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磁爐的電路圖
了解電磁爐加熱原理還是很有好處的,一是會有一些安全意識,二是萬一出現什麼故障也知道其中的一些端倪。現在電磁爐的實用已經很普及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看看電磁爐加熱原理,也可以通過電磁爐電路圖來簡單的了解一下。
電磁爐介紹
電磁爐又被稱為電磁灶,第一台家用電磁爐1957年誕生於德國。1972年,美國開始生產電磁爐,20世紀80年代初電磁爐在歐美及日本開始熱銷。電磁爐附有溫度控制器,可防過熱,省電又安全。
電磁爐加熱原理
電磁爐其實採用磁場感應渦流加熱原理,是利用電流通過線圈產生磁場,當磁場內的磁力通過含鐵質鍋底部的時候,就會產生無數的小渦流,鐵鍋本身就會自行高速發熱,然後加熱鍋內的食物,這就是整個過程的工作原理。
在電磁爐運作過程中,開始的交流電壓轉換成了直流電壓,在經過高頻電力轉換裝置使直流電變為超過音頻的高頻交流電,這種轉換的感應加熱線圈,由此變成了產生了磁場,磁力線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於金屬鍋,這樣鍋里的實物就能被加熱了。
好的電磁爐安全、節能省電、環保,但是在使用的時候還是要有一些要注意的問題,使用的'時候認真的看說明書,再使用完之後,只好還是放置好。
電磁爐具有升溫快、熱效率高、無明火、無煙塵、無有害氣體、對周圍環境不產生熱輻射、體積小巧、安全性好和外觀美觀等優點,能完成家庭的絕大多數烹飪任務。
電磁爐結構
電磁爐又名電磁灶,是現代廚房革命的產物,它無需明火或傳導式加熱而讓熱直接在鍋底產生,因此熱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是一種高效節能廚具,完全區別於傳統所有的有火或無火傳導加熱廚具。 電磁爐是利用電磁感應加熱原理製成的電氣烹飪器具。由高頻感應加熱線圈(即勵磁線圈)、高頻電力轉換裝置、控制器及鐵磁材料鍋底炊具等部分組成。
電磁爐主要有兩大部分構成:一是能夠產生高頻交變磁場電子線路系統(含電磁爐線圈盤);二是用於固定電子線路系統,並承載鍋具的結構性外殼(含能承受高溫和冷熱急變的爐面板)。
(1)電子線路系統包括:功率板、主機板、燈板(操控顯示板)、溫控、線圈盤及熱敏支架、風機、電源線等。
(2)結構性外殼包括:爐面板(瓷板、黑晶板)、塑膠上下蓋等;
(3)說明書、功率貼紙、操作膠片、合格證、塑膠袋、防震泡沫、包裝盒、條碼、卡通箱。
1、爐面板:用於承載鍋具,有進口和國產,國產A、B級已能滿足使用要求。
2、高壓主基板:構成主電流迴路。
3、低壓主基板:用於電腦控制功能。
4、LED線路板:顯示工作狀態和傳遞操作指令。
5、線盤:將高頻交變電流轉換成交變磁場(PAN)。
6、風扇組件:散熱輔助元件(FAN),降低爐內元器件溫度。
7、IGBT:俗稱功率管,通過低電流信號、控制大電流的通斷(IGBT)。
8、橋式整流塊:將交流電源轉換為直流電源(BD101)。
9、熱敏電阻件:將熱量信號傳遞到控制電路。
10、熱開關組件:感應IGBT工作溫度,從而保護IGBT由於過熱損壞
② 各位大俠,你們好!請問電磁加熱電路有幾種方式。比如半橋 全橋 還有單管驅動。是這樣嗎
哈哈你問的問題太大了,
