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懷來收家用電器

懷來收家用電器

發布時間:2024-10-27 14:18:15

『壹』 "譚」姓氏的來源,郡望,還有同姓名人。

一、姓氏源流
譚(Tán 譚)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姒姓,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譚氏家譜序》所載,相傳堯時中原洪水泛濫,堯派鯀治水,鯀採用堵的方法,結果失敗了。遞舜即位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據說鯀的妻子夢食薏苡,醒來後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後,舜賜姒姓於禹。周初大封諸侯時,姒姓禹的後人一支被封於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西),爵位為子。譚國國勢一直不盛,不久就淪為齊國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於周莊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並了譚國。譚國國君之子逃亡到莒國(今山東省莒縣)。而留在故國的子孫就以國為氏,稱譚氏,史稱譚氏正宗,是為山東譚氏。
2、出自古代西南少數民族。據《萬姓統譜》的考證,巴南(今雲南、貴州一帶)六姓有譚氏,自稱盤瓠的後代,望出弘農,是為雲南、貴州譚氏。
3、出自談氏有避諱改姓譚氏。又據《萬姓統譜》所載,譚氏有避仇去言旁為覃,今嶺南(泛指五嶺之南),大致相當今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
4、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數民族中有譚姓:
① 景頗族勒羊氏,漢姓為譚。
② 壯、瑤、哈尼、滿、鄂倫春等族均有譚姓者。
得姓始祖:大禹。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堯任命鯀治理水患,但沒有成功。帝舜即位後改用鯀的兒子禹來治水而獲得成功,舜老了以後,禹接替了舜的帝位。周朝初年大封諸侯,把禹的後代封於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西),爵位為子,由於國勢一直不強盛,不久後就淪落為齊國的附庸地。春秋時期,齊桓公稱霸於諸侯,乾脆吞並了譚國。譚國國君之子逃到了莒國(今山東省莒縣),留在故國未走的子孫,遂以國為姓,並尊大禹為其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譚姓發源地在今山東省境內。漢代以前,山東、河南兩地是譚姓分布最廣的區域,譚姓歷史上三大郡望皆出於此兩省境內。漢代時,譚姓分布漸廣,據載,漢有隱士譚賢,太原(今屬山西)人。魏晉南北朝時期,是譚姓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變化時期,因北方戰火四起,譚姓也同別的士族一起徙遷南方,這次遷徙直接導致了以後歷代譚姓南方數量多於北方的格局,即由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變成了典型的南方姓氏,且居地范圍在湖南及其周邊地區最為集中。唐代是歷史上最繁盛的時期,社會安定,政治清明,在這樣一個家家戶戶安居樂業的時代,譚姓的發展更加快速,分布地域也更加廣泛。據載,唐末虔州南康(今屬江西)人譚全播,擁戴盧光稠起兵,連下虔、韶、潮三州,後在五代時任後梁的虔、韶二州節度開通使。宋元時期,金兵的入主中原和蒙古軍隊的南下,使得北方又處於混亂狀態,此期居於北方的譚姓更是向南方聚居。榮載史冊的著名人物也多出自南方。如宋有長沙(今屬湖南)人譚申,成都(今屬四川)人譚宏,金壇(今屬江蘇)人譚知柔。元有懷來(今屬湖北)人譚資榮,寧海(今屬浙江)人譚處端。清朝時,譚姓播遷出現新特點,這一時期,譚姓在國內的播遷基本完成,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都有譚姓分布,於是,譚姓把新的發展點著眼於國門之外。據載,此時有閩、粵譚姓遷至東南亞,僑於新加坡等國。今日譚姓以湖南、廣東、四川、湖北等省為多,這四個省的譚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譚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譚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四。
三、歷史名人
譚 峭:泉州(今屬福建省)人,五代時道教學者,從事辟穀養氣煉丹之術,著有《化書》六卷。
