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學好電路
電路是後續課程的基礎,可謂簡單而重要,只有電路學好了,在後續課程中才能有良好的思路去解決問題。
電路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相對於文化基礎課來說,它更側重於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而比起專業課來講,它則更強調物理概念和一般理論分析。
電路理論是從實際事物中抽象出來的,與實際事物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理論,因此要特別注意應用場合的條件。電路課程具有特殊的規律,掌握了規律則學習起來就輕松多了,也容易記憶。
電路理論分析一是主要決定電路元件模型,即理想電阻元件、電感元件、電容元件,掌握了這些元件的伏安特性,則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
要注意電路結構所遵循的原則即基本爾霍夫二大定律是解決電路結構問題的關鍵,在以上基礎上應用電路中的主要原理、定理,即疊加定理、戴維南定理,對電路進行分析、計算。
為了正確、簡單的分析、計算電路,對於復雜電路必須通過等效變換進行化簡,這是電路理論中的首要手段,所謂等效即在不影響所需計算分析的情況下對外電路等效,這是必須牢牢掌握的。
平時要認真閱讀例題。例題是課程內容的組成部分,又是從概念到解題的中間橋梁,把定律、定理、原理以例題形式編入書中,這是電路教材的特點。 多做習題也是電路課學習的重要方面。習題是教材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習題的練習,有助於加深對基本概念的理解。習題不但要做對,更應該理解每道習題所要考察的概念,搞清為什麼要出這一道題,考核了什麼內容,這樣學習才能學得深,學得好。解習題是培養思考能力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同時也是檢驗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概念的一把尺子。
區別電路模型與實際器件。 理想電路元件是從實際電路器件中科學抽象出來的假想元件。應當注意電路元件與實際器件的聯系和差別。一般器件都可以用理想電路元件及它們的組合來模擬,但兩者之間不完全等同。例如,在頻率不太高的條件下,一個線圈的數學模型就是電阻元件和電感元件的串聯,而當頻率較高時,線圈的繞線之間的電容效應就不容忽視,在這種情況下表徵這個線圈的較精確的模型還應當包含電容元件。
區別在不同區域中分析計算的特殊問題。對於電路理論的分析、計算,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在時域中計算時所使用的理想元件伏安特性,以及結構特徵所表示的方法,在頻域中就不適用。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任何一種在一定范圍內計算、分析所使用的元件伏安特性、結構定律、原理、公式,換到另一范圍使用時,必須考慮在新范圍內使用時所發生的特殊問題,修正以前的表達式,而且,經過處理後解決了這些問題,則以前所學的方法都可在新范圍內使用。電路分析就是不斷地尋找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因此特別注意在新范圍內使用所必須的條件。 總之,要想學好電路理論,必須多想、多算、多動手。
⑵ 電路原理
電路原理是電氣與電子工程專業的一門必修專業基礎核心課程。這門課程具有知識體系龐雜、學習內容抽象的特點。教師可在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的理念,加快課堂知識的內化,重構深度學習體驗。
課程特點
作為涉電類專業的必修課,「電路原理」最為重要的特點就是其具有基礎性。它不但為後續課程提供預備知識,還為學生科研實踐奠定理論基礎。如果不能熟練掌握「電路原理」中的基礎知識,學生將無法准確而迅速地完成對復雜電路的分析,從而在深入學習其它相關知識和課程時感覺障礙重重;此外,「電路原理」還有模型理想抽象的特點,在運用「電路原理」的知識進行分析時,無一不是首先進行了假設和簡化,這種理想化的處理方法縱然為學生理解理論知識提供了方便,但同時也給學生綜合分析電路問題帶來一定的困難;再有,「電路原理」也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課程,在完整地解決一個電路問題的過程中,常常要用到建模的思想、理想化的處理方法、電磁學知識以及相關的多種數學知識。如果有某一方面掌握不佳,則會相應加大學生學習「電路原理」課程的難度。
