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線路板的製作流程
製程名稱
制 程 簡 介 內 容 說 明
印刷電路板
在電子裝配中,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s)是個關鍵零件。它搭載其他的電子零件並連通電路,以提供一個安穩的電路工作環境。如以其上電路配置的情形可概分為三類:
【單面板】將提供零件連接的金屬線路布置於絕緣的基板材料上,該基板同時也是安裝零件的支撐載具。
【雙面板】當單面的電路不足以提供電子零件連接需求時,便可將電路布置於基板的兩面,並在板上布建通孔電路以連通板面兩側電路。
【多層板】在較復雜的應用需求時,電路可以被布置成多層的結構並壓合在一起,並在層間布建通孔電路連通各層電路。
內層線路
銅箔基板先裁切成適合加工生產的尺寸大小。基板壓膜前通常需先用刷磨、微蝕等方法將板面銅箔做適當的粗化處理,再以適當的溫度及壓力將乾膜光阻密合貼附其上。將貼好乾膜光阻的基板送入紫外線曝光機中曝光,光阻在底片透光區域受紫外線照射後會產生聚合反應(該區域的乾膜在稍後的顯影、蝕銅步驟中將被保留下來當作蝕刻阻劑),而將底片上的線路影像移轉到板面乾膜光阻上。撕去膜面上的保護膠膜後,先以碳酸鈉水溶液將膜面上未受光照的區域顯影去除,再用鹽酸及雙氧水混合溶液將裸露出來的銅箔腐蝕去除,形成線路。最後再以氫氧化鈉水溶液將功成身退的乾膜光阻洗除。對於六層(含)以上的內層線路板以自動定位沖孔機沖出層間線路對位的鉚合基準孔。
壓 合
完成後的內層線路板須以玻璃纖維樹脂膠片與外層線路銅箔黏合。在壓合前,內層板需先經黑(氧)化處理,使銅面鈍化增加絕緣性;並使內層線路的銅面粗化以便能和膠片產生良好的黏合性能。疊合時先將六層線路[含]以上的內層線路板用鉚釘機成對的鉚合。再用盛盤將其整齊疊放於鏡面鋼板之間,送入真空壓合機中以適當之溫度及壓力使膠片硬化黏合。壓合後的電路板以X光自動定位鑽靶機鑽出靶孔做為內外層線路對位的基準孔。並將板邊做適當的細裁切割,以方便後續加工。
鑽 孔
將電路板以CNC鑽孔機鑽出層間電路的導通孔道及焊接零件的固定孔。鑽孔時用插梢透過先前鑽出的靶孔將電路板固定於鑽孔機床台上,同時加上平整的下墊板(酚醛樹酯板或木漿板)與上蓋板(鋁板)以減少鑽孔毛頭的發生。
鍍 通 孔
一 次 銅
在層間導通孔道成型後需於其上布建金屬銅層,以完成層間電路的導通。先以重度刷磨及高壓沖洗的方式清理孔上的毛頭及孔中的粉屑,再以高錳酸鉀溶液去除孔壁銅面上的膠渣。在清理乾凈的孔壁上浸泡附著上錫鈀膠質層,再將其還原成金屬鈀。將電路板浸於化學銅溶液中,藉著鈀金屬的催化作用將溶液中的銅離子還原沉積附著於孔壁上,形成通孔電路。再以硫酸銅浴電鍍的方式將導通孔內的銅層加厚到足夠抵抗後續加工及使用環境沖擊的厚度。
外層線路
二 次 銅
在線路影像轉移的製作上如同內層線路,但在線路蝕刻上則分成正片與負片兩種生產方式。負片的生產方式如同內層線路製作,在顯影後直接蝕銅、去膜即算完成。正片的生產方式則是在顯影後再加鍍二次銅與錫鉛(該區域的錫鉛在稍後的蝕銅步驟中將被保留下來當作蝕刻阻劑),去膜後以鹼性的氨水、氯化銅混合溶液將裸露出來的銅箔腐蝕去除,形成線路。最後再以錫鉛剝除液將功成身退的錫鉛層剝除(在早期曾有保留錫鉛層,經重鎔後用來包覆線路當作保護層的做法,現多不用)。
防焊綠漆
