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電路測量程

電路測量程

發布時間:2023-09-03 19:51:22

Ⅰ 如何測量電路中的電流

如何測量電路板上電阻的電流,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電流表串聯到迴路中測量電流,另一種是將電壓表並聯在迴路中測量電壓。

如何使用萬用表測量電流

萬用表是電工電子行業使用比較廣泛的儀表,由於它集成了電壓、電流、電阻等多種參數的測量,使用還是非常方便的。對於電壓、電阻等參數的測量,都是將萬用表並聯在電路中的,但是電流的測量是比較特殊的,它需要將萬用表串聯的迴路中,這也是很多初學者容易忽視的問題,甚至有很多小朋友直接用電流檔測量電池容量,這是絕對禁止的。由於萬用表測量電流時需要串聯在迴路中,這就需要把需要測量的電路斷開,把萬用表串聯進去。

使用萬用表測量電壓時,是將萬用表並聯在迴路中的,需要測量電阻上的電壓時,不需要將元件拆除,直接將表筆並接在電阻兩端,選擇合適檔位測量即可。如果想要測量流過電阻中的電流,需要知道兩個參數即可,一個是電阻的阻值,另一個是電阻上產生的壓降。電阻的阻值可以通過色環或者絲印讀出,而電阻上的壓降就可以通過使用萬用表的電壓檔測量出來了。根據測量出來的電壓以及電阻的阻值,就可以根據歐姆定律的公式計算出流過電阻的電流了。

雖然這種測量方法也會對電路參數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為萬用表的電壓檔也是存在電阻的,當萬用表並接在電阻兩端時,會把電阻值變小。但是由於電壓表的內阻值很大,這一點變化相對於電流檔產生的影響,基本上是可以忽略的。

在實際的電路中,包括萬用表內部電流檢測電路,都是採用檢流電阻串聯,通過檢測電阻轉換成電壓之後,通過測量電壓計算出電流的。為了減小檢流電阻對電路產生的影響,這個電阻值需要盡可能小,但是較小的阻值所產生的壓降也會很小,這對於測量電路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所以檢流電阻的選擇也是需要根據電路的實際情況選擇的。

Ⅱ 直流電路的基本測量

直流電路(direct current circuit, dc circuit)就是電流的方向不變的電路,直流電路的電流大小是可以改變的。電流的大小方向都不變的稱為 恆定電流。

直流電流只會在電路閉合時流通,而在電路斷開時完全停止流動。在電源外,正電荷經電阻從高電勢處流向低電勢處,在電源內,靠電源的非靜電力的作用,克服 靜電力,再把正電荷從低電勢處「搬運」到達高電勢處,如此循環,構成閉合的電流線。所以,在直流電路中,電源的作用是提供不隨時間變化的恆定 電動勢,為在電阻上消耗的 焦耳熱補充能量。 比如說我們用的手電筒(用干電池的),就構成一個直流電路,一般來說,把干電池,蓄電池當作電源的電路就可以看做直流電路,你要把市電經過整流橋,變壓之後,作為電源而構成的電路,也是直流電路,普遍的低電壓電器都是利用直流電的,特別是電池供電的電器。大部分的電路都要求直流電源。但是我們電視機,電燈等家用電器所用的電都是 交流電,它們就是交流電路。
電路測量
測量直流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電源電動勢等物理量的儀表稱為直流儀表。常用的有電流計,安培計,伏特計,電橋,電勢差計等。直流電源有化學電池,燃料電池,溫差電池,太陽能電池,直流發電機等。直流電主要應用於各種電子儀器,電解,電鍍,直流電力拖動等方面。

Ⅲ 怎麼用萬用表測量電路通路、斷路、短路

、電壓的測量

1、直流電壓的測量,如電池、隨身聽電源等。首先將黑表筆插進「com」孔,紅表筆插進「V Ω 」。把旋鈕選到比估計值大的量程(注意:表盤上的數值均為最大量程,「V-」表示直流電壓檔,「V~」表示交流電壓檔,「A」是電流檔),接著把表筆接電源或電池兩端;保持接觸穩定。數值可以直接從顯示屏上讀取,若顯示為「1.」,則表明量程太小,那麼就要加大量程後再測量。如果在數值左邊出現「-」,則表明表筆極性與實際電源極性相反,此時紅表筆接的是負極。

2、交流電壓的測量。表筆插孔與直流電壓的測量一樣,不過應該將旋鈕打到交流檔「V~」處所需的量程即可。交流電壓無正負之分,測量方法跟前面相同。無論測交流還是直流電壓,都要注意人身安全,不要隨便用手觸摸表筆的金屬部分。

二、電流的測量

1、直流電流的測量。先將黑表筆插入「COM」孔。若測量大於200mA的電流,則要將紅表筆插入「10A」插孔並將旋鈕打到直流「10A」檔;若測量小於200mA的電流,則將紅表筆插入 「200mA」插孔,將旋鈕打到直流200mA以內的合適量程。調整好後,就可以測量了。將萬用表串進電路中,保持穩定,即可讀數。若顯示為「1.」,那麼就要加大量程;如果在數值左邊出現「-」,則表明電流從黑表筆流進萬用表。

交流電流的測量。測量方法與1相同,不過檔位應該打到交流檔位,電流測量完畢後應將紅筆插回「VΩ」孔,若忘記這一步而直接測電壓,哈哈!你的表或電源會在「一縷青煙中上雲霄」--報廢!

