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諧振電路的工作原理
諧振的實質來是電容中的電場能與自電感中的磁場能相互轉換,此增彼減,完全補償。電場能和磁場能的總和時刻保持不變,電源不必與電容或電感往返轉換能量,只需供給電路中電阻所消耗的電能。
其動力學方程式是F=-kx。 諧振的現象是電流增大和電壓減小,越接近諧振中心,電流表電壓表功率表轉動變化快,但是和短路的區別是不會出現零序量。
按電路聯接的不同,有串聯諧振和並聯諧振兩種。
(1)諧振電路6擴展閱讀:
特點
諧振電路都有一個特點,容抗等於感抗,電路呈阻性:
那麼就有ωL=1/ωC
因為LC都是已知條件,那麼可以把諧振的頻率點算出來。
品質因數Q=ωL/R,所謂品質因數如果為28,那麼並聯的諧振電路就是電流增大了28倍;如果是串聯的諧振電路,那麼就是電壓增加了28倍。
那麼現在串聯諧振點下的電壓為施加的電壓乘以品質因數。
如果已知條件告訴你的施加電壓為峰值,那麼就直接相乘;如果已知條件告訴你的施加電壓為有效值,那麼還需要將算出來的電壓再乘以1.414得出峰值。
② rlc串聯諧振電路
如果提高R、L、C串聯電路的品質因數,要保證諧振頻率不變,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減小R值。若要改變L或C,加大L,同比例減小C。
推導過程:
Q=Lω0/R;
ω0=1/√LC;
帶入Q=√(L/C)/R。
串聯時,電流只有一個迴路,電流大小等於迴路電壓除以阻抗。電流不可能大於電源輸出電流(等於該電流)。而電容和電感上的電壓互為相反,迴路電壓等於這兩個電壓差值加上電阻壓降。因此串聯諧振是電壓諧振而不是電流諧振。
(2)諧振電路6擴展閱讀:
電路規律
(1)流過每個電阻的電流相等,因為直流電路中同一支路的各個截面有相同的電流強度。
(2)總電壓(串聯電路=兩端的電壓)等於分電壓(每個電阻兩端的電壓)之和,即U=U1+U2+……Un。這可由電壓的定義直接得出。
(3)總電阻等於分電阻之和。把歐姆定律分別用於每個電阻可得U1=IR1,U2=IR2,……,Un=IRn代入U=U1+U2+……+Un並注意到每個電阻上的電流相等,得U=I(R1+R2+Rn)。此式說明,若用一個阻值為R=R1+R2+…+Rn的電阻元件代替原來n個電阻的串聯電路。
(4)各電阻分得的電壓與其阻值成正比,因為Ui=IRi。
(5)各電阻分得的功率與其阻值成正比,因Pi=I2Ri。
(6)並聯電路電流有分叉。
③ 電路發生諧振是不好的現象,應該盡力避免
電路發生諧振是不好的現象。你們姐弟避免的。
④ 串聯諧振電路計算公式有哪些
串聯諧振的公式如抄下:
電路襲的阻抗虛部等於0 。z=r+jx,x=0,z=r 。 所以i=u/z=u/r。
(1)諧振定義:在電路中,當電路中的一個電抗模塊釋放能量時,兩個分量的能量相等,另一個電抗模塊必須吸收相同的能量,也就是說,在兩個電抗分量之間會存在能量脈動。
(2)為了產生共振,電路必須有電感L和電容C。
(3)對應的諧振頻率是由FR表示的諧振頻率(諧振)或諧振頻率。
(4)串聯諧振電路之條件如下:
當i2xl=i2xc為xl=xc時,得到了r-l-c串聯電路的諧振條件。
(5)無論是串聯還是並聯諧振,當諧振發生時,實現了L與C之間的完全能量交換,也就是說,釋放出來的磁能完全轉化為電場能並儲存在電容中,而電容在另一時間放電,然後轉化為電感儲存的磁能。
(6)在串聯諧振電路中,由於串聯-L,C流過相同的電流,能量交換是通過電壓極性的變化進行的;在並聯電路中,C的兩端是相同的電壓,所以能量轉換是兩個元件的相反的電流相。
(7)電感和電容仍然是諧振的兩個組成部分,否則不能進行能量交換;但是從等效阻抗的角度來看,它變成了一個分量:電阻值為零或無窮大。
回復者:華天電力
⑤ 諧振電路常用公式
在串聯諧振中,電路的阻抗虛部等於0,Z≤R jx,X=0,Z=R,因此i≤U≤Z≤U。
(1)共振定義:電路中L和C的能量相等。當電路中的一個電抗元件釋放能量時,另一個電抗元件必須吸收相同的能量,即兩個電抗元件之間會發生能量脈動。
(2)為了產生諧振,電路必須有電感L和電容C元件。
(3)相應的共振頻率是共振,或共振頻率,用fr表示。
串聯諧振電路之條件如: 當 Q ≤ I2XL = I2XC 為 XL = XC 時,R-L-C串聯電路產生共振的條件。
(4)無論是串聯還是並聯,當發生共振時,L和C之間都實現了完全的能量交換,也就是說,釋放出來的磁能被完全轉化為電場能量來存儲進入的電容,在另一時刻,電容放電成為電感存儲的磁能。
(5)在串聯諧振電路中,由於串聯L和C流過相同的電流,能量交換隨著電壓極性的變化而進行;在並聯電路中,L和C的兩端是相同的電壓,因此能量轉換顯示為電流的反相。E兩個部分。
(6)電感和電容仍然是諧振的兩個元件,否則不能進行能量交換。但從等效阻抗的角度來看,它變成了一個元件:電阻值為零或無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