外層線路完成後需再披覆絕緣的樹酯層來保護線路避免氧化及焊接短路。塗裝前通常需先用刷磨、微蝕等方法將線路板銅面做適當的粗化清潔處理。而後以網版印刷、簾塗、靜電噴塗…等方式將液態感光綠漆塗覆於板面上,再預烘乾燥(乾膜感光綠漆則是以真空壓膜機將其壓合披覆於板面上)。待其冷卻後送入紫外線曝光機中曝光,綠漆在底片透光區域受紫外線照射後會產生聚合反應(該區域的綠漆在稍後的顯影步驟中將被保留下來),以碳酸鈉水溶液將塗膜上未受光照的區域顯影去除。最後再加以高溫烘烤使綠漆中的樹酯完全硬化。
較早期的綠漆是用網版印刷後直接熱烘(或紫外線照射)讓漆膜硬化的方式生產。但因其在印刷及硬化的過程中常會造成綠漆滲透到線路終端接點的銅面上而產生零件焊接及使用上的困擾,現在除了線路簡單粗獷的電路板使用外,多改用感光綠漆進行生產。
文字印刷
將客戶所需的文字、商標或零件標號以網版印刷的方式印在板面上,再用熱烘(或紫外線照射)的方式讓文字漆墨硬化。
接點加工
防焊綠漆覆蓋了大部份的線路銅面,僅露出供零件焊接、電性測試及電路板插接用的終端接點。該端點需另加適當保護層,以避免在長期使用中連通陽極(+)的端點產生氧化物,影響電路穩定性及造成安全顧慮。
【鍍金】在電路板的插接端點上(俗稱金手指)鍍上一層高硬度耐磨損的鎳層及高化學鈍性的金層來保護端點及提供良好接通性能。
【噴錫】在電路板的焊接端點上以熱風整平的方式覆蓋上一層錫鉛合金層,來保護電路板端點及提供良好的焊接性能。
【預焊】在電路板的焊接端點上以浸染的方式覆蓋上一層抗氧化預焊皮膜,在焊接前暫時保護焊接端點及提供較平整的焊接面,使有良好的焊接性能。
【碳墨】在電路板的接觸端點上以網版印刷的方式印上一層碳墨,以保護端點及提供良好的接通性能。
成型切割
將電路板以CNC成型機(或模具沖床)切割成客戶需求的外型尺寸。切割時用插梢透過先前鑽出的定位孔將電路板固定於床台(或模具)上成型。切割後金手指部位再進行磨斜角加工以方便電路板插接使用。對於多聯片成型的電路板多需加開X形折斷線,以方便客戶於插件後分割拆解。最後再將電路板上的粉屑及表面的離子污染物洗凈。
終檢包裝
在包裝前對電路板進行最後的電性導通、阻抗測試及焊錫性、熱沖擊耐受性試驗。並以適度的烘烤消除電路板在製程中所吸附的濕氣及積存的熱應力,最後再用真空袋封裝出貨。
㈡ PCB板是什麼
PCB板就是印製電路板,又稱印刷電路板,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提供者。
PCB板按照線路板層數可分為單面板、雙面板、四層板、六層板以及其他多層線路板。
由於印刷電路板並非一般終端產品,因此在名稱的定義上略為混亂,例如:個人電腦用的母板,稱為主板,而不能直接稱為電路板,雖然主機板中有電路板的存在,但是並不相同,因此評估產業時兩者有關卻不能說相同。
再譬如:因為有集成電路零件裝載在電路板上,因而新聞媒體稱他為IC板,但實質上他也不等同於印刷電路板。我們通常說的印刷電路板是指裸板-即沒有上元器件的電路板。
目前的電路板,主要由以下組成:
線路與圖面(Pattern):線路是做為原件之間導通的工具,在設計上會另外設計大銅面作為接地及電源層。線路與圖面是同時做出的。
介電層(Dielectric):用來保持線路及各層之間的絕緣性,俗稱為基材。
孔(Through hole / via):導通孔可使兩層次以上的線路彼此導通,較大的導通孔則做為零件插件用,另外有非導通孔(nPTH)通常用來作為表面貼裝定位,組裝時固定螺絲用。(2)寶川電路板擴展閱讀:
採用印製板的主要優點是:
1、由於圖形具有重復性(再現性)和一致性,減少了布線和裝配的差錯,節省了設備的維修、調試和檢查時間;
2、設計上可以標准化,利於互換;