譚 綸:明代抗倭名將,江西宜黃人,嘉靖進士,初任台州(今浙江省臨海)制服,練兵抗倭。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巡撫福建,率戚繼光、俞大猷等平定境內倭寇。隆慶元年(1567年)總督薊遼,與戚繼光訓練部隊,加強北方防務。他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保,主持兵事三十餘年,與戚繼光共事齊名,號稱「譚戚」。
譚夫吾:戰國時期吳國人物,以其崇高的言行而彪炳史冊,頗為歷代賢良人士所推崇。
譚嗣同:字復生(1865-1898),號壯飛,又署華相眾生、東海褰冥氏、通眉生。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湖南瀏陽人,其父為巡撫。他曾游歷西北、東南各省。甲午戰爭後,憤中國積弱不堪,在瀏陽倡立學社。1896年入資為候初知府,在南京候缺,著《仁學》成稿。1897年,協助湖南巡撫陳寶箴、按察使黃遵憲等設立時務學堂,籌辦內河輪船、開礦、修鐵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設南學會,辦《湘報》,宣傳變法。八月以徐致靖薦,被征入京,任四品銜軍機章京,參與戊戌變法。九月政變發生,與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等同時遇害,史稱「戊戌六君子」。著作編入《譚嗣同全集》。
譚廷襄:浙江省山陰(今紹興)人,清代官員,歷任直隸總督、刑部尚書等職。譚紹光:廣西桂平人,太平天國將領。因在摧毀江南大營及攻克蘇杭的戰斗中有功,被封為慕王,後在蘇州被叛徒刺殺身亡。
譚紹光:太平天國慕王,廣西桂平人,1855年1月參加金田起義,英勇善戰,1860年因破江南大營和攻克蘇杭有功,被封為慕王。1862年率軍圍攻上海,打敗英法聯軍、華爾洋槍隊,後又轉戰太倉、崑山,屢創敵軍。1863年在蘇州被叛徒刺死。
譚元春:文學家,湖廣竟陵(今湖北省天門)人,與鍾惺同為「竟陵派」創始者。論文強調性靈,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主有《譚有夏合集》。
譚鑫培:湖北江夏(今武昌)人,近代京劇表演藝術家和戲曲革新家,其自創「譚派」,被譽為清代「同、光十三絕」之一。當時有「無腔不學譚」之說。
譚人鳳:湖南新化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早年入同盟會,參與鎮南關起義、河口起義和黃花崗之役。後在討袁失敗後流亡日本,一九一六年重新回國,寄居上海。有《石叟牌詞敘錄》存世。
譚延闓:字組庵(1896-1930),號畏三,湖南省茶陵人,曾任湖南諮議局議長、都督,後在國民黨政府中任南京政府主席、行政院長等職。
譚平山:廣東省高明(今高鶴)人,著名的國民黨左派人物,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大常委等職。
譚震林:湖南省攸縣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指揮家。曾組織領導過許多重要戰役,解放後任國務院副總理、人大副委員長、中央政治局委員等職。
譚冠三:湖南省耒陽人,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中共早期黨員。參加過秋收起義、湘南暴動,歷任政委、政治部主任等職。解放後被授予中將軍銜。
譚錫疇:河北吳橋縣人,著名地質學家,以大量證據糾正了德國人李希霍誤把白堊紀確定為二迭一石炭紀的錯誤推斷。著有《四川峨嵋山地質》、《北京西山地質志》等。
譚天度: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員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統一戰線工作者,廣東省政協副主席,1999年巳卯年,5月30日逝世,終年107歲。至目前為此,是中共歷史上年齡(享年)最大的黨員。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濟陽郡:晉惠帝時分陳留置郡,治所在洛陽。相當於今河南蘭考東境、山東東明南境。
齊 郡:西漢時改臨淄郡置郡,治所在臨淄(今屬淄博市)。相當於今山東淄博市和益都、廣饒、臨朐等縣地。
弘農郡:西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郡。置所在弘農(今河南靈寶北)。相當於今河南以南,宜陽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陝西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2、堂號
善斷堂:唐憲宗時候,譚忠為燕的牙將,受燕的派遣出使魏。恰恰這時朝廷派大軍越過魏國去伐趙。魏牧田季安要興兵,譚忠說:「不可!如果興兵,就是對抗朝廷,魏的罪就大了。」季安採納了他的話,按兵不動。譚忠又說服燕牧劉濟出兵幫朝廷伐趙,連克趙城饒陽、束鹿。魏和燕都受到朝廷表彰,大家都佩服譚忠善斷。
