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並雙硅後級工作原理
1.可控硅是P1N1P2N2四層三端結構元件,共有三個PN結,分析原理時,可以把它看作由一個PNP管和一個NPN管所組成。
當陽極A加上正向電壓時,BG1和BG2管均處於放大狀態。此時,如果從控制極G輸入一個正向觸發信號,BG2便有基流ib2流過,經BG2放大,其集電極電流ic2=β2ib2。因為BG2的集電極直接與BG1的基極相連,所以ib1=ic。
2.此時,電流ic2再經BG1放大,於是BG1的集電極電流ic1=β1ib1=β1β2ib2。這個電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極,表成正反饋,使ib2不斷增大,如此正向饋循環的結果,兩個管子的電流劇增,可控硅使飽和導通。
由於BG1和BG2所構成的正反饋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硅導通後,即使控制極G的電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夠維持導通狀態,由於觸發信號只起觸發作用,沒有關斷功能,所以這種可控硅是不可關斷的。
由於可控硅只有導通和關斷兩種工作狀態,所以它具有開關特性,這種特性需要一定的條件才能轉化,條件如下:
A、從關斷到導通1、陽極電位高於是陰極電位,2、控制極有足夠的正向電壓和電流,兩者缺一不可。
B、維持導通1、陽極電位高於陰極電位,2、陽極電流大於維持電流,兩者缺一不可。
C、從導通到關斷1、陽極電位低於陰極電位,2、陽極電流小於維持電流,任一條件即可。
觸發導通
在控制極G上加入正向電壓時因J3正偏,P2區的空穴時入N2區,N2區的電子進入P2區,形成觸發電流IGT。在可控硅的內部正反饋作用的基礎上,加上IGT的作用,使可控硅提前導通,導致伏安特性OA段左移,IGT越大,特性左移越快。
❷ 雙向可控硅相位角控制電路圖
TRIAC為三端元件,其三端分別為T1 (第二端子或第二陽極),T 2(第一端子或第一陽極)和G(控制極)亦為一閘極控制開關,與SCR最大的不同點在於TRIAC無論於正向或反向電壓時皆可導通,其符號構造及外型如下圖3所示。因為它是雙向元件,所以不管T1、T2的電壓極性如何,若閘極有信號加入時,則T1 ,T2間呈導通狀態;反之,加閘極觸發信號,則T1 ,T2間有極高的阻抗。
❸ 電路基礎 雙向可控硅BT136,應用電路是什麼樣的,附上簡單的電路圖,然後跟我講下原理
在電路圖上雙向可控硅如圖 單向就是一個箭頭單向導通 G腳為可控硅3腳,假如一專個30V的交流電壓通過T2,這屬時T1無電壓輸出,這時只需重T2拉一個電流到G可控硅就導通了T1有一定的電壓,給G電流大小可控硅的導通程度不同...所以叫可以控制 簡稱為 可控也就是可以控制輸出的大小,但是最大電壓不會高於輸入T2。
❹ 混頻電路
是指Mixer的話,其實就是在原來的訊號中,參雜進新的訊號。
一般是在原有的訊號路徑中,以開關進行切換,混入其他頻率的訊號。
在頻譜圖上會看到多了其他頻段的power tone。
在時域上會看到除了原來頻段的訊號波形中,混入了其他的訊號波形,造成信號波型的形變。
❺ 5200/1943八大管功放電路圖
電路如下圖,先介紹一下吧
該機屬純後級功率放大器,圖一是單個聲道的前置放大電路,信號輸入端的卡儂插座和6.5大插座均採用平衡式輸入方式,能與調音台進行標準的平衡配接。由三芯線輸入的熱冷端信號分別送到運算放大器NE5532的正反相輸入端,放大後信號經音量電位器控制後送到OCL功率放大電路。該機把OCL的差分輸入和電壓放大部分與後面的推動輸出分開,與前置電路設置在一塊電路板上,這是該功放的特點之一。這樣設置能有效的減小後邊大電流電路分布干擾和功率元器件溫度升高的影響。
輸入級採用雙差分電路,正負電源穩壓成15V後為差分電路提供恆流源,同時也為運算放大器提供雙電源。電壓放大採用復合管放大方式是又一特點,高倍率的電壓放大為後級提供足夠的驅動電壓。左右聲道這部分電路設置在同一塊電路板上,用插接線與後級電路連接。兩個聲道各成一塊電路板安裝在各自的大散熱片上。連接線把前置的正反相驅動電壓送到功率板,又把功率板上的正負電源、接地線、末端反饋信號送到前置板。電流放大採用兩級放大是它的第三個特點,先是一對中功率管,接著又是一對大功率管。推動級採用大功率的2SC5200、2SA1943可見其輸出功率非同一般。功率輸出使用六對2SC5200、2SA1943,供電電壓是正負90V,最大輸出功率應接近千瓦。
