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家電的輻射污染及防治措施
國內外醫學專家的研究表明,長期、過量的電磁輻射會對人體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造成直接傷害,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變的主要誘因和孕婦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並可直接影響未成年人的身體組織與骨骼的發育,引起視力、記憶力下降和肝臟造血功能下降,嚴重者可導致視網膜脫落。
電磁輻射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繼水源、大氣、雜訊之後的第四大環境污染源,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電磁輻射防護已成當務之急。那麼家電中到底哪些電器會產生較多的輻射污染呢?
污染源一:微波爐。微波爐是現代化的烹飪工具,深受家庭「煮婦」的歡迎。當啟動微波爐控制開關後,爐內的磁控管開始工作,將所產生的微波能量通過波導管輸送到微波爐腔內,將食品加熱或解凍、消毒。由於製造方面的原因,一定數量的微波爐存在著微波能量泄漏問題,這主要是由於微波爐門關閉不嚴、排濕孔開得不合理或孔洞過大等原因所致。通過檢測,一些微波爐近區(0.3~0.5米)功率密度高達l000微瓦/平方厘米。
防治措施:購買質量好的產品,在使用過程中與微波爐盡量保持一定距離。同時,盡量選擇比較寬敞的地方放置微波爐。
污染源二:電熱毯。電熱毯在通電後,會產生50赫茲的工頻電場和磁場。實測數據表明,距其數厘米處電場強度達到2~2.5千伏/米,磁場強度高達2~5微特斯拉。由於人體直接躺在電熱毯上,處於工頻電場的感應作用下,一些人睡後感到不適、疲乏無力、四肢酸痛,特別對孕婦的影響最為突出,容易發生流產和胎兒異常現象。不僅如此,電熱毯電磁輻射還能引起神經、生殖、心血管、免疫系統及視力等方面的改變。
防治措施:盡量減少使用電熱毯的次數。
污染源三:電腦。電腦所散發出的輻射電波往往為人們所忽視。國際MPRⅡ防輻射安全規定:50厘米距離內必須不高於25伏/米的輻射暴露量。但是您知道計算機的輻射量是多少嗎?鍵盤的輻射量為1000伏/米,滑鼠的輻射量為450伏/米,屏幕的輻射量為218伏/米,主機的輻射量為170伏/米,筆記本電腦的輻射量為2500伏/米。
防治措施:使用電腦時,要調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來說,屏幕亮度越高,電磁輻射越強,反之越小。不過,也不能調得太暗,以免因亮度太低而影響視覺效果,造成眼睛疲勞。在操作電腦時,要注意與屏幕保持適當距離。離屏幕越近,人體所受的電磁輻射越大,因此較好的是距屏幕0.5米以外。此外,在操作電腦後,臉上會吸附不少電磁輻射的顆粒,要及時用清水洗臉,這樣將使所受輻射減少70%以上。另外,電腦的擺放位置很重要。盡量別讓屏幕的背面朝著有人的地方,因為電腦輻射最強的是背面,其次為左右兩側,屏幕的正面反而輻射最弱。科學研究證實,電腦的屏幕能產生一種叫溴化二苯並呋喃的致癌物質。所以,放置電腦的房間最好能安裝換氣扇,倘若沒有,上網時尤其要注意通風。
此外,還有多種家電在使用的過程中會產生電磁輻射,如冰箱、電吹風、電視機等。這些家電帶來的污染危害,我們應該注意不要把家用電器擺放得過於集中或經常一起使用,特別是電視、電腦、電冰箱不宜集中擺放在卧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險中。同時,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各種電器。當電器暫停使用時,最好不讓它們處於待機狀態,因為此時也可產生較微弱的電磁場。勤開窗通風,也可以減輕污染帶來的危害。
⑵ 二次污染的家電污染
容易產生「二次污染」的電器都是我們經常接觸或使用的,比如洗衣機、飲水機、空調、加濕器、熱水器、微波爐、空氣凈化器等。
據權威機構調查顯示,在使用超過半年的洗衣機中,有60.2%%的洗衣機內部都能檢測出黴菌,洗衣機因此成了「二次污染」源。內筒中滋生的黴菌不但會污染衣物,還會通過接觸人體不同部位導致各種疾病。
污染帶來健康隱患 家用電器帶來的空氣污染和水污染在我們的生活中十分常見,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了極大隱患。「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均表明,室內空氣污染與人所患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肺功能減弱、哮喘等疾病有很大的關聯,同時也增加了致病率和死亡率。」趙彬副教授如是說。