另外,譚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濟南堂」、「弘農堂」、「濟陽堂」、「六升堂」、「雙桂堂」、「壹本堂」、「源本堂」、「敦倫堂」、「敦本堂」、「思親堂」、「善斷堂」等。
五、宗族特徵
1、譚姓先祖為帝禹,仁德賢明。譚姓以其祖為榮,不忘大禹治水的精神,承前啟後,人物輩出。特別是近現代史上涌現出大批追求進步,為國流血的譚姓志士仁人,如譚嗣同、譚震林等。
2、譚姓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姓氏。
3、譚姓所立堂號如「敦倫」、「思親」之中,仍不忘對後人的諄諄教誨。
============================================================
【譚姓宗祠通用對聯】
〖譚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七齡登第;
三策攄奇。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古代「神童」譚昭寶事典。下聯典指宋代郴州教授譚世勛(字彥成,長沙人)事典。
宣猷邊塞;
錫春土茅。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末長沙人譚世勛,字彥成,元符年間進士,歷官郴州教授、秘書省正字。曾扈從皇帝到金兵帥帳,以十條理由說金兵進軍之弊、講和之利。張邦昌建傀儡政權稱「楚帝」時,請他直學士院,他以病為借口不上任。著有《師陶集》等。下聯典指明代滁州人譚淵,英武而有膂力,洪武年間襲父親譚勝的職務,任燕山衛副千戶。後跟從燕王朱棣(成祖)起兵,奪九門,破雄縣,立有戰功。土茅,土階茅屋,以土為階,以茅草蓋屋。指居住簡朴。
土茅錫券;
邊塞宣猷。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上下聯互易),上聯典指明代副千戶譚淵,滁州人。有膂力,引兩石弓,發無不中,從燕王起兵,奪九門,破雄縣,驍勇善戰,夾河之戰中,以馬蹶被殺,謚壯節。下聯典指宋代郴州教授譚世勛,元符進士,又中詞學兼茂科,後扈駕至金帥帳,以十害說其用事者,言講和之利,詞意中激,金人聳聽。
-----------------------------------------------------------------
〖譚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七歲能登上第;
三子盡作大夫。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人譚昭寶,相傳七歲應童子試而登上第。下聯典指北宋始興人譚佚,皇祜年間進土,三個兒子也都成為名大夫。
仙客練月得到;
烈婦漬血留痕。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唐譚峭煉丹得道,後仙去。下聯典指宋譚氏婦趙氏為元兵所害,血濺殿楹,如婦人抱嬰兒狀。
-----------------------------------------------------------------
〖譚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十載父子雙進士;
一時兄弟兩將軍。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元符進士譚世勛與其父譚申政和進士,其間時隔約十年。本聯可作譚姓家祠聯。下聯典指元代帥左都監譚資榮,以其弟資用攻汴梁有功,舉資用代其職。
為人樹起脊樑鐵;
把卷撐開眼海銀。
——清·譚嗣同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末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譚嗣同自題聯。
頗有清香留畫戟;
翩然彩服效扁舟。
——清·譚延闓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光緒進士譚延闓自題聯。
吟看桂生溪月上;
醉聽鯤化海濤翻。
——五代·譚用之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五代詩人譚用之《送友人歸青社》詩句聯。
竹徑支分班玉筍;
江灣族聚躍金麟。
——佚名撰廣東省英德市英城鎮江灣村譚氏宗祠聯
