來確定.
電容存儲的是電荷。
電感存儲的是磁通引起的材料極化能,空心電感的能量主要存儲在電感線圈自身的材料里,有芯電感的能量主要存儲在磁性材料里。
第七章 一階電路和二階電路的時域分析
第八章 相量法
相量法(phaser method),分析正弦穩態電路的便捷方法。它用稱為相量的復數代表正弦量,將描述正弦穩態電路的微分(積分)方程變換成復數代數方程,從而簡化了電路的分析和計算。該法自1893年由德國人C.P.施泰因梅茨提出後,得到廣泛應用。相量可在復平面上用一個矢量來表示。)。
相量法(phaser method),分析正弦穩態電路的便捷方法。它用稱為相量的復數代表正弦量,將描述正
弦穩態電路的微分(積分)方程變換成復數代數方程,從而簡化了電路的分析和計算。該法自1893年由德國人C.P.施泰因梅茨提出後,得到廣泛應用。相量可在復平面上用一個矢量來表示。)。它在任何時刻在虛軸上的投影即為正弦量在該時刻的瞬時值。引入相量後,兩個同頻率正弦量的加、減運算可以轉化為兩個相應相量的加、減運算。相量的加、減運算既可通過復數運算進行,也可在相量圖上按矢量加、減法則進行。正弦量與它的相量是一一對應的,因此求出了相量就不難寫出原來需要求的正弦量。
第九章 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
線性時不變動態電路在角頻率為ω的正弦電壓源和電流源激勵下,隨著時間的增長,當暫態響應消失,只剩下正弦穩態響應,電路中全部電壓電流都是角頻率為ω的正弦波時,稱電路處於正弦穩態。滿足這類條件的動態電路通常稱為正弦電流電路或正弦穩態電路。
第十章 含有耦合電感的電路
第十一章 電路的頻率響應
第十二章 三相電路
三相電路。三相交流電源指能夠提供3個頻率相同而相位不同的電壓或電流的電源,最常用的是三相交流發電機。三相發電機的各相電壓的相位互差120°。它們之間各相電壓超前或滯後的次序稱為相序。三相電動機在正序電壓供電時正轉,改為負序電壓供電時則反轉。因此,使用三相電源時必須注意其相序。一些需要正反轉的生產設備可通過改變供電相序來控制三相電動機的正反轉。 三相電路是一種特殊的交流電路,由三相電源、三相負載和三相輸電線路組成。 世界上電力系統電能生產供電方式大都採用三相制。
第十三章 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和信號的頻譜
第十四章 線性動態電路的復頻域分析
第十五章 電路方程的矩陣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