空調造成的「二次污染」常常使人出現頭暈、昏迷甚至免疫力下降等症狀,醫學界把這種病理反映稱之為「空調綜合征」,室內空氣污染最大的受害者是兒童、孕婦、老人和慢性病人,特別是兒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內污染的危害。兒童的身體正在成長中,呼吸量按體重比成人高出將近1/2,而且他們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室內,受到污染傷害也不易發覺,當發現問題時已無法挽回。
洗衣機滋生黴菌之後容易使衣服受到污染,不但衣服洗不幹凈,而且還可能會致病。特別是貼身衣物被黴菌污染後,對女性個人健康也可能造成比較惡劣的危害。據報道,雖然沒有明確的數據表明婦科疾病與洗衣機「二次污染」之間的聯系,但在醫院日常門診中,許多婦科醫生經常遇到一些無辜患上黴菌性陰道炎的女性,深究其原因,不能不想到洗衣機的「二次污染」問題。飲水機「二次污染」的危害就更明顯了,飲用受到污染滋生細菌的水之後,對人體的傷害是非常明顯的,很容易讓人染上各種疾病。 如何應對消費者反映的空調「二次污染」問題,清華大學建築環境與設備研究所朱穎心教授指出:「家用空調回風口過濾器嘴的積塵再次進入空氣中或空調里便滋生了黴菌,污染了室內環境;空調滋生了黴菌,黴菌有股餿味兒。積塵解決的辦法是使用者自己定期清洗過濾器,盡量每個月清洗一次,自己拆卸清洗是很容易的;對於黴菌,用戶自己沒有辦法清洗,只能請售後服務單位進行清洗。」
「對於老百姓而言,目前養成合理、正確的使用習慣是必要的。」趙彬副教授介紹說,對洗衣機而言,最好將洗衣機擺放在通風、明亮的地方;其次,內衣褲與外套分開洗滌,以減少衣服的交叉污染;最後,洗完衣服後應該打開洗衣機蓋子通風一段時間,讓裡面保持乾燥狀態,以促進殘留水分的揮發,抑制微生物的生長,而且衣服應該立刻拿到外面晾曬,不要悶在裡面。如果條件許可,洗衣機在使用3個月或半年後可定期清洗;飲水機要定期清洗、保證使用較好水質的水、避免長期儲水而不飲用;對於加濕器和凈化器,定期清洗也是必不可少的。 當前中國生活飲用水已經受到嚴重的污染,主要來源於水源污染和二次污染。隨著大量的工業污廢物、農業污染物、生活污染物等大量未經處理排放,中國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日益加劇,造成飲用水源地水質污染。水利部調查表明,2005年全國污廢水排放總量達到717億噸,其中2/3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體,造成90%的城市地表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中國環境質量公告,全國七大水系中,已經有59%的河段不適宜作飲用水水源。
中國自來水廠由於設備及工藝相對落後,依靠原有的混凝、沉澱、粗濾、加氯的常規處理工藝已經不能滿足要求。2007年5月,江蘇無錫爆發了最為嚴重的藍藻事件,水龍頭流出的自來水臭不可聞,就充分的證明了這一點。同時,自來水輸送管網的二次污染不可避免。由於管網年久失修,管網、儲水箱等供水設施的衛生管理和維護不到位,時有出現紅水、黑水、白濁水。輸水管網內各種沉積物越來越多,滋生細菌、病毒等,甚至由於生物污染出現紅蟲、螞蟥等,使得終端自來水的水質安全得不到保障。 飲用水二次污染
1.高層樓的儲水箱是細菌、青苔的滋生地
2.另外生銹的水管也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水中的污染物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
1、固體懸浮物:泥沙,鐵銹,肉眼可見物
2、微生物:細菌、病毒、藻類、等
3、溶解無機物:碳酸鈣、碳酸鎂、硫酸銅、氯化物、硝酸鹽
4、重金屬:汞、砷、鉛、鎘、鉻等
5、有機物:農葯、化肥、各類工業用溶料、染料、清潔劑、消毒劑
6、放射線粒子:核工業及核醫學等產生的放射線粒子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80%的疾病以及1/3以上的死亡直接來源於不清潔的飲用水。每年死亡的確1800萬兒童中,約有50%的死因與飲用水污染有關。預計十年後的將來,平均每天大約有6000名兒童和成人會死於骯臟的飲用水。長期使用不潔凈的水,會導致人體產生消化疾病、傳染病、各種皮膚病、糖尿病、癌症、結石病、心血管病等多種疾病,危害人體健康。
例如,水中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結核,輪狀病毒和腸胃病毒可導致腸胃炎,隱孢子蟲能引發隱孢子蟲病,藻類產生藻毒素,飲用之後會引起中毒,輕者引發腸胃炎,重者可以致人死亡。另外,各種含氯或含磷的有機農葯多具有致癌作用,能引起食道癌、胃癌、肝癌、血癌等,多種氯代鹵代烷有機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作用,對人體健康非常嚴重的威脅。 《水污染防治法》關於生活飲用水的規定: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劃定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其他等級保護區。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可以劃定一定的水域和陸域為一級保護區。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外,可以劃定一定的水域和陸域為其他等級保護區。各級保護區應當有明確的地理界線。