據譚氏族譜載,其入英始祖譚嗣敬於洪武十二年(1379年)「自南京住機遷茲英土竹逕都(今大站鎮樟灘管理區果樹頭村)居住」。譚嗣敬於洪武十九年獲貢,曾出任浙江慈溪縣令(見《韶州府志》、《英德縣志》)。六世祖譚竹坡約於明嘉靖初年,攜室來村創業。至乃孫譚亮采(字熙台以武舉人資格出任湖南湘鄉、善化兩任知縣)在村中毗鄰而建乃兄雲台及自身祠兩座,於是,譚姓遂為村中望族。長房雲台祠於1992年重修。據譚姓族譜稱,其遠祖「可奕公於唐咸通十四年(873年)次子守祿公,自江西吉安泰和縣遷居湖南茶陵州上塘太平圍落籍。」「湘省譚氏之盛,居全國之冠。蓋可奕公元孫十八宏中,除宏政改宏帙遷江西虔州,復遷廣東落籍外,其餘十七宏後裔,俱散布湖南全省,其盛可知。而茶陵譚氏尤稱巨族,民國偉人譚延闓屬焉。」該譜又稱:「考譚氏有虔翁,諱崇紀,號宏帙。誥贈資政大夫。原由湖廣遷居江西堯州虔化縣西俊村。今屬贛州,隋唐稱虔州,故名虔,嗣因避亂,於宋建隆三年(962年)壬戍,率眾裔遷居南雄珠璣巷沙水村。寧靜後復遷於虔。至何時再來廣東,未有記載,大約在洪公(虔公長子,登進士,任廣州儒學提舉)出任廣州時間耳。」據此可知,譚宏帙乃隨子遷粵,成為譚氏之「入粵始祖」。
-----------------------------------------------------------------
〖譚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攬湖海英豪,力維時局;
勖沅湘子弟,共贊中華。
——清·譚嗣同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末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譚嗣同1897年自撰聯。
終南山上神人,涉獵文史;
棲隱洞中道士,出入金門。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南唐國子司業譚峭,泉州人。好仙術,居嵩山十餘年,後登青城山,相傳仙去。亦稱紫霄真人。
勛名炳炳,榮列戊戌六君子;
偉績昭昭,號稱關隴一文人。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末維新派譚嗣同,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曾設立算學會,結合維新志士講求變法救亡之道。1896年至南京任候補知府。1898年授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與新政。戊戌政變時為袁世凱出賣,遇害。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譚嗣全集》。下聯典指清代洮州訓導譚詠昭,字仲回,武威人。制行堅潔,擅詩文,為同光間「關隴文人第一」。有《看雲書屋詩文集》。
祖宗來自江西,慕三閭風景、五指煙霞,欽仰大夫先屈子;
嗣孫守成湖北,綿千秋俎豆、萬古馨香,堪羨公爵邁邢侯。
——佚名撰譚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北省秭歸縣樂平里譚氏宗祠聯。
今日之東,明日之西,光陰冉冉,歲月攸攸,走不盡楚峽秦關,填不滿深潭慾海,力如項羽,智若曹操,烏江赤壁空煩惱,為什麼?請君息坐片時,試把寸心思前想後,得安閑處且安閑,留些奔波過明日;
這條路來,那條路去,風塵僕僕,道途茫茫,牽未住朱顏白發,帶未走黃金碧玉,富似石崇,貴比楊素,綠珠紅拂皆成夢,今何在?替我解下數文,沽酒半壺猜三通兩,會暢飲時應暢飲,西出陽關無故人。
——佚名撰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城東西江北岸山譚公廟聯(76+76=152字)
廟祀元代寧海(今屬浙江省,一說山東省弁平縣)人譚處端,「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七大弟子之一,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稱為「全真七子」。其人道行高深且行俠丈義,頗得人心;在廣西梧州城東,西江北岸山上,舊時立有「譚公廟」,所紀念為他正直俠義,扶危濟困,尤其是對水火災禍預見異常准確,而舊時的梧州水火兩災頻繁,故人們立廟祀之,以求蔭佑。該廟已毀多年,今僅存遺址,在梧州家用電器廠內。據地方誌載,舊時廟中有這副長柱聯,內容頗有意思和哲理。
============================================================
附錄:【譚姓典故、趣事】
〖譚夫吾與張胥鄙〗
據《吳縣志》記載,戰國時期曾有一位名叫譚夫吾的人,以無比崇高的言行受到後代人的傳頌。譚夫吾是吳國人,與一位名叫張胥鄙的人交情甚篤,後來又因為一些事情絕交了。張胥鄙觸犯法律被捕入獄,將要處以死刑。譚夫吾命令自己的一些隨從將他從牢獄中解救出來,當張胥鄙得知是譚夫吾救了他性命時,就找到譚夫吾,說道:「先生您義薄雲天,我一介小人,跟您有天壤之別,因此我開始與您交好,後來又覺得不合適而與您絕交了。我聽說君子不因為周圍的環境而放棄自己的志向,改變自己的行為。今天我如果跟先生您逃走的話,雖然我會獲得安全,但卻因為貪生怕死而改變了自己的意願和行為。這叫做因危易行,是我所不願意做的事。」這些話說完後,張胥鄙以頭觸牆自殺了。
譚夫吾悲痛地說:「我要救他性命卻不被接受,有討好的嫌疑;我不明白他高潔的志向,而自作主張救他出來,這是我的愚魯之處。哎,我這樣愚笨,實在對不起君主,也對不住朋友,我真是太虛偽了!世人將因此而討厭我,至於我自己,我是再也沒有顏面活在這世上了!」說完這些,他也自刎身亡!
