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磁爐電路圖及使用配件
導語:自從電磁爐流行起來以後不少人就開始研究起電磁爐了,不同品牌的電磁爐有不同的特點,但是大致的構造都是一樣的,了解電路圖以後更清楚電磁爐的發熱原理,另外在本篇文章中也會提到電磁爐需要配什麼樣的鍋等問題,一起來看看吧。
當一個迴路線圈通予電流時,其效果相當於磁鐵棒。因此線圈面有磁場N-S極的產生,亦即有磁通量穿越。若所使用的電源為交流電,線圈的磁極和穿越迴路面的磁通量都會產生變化。
當有一導磁性金屬面放置於迴路線圈上方時,此時金屬面就會感應電流(即渦流),渦流使鍋具鐵原子高速無規則運動,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產生熱能。
要使感應電流越大,則穿越金屬面的'磁通變化量也就要越大,當然磁場強度也就要越強。這樣一來,原先通過交流電的線圈就需要越多匝數纏繞在一起。 因為使用高強度的磁場感應,所以爐面沒有電流產生,因此在烹煮食物時爐面不會產生高溫,現在非山寨版的電磁爐爐面都是使用了能耐高溫的黑晶板,是一種相對安全的烹煮器具。在使用過程中,因為黑晶板會與鍋具接觸,會局部產生高溫,所以在加熱後的一段時間里,不要觸摸爐面,以防燙傷。
電磁爐主要有兩大部分構成:電子線路部分及結構性包裝部分。
1、電子線路部分包括:功率板、主機板、燈板(操控顯示板)、線圈盤及熱敏支架、風扇馬達等。
2、結構性包裝部分包括:瓷板(新型電磁爐有用玻璃面板)、塑膠上下蓋、風扇葉、風扇支架、電源線、說明書、功率貼紙、操作膠片、合格證、塑膠袋、防震泡沫、彩盒、條碼、卡通箱。
(1)陶瓷板:進口高級耐熱晶化陶瓷板。
(2)高壓主基板:構成主電流迴路。
(3)低壓主基板:電腦控制功能。
(4)LED線路板:顯示工作狀態和傳遞操作指令。
(5)線盤:將高頻交變電流轉換成交變磁場(PAN)。
(6)風扇組件:散熱輔助元件(FAN)。
(7)IGBT:通過低電流信號、控制大電流的通斷(IGBT)。
(8)橋式整流塊:將交流電源轉換為直流電源(BD101)。
(9)熱敏電阻件:將熱量信號傳遞到控制電路。
(10)熱開關組件:感應IGBT工作溫度,從而保護IGBT由於過熱損壞。
電磁爐一般用的鍋材質最好是鐵的、不銹鋼的、搪瓷的等等,直徑在11CM以上底部平整最好;一般鋁、合金、銅、陶瓷、玻璃、塑料、木頭等都不可以用。放在電磁爐上的鍋含鐵量越多越好,鍋的直徑越來越好。而且,好的電磁爐,如果鍋沒有放正確,它會發出警報聲的。
並非只有鐵磁性金屬器皿可以利用交流磁場加熱,但只有鐵磁性金屬器皿情況下能量轉換效率足夠高,所產生的熱力、溫度足以作煮食用。因為鐵磁性金屬器皿的磁導率較高,有較淺的趨膚深度,在交流下因為趨膚效應,可以讓高頻電流流過的橫切面積減少,等效電阻較大,有利於依靠渦流加熱。若用非鐵磁性金屬器皿的話效率會低至不足作煮食用途。
所謂“鐵磁性金屬”是指可以磁化的金屬,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被磁石所吸引的金屬,主要的金屬有鐵、鈷、鎳。一般鋼或鐵制的器皿就可以。日常生活中,絕大部份的不銹鋼也適用於電磁爐,傳統的陶瓷瓦煲並不適用,一般的鋁制鍋具也不適用。搪瓷器皿是由鐵器皿外包搪瓷而成,因此可用於電磁爐。
電磁爐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廚房電器產品,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相信通過本文的介紹,您對電磁爐電路圖以及使用配件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以後的使用過程一定能夠幫助到你。
㈡ 家用電火爐的詳細電路圖,求幫忙
很簡單了,指示燈,就接電爐絲上的兩根線,進來三根線,地線接外殼,火線接開關,零線接電爐絲的一端,電爐絲的另一端接到開關上,
大小檔是通過一個二極體進行功率減半。
㈢ 電磁爐工作原理 圖解
電磁爐工作原理
電磁爐是利用交變電流通過線圈產生方向不斷改變的交變磁場,而處於交變磁場中的導體內部就會產生渦旋電流,而這個是渦旋電場推動導體中載流子(鍋裡面的電子不一定是鐵原子)運動所致。渦旋電流的焦耳效應會使導體溫度上升,從而實現了加熱。
工作原理圖
(3)火爐子電路擴展閱讀:
電磁爐的構成
電磁爐主要是有能夠產生高頻交變磁場電子線路系統(含電磁爐線圈盤)和固定電子線路系統兩個結構組成的(含能承受高溫和冷熱急變的爐面板)。電子線路系統包括了:功率板、主機板、燈板(操控顯示板)、溫控、線圈盤及熱敏支架、風機、電源線等。
電磁爐的特點
電磁爐是利用線圈在控制電路的作用下產生低頻的交變磁場,經過到導磁性(鐵質)鍋具產生大量的密集渦流,並且還兼有感應電流轉化為熱量來加熱食物,能源效率是非常高的。其使用的鐵質、特殊不銹鋼或者琺琅(平底鍋具),其鍋底直徑最好以12-26厘米為宜。電磁爐附有溫度控制器,可防過熱,省電又安全。
電磁爐的優缺點