三、電阻的測量

將表筆插進「COM」和「VΩ」孔中,把旋鈕打旋到「Ω」中所需的量程,用表筆接在電阻兩端金屬部位,測量中可以用手接觸電阻,但不要把手同時接觸電阻兩端,這樣會影響測量精確度的--人體是電阻很大但是有限大的導體。讀數時,要保持表筆和電阻有良好的接觸;注意單位:在「200」檔時單位是「Ω」,在「2K」到「200K「檔時單位為 「KΩ 」,「2M」以上的單位是「MΩ」。

四、二極體的測量

數字萬用表可以測量發光二極體,整流二極體……測量時,表筆位置與電壓測量一樣,將旋鈕旋到"-|>|--"(不會畫這個標志)檔;用紅表筆接二極體的正極,黑表筆接負極,這時會顯示二極體的正向壓降。肖特基二極體的壓降是0.2V左右,普通硅整流管(1N4000、1N5400系列等)約為0.7V,發光二極體約為1.8~2.3V。調換表筆,顯示屏顯示「1.」則為正常,因為二極體的反向電阻很大,否則此管已被擊穿。

五、三極體的測量

表筆插位同上;其原理同二極體。先假定A腳為基極,用黑表筆與該腳相接,紅表筆與其他兩腳分別接觸其他兩腳;若兩次讀數均為0.7V左右,然後再用紅筆接A腳,黑筆接觸其他兩腳,若均顯示"1",則A腳為基極,否則需要重新測量,且此管為PNP管。那麼集電極和發射極如何判斷呢?數字表不能像指針表那樣利用指針擺幅來判斷,那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利用「hFE」檔來判斷:先將檔位打到「hFE」檔,可以看到檔位旁有一排小插孔,分為PNP和NPN管的測量。前面已經判斷出管型,將基極插入對應管型「b」孔,其餘兩腳分別插入「c」,「e」孔,此時可以讀取數值,即 β值;再固定基極,其餘兩腳對調;比較兩次讀數,讀數較大的管腳位置與表面「c」,「e」相對應。
小技巧:上法只能直接對如9000系列的小型管測量,若要測量大管,可以採用接線法,即用小導線將三個管腳引出。這樣方便了很多哦。
六、MOS場效應管的測量
N溝道的有國產的3D01,4D01,日產的3SK系列。G極(柵極)的確定:利用萬用表的二極體檔。若某腳與其他兩腳間的正反壓降均大於2V,即顯示「1」,此腳即為柵極G。再交換表筆測量其餘兩腳,壓降小的那次中,黑表筆接的是D極(漏極),紅表筆接的是S極(源極)。

Ⅳ 測量電路時應選用較大的量程還是較小的量程

不管是測量電壓,還是電流包括電阻,當然需要選擇較大量程,不過量程和實際值差的越大,誤差越大。心裡有數時,可以選擇接近的量程。沒數時用較大的量程測量出大概值,然後再取接近的量程。

Ⅳ 大學物理實驗 基本電路測量

對於圖2的七,思考題,首先是要根據提列的條件,理論計算出要測的各個值;

1. 電流I的計算:I=(Us1+Us2)/(Rp+R1+R2)

=(3+8)/(220+51+200)=11V/471Ω=23.35mA;

2. 以D為參考點時的各點的電位:

φA=Us1-R1*I=3-1.19=1.81V; UAB=φA-φB=5.14V.

φB=-Us2+R2*I=-8+4.67=-3.33V; UBC=φB-φC=-8V.

φC=R2*I=4.67V; UCD=φC-φD=4.67V

φD=0; UDE=φD-φE=1.19V

φE=-R1*I=-1.19V; UEA=φE-φA=-3V

3. 以E為參考點時的各點的電位:

φA=Us1=3V; UAB=φA-φB=5.14V.

φB=-Us2+R1*I +R2*I=-8 + 5.86=-2.14V; UBC=φB-φC=-8V.

φC=(R2+R1)*I =5.86V; UCD=φC-φD=4.67V

φD=R1*I=1.19V; UDE=φD-φE=1.19V

φC=0; UEA=φE-φA=-3V

4. 理論值與實驗值出現差異的原因:

a. 串聯的電流表的內阻不為零,導致迴路中的電阻>Rp+R1+R2, 使得實際的電流要小於理論值的電流;

b. 測電壓(電位)的電壓表的內阻不是無限大,導致並聯測電壓時等效電阻小於實際電阻,即實測的電壓(地位差)小於理論值;

閱讀全文

與電路測量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石膏板防水怎麼樣 瀏覽:253
安溪家居工藝城 瀏覽:225
天梭手錶維修費是多少錢 瀏覽:286
2020年做小家電怎麼樣 瀏覽:693
附近地下室防水堵漏一次多少錢 瀏覽:411
昆明醫用傢具多少錢 瀏覽:278
青島家電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525
維修用的材料如何開票 瀏覽:705
冷水灘哪裡有家電維修的 瀏覽:586
陽台防水一般用什麼膠水 瀏覽:136
未央區二手傢具市場 瀏覽:853
板式傢具封邊條怎麼選 瀏覽:533
客億家居 瀏覽:852
板式傢具表面膠怎麼做 瀏覽:855
電器維修工作單範本 瀏覽:607
蘇寧電器維修服務中心電話 瀏覽:17
家居服女裝半袖 瀏覽:881
辦公室傢具租賃長沙 瀏覽:64
2019年家用電器新科技產品有哪些 瀏覽:713
環氧瀝青道橋防水塗料用量多少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