禁止向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的水體排放污水。
禁止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從事旅遊、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飲用水水體的活動。
禁止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
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已設置的排污口,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責令限期拆除或者限期治理。
⑶ 家用電器也會產生電磁輻射污染嗎
會,生活中最常見的是電器的電磁輻射。如:電腦,電視機,微波爐,電吹風,電冰箱,手機等。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研究發現,電腦顯示器前的電磁輻射通常只需要一個纖維玻璃就可以阻隔,如果沒有纖維玻璃,盡量保持與電腦屏幕的距離超過30厘米。
電磁輻射量便會低於安全值。其次電腦主機的輻射比顯示器大,因為主機帶有輻射的部分一般為馬達、電線圈、電風扇等部分,這些部分要與人體保持60厘米以上的距離。
雖然生活中的電磁輻射有很多,但我們不用過度緊張。科學地認識和預防電磁輻射污染非常有必要。一般情況下,電磁輻射並不強,但因為其具有累積效應,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加以注意,盡量遠離輻射源。
各種家用電器、辦公設備、行動電話等都應當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操作時注意保持和它們之間的距離。當電器暫停使用時,最好關閉電源,不使其處於待機狀態,即使是微弱的電磁輻射,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
家中的電器也不要擺放得過於集中,盡量分散擺放。另外,可以多吃胡蘿卜、西紅柿、海帶、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和蛋白質的食物,可以加強肌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3)家用電器產生的污染物擴展閱讀:
人為電磁輻射:
人為電磁輻射產生於人工製造的若干係統,在正常工作時所產生的各種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影響較大的包括電力系統、廣播電視發射系統、移動通信系統、交通運輸系統、工業與醫療科研高頻設備。
1、電力系統
經濟的發展促使各種用電設備日益增多,用電負荷急劇增大,電網規模快速膨脹,高壓輸電線路和變電站日益增多。由高壓、超高壓輸配電線路、變電站和電力變壓器等產生的交變磁場,在近區場會產生嚴重的電磁干擾。
2、廣播電視發射系統
廣播電視發射塔是城市中最大的電磁輻射源,這些設備大多建在城市的中心地區,很多廣播電視發射設備被居民區包圍,在局部居民生活區形成強場區。
3、移動通信系統
移動通信基站是主要的電磁輻射源。隨著電信事業的飛速發展,移動基站的數目不斷增加,為防止干擾,基站高度逐漸下降,發射的電磁波反射到居民樓的概率增大,基站和基站之間的距離逐漸減小,分布日漸廣泛,使電磁輻射水平不斷增加。
4、交通運輸系統
交通運輸包括有軌、無軌電車、電氣化鐵路、汽車、地鐵等。這種輻射源主要以傳導、感應、輻射等形式產生電磁輻射,如汽車發動機的點火系統會產生很強的寬頻電磁雜訊。
5、工業與醫療科技高頻設備
工業與醫療科研高頻設備產生的強輻射對環境及人體健康都將產生不良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生活中的電磁輻射污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磁輻射污染
⑷ 家用電器為什麼會排放溫室氣體
不是家用電器排放二氧化碳,而是家用電器在使用的過程中會不斷耗電,而電是靠電力公司發電才提供的,電力公司大部分發電方式都是會排放二氧化碳的,家用電器的國度用電,間接導致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⑸ 電子產品的污染情況