--------------------------------------------------------------------------------
譚姓來源
1、出自姒姓。即我國譚氏家族的祖先,正是出自聖君夏禹的姒姓後裔。據史書記載,周朝初年大封諸侯時,建立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西),爵位為子,由於國勢一直不強盛,不久淪為齊國的附庸。春秋初年,齊桓公稱霸諸侯,吞並了譚國。譚國國君之子便逃到莒(今山東省莒縣)國,而留在故國未走的子孫,只好以國為氏,稱譚氏。
史書中關於譚姓的記載最早見於《左傳》魯庄公十年:「冬十月,齊師滅譚,譚子奔莒。」無獨有偶的是,在《詩經》中也有類似記載,詩曰:「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詩中的譚公就是指譚國的諸侯王,譚國在濟南平陵縣西南。齊桓公滅譚國的原因是譚國失禮於齊,據說,齊桓公出師經過譚國,譚國國君沒有表現出當時應有的禮儀,後來齊桓公班師回國後,其他的諸侯小國都來祝賀,譚國又沒派使者前往祝賀。於是,當年(前684年)冬天,齊桓公便以此為理由滅掉了譚國。實際上,春秋時期正是諸侯逐鹿中原之時,齊桓公滅掉譚公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爭霸。
譚國滅亡後,國君譚伯逃奔到了莒(今山東莒縣),留在故國的子孫,為了紀念故土,便「以國為氏」,以譚姓相傳,這在《姓譜》和《姓纂》中均有記載。
譚伯是大禹的後代,因為大禹姓姒,所以有人稱譚姓「系出姒氏」。明代蘇平仲曾做一譚氏家譜,在譜序中寫道:「譚本姒姓,子爵。」《史記》說帝禹姓姒。帝禹就是堯時中原洪水泛濫,因治水而立功的大禹。而大禹姒姓的由來是因為大禹的母親修已「吞薏苡而生禹」。「薏苡」是一種草本植物,當時被視為仙草,實際它有葯用價值。於是,大禹便取苡的一部分與「女」合為「姒」姓。古時侯的姓如「姬」、「姜」等,都帶有「女」部。大禹是鯀的兒子,鯀的父親是顓頊,祖父是昌意,曾祖父是黃帝。
姒姓夏朝滅於子氏商,商滅於姜姓國周。周朝初年大封先聖的後代,將一部分夏禹的姒姓子孫,封於譚國,爵位為子,這便是譚國、譚姓的來由之一。
2、出自古代西南少數民族。據《萬姓統譜》的考證,巴南(今雲南、貴州一帶)六姓有譚姓,自稱盤瓠之後,望出弘農。《姓譜》記載的「巴南大姓有譚氏」,在《萬姓統譜》中也有記載:「巴南大姓有譚氏,碌瓠(pan hu)之後,望出弘農。」望出弘農的意思是指譚姓的望族居住在弘農郡,弘農郡即今河南以南、宜陽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陝西洛水、社川河上流、丹江流域的地區。
碌瓠也可寫為盤瓠,又稱盤王,是流傳於湖南、貴州、雲南、廣西、廣東、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區瑤、畲、苗族等少數民族的英雄祖神。《後漢書·南蠻傳》中有關盤瓠的記載,高辛氏糠是黃帝的曾孫,15歲的時候因輔佐顓頊而建立了很大的功業,被封為諸侯,都城在高辛。後來他遭遇一吳姓將軍的侵擾,為此招募天下人,說誰能將吳將軍的頭斬下來獻給他,他就把女兒嫁給他。當時,他喂有一條名叫盤瓠的狗,身上長著五顏六色的毛。盤瓠聽到後,竟出其不意地將吳將軍的頭叼了回來並放到糠的帳下。糠沒有辦法只好將女兒讓盤瓠帶走。盤瓠帶著公主來到南方一座大山的石室里,後來生了12個孩子——六男六女,盤瓠和他的孩子們,世世代代在此地繁衍生息,便發展成了被史書稱為「蠻」的少數民族。這個傳說雖然荒誕,卻在《山海經》、《搜神記》、《淮南子》、《水經注》中都有描述。
