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偏置電路的作用是什麼
三極體放大電路中,不加偏置電路的話,信號只有一個半周在基極中產生電流,而且這個半周的一部分會小於三極體的閥值電壓,因此三極體只能放大這個信號的不足一個半周。要想放大整個信號周期,需要增加偏置電路。
基本的偏置電路由上偏置電阻和下偏置電阻組成。在共發射極電路中,上偏置電路接在三極體基極與電源之間,下偏置電阻接在基極與地之間,上偏置電阻的作用是提高三極體的工作點,下偏置電阻的作用是使三極體的工作點更加穩定。下偏置電阻兩端有並聯小電容的情況,但這個電容與偏置無關,起濾除雜波的作用,是旁路電容。
三極體的偏置有三種形式,加有上偏置電阻的叫正偏,不加偏置電路的稱為零偏,不加偏置電路並且加上發射極電阻的,稱為反偏。音頻信號放大需要正偏以降低失真度,高頻信號放大常採用零偏或反偏以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簡單地概括成一個定義:由上偏置電阻和下偏置電阻等構成的電路稱為偏置電路。
㈡ 三極體偏置電路的原理及接法
在三極體放大器中的三極體在eb之間存在一個結電壓或稱起始電壓(鍺0.2V-0.3V、硅0.7V)。如果放大器(硅)不設偏置電路,那麼,在eb之間輸入一個小於0.7V的信號,be極是不能導通的,be極不能導通就沒Ib(Ib=0),沒Ib就沒Ic(即不夠起始電壓就沒起始電流),這時放大器處於截止區;
如果你輸入的信號電壓是1V,那麼只有頂端的0.3V(1-0.7=0.3)才能產生Ib,有Ib就有Ic.即是說在放大器的輸入端輸入1V的電信號,只有在0.7V以上的才會被放大。
一般的放大電路輸入的信號都很小(mV甚至uV級),這就無法使放大器將輸入信號放大,為使小信號也能產生Ib,就預先使Veb達到0.7V.這個賦於Veb=0.7V的電路就是偏置電路.有偏置電路時 信號電壓+偏置電壓=Veb實際電壓(由於be的鉗位作用Veb還是0.7V);信號電流+偏置電流=Ibe。這就使信號電浮動於偏置電流之上,無論信號的電壓幅度和電流幅度多麼微弱它都能被有效地放大.
在小信號甲類模擬放大器中,放大器的偏置電流還要滿足減去輸入信號負半波的要求才不會產生負半波削頂失真.
至於偏置電路,多採用電阻分壓式。
㈢ 偏置電路的工作原理
偏置電路的工作原理:
由於流過發射極偏置電阻(Re)的電流IR遠大於基極的電流Ib(Ie>>Ib),因此,可以認為基極電位Vb只取決於分壓電阻Re的阻值大小,與三極體參數無關,不受溫度影響。
靜態工作點的穩定是由Vb和Re共同作用實現,穩定過程如下:
設溫度升高→Ic↑→Ie↑→VRe↑→Vbe↓→Ib↓→Ic↓
其中:Ic↑→Ie↑是由並聯電路電流方程 Ie = Ib+Ic得出,Ie↑→Vbe↓是由串聯電路電壓方程Vbe= Vb-Ie×Re得出,Ib↓→Ic↓是由晶體三極體電流放大原理 Ic =β×Ib (β表示三極體的放大倍數) 得出。
由上述分析不難得出,Re越大穩定性越好。但事物總是具有兩面性,Re太大其功率損耗也大,同時Ve也會增加很多,使Vce減小導致三極體工作范圍變窄,降低交流放大倍數。因此Re不宜取得太大。在小電流工作狀態下,Re值為幾百歐到幾千歐;大電流工作時,Re為幾歐到幾十歐。
簡介:
晶體管構成的放大器要做到不失真地將信號電壓放大,就必須保證晶體管的發射結正偏、集電結反偏。即應該設置它的工作點。所謂工作點就是通過外部電路的設置使晶體管的基極、發射極和集電極處於所要求的電位(可根據計算獲得)。這些外部電路就稱為偏置電路。
㈣ 什麼是偏置電路
以常用的共射放大電路說吧,主流是從發射極到集電極的IC,偏流就是從發射極到基極
的IB。相對與主電路而言,為基極提供電流的電路就是所謂的偏置電路。偏置電路往往有若
干元件,其中有一重要電阻,往往要調整阻值,以使集電極電流在設計規范內。這要調整的
電阻就是偏置電阻。
㈤ 什麼是偏置電流,什麼是偏置電路
偏置電流就是三集管的基極電流,要使三極體導通,必須給基極加上一定的電壓和電流,這樣才能使三極體正常工作。偏置電路就是三極體基極接的信號電路,為三極體工作提供偏置信號的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