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個用兩個led燈珠做一個交替閃爍燈的電路圖及工作原理。
這是一個利用NE555的方波發生電路。正常工作時,Vo為0或者Vcc。
兩只LED順向串聯以專後接在屬Vcc和地之間,串聯LED的結點經過一個限流電阻接在Vo端。
該電路的特別要求是Vcc不能高於兩只LED正向電壓(Vf)之和。適合用鋰電池供電。
原理:
NE555構成的方波發生電路在通電以後,在其輸出端Vo輸出高低電平,即在0和Vcc之間跳變。當輸出電壓為0時,與Vcc相接的LED通過限流電阻對Vo端形成迴路,此LED點亮。當輸出電壓為高電平時,即Vcc,此電壓經過電流電阻和另一個LED對地構成迴路,該LED點亮。當輸出電壓在跳變時兩只LED就會不停的閃爍。
輸出電壓的跳變頻率需要在人眼可辨別的范圍,一般為幾到幾十hz。可以通過調整定時元件RB和C的參數達到。圖中,RAC應該為RB*C。
② 51單片機一個LED燈閃爍電路圖原理
圖上是用R1、C3構成的復位電路,文字說明有點問題。。文字說明中的R2對應圖上的R1,文中的C1對應圖上的C3,文字說明沒什麼問題,主要是和圖不是很對應
③ 汽車閃光器接線圖
汽車抄閃光器接線圖如下:
閃光器主要由活動觸點、感溫鎳鉻電阻絲、固定觸點、線圈、附加電阻等組成。閃光器串聯在電源與轉向燈開關之間,有兩個接線柱,分別接電源和轉向開關。經短時間的通電,電熱絲發熱膨脹,觸點閉合。
(3)簡易閃爍燈電路圖擴展閱讀
閃光繼電器也稱閃光器,其作用是產生斷續電流,供給轉向信號燈,使閃光燈發出一明一暗的信號燈光,指示車輛運行的方向。閃光器設計有新型電路,由低電壓開關電路,高電壓開關電路,脈沖發生電路、二極放大雙管輸出電路和兩組燈光指示電路組成。
將其裝在閃光器盒體內,通過它的控制能准確地指明汽車行駛方向,特別具備起自動保護作用的特點,在電路發生短路故障時能自動停止閃光器和燈泡工作,駕駛員通過閃光器上裝有的故障指示直觀閃光器工作狀況,能隨時發現和排除故障。閃光器按其結構及工作原理來分有電熱式、電容式和電子式三類。
④ 照相機閃光燈原理 含電路圖
大多數的電子閃光燈都包括五個主要的結構部分,它們分別是:用來發光的燈管, 提供能量來源的電池,一個能控制閃光的控制電路系統,一個能將電池的電壓轉換成高電壓的變壓電路,一個能夠儲存用以發射瞬間能量的電容器。 當我們按下快門按鈕時,相機便在瞬間啟動閃燈,閃燈電容器內儲存的高電壓電力,會推動燈管放電,產生短暫而強烈的光線。
對於閃燈的具體發光時間,在某些說明書上會有說明。比如以尼康SB800 為例,在全光輸出的時候,大約是1/2000 秒, 在1/128 輸出的時候, 其閃光速度大約為1/41600 秒。顯然,如此高速的瞬間閃光,已經足夠我們凝固一個動態的影像。
在閃燈燈管的使用壽命上,一般來說, 它的壽命遠比我們想像的長,大約能夠反復發光上萬次。
另外,其閃光的發光量取決於發光時間的長短,發光量越大,閃光的時間越長,發光量越少,閃光的時間也越短。
此外,現在的閃光燈結構相對復雜,是一般人無法自行維修的,因此當閃燈出現故障時,最好還是送回廠家的維修部處理。
(下面是閃光燈結構的簡單示意圖,包括用來發光的燈管,提供能量來源的電池,一個能控制閃光的控制電路系統,一個能將電池的電壓轉換成高電壓的變壓電路,一個能夠儲存用以發射瞬間能量的電容器。)
燈管<——觸發電路<——電容<——升壓電路<——電池
⑤ 求一個光控燈的電路圖,越簡單越好
如圖所示。不知能不能看得懂,希望能幫到你
⑥ 閃光燈的具體電路
圖片參閱http://www.cndzz.com/tech/Article/oe/200504/2239.html
概述