⑶ 初中電路分析與技巧
1、看實物畫電路圖,關鍵是在看圖,圖看不明白,就無法作好圖,中考有個內部規定,混聯作圖是不要求的,那麼你心裡應該明白實物圖實際上只有兩種電路,一種串聯,另一種是並聯,串聯電路非常容易識別,先找電源正極,用鉛筆尖沿電流方向順序前進直到電源負極為止。明確每個元件的位置,然後作圖。
2、順序是:先畫電池組,按元件排列順序規范作圖,橫平豎直,轉彎處不得有元件若有電壓表要准確判斷它測的是哪能一段電路的電壓,在檢查電路無誤的情況下,將電壓表並在被測電路兩端。
3、對並聯電路,判斷方法如下,從電源正極出發,沿電流方向找到分叉點,並標出中文「分」字,(遇到電壓表不理它,當斷開沒有處理)用兩支鉛筆從分點開始沿電流方向前進,直至兩支筆尖匯合,這個點就是匯合點。並標出中文「合」字。首先要清楚有幾條支路,每條支路中有幾個元件,分別是什麼。特別要注意分點到電源正極之間為幹路,分點到電源負極之間也是幹路,看一看幹路中分別有哪些元件,在都明確的基礎上開始作電路圖,具體步驟如下:先畫電池組,分別畫出兩段幹路,幹路中有什麼畫什麼。在分點和合點之間分別畫支路,有幾條畫幾條(多數情況下只有兩條支路),並准確將每條支路中的元件按順序畫規范,作圖要求橫平豎直,鉛筆作圖檢查無誤後,將電壓表畫到被測電路的兩端。
4、看電路圖連元件作圖:方法:先看圖識電路:混聯不讓考,只有串,並聯兩種,串聯容易識別重點是並聯。若是並聯電路,在電路較長上找出分點和合點並標出。並明確每個元件所處位置。(首先弄清楚幹路中有無開並和電流表)連實物圖,先連好電池組,找出電源正極,從正極出發,連幹路元件,找到分點後,分支路連線,千萬不能亂畫,順序作圖。直到合點,然後再畫另一條支路[注意導線不得交叉,導線必須畫到接線柱上(開關,電流表,電壓表等)接電流表,電壓表的要注意正負接線柱]遇到滑動變阻器,必須一上,一下作圖,檢查電路無誤後,最後將電壓表接在被測電路兩端。
5、設計電路方法如下:首先讀題、審題、明電路,(混聯不要求)一般只有兩種電路,串聯和並聯,串聯比較容易,關鍵在並聯要注意幹路中的開關和電流表管全部電路,支路中的電流表和開關只管本支路的用電器,明確後分支路作圖,最後電壓表並在被測用電器兩端。完畢檢查電路,電路作圖必須用鉛筆,橫平豎直,轉彎處不得畫元件,作圖應規范。
6、識別錯誤電路一般錯誤發生有下列幾種情況: 是否產生電源短路,也就是電流不經過用電器直接回到電源負極;是否產生局部短接,被局部短路的用電器不能工作; 是否電壓表、電流表和正負接線柱錯接了,或者量程選的不合適(過大或過小了); 滑動變阻器錯接了(全上或全下了)。
⑷ 《電路》這一門課都學些什麼
掌握電路元件的性能,學會分析電路的行為,如電壓電流的分布,功率消專耗等,這是一門基礎屬課。是學習電子技術、電力系統、通信、控制等的基礎。只要有電的地方,就可以用電路來分析。還有一門與之配套的課《電磁場》,這兩門課加起來可以解決一切與電有關的問題。
⑸ 電路為什麼這么難啊,電路學習經驗分享
電路學習之旅
1、 初中電路知識
初中電路知識是非常基礎的,初中電路的內容考點有:
() 用電流表測量電流,學會怎麼使用電流表;
(2) 畫電路圖:應完整地反映電路的組成,即有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規范地使用電路元件符號,不能自選符號:交叉相連的點要畫粗黑圓點;合理地安排電路元件符號的位置,盡可能讓這些元件符號均勻地分布在電路中,使電路圖清楚美觀,並注意元件符號絕不能畫在拐角處;導線要橫平豎直,轉彎畫成直角,電路圖一般呈長方形;最好從電源的正極開始,沿著電流的方向依次畫電路元件,且知道在電路圖中導線無長短之分的原則。
(3) 電路設計:用若干個開關控制同一個用電器;開關的短路用法;單刀雙擲開關的應用;簡單的混聯
(4) 開路短路判斷:如果電路中用電器不工作(常是燈不亮),且電路中無電流,則電路開路;串聯電路或者串聯部分中一部分用電器不能正常工作,其他部分用電器能正常工作,則不能正常工作的部分短路。
(5) 簡單的電路故障分析;
(6) 了解電量Q=It,電壓U,電流I,以及歐姆定律:I=U/R 或U=IR
或R=U/I。
(7) 串並聯電路的特點
2、 高中電路知識
(1) 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特點;
(2) 測量電動勢和內阻;
(3) 測量電路(內接法和外接法)等等。