電磁加熱根據工作頻率分中頻加熱和高頻加熱.一般在中頻加熱比較多,根據你的 問題,你問的應該是類似電磁爐的吧,這個根據功率輸出部份的電路結構分,單管、半橋和全橋等,在家用的 電磁爐上一般使用單管,因為結構簡單價格低,在目前市場上的電磁加熱由部份採用半橋(但是不成熟,對人體由危害)。根據電路振盪電路結構分單片機和硬電路結構;單片機的結構簡單,保護電路簡單等電路設計優點、價格便宜,調試方便,可擴展觸摸開關功能等在目前的家用電磁爐和一些所謂電磁加熱技術中使用多。硬電路結構是指使用振盪集成電路產生波形通過三極體放大最後推動功率管完成工作的,在一些小功率的泡茶的電磁爐和 超大功率的電磁加熱中常見,各由優缺點。
③ 電磁爐的電路圖
電磁爐原理
電磁爐的爐面是耐熱陶瓷板,交變電流通過陶瓷板下方的線圈產生磁場,磁場內的磁力線穿過鐵鍋、不銹鋼鍋等底部時,產生渦流,令鍋底迅速發熱,達到加熱食品的目的。
灶台檯面是一塊高強度、耐沖擊的陶瓷平板(結晶玻璃),檯面下邊裝有高頻感應加熱線圈(即勵磁線圈)、高頻電力轉換裝置及相應的控制系統,檯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飪鍋。
其工作過程如下:電流電壓經過整流器轉換為直流電,又經高頻電力轉換裝置使直流電變為超過音頻的高頻交流電,將高頻交流電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狀的感應加熱線圈上,由此產生高頻交變磁場,其磁力線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於金屬鍋。
在烹飪鍋體內因電磁感應就有強大的渦流產生,渦流克服鍋體的內阻流動時完成電能向熱能的轉換,所產生的焦耳熱就是烹調的熱源。
鍋的材質必須為鐵質或合金鋼,以其高磁導率來加強磁感,從而大大增強渦旋電場及渦流熱功率。其他材質的炊具由於材料電阻率過大或過小,會造成電磁爐負荷異常而啟動自動保護,不能正常工作。
同時由於鐵對磁場的吸收充分、屏蔽效果也非常好,這樣減少了很多的磁輻射,所以鐵鍋比其他任何材質的炊具也都更加安全。此外,鐵是人體長期需要攝取的必要元素,但人體只能吸收二價鐵,鐵鍋炒菜中含的是三價鐵,然而身體中的還原性維生素可將3價鐵轉換為2價鐵以利吸收。
(3)電磁加熱電路擴展閱讀
工作流程
當一個迴路線圈通予電流時,其效果相當於磁鐵棒。因此線圈面有磁場N-S極的產生,亦即有磁通量穿越。若所使用的電源為交流電,線圈的磁極和穿越迴路面的磁通量都會產生變化。
當有一導磁性金屬面放置於迴路線圈上方時,此時金屬面就會感應電流(即渦流),渦流使鍋具鐵原子高速無規則運動,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產生熱能
感應的電流越大則所產生的熱量就越高,煮熟食物所需的時間就越短。要使感應電流越大,則穿越金屬面的磁通變化量也就要越大,當然磁場強度也就要越強。
這樣一來,原先通予交流電的線圈就需要越多匝數纏繞在一起。 因為使用高強度的磁場感應,所以爐面沒有電流產生,因此在烹煮食物時爐面不會產生高溫,是一種相對安全的烹煮器具。
④ 電磁加熱器的原理是怎樣的呢
原理:利用電磁感應在柱體內產生渦流來給加熱工件的電加熱,它是把電能轉換為電磁能,再由電磁能轉換為電能,電能在金屬內部轉變為熱能,達到加熱金屬的目的。
從環保上講,這種杜絕了明火在加熱過程中的危害和干擾,是一種環保,國家提倡的加熱方案。
來看一下電磁加熱器的原理圖,當然也適用於其他的領域。這個要按現場所使用的條件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