下一代蜂窩電話將具有高品質的照相功能。隨著改良的圖像感測器和光學配件即將投放市場,人們漸漸地將注意力投向高質量的「閃光」照明。閃光照明是取得優質照相性能的關鍵因素,因此需要重點和仔細地加以考慮。
閃光照明解決方案
目前,閃光照明有兩種主要的解決方案 —— LED (發光二極體) 和閃光燈。LED的優勢在於有持續工作能力和低密度支持電路。而閃光燈重要的特點在於能實現高質量攝影。它的線型源光線輸出亮度是LED點源輸出的幾百倍,能在廣泛的區域里輕松地擴散密集的光線。此外,閃光燈的色溫在5500oK到6000oK之間,十分接近自然光線,免去白光LED的藍光峰值輸出所必需的糾色過程。
閃光燈基礎
閃光燈的柱形玻璃管充滿了氙氣,陽極和陰極電極直接接觸氣體;而分布在閃光燈外表面的觸發電極不接觸氣體。氣體擊穿的潛在可能范圍是幾千伏特,一旦發生擊穿,閃光燈阻抗降到≤1Ω。氣體擊穿時的高電流會產生強烈的可見光。事實上,所需的大電流要求閃光燈發光前處於低阻抗狀態下。觸發電極負責實現這個功能,它在玻璃管中傳輸高電壓脈沖,在燈管內電離氙氣。電離過程擊穿了氣體,使之處於低阻抗狀態。低阻抗使大量電流能在陽極和陰極間通過,並產生強烈的光線。所含能量極高,以至於電流和輸出光要限制在脈沖操作范圍。持續地操作會快速產生極端溫度,甚至破壞閃光燈。當電流脈沖衰減時,閃光燈電壓降到一個低點且閃光燈回復至其高阻抗狀態,從而需要另一個觸發來啟動傳導。
支持電路
圖1, 閃光燈電路原理包括充電電路、存儲電容器、觸發器和燈。觸發命令電離燈內氣體,使電容器通過閃光燈放電。電容器必須先進行再充電,觸發器才能使閃光燈再次閃光。
圖1是閃光燈運作支持電路的工作原理圖。閃光燈由一個觸發電路和產生高瞬變電流的存儲電容器來運作。閃光電容器在工作中的典型電壓是300V。起初,電容器並不能放電,因為閃光燈處於高阻抗狀態下。觸發電路指令能在閃光燈內產生數千伏的觸發脈沖。閃光燈被擊穿後,電容器可以進行放電1。電容器、連線和燈的阻抗通常總共只有幾歐姆,產生的瞬間電流范圍在100A以內。強大的電流脈沖會產生強烈的閃光。而閃光重復率的最主要限制在於閃光燈能否安全地釋放熱量,其次是充電電路使閃光電容器完全充電所需的時間。充電至高電壓的大電容器與充電電路的有限輸出阻抗一起,能限制充電的速度。根據提供的輸入功率、電容值和充電電路特徵將充電時間限制在1到5秒之間。
圖2, 在圖1的基礎上添加了驅動器/電源開關,允許電容器部分放電,從而控制光線發射。在主閃光前容許低亮度光線脈沖,可以盡量減弱「紅眼」現象。
該圖顯示了收到觸發命令後電容器的放電過程。有時要求選擇部分放電,從而產生不太強烈的閃光。這樣運作可以減少「紅眼」 ,即一個或多個減弱強度的閃光會立刻領先於主要的閃光2。圖2就是這種操作模式。它在圖1的基礎上添加了一個驅動器和一個大電流開關。這些組件能通過打開閃光燈傳導路徑來停止閃光電容器放電。這樣的布局使「觸發/閃光命令」 控制線脈沖寬度來設置電流流動時間和閃光能量。低能量、電容器部分放電能允許快速再充電,能在不損傷閃光燈的情況下立刻在主閃光之前數次快速連續地以低亮度閃光。
圖3, 閃光電容器充電器電路包括IC調節器、升壓變壓器、整流器和電容器。調節器通過監控T1回掃脈沖控制電容器電壓,消除了傳統反饋電阻分壓器的路徑損耗。控制引腳包括充電指令和充電完成(「DONE」 )顯示。
閃光電容器充電電路的考慮