優點:電磁爐是用電大戶,作為廚房的主流廚具,功率選擇上面一定要在1600W以上,但是因為電磁爐加熱升溫快速,電價相對有比較低,所以計算起來,所花費的並不是很多,還有就是電磁爐售價相比其他同類型電器,售價是很低的,而且很多購買之後還會送鍋具,對於居室狹小的用戶來說,電磁爐節省地方,一些外地打工人員,用時把它從床下拿出,用完再塞進去很是便利。
缺點:因為電磁爐產生的磁場不可能100%被鍋具吸收,部分磁場從鍋具周圍向外泄漏,就形成電磁輻射。電磁爐的輻射頻率雖然大約相當於手機信號頻率的六十分之一,但是真正決定輻射大小的功率卻要比手機信號大得多,這個輻射功率主要取決於電磁爐的電磁波的泄漏值,泄漏越大對使用者的傷害就越大,由於這種傷害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因此電磁爐被稱為「隱形殺手」,長期或長時間使用對人的身體健康會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㈣ 大功率電磁爐電路圖(大於5KW,380V的)
大功率商用電磁爐需要增設功率管限流保護(電路圖如下圖)其電源保險管,通常設置在整流橋的輸入端。當橋短路時,保險管對輸入電路起到保護作用,當功率管短路時,保險管也對橋起到保護作用。但是,諧振電路的高頻電容變質或損壞而失諧時,保險管與功率管同時燒斷,在這種情況下,保險管對功率管起不到保護作用。盡管功率管的額定連續電流遠大於保險管的熔斷電流,但實際情況是,兩者同時燒斷。保險絲的熔斷時間不是超前功率管,而是與功率管同步。
本電路的設計,當大電流湧入功率管時,電流量檢測電路工作,立即關閉功率管,使功率管得到保護,保護電路如圖1所示。圖1中的載流元件是截用一段1Ω的3000W電爐絲,以降低額定電流,從而降低爐絲的發熱溫度。1Ω電爐絲的螺距拉大,以增大散熱效果。該段電爐絲若能鑄成帶散熱片的成品件,效果更為理想。固定1Q電阻絲用的接線柱,選用外方內圓的項孔件,用螺絲緊固在穿孔線路板上。1Ω載流絲串在扼流圈與振盪線圈之間,a、b間有幾安的電流流過,則a、b間就有幾伏的電壓。若設定功率管IGBT的最大額定工作電流為8.2A,則Uab=8.2V。在a、b端並入光耦TLP621電路,最大工作電流決定於穩壓管的選取穩壓值。穩壓管選用7.5v的2CWl05,在功率管的柵極和源極間並入光耦TLP621的光敏電路,當a、b間的電流超過8.2A時,檢測電路工作,發光管發光,光敏管導通,柵極接地失壓,功率管自行關斷,功率管受到保護。
圖2為圖1的功能相同電路,只是將檢測電路中的光耦換為分立件,以利在電路板上的靈活安裝。
該電路對電流檢測十分靈敏,過流自斷幾乎沒有延時,保護方案十分有效,缺點是載流元件選用發熱爐絲,裝接時要注意線路板的空位選取或設定,要特別注意防熱和散熱的安全性。
㈤ 電磁爐的電路圖
電磁爐原理
電磁爐的爐面是耐熱陶瓷板,交變電流通過陶瓷板下方的線圈產生磁場,磁場內的磁力線穿過鐵鍋、不銹鋼鍋等底部時,產生渦流,令鍋底迅速發熱,達到加熱食品的目的。
灶台檯面是一塊高強度、耐沖擊的陶瓷平板(結晶玻璃),檯面下邊裝有高頻感應加熱線圈(即勵磁線圈)、高頻電力轉換裝置及相應的控制系統,檯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飪鍋。
其工作過程如下:電流電壓經過整流器轉換為直流電,又經高頻電力轉換裝置使直流電變為超過音頻的高頻交流電,將高頻交流電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狀的感應加熱線圈上,由此產生高頻交變磁場,其磁力線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於金屬鍋。
在烹飪鍋體內因電磁感應就有強大的渦流產生,渦流克服鍋體的內阻流動時完成電能向熱能的轉換,所產生的焦耳熱就是烹調的熱源。
鍋的材質必須為鐵質或合金鋼,以其高磁導率來加強磁感,從而大大增強渦旋電場及渦流熱功率。其他材質的炊具由於材料電阻率過大或過小,會造成電磁爐負荷異常而啟動自動保護,不能正常工作。
同時由於鐵對磁場的吸收充分、屏蔽效果也非常好,這樣減少了很多的磁輻射,所以鐵鍋比其他任何材質的炊具也都更加安全。此外,鐵是人體長期需要攝取的必要元素,但人體只能吸收二價鐵,鐵鍋炒菜中含的是三價鐵,然而身體中的還原性維生素可將3價鐵轉換為2價鐵以利吸收。
(5)火爐子電路擴展閱讀
工作流程
當一個迴路線圈通予電流時,其效果相當於磁鐵棒。因此線圈面有磁場N-S極的產生,亦即有磁通量穿越。若所使用的電源為交流電,線圈的磁極和穿越迴路面的磁通量都會產生變化。
當有一導磁性金屬面放置於迴路線圈上方時,此時金屬面就會感應電流(即渦流),渦流使鍋具鐵原子高速無規則運動,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產生熱能
感應的電流越大則所產生的熱量就越高,煮熟食物所需的時間就越短。要使感應電流越大,則穿越金屬面的磁通變化量也就要越大,當然磁場強度也就要越強。
這樣一來,原先通予交流電的線圈就需要越多匝數纏繞在一起。 因為使用高強度的磁場感應,所以爐面沒有電流產生,因此在烹煮食物時爐面不會產生高溫,是一種相對安全的烹煮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