初高中中電路是基礎,相當簡單的。如果覺得很難也不要灰心,畢竟第一次入門這方面的知識,覺得難是理所當然的。那怎麼辦呢?多看書、多思考、多練習,反復幾次就會感覺其實沒那麼難了,也許會喜歡上了電路,感覺電路挺有趣的。
3、大學電路相關知識
大學的電路知識,才是真正的難點,因為大學的電路知識是為了以後工作中的實際應用做鋪墊。大學的專業知識是要應用到社會當中的,並不是只為了應付考試,所以學習的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實際應用電路設計更難,不學難一些進入社會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大學電路相關的專業課程有:電路原理、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電工電子技術等,電路原理是基礎,主要是學習一些基礎的理論及分析方法,真正的難點是模電數電。模擬電子技術比數字電子技術還要難一些,涉及到三極體組成的組合電路參數分析、運放電路計算、正反饋、負反饋等,每一個知識點都要認真理解、細心分析才行。數字電路主要考察邏輯組合分析,主要是0和1的組合分析,相對來說比模電簡單得多。想要把大學的專業課學好得認真聽課,認真思考,認真復習,認真總結。
⑹ 集成電路要學什麼課程
集成電路是現代電子技術中的關鍵領域之一,對於電子類專業的學生來說,集成電路是必修課程之一。學習集成電路需要掌握什麼課程呢?以下是集成電路學習的主要課程內容。1. 數字電路
數字電路是集成電路中最基礎和重要的部分,它是由數字電路基本邏輯門、觸發器、計數器伏則則等構成的。學習數字電路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數字電路中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包括布爾代數、卡諾圖、組合邏輯設計和時序邏輯設計等內容。
2. 模擬電路
模擬電路是集成電路中另一個重要的部分,它是由各種模擬電路器件、電路元件和各種放大器構成的。學習模擬電路需要掌握模擬電路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包括模擬信號的採集、放大、濾波、調制/解調等內容。
5. 集成電路製造技術
集成電路製造技術主要涉及集成電路的半導體物理學、晶體管製造、光刻技術、化學蝕刻技術等方面。學習集成電路製造技術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集成電路製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藝流程,應用集成電路製造技術進行設備維護和質量控制,提高集成電路製造效率缺棚和品質。
綜上所述,集成電路學習的主要課程包括數字盯搭電路、模擬電路、微處理器、電子設計自動化和集成電路製造技術等。這些課程內容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學科,對於學生學習和掌握集成電路的知識和技能都有很大的幫助。
⑺ 如何學習大學電路分析基礎這門課程
電路分析,到了後面的課程——模擬電子線路、以及以後的相關課程,比如電氣專業的電氣線路的基礎,還有通信專業的高頻電子線路等等。
電路分析是所有,這些課程的基礎。其實電路分析理論的核心,就是有源二端網路。
將所有的單元電路都可以看做是一個二埠網路,然後手咐一層層將復雜的電路按單元模塊剝離開來分析。
電路分析應該說有兩個階段,開始,學會用電壓分析電路。各點的電位,還有壓差,都可以反應當前電路的不同狀態;
第二個階段,就是用電流分析電路,這個階段,是你在掌握了更多器件的特性以後,可以用電流來分析。
包括這個時候電路里電流方向和大顫薯派小,很多電路,用這種方法一看,就知道整個迴路應該怎茄賀么走。
自己的一點建議。
歡迎採納
⑻ 大學電路理論主要學習什麼,研究對象是什麼
邱關源的《電路》教材。
本書主要內容有:電路模型和電路定律、電版阻電路的等效變權換、電阻電路的一般分析、電路定理、含有運算放大器的電阻電路、一階電路、二階電路、相量法、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含有耦合電感的電路、三相電路、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和信號的頻譜、拉普拉斯變換、網路函數、電路方程的矩陣形式、二埠網路、非線性電路簡介、均勻傳輸線,另有磁路和鐵心線圈及PSPICE簡介兩個附錄。
研究對象是電路,就是對不同電路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