1、電子電氣產品中鉛、鎘、汞、六價鉻、聚溴聯苯(PBB)和聚溴二苯醚(PBDE)等是多種有毒有害物質。
2、電子廢棄物
主要使用電流、電磁場工作的設備都叫電子設備;廢棄不用的電子設備都屬於電子廢棄物。
電子廢棄物主要包括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等家用電器和計算機等通訊電子產品等的淘汰品。 電子廢棄物俗稱「電子垃圾」。
電子廢棄物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所含材料比較簡單,對環境危害較輕的廢舊電子產品,如電冰箱、洗衣機、空調機等家用電器以及醫療、科研電器等,這類產品的拆解和處理相對比較簡單;另一類是所含材料比較復雜,對環境危害比較大的廢舊電子產品,如電腦、電視機顯像管內的鉛,電腦元件中含有的砷、汞和其他有害物質。
手機的原材料中的砷、鎘、鉛以及其他多種持久降和生物累積性的有毒物質等。
。
一、電子產品的應用現狀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不斷的發展,電子產品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便利,手機、電腦等等,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 ,下至六七歲的小孩,都在使用手機、電腦。手機和電腦給我們帶來方便,但同時也帶來了危害,現在手機帶給我們便利有許多,例如:在淘寶上購買物品,在網路上搜尋自己所需要的資料,以及現在的微信和支付寶付錢,不用再怕錢丟了,以及不認識的路可以用手機導航,手機定位,共享位置,製作資料等等,為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是手機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也有許多,例如:使現在的孩子自控能差,容易沉迷於網路游戲,很難控制自己,導致自己無心去學習,甚至有可能因為手機與父母吵架,使父母很無奈,這對父母來說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因為拿到手機,許多孩子都不去運動,沉迷於游戲,導致眼睛不好,使孩子身體的協調性下降 ,甚至網路中那些暴力與色情等等,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這些壞處讓家長十分的無奈 ,總之,電子產品就像一把雙刃劍,使用的好,造福於民、使用不好,危害於民,如果家長能夠有效地管好自己的孩子,相信電子產品的發展利大於弊,電子產品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⑹ 常用家用電器有哪些 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哪些污染
洗衣機、空調器、電風扇、電腦主機等家用電器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的噪音;不正常地使用電視機、錄音機等,也會產生雜訊污染。同時開啟幾種家用電器,其匯集雜訊的危害程度不亞於商業繁華區的雜訊污染。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嚴重有損人們的健康,尤其對嬰幼兒、老人和孕婦以及神經衰弱、心臟病、高血壓、胃腸功能紊亂等疾病的患者危害更大。
,廢舊電池污染。手提電腦、手機等很家用電器離不開電池,廢舊電池的污染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電池的組成成分主要有鋅皮、碳棒、汞、硫酸化物、銅帽、鉛、鎘、鎳等,差不多都具有一定毒性。比如:汞是一種毒性很強的重金屬,它對人們的中樞神經破壞力很大,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發生在日本的震驚中外的水痦病就是由於汞污染造成的。鎘在人體內會嚴重危害神經系統。鉛也會引起人的神經衰弱、手足麻木、消化不良、腹部絞痛中毒症狀。電池在正常使用過程中,中間的組織物質被封存在電池殼內,所以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⑺ 如何警惕家用電器帶來的污染
家電在使抄用過程中往往產生大量污染,這是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的。同時,家電往往是家庭衛生死角,成為我們健康的隱形殺手。目前家庭中常見由家電導致的污染包括細菌污染、輻射污染及雜訊污染等,這些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我們的健康,甚至危及我們的生命安全,所以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