閃光電容器充電器 (圖3) 基本上是一個變壓器耦合了有特殊功能的升壓轉換器。當「充電」控制線變高時,調節器對電源開關進行定時,使升壓變壓器T1產生高電壓脈沖。這些脈沖經過整流和濾波,產生出300V的直流輸出電壓。轉換效率大約是80%。當達到所需電壓時,電路會通過停止驅動電源開關進行調節。它也能拉低「DONE」線,以顯示電容器滿刻度充電。所有電容器的漏電損耗能通過間隔的電源開關循環得以補償。通常,通過輸出電壓的電阻分壓提供反饋。由於這種方法需要額外的開關循環以抵消反饋電阻器的恆定功率泄漏,所以一般不被採用。這種方式能維持調節,而它將額外地泄漏來自主電源的功率(可假定為一個電池)。相反,通過監控T1的回掃脈沖特性來實現調節,它反映了T1的次級振幅。輸出電壓通過T1的匝數比進行設置。這個功能允許獲得准確的電容器電壓調節,這是在不超過燈能量或電容器額定電壓的情況下確保閃光強度的必要條件。同樣,無須改變其它電路,只要通過電容值就能輕松設定閃光燈能量。
詳細電路探討
在深入探討之前,讀者必須認識到在建構、測試和採用這種電路時要十分小心。高電壓和致命的危險因素潛伏在這種電路中。所以在使用和連接電路時要特別的小心。重申:該電路包含危險性和高壓隱患,一定要多加小心。
圖4, 完整的閃光燈電路包括電容器充電組件(圖左側)、閃光電容器C1、觸發器(R1、C2、T2)、Q1 - Q2驅動器、Q3電源開關和閃光燈。TRIGGER指令同時偏置Q3,並通過T2電離閃光燈。C1通過燈放電產生燈光。
圖4是基於前文討論的完整閃光燈電路。顯示在左上角的電容器充電電路與圖3類似。添加了一個D2,安全地箝住T1產生的反轉瞬變電壓。Q1和Q2驅動高電流開關Q3。由T 2升壓變壓器生成高壓觸發脈沖。假設C1完全充電,當Q1-Q2導通Q3,C2積聚電流到T2的主邊,再由T2副端傳遞高壓觸發脈沖到閃光燈,電離使之傳導。C1在燈內放電並形成閃光。
圖5, 電容器充電波形包括充電輸入(軌跡A)、C1(軌跡B)、DONE輸出(軌跡C)、TRIGGER輸入(軌跡D)。電容值和充電電路輸出阻抗決定了C1的充電時間。為了圖清晰展寬了的TRIGGER 輸入可能在DONE走低後隨時發生。
圖5詳述了電容器充電次序。軌跡A(即「充電」 輸入)轉高。這引起T1轉換,導致C1斜線上升(軌跡B)。當C1到達調節點時,開關停止,電阻上拉的 「DONE」線下降(軌跡C),以顯示C1的充電狀態。當「DONE」 走低,能使C1通過燈至Q3路徑放電的「TRIGGER」 指令(軌跡D)可能隨時發出(在這情況約為 600ms)。請注意,圖中的觸發指令為了相片的清晰被延長;C1的完全放電時間通常是500μs至1000μs。低亮度閃光(如減少「紅眼」時)採用短時觸發輸入指令。
圖6, 觸發器脈沖(軌跡A)和生成閃光燈電流(軌跡B)的高速詳情。觸發器脈沖電離閃光燈後,電流達到100A。
圖6反映了高壓觸發器脈沖(軌跡A)和生成閃光燈電流(軌跡B)的高速詳細情況。觸發後需要一定的時間閃光燈才能進入電離和開始傳導。在此,8kVP-P觸發脈沖後10μs閃光燈電流開始上升到近100A。電流在5μs時間內平滑升高,達到定義的峰值後開始下降。產生的光(圖7)上升較為緩慢,需要約25μs時間達到峰值,然後進入衰減。示波器掃描減速能捕捉到完整的電流和光線活動。
圖7, 在25μs時間內,閃光燈光線輸出平穩地上升到峰值。
燈、布局、RFI和相關問題
燈的考慮
幾個與閃光燈相關的問題需要注意。必須全面理解和把握燈觸發要求,否則會造成閃光不完全甚至根本不閃光。大多數與觸發器相關的問題在於觸發器變壓器選擇、驅動和與燈之間的物理位置。一些閃光燈製造商提供觸發器變壓器、燈和光線擴散器組成的單一集成組件。這意味著觸發變壓器是由閃光燈供應商認證過的,而驅動性能良好。在另一些情況下,閃光燈是由用戶自己選配的變壓器和驅動器觸發的,這就需要得到燈供應商的認證後才能進行量產。
燈的陽極和陰極通過燈的主放電路徑。必須重視電極極性,否則燈的使用壽命會嚴重縮短。同樣,也要考慮燈能量分散限制,否則也會折損使用壽命。過度的燈能量消耗會導致燈爆裂或破損。通過選擇電容值和充電電壓以及限定閃光重復率,能輕松可靠地控制能量。考慮到觸發問題,用戶自行設置電路的閃光條件在量產前需要經燈製造商認證。