3、布線密度高,體積小,重量輕,利於電子設備的小型化;
4、利於機械化、自動化生產,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並降低了電子設備的造價。
5、特別是FPC軟性板的耐彎折性,精密性,更好的應用到高精密儀器上(如相機,手機.攝像機等)。
㈢ pcb板製作工藝流程
pcb電路板的製作流程:
一、內層;主要是為了製作PCB電路板的內層線路;製作流程為:
1,裁板:將PCB基板裁剪成生產尺寸。
2,前處理:清潔PCB基板表面,去除表面污染物。
3,壓膜:將干膜貼在PCB基板表層,為後續的圖像轉移做准備。
4,曝光:使用曝光設備利用紫外光對附膜基板進行曝光,從而將基板的圖像轉移至干膜上。
5,DE:將進行曝光以後的基板經過顯影、蝕刻、去膜,進而完成內層板的製作。
二、內檢;主要是為了檢測及維修板子線路。
1,AOI:AOI光學掃描,可以將PCB板的圖像與已經錄入好的良品板的數據做對比,以便發現板子圖像上面的缺口、凹陷等不良現象。
2,VRS:經過AOI檢測出的不良圖像資料傳至VRS,由相關人員進行檢修。
3,補線:將金線焊在缺口或凹陷上,以防止電性不良。
三、壓合;顧名思義是將多個內層板壓合成一張板子。
1,棕化:棕化可以增加板子和樹脂之間的附著力,以及增加銅面的潤濕性。
2,鉚合:,將PP裁成小張及正常尺寸使內層板與對應的PP牟合。
3,疊合壓合、打靶、鑼邊、磨邊。
四、鑽孔;按照客戶要求利用鑽孔機將板子鑽出直徑不同,大小不一的孔洞,使板子之間通孔以便後續加工插件,也可以幫助板子散熱。
五、一次銅;為外層板已經鑽好的孔鍍銅,使板子各層線路導通。
1,去毛刺線:去除板子孔邊的毛刺,防止出現鍍銅不良。
2,除膠線:去除孔裡面的膠渣;以便在微蝕時增加附著力。
3,一銅(pth):孔內鍍銅使板子各層線路導通,同時增加銅厚。
六、外層;外層同第一步內層流程大致相同,其目的是為了方便後續工藝做出線路。
1,前處理:通過酸洗、磨刷及烘乾清潔板子表面以增加干膜附著力。
2,壓膜:將干膜貼在PCB基板表層,為後續的圖像轉移做准備。
3,曝光:進行UV光照射,使板子上的干膜形成聚合和未聚合的狀態。
4,顯影:將在曝光過程中沒有聚合的干膜溶解,留下間距。
七、二次銅與蝕刻;二次鍍銅,進行蝕刻。
1,二銅:電鍍圖形,為孔內沒有覆蓋干膜的地方渡上化學銅;同時進一步增加導電性能和銅厚,然後經過鍍錫以保護蝕刻時線路、孔洞的完整性。
2,SES:通過去膜、蝕刻、剝錫等工藝處理將外層干膜(濕膜)附著區的底銅蝕刻,外層線路至此製作完成。
八、阻焊:可以保護板子,防止出現氧化等現象。
1,前處理:進行酸洗、超聲波水洗等工藝清除板子氧化物,增加銅面的粗糙度。
2,印刷:將PCB板子不需要焊接的地方覆蓋阻焊油墨,起到保護、絕緣的作用。
3,預烘烤:烘乾阻焊油墨內的溶劑,同時使油墨硬化以便曝光。
4,曝光:通過UV光照射固化阻焊油墨,通過光敏聚合作用形成高分子聚合物。
5,顯影:去除未聚合油墨內的碳酸鈉溶液。
6,後烘烤:使油墨完全硬化。
九、文字;印刷文字。
1,酸洗:清潔板子表面,去除表面氧化以加強印刷油墨的附著力。
2,文字:印刷文字,方便進行後續焊接工藝。
十、表面處理OSP;將裸銅板待焊接的一面經塗布處理,形成一層有機皮膜,以防止生銹氧化。
十一、成型;鑼出客戶所需要的板子外型,方便客戶進行SMT貼片與組裝。
十二、飛針測試;測試板子電路,避免短路板子流出。
十三、FQC;最終檢測,完成所有工序後進行抽樣全檢。