根據瑤族人的傳說,盤瓠的後代主要有12個姓,分別是:盤、目瞫、包瞫、黃、李、鄧、周、趙、唐、雷、馮、胡。其中的暉,在歷史演變中逐漸變化為覃、譚、潭三姓,暉姓反而消失。
近代考古學表明,神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信性。盤瓠是人是犬,亦或只是一圖騰象徵,且不深究,但關於他的傳說至少說明了在南方確實有譚姓的另二源頭。後人對盤瓠居住的南山加以考證,發現南山為當時(考證時期)的辰州盧溪縣西的武山,也就是現在湖南瀘溪縣境內,屬湘西地區。
3、談氏有避諱改姓譚者。而譚氏也有避仇去言旁改姓覃氏的,今嶺南多此姓。
-----------------------------------------------------------------
譚姓遷徙史
秦漢時期
譚姓發祥地應當在今山東省境。漢代前後,譚姓發源於北方,也繁衍於北方,主要以山東、河南分布最為廣泛,故譚姓望族也系出此兩省境內。
公元前684年,齊國吞並譚國。譚國國君由山東北部逃到東南部的莒。留在故國未走的譚國人,便以國為氏,繼續在山東北部生活,繁衍後代。期間有一部分譚姓人沿著東海岸到達了吳越地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了秦王朝,不久,因暴虐而失國。楚漢之爭,項羽敗於垓下,漢高祖劉邦建立漢王朝。據《萬姓統譜》記載,漢代有個叫譚閑的人任河南尹。漢朝時,譚姓「望出弘農」的局面已經基本奠定。整個西漢、東漢時期,北方譚姓的分布及播遷特徵是:源於北方,衍於北方,以山東、河南地區分布最為廣泛。西漢時期,漢哀帝時尚書令姓譚,漢元帝時有譚姓人任太僕,漢平帝時有譚姓人任朔方太守,這些是譚姓人在西漢朝廷為官的情況。其間,西漢還有一位公主的女婿也姓譚,由此可見,譚姓早在西漢已經成為顯姓了。
魏晉南北朝時期
北方戰亂頻仍,舉族遷徙以避戰亂遂成順世之舉。譚姓也同其他士族一樣大舉南遷,這使得譚姓由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轉變為一個典型的南方姓氏。
魏晉南北朝之時,譚姓大舉南遷。這次南遷導致譚姓由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變成了較典型的南方姓氏。此後歷代譚姓多以南方分布為主。其中以今湖南及其四周各地最為稱盛。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譚姓在南邊的吳國已成顯姓,有的還擔任了吳國的軍事將領。據《三國志·魏書》記載,魏明帝年間,王基擔任尚書,後來到荊州(今湖北襄陽)任刺史,又做了揚烈將軍,帶兵攻擊吳國。當時吳國夷陵(今湖北宜昌)的守將是安北將軍,名譚正。
南齊時期,零陵郡的譚弘寶家族四世同堂,已是人丁興旺的大家族了。當時的零陵郡地處湘南,包括今天從湖南湘鄉到零陵一帶直至廣西桂林以北的大片地區,而譚姓則主要居住在湘鄉零陵一帶。
到了梁武帝時期,譚姓在廣東始興(今廣東始興)已成顯姓。據《廣東通志》記載,始興人譚儋幼年讀了許多書,還練就了一身武藝。太清二年(584年),侯景勾結戍守長江的蕭正德,渡江進攻建康。侯景兵馬所到之處,屠城洗劫,殘暴無比。他的野蠻行徑引起南方人民的普遍反抗,譚儋也招集始興有勇有智的人士,保衛始興。始興民眾很佩服譚儋的為人,便想推舉他做守城的主將。當時另一位姓譚的人譚世遠與刺史蕭勃交好。譚儋發現譚世遠處世無常,推測他可能會背叛蕭勃,便不做守將而回了家。後來,蕭勃真的被譚世遠所殺。由此,譚姓族人十分佩服譚儋善於識人的本領。陳代初年,桂陽郡外兵留異反叛,譚儋和侯安都在桃枝嶺戰敗留異。適逢陳寶應在福建一帶反叛,留異便逃到陳寶應處,請求庇護。譚憺帶領水兵前去討伐,在晉安俘虜了陳寶應,又捉拿了留異並將之解送到京城。譚儋因此被提拔為本郡的太守。