假定觸發和閃光能量適當,燈的預計使用壽命在5000次閃光左右。雖然所有燈使用次數都被供應商所規定,但由於燈的具體型號間有差異,實際使用次數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使用壽命界定的典型衡量標準是燈的亮度降到原先值的80%。
布局
高電壓和電流管理布局計劃。回到圖4,C1的放電路徑是通過燈、Q3和接回至地。約等於100A的峰值電流意味著該放電路徑必須保持低阻抗。C1、燈和Q3間的傳導電路應短且低於1Ω。此外,Q3的發射極和C1的負端應直接連接,以便在C1正端、燈和Q3回到C1間形成一個緊湊並具高傳導性的環路。由於大電流會引起局部大電阻率區域的導體侵蝕,應避免突然的軌跡中斷和導孔。如果一定要採用導孔,那一定要加以填滿和通過低阻抗認證或採用多個導孔。無法避免的電容器ESR、燈和Q3電阻通常總共在1Ω到2.5Ω之間。所以總軌跡阻抗在0.5Ω或以下就足夠了。同樣,高電流上升時間相對緩慢(見圖6)表示無須特別嚴格地控制跡線電感。
C1是電路內最大的組件;從空間考慮可能需要安裝得遠一些。在互連電阻保持在限度范圍的前提下,可採用長軌跡或電線來實現。
電容器充電器IC布局與傳統開關調節器類似。由IC的VIN的引腳、旁路電容器、變壓器主端和開關引腳組成的電路須短且具高傳導性。IC的接地引腳應直接回到一個低電阻、平板地連接。變壓器300V輸出電壓需要超過所有高壓節點的最低間距要求,以符合電路板擊穿要求。檢證板材擊穿參數和確保板子的清潔過程不產生受傳導損害。T2的數千伏觸發繞線必須與燈的觸發電極直接連接,最好導線不到1/4英寸 。須保證充足的高電壓空間。總之,盡可能沒有導體接觸電路板。額外的T2輸出長度會引起觸發脈沖下降或射頻干擾(RFI)。從這方面考慮,閃光燈——觸發器變壓器模塊組件是最佳的選擇。
⑦ 求圖片:畫出一隻小燈泡亮起來並加開關控制的簡單電路圖
畫出一隻小燈泡亮起來並加開關控制的簡單電路圖。
一個有電源、導線、小燈泡、開關組成的閉合迴路,就可以實現。如下:
(7)簡易閃爍燈電路圖擴展閱讀:
閉合電路是指電荷沿電路繞一周後可回到原位置的電路。一個簡單的閉合電路由電源、用電器、導線和開關組成。閉合電路中的總電流是由電源和電路電阻決定,對一定的電源,r視為不變,因此,電流的變化總是由外電路的電阻變化引起的。
閉合電路 :
電源是提供電能的,用電器是消耗電能的,導線是輸送電能的,開關是控制電流通斷的。
電源一般有電池和發電機,用電器就是像燈泡一類的。
全電路歐姆定律(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公式:I=E÷(R+r)
其中E為電動勢,R為電路外電阻,r為電源內阻,內電壓U內=Ir,E=U內+U外
適用范圍:純電阻電路
電動勢:
電動勢是描述電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本領的物理量。要注意理解:
1、是由電源本身所決定的,跟外電路的情況無關。
2、物理意義:電動勢在數值上等於電路中通過1庫侖電量時電源所提供的電能或理解為在把1 庫侖正電荷從負極(經電源內部)搬送到正極的過程中,非靜電力所做的功。
3、注意區別電動勢和電壓的概念。電動勢是描述其他形式的能轉化成電能的物理量,是反映非靜電力做功的特性。電壓是描述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的物理量,是反映電場力做功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