❻ 直流電機可控硅調速電路圖
如圖所示:
可控硅是P1N1P2N2四層三端結構元件,共有三個PN結,分析原理時,可以把它看作由一個PNP管和一個NPN管所組成,其等效圖解如右圖所示。
雙向可控硅:雙向可控硅是一種硅可控整流器件,也稱作雙向晶閘管。這種器件在電路中能夠實現交流電的無觸點控制,以小電流控制大電流,具有無火花、動作快、壽命長、可靠性高以及簡化電路結構等優點。從外表上看,雙向可控硅和普通可控硅很相似,也有三個電極。
但是,它除了其中一個電極G仍叫做控制極外,另外兩個電極通常卻不再叫做陽極和陰極,而統稱為主電極Tl和T2。
晶閘管(即可控硅)調速技術在直流電動機調速系統的運用,逐漸發展成為一門高科技電子自動化控制學科,晶閘管(可控硅)直流調速系統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成熟。
這不僅是經濟性與可靠性的大大提高,而且使先進的自動化技術有了更廣闊的運用,大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進步,簡單說來,主要由以下幾點:
1、首先是直流電動機的調速性能好,調速范圍廣,從零速到預定速度,非常易於平滑調速,即無極調速;
2、啟動、制動力矩大,易於快速啟動和制動,尤其是低速啟動效果非常好;
3、過載能力強,能承受較為頻繁、較大的沖擊載荷。
(6)並雙硅混頻後級電路圖擴展閱讀
直流電動機晶閘管(可控硅)調速裝置這些優點,是非常適合於客運索道的使用范疇,比如:低速大扭矩,客運索道的運載力是相當大的,尤其是在必要時刻要做出一定的速度調節。
在實際的運用中,無論是速度如何調節,客運索道的直流調速系統總是能夠使直流電動機輸出足夠的扭矩,使客運索道的速度都能夠平滑穩定地運行自如,這就足可見到晶閘管(可控硅)調速系統的可靠性,同時還可以滿足直流電動機的良好的啟動和制動性能。
晶閘管(可控硅)調速裝置的種類很多,在客運索道中直流電動機的可控硅直流調速裝置最為廣泛運用的是可編程式控制制晶閘管數字觸發器,是一種集成電路組成,可由用戶現場編程和配置內部參數。
從而獲得所需要的功能,輸出觸發脈沖安全可靠,電路響應速度快,可提高觸發脈沖的對稱性和穩定性。這種調速裝置的特點就是體積小,移相范圍寬,靈敏度高,操作簡單,安全可靠,控制精度高等優點,在業界受到很好的評價。
直流電動機盡管比交流電動機有著良好的調速性能,但是與交流電動機相比,它的一些缺點卻始終不能彌補的,比如:
1、直流電動機的結構復雜,具有碳刷和整流子,滑環和碳刷需要經常維護或更換,碳刷在運轉過程中還會產生火花。
這不僅僅是製造成本和維護成本的增加,電動機的容量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使用環境也不能在易爆氣體及塵埃較多的場合下使用;
2、由於直流電動機具有換向器的結構,所以它的結構強度上就受到了一定的約束,它的轉速一般僅為每分鍾幾百轉到一千轉,而交流電動機每分鍾最高可達幾千轉,在轉速上,交流電動機比直流電動機有著更絕對的優勢。
除此之外,直流電動機受換向的限制,電樞電壓也受到限制,最高只能做到一千多伏,而交流電動機可達10千伏,甚至還高,所有的直流電動機的缺點,交流電動機幾乎都可以來彌補。
❼ 三相10瓦發電機用四硅做後級輸出電伏多少伏 電路圖怎樣畫的
三相10瓦發電機用四硅做後級輸出電壓為12V。
電路圖如圖:
發電機(英文名稱:Generators)是將其他形式的能源轉換成電能的機械設備,它由水輪機、汽輪機、柴油機或其他動力機械驅動,將水流,氣流,燃料燃燒或原子核裂變產生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傳給發電機,再由發電機轉換為電能。發電機在工農業生產、國防、科技及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
❽ 求555混頻電路圖
上圖僅供參考,連接方法好多。望玩的開心!
❾ 220v交流雙向可控硅控制電壓電路圖
如上圖1
所示,左側為兩個30K/2W的電阻,這樣限制輸入電流為:220V/60K=3.67mA,由於該版路僅僅是為了提取交流權信號,因此小電流輸入即可。整流橋晶元採用小功率(2W)的KBP210,之後接入一個光耦(P521),這樣如圖1整流後信號電壓值超過光耦前段二極體的導通電壓時,即產生一次脈沖,光耦右側為一上拉電路,VCC為單片機供電電壓:+3.3V。光耦三極體導通時,輸出低電平,關閉時輸出高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