隋唐時期
隋唐以前,見於史書和方誌記載的譚姓族人的活動情況基本如上所述。由譚姓族人的播遷情況可以看出其由北向南的遷徙的簡要歷程。
五胡十六國的戰亂局面到北周王朝結束,自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以後四百多年的分裂混戰局面被楊堅於公元589年統一,楊堅出身漢族貴族官僚家庭,其父楊忠從宇文泰關西起兵,賜姓普六茹氏,封隋國公。楊堅受到過鮮卑貴族的排擠和危害,因此在隋朝初年頗行人君之道,深受人民歡迎。隨著社會財富的積聚,隋王朝對人民也開始刻薄起來,隋煬帝楊廣即位(604年)後,更是窮奢極欲,好大喜功。從大業八年(612年)起,飢寒交迫的人民群眾開始反抗,起義的地區逐漸擴大到山東、河北、寧夏、河南、江蘇、浙江、江西、廣東等省。
大業十三年(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淵自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晉源鎮)起兵叛隋。隨即攻破長安,擁西京留守代王楊侑為帝,是為恭帝,改大業十三年為義寧元年,遙尊楊廣為太上皇。第二年三月楊廣死,五月李淵逼迫楊侑讓位,自立為帝,國號唐,是為唐高祖,改元武德。隋亡。
譚姓在隋唐時期主要分布於山東、河南、江西等省。唐玄宗時期(712—742年),山東一部分譚姓人因戰禍頻繁,無法立足,便開始南遷。他們起初遷往河南,後來輾轉來到江西等地,最後落腳於湖南。
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與混亂造成了歷史上「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這種分裂引起了北方部落契丹對燕雲十六州的侵佔,破壞了北方的國防屏障,嚴重地威脅著漢民族政權的生存。公元10世紀中葉,中國歷史的發展出現了建立以漢族政權為主的封建統一政權的趨勢。河北大名譚延美家族便是在這種混亂而至統一的過程中興盛起來的。
宋元時期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西、湖南三省。
明清時期
譚姓已遍布大江南北,分布於安徽、浙江、湖南、廣東、江西、四川、山東、雲南等地。

閱讀全文

與懷來收家用電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世紀嘉美傢具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7
錘子手機充電口維修多少錢 瀏覽:472
合肥元進哈弗售後電話 瀏覽:926
北京前鋒燃氣灶維修電話 瀏覽:797
超市翻新新格局怎麼形容 瀏覽:738
注冊電氣維修公司需要什麼 瀏覽:921
淘寶賣的傢具怎麼樣 瀏覽:8
重慶長虹維修電話 瀏覽:985
南通木門套廠家電話是多少 瀏覽:776
維修上柴發動機用哪些工具 瀏覽:271
冷卻液漏了維修多少錢 瀏覽:314
傢具膠怎麼開膠 瀏覽:543
木頭傢具怎麼樣去漆 瀏覽:857
中國出口鞋的廠家電話是多少 瀏覽:334
防水膠帶要什麼材料 瀏覽:628
如何改裝越野車防水 瀏覽:988
萍鄉酒店傢具怎麼樣 瀏覽:424
www麗芙家居 瀏覽:15
靜電噴塗的暖氣片如何翻新 瀏覽:827
老式傢具怎麼護理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