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集成電路軟體產業獲政策加持,這個產業有什麼工種
集成電路行業近期重磅新聞頻發。國務院8月4日晚間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下稱《若干政策》),70餘家上市公司迎來政策大禮包。
為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今年以來相關政策頻發,《若干政策》的出台無疑將成為再次推動產業發展的催化劑。《若干政策》強調,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要求各部門、各地方要盡快制定具體配套政策,加快政策落地,確保取得實效,推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B. 高薪且缺人,集成電路行業為什麼這么香
年薪40萬的「黃金專業」人才缺口為20萬在眾多專業中,有這樣一個人才缺口20萬的「黃金專業」,更有價值的是,這是一個年薪40萬的高薪專業。這個「黃金專業」是集成電路專業。很多人不懂這個專業。那麼什麼是集成電路呢?
C. 國務院大力支持集成電路和軟體企業發展
[汽車之家行業]?日前,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若干政策》提出,我國將從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八大方面給予集成電路企業和軟體企業支持。
此外,《若干政策》還鼓勵國際企業在華建設研發中心,此舉可以加強國內行業協會與國際行業組織的溝通交流,支持國內企業在境內外與國際企業開展合作,深度參與國際市場分工協作和國際標准制定。根據《若干政策》,凡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企業(含設計、生產、封裝、測試、裝備、材料企業)和軟體企業,不分所有制性質,均可享受本政策。
編輯點評:
《若干政策》的發布對於日益崛起的中國汽車產業智能化來說是個利好消息,各項切實有利的政策不僅可以推動本土相關企業的發展,也可以吸引更多相關行業的國際企業投入資源,長遠來看有助於提升集成電路與軟體產業的高度本地化。在這個全球化局勢發生變革的當下,能夠在高精尖行業把握關鍵技術將幫助我們占據主動權。(文/汽車之家丁伯駿)
D.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確立了哪些發展方向
集成電路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各行各業實現智能化、數字化的基礎。根據我國國民經濟「八五」計劃至「十四五」規劃,國家對集成電路行業的支持政策經歷了從「加強發展」到「重點發展」再到「舉國體制大力發展」的變化。
根據《中國製造2025》,至2025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要達到1734-2445億美元,佔全球市場的43.35%-45.64%;在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中提到,到2025年我國集成電路自給率要達到70%。本文將對國家層面、地方層面集成電路政策的重點內容及發展目標進行深度解讀。
集成電路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集成電路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光迅科技(002281)、大唐電信(600198)、士蘭微(600460)、恆潤高科(836021)、國民技術(300077)、中芯國際(688981)等。
1、政策歷程圖
集成電路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組成不煩,也是我國各行各業實現智能化、數字化的基礎。根據我國國民經濟「八五」計劃至「十四五」規劃,都在積極的支持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強調突破集成電路關鍵技術,舉國體制集中力量發展集成電路。
「八五」計劃(1991-1995年)時期明確了我國應積極發展集成電路,「九五」計劃(1996-2000年)時期我國確立了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的目標;
「十五」計劃(2001-2005年)至「十三五」(2015-2020年)規劃明確了完善集成電路產業鏈,集中力量整合資源發展集成電路,提升集成電路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
2021年《「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健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
2、國家層面政策匯總及解讀
——國家層面集成電路行業政策匯總
自2006年以來,國務院、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多部門都陸續印發了支持、規范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政策,內容涉及集成電路技術規范、集成電路集群發展支持、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支持等內容:
——國家層面集成電路行業發展目標解讀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底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達到8848億元;在《中國製造2025》中針對集成電路產業的市場規模、產能規模等提出了具體的量化目標:
在全國兩會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也提到在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基礎核心領域,制定實施戰略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瞄準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集中優勢資源攻關新發突發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醫葯和醫療設備、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礎材料、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大灣區、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3、各省市層面的政策匯總及解讀