十四、包裝、出庫;將做好的PCB板子真空包裝,進行打包發貨,完成交付。
要使電子電路獲得最佳性能,元器件的布局及導線的布設是很重要的。為了設計質量好、造價低的PCB.應遵循以下一般原則:
布局
首先,要考慮PCB尺寸大小。PCB尺寸過大,印製線條長,阻抗增加,抗雜訊能力下降,成本也增加;過小,則散熱不好,且鄰近線條易受干擾。在確定PCB尺寸後,再確定特殊元件的位置。最後,根據電路的功能單元,對電路的全部元器件進行布局。
在確定特殊元件的位置時要遵守以下原則:
①盡可能縮短高頻元器件之間的連線,設法減少它們的分布參數和相互間的電磁干擾。易受干擾的元器件不能相互挨得太近,輸入和輸出元件應盡量遠離。
②某些元器件或導線之間可能有較高的電位差,應加大它們之間的距離,以免放電引出意外短路。帶高電壓的元器件應盡量布置在調試時手不易觸及的地方。
③重量超過15 g的元器件、應當用支架加以固定,然後焊接。那些又大又重、發熱量多的元器件,不宜裝在印製板上,而應裝在整機的機箱底板上,且應考慮散熱問題。熱敏元件應遠離發熱元件。
④對於電位器、可調電感線圈、可變電容器、微動開關等可調元件的布局應考慮整機的結構要求。若是機內調節,應放在印製板上方便於調節的地方;若是機外調節,其位置要與調節旋鈕在機箱面板上的位置相適應。
根據電路的功能單元,對電路的全部元器件進行布局時,要符合以下原則:
①按照電路的流程安排各個功能電路單元的位置,使布局便於信號流通,並使信號盡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
②以每個功能電路的核心元件為中心,圍繞它來進行布局。元器件應均勻、整齊、緊湊地拉剜在PCB上,盡量減少和縮短各元器件之間的引線和連接。
③在高頻下工作的電路,要考慮元器件之間的分布參數。一般電路應盡可能使元器件平行排列。這樣,不但美觀,而且裝焊容易,易於批量生產。
④位於電路板邊緣的元器件,離電路板邊緣一般不小於2 mm。電路板的最佳形狀為矩形。長寬比為3:2或4:3。電路板面尺寸大於200 mm✖150 mm時,應考慮電路板所受的機械強度。
布線
其原則如下:
①輸入輸出端用的導線應盡量避免相鄰平行。最好加線間地線,以免發生反饋耦合。
②印製板導線的最小寬度主要由導線與絕緣基板間的粘附強度和流過它們的電流值決定。
當銅箔厚度為0.05 mm、寬度為1~15 mm時,通過2 A的電流,溫度不會高於3℃,因此導線寬度為1.5 mm可滿足要求。對於集成電路,尤其是數字電路,通常選0.02~0.3 mm導線寬度。當然,只要允許,還是盡可能用寬線,尤其是電源線和地線。
導線的最小間距主要由最壞情況下的線間絕緣電阻和擊穿電壓決定。對於集成電路,尤其是數字電路,只要工藝允許,可使間距小至5~8 um。
③印製導線拐彎處一般取圓弧形,而直角或夾角在高頻電路中會影響電氣性能。此外,盡量避免使用大面積銅箔,否則,長時間受熱時,易發生銅箔膨脹和脫落現象。必須用大面積銅箔時,最好用柵格狀,這樣有利於排除銅箔與基板間粘合劑受熱產生的揮發性氣體。
焊盤
焊盤中心孔要比器件引線直徑稍大一些。焊盤太大易形成虛焊。焊盤外徑D一般不小於d+1.2 mm,其中d為引線孔徑。對高密度的數字電路,焊盤最小直徑可取d+1.0 mm。
㈣ PCBB與PCBA板有什麼不同
PCBA是 print circuit board assembly 即印刷電路板組裝品,就是貼件後的PCB。 PCBB沒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