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雙二極體鉗位電路的原理
如圖,水平的線是受保護的節點。當該點電壓超過Vcc+0.7V時,上面的二極體導通。而當該點電壓小於-0.7V時,上下面的二極體導通。因此,該點電壓被鉗制在Vcc+0.7V~-0.7V之間。
❷ 雙向二極體什麼原理,起什麼作用
雙向觸發二極體原理:
雙向觸發二極體亦稱二端交流器件(DIAC),與雙向晶閘管同時問世.由於它結構簡單、價格低廉,所以常用來觸發雙向晶閘管,還可構成過壓保護等電路。雙向觸發二極體的構造、符號及等效電路。
雙向二極體的作用:
雙向觸發二極體除用來觸發雙向晶閘管外,還常用在過壓保護、定時、移相等電路,圖2就是由雙向觸發二極體和雙向晶閘管組成的過壓保護電路。當瞬態電壓超過DIAC和Ubo時,DIAC迅速導通並觸發雙向晶閘管也導通,使後面的負載免受過壓損害。
❸ 雙向觸發二極體 DB3 的代換電路
若一時找不到原規格器件,可嘗試下面方法:
1、查該器件參數,功耗 Pc = 150mW;反向重復峰值電流 ITRM = 2A;轉折點電壓 VBO = 32V;輸出電壓 Vo = 5V。 手邊若有該類器件,只要不低於這些參數條件的管子,均可代換;
2、自製相同功能的電路單元,代替原器件。用兩只pnp、npn反向耐壓45V三極體,c-c 相連(串接),兩管b極懸空,兩個 e 極即為原雙向二極體的兩極;
3、也可找兩個擊穿電壓為32V的穩壓二極體(Io不小於250mA),也是頭對頭,或尾對尾串聯接法,代替原損管;
4、甚至可直接用電位器加電阻,手動調控觸發可控硅的導通與截止狀態。只是效果不太理想,無保護功能,只能臨時上崗應急。
(3)雙二極體電路擴展閱讀
R2、R3、C2、DB3 組成脈沖信號觸發雙向可控硅BTA16, 使BTA16在市電正負半周均保持相應正反向導通。220伏交流電源經過負載(如燈泡等)、可調電位器R2、電阻R3給電容C2充電,當C2充電電壓達到DB3閥值28V時,
雙向觸發二極體導通使電壓到達可控硅控制極,使可控硅被觸發導通。改變可調電位器R2的阻值,可增大或減小雙向可控硅的導通角,使輸出電壓升高或降低,從而起到調壓調光調溫調速的目的。
用途:家庭台燈調光、電熨斗、電爐調溫、變壓器的調壓,熱水器調熱、電熱毯的調溫、電風扇調速等。
❹ 兩個二極體正向串聯在電路中有什麼作用
具有限制尖銳振幅的作用。
大多數二極體能作為限幅使用。也有象保護儀表用和高頻齊納管那樣的專用限幅二極體。為了使這些二極體具有特別強的限制尖銳振幅的作用,通常使用硅材料製造的二極體。也有這樣的組件出售:依據限制電壓需要,把若干個必要的整流二極體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如下圖:電路中的3隻二極體VD1,VD2和VD3構成串聯電路,他們在電路中起著直流穩壓的作用。
(4)雙二極體電路擴展閱讀
工作原理
晶體二極體為一個由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形成的pn結,在其界面處兩側形成空間電荷層,並建有自建電場。當不存在外加電壓時,由於pn結兩邊載流子濃度差引起的擴散電流和自建電場引起的漂移電流相等而處於電平衡狀態。
當外界有正向電壓偏置時,外界電場和自建電場的互相抑消作用使載流子的擴散電流增加引起了正向電流。當外界有反向電壓偏置時,外界電場和自建電場進一步加強,形成在一定反向電壓范圍內與反向偏置電壓值無關的反向飽和電流I0。
當外加的反向電壓高到一定程度時,pn結空間電荷層中的電場強度達到臨界值產生載流子的倍增過程,產生大量電子空穴對,產生了數值很大的反向擊穿電流,稱為二極體的擊穿現象。pn結的反向擊穿有齊納擊穿和雪崩擊穿之分。
❺ 雙二極體(BAT54S)在電路中起什麼作用,保護
鉗制、保護作用。
兩個二極體反向串聯組成的,一次只能有一個二極體導通,而另一個處於截止狀態,那麼它的正反向壓降就會被鉗制在二極體正向導通壓降0.5-0.7以下,從而起到保護電路的目的。將周期性變化的波形的頂部或底部保持在某一確定的直流電平上。
將二極體反接,便可把輸入矩形波的底部鉗位在零電平上,形成零電平負峰(或底部)鉗位電路。
(5)雙二極體電路擴展閱讀
二極體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單方向導電性。在電路中,電流只能從二極體的正極流入,負極流出。
1、正向特性
在電子電路中,將二極體的正極接在高電位端,負極接在低電位端,二極體就會導通,這種連接方式,稱為正向偏置。必須說明,當加在二極體兩端的正向電壓很小時,二極體仍然不能導通,流過二極體的正向電流十分微弱。
只有當正向電壓達到某一數值(這一數值稱為「門坎電壓」,又稱「死區電壓」,鍺管約為0.1V,硅管約為0.5V)以後,二極體才能真正導通。導通後二極體兩端的電壓基本上保持不變(鍺管約為0.3V,硅管約為0.7V),稱為二極體的「正向壓降」。
2、反向特性
在電子電路中,二極體的正極接在低電位端,負極接在高電位端,此時二極體中幾乎沒有電流流過,此時二極體處於截止狀態,這種連接方式,稱為反向偏置。二極體處於反向偏置時,仍然會有微弱的反向電流流過二極體,稱為漏電流。
當二極體兩端的反向電壓增大到某一數值,反向電流會急劇增大,二極體將失去單方向導電特性,這種狀態稱為二極體的擊穿。
❻ otl電路工作原理 兩個二極體
如圖是典形的OTL電路,其工作點的調整有2點:
1.中點電位(C點電位)為EC/2.第二,BG2和BG3提供一定的正向偏置電壓.
首先調整C點電壓VC,圖3中的R3,R4,R5是BG1的集電極,其中R3和C2組成自舉電路,R5則是為了給BG2,BG3提供偏壓的.為了避免調整VC時因R5數值不合適而造成BG2,BG3的集電極電流過大,可將R5短接,R1,R2是BG1的偏流電阻,調整R1使VC=EC/2
2. 接著調整BG2,BG3的工作電流,從圖3中可看出,BG2,BG3的發射極電壓由R5兩端的電壓所確定,即VA-B=VBE1+VBE2,所以只要調整R5的大小就能達到調整BG2,BG3工作電流的目的.實際調整時因R5數值很小,可用一個100歐的電位器代替,將電流表串聯到BG2的集電極與EC之間,一邊調節電位器,一邊觀察電流表的指示,使電流指示為5--10毫安即可.
需要說明,VC及BG2,BG3電流在調整時,會相互影響,VC調好後再調IC2,IC3時,VC又要變化,因此還要再調R1使VC再回到EC/2值.而調整R1時,又使IC2,IC3變化,所以需要反復調整幾次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