——重點省市集成電路行業政策匯總
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主要分布在華東、華南、環渤海等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根據《「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集成電路,建設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大灣區、安徽合肥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重點省市集成電路行業發展目標解讀
「十四五」期間,我國主要省份也提出了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目標。其中,江蘇、上海、江西、福建等沿海省份均提出了「十四五」期間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目標,具體的各省份集成電路發展目標或規劃如下: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E. 中國第一次全面引進集成電路生產線是哪一年
中國第一次全面引進集成電路生產線是1980年。20世紀80年代,中美、中日交流日益頻繁,中國開始興起第一波大規模技術引進潮。
1982年10月,國務院成立以萬里副總理為組長的「電子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領導小組」,重點負責整治因多頭引進、重復布點造成的混亂現象。提出「六五」期間國家集成電路工業「建立南北兩個基地和一個點」的發展戰略。
之後中國第一塊大規模集成電路誕生時,美國才剛剛推出1KB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據專家估計,中美之間的技術差距大約為一代水平。
(5)國務院半導體集成電路擴展閱讀
一、電路發展:
1986年,電子部又提出「七五」期間集成電路產業「531」發展戰略,即普及推廣5微米技術,開發3微米技術,進行1微米技術科技攻關。主要路徑是從美國和日本引進相關技術和設備。
電子部又提出「加快基地建設,形成規模生產,注重發展專用電路,加強科研和支持條件,振興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戰略。並決定實施了「908」「909」工程。
希望通過「以市場為導向,以CAD開發為突破口,產學研用相結合,以我為主,開展國際合作,強化投資,加強重點工程和技術創新能力的建設,促進集成電路產業進入良性循環。」先後花費100多億元從美國和日本引進生產線。
二、領先技術:
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原來市場佔有率極高的模擬電視機、影碟機、錄像機、收錄機、組合音響、電唱機等低端消費類電子產品逐漸淘汰。
國內有競爭力的品牌電視很快從20世紀90年代的50多個減少為10個左右,空調從110個減少到8個,冰箱從75個減少到10個,洗衣機從80個減少到7個。
低端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造成了低端晶元市場的迅速萎縮。相反,與智能手機、車載電子和平板電腦等有關的中、高端晶元市場則穩步上升。
F. 2020年中國晶元市場增長多少
2020年中國晶元市場增長20%。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測算,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銷售收入達到8848億元,平均增長率達到20%,為同期全球產業增速的3倍。技術創新上也不斷取得突破,目前製造工藝、封裝技術、關鍵設備材料都有明顯大幅提升。企業實力穩定提高,在設計、製造、封測等產業鏈上也涌現出一批新的龍頭企業。
在3月1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晶元產業發展,加大了企業減稅力度,對於集成電路企業自獲利年度開始減免企業所得稅,同時在增強材料、工藝、設備基礎,搭建平台,培育生態環境,加強人才儲備等方面,中國政府都將給予大力扶持。
(6)國務院半導體集成電路擴展閱讀
我國對晶元產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
晶元產業是一個全球性產業鏈,要加大全球范圍的合作。中國將在全球范圍內加強合作,共同打造晶元產業鏈,推動晶元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去年8月4日,國務院印發了《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作為新一輪鼓勵集成電路與軟體產業發展的「一攬子」政策集合,新的文件首次將集成電路放到了首位和最重要的位置,在減免所得稅、增值稅、關稅,鼓勵境內外上市融資,鼓勵進口,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人才培養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
G. 中國半導體產業,如何才能加速國產化
半導體材料是一種具有半導體特性的電子材料,可用於製造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常見的半導體材料包括硅、鍺、砷化鎵等,硅是商業應用中最具影響力的材料,其下游應用非常廣泛,包括集成電路、通信系統、光伏發電、人工智慧等領域。半導體產業是科技創新的先驅,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半導體材料作為半導體工業的基石,對半導體工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近年來,為了促進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動我國半導體材料的國產化進程。
與半導體市場的巨大規模相比,我們的產品自給率很低。根據CSIA公布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銷售額達到3539億元;然而,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達到1546.1億美元,遠高於國內集成電路銷售額。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半導體國產化的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