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高頻振盪電路
一種高頻雙頻帶振盪電路,包括在第一頻帶中產生振盪的第一振盪電路,在第二回頻帶中產生振盪的第二振盪電路答,以及一個緩沖放大器,該緩沖放大器通過第一級間耦合元件來輸入所述第一振盪電路的輸出,通過第二級間耦合電容來輸入第二振盪電路的輸出。通過外部提供的控制電壓來使第一和第二振盪電路中的一個進行工作,實現第一和第二振盪電路在動作與不動作之間的切換。
『貳』 電話機雙音多頻撥號電路是怎麼回事呀
答:最早的自動電話,是由美國堪薩斯城的一個殯儀館老闆阿爾蒙·B·史端喬發明的,因為當地殯儀館多,往往話務員接錯電話使他失去生意,他決心發明一種不用人工接轉的自動電話機,經過幾年研究,終獲成功。1892年11月3日,史端喬發明的「步進式自動電話接線器」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拉波特城投入使用,這樣,拉波特城的電話局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自動電話局。
史端喬的發明是在每部電話機上安裝一個圓形可旋轉的撥號盤,下面連接有十個凸牙的圓盤,如果撥「激遲1」,它下面的簧片就會在凸牙的碰觸下接通一次,發出一個電脈沖,撥「2」,就發兩個脈沖……,撥「0」,它發十個脈沖。電話局收到這些電脈沖後,驅動步進電機旋轉與所撥號碼數相同的步數,通過層層分線器接通不同的電話,這種方式,稱為「步進式自動電話」。這種撥號方式稱為「脈沖撥號」(標注為:P)。這種撥號方式優點是結構簡單容易製造,缺點是易受干擾而接錯,這是因為所有干擾(雜訊)都會引起信號幅度的變化,如果撥的是「5」正好乾擾來了,電話局那邊就會誤認為是「6」或「7」,盡管只有一位數錯了,但接通的電話已經不是你所需要接通的那個電話了。
為克服這些缺陷,隨著技術進步,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的應用,給徹底改變撥號方式提供了可能。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即AT&T)的創始人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受美國彩電信號傳輸的啟發,發明了雙音頻撥號(標注為:T),把原來信令信號的調幅(脈沖)變成了調頻(音頻),由於使用的頻帶相當的窄,局端(電話局那邊)可使用一個600~1800Hz的帶通濾波器把信令信號和干擾(雜訊)分開,並且把能量主要集中在音頻高端的雜訊干擾幾乎全部濾除。在信噪比為零分貝的這種極端的條件下(信號和噪音同樣大),仍能准確無誤地辨別出所撥正確號碼,使錯接率幾乎為零。
另外,雙音頻撥號還有節約撥號時間的優點,撥號時,尤其是在撥「0」時,僅僅是撥,就要用1秒多,而等撥盤自己轉回來,又要差不多要等待2秒的時間,因此,如果一個8位電話號碼,僅撥號就要用20秒到半分鍾。但是使用雙音頻撥號,用5~6秒就夠了。
雙音頻撥號對所用音頻的頻率准確度要求很嚴格,因為凱鉛埋頻率決定號碼,按規定,頻率誤差要求在1.5%之內,而且每次必須同時發出一高一低兩個音頻的聲音,也就是「和聲」,解碼電路才認為是有效信號予以解碼,否則,一律按雜訊處理。為使頻率穩定,雙音頻的電話機內必須使用帶有石英晶體穩頻的振盪器,為降低成本,石英晶體直接選用和美國彩色電視機一樣的晶體,3.58MHz(3579545)的那種。這樣彩電和電話機使用同一石英晶體,批量大成本就低了。
石英晶體振盪器產生的四個低頻,分別是697Hz,770 Hz,852 Hz和941Hz,四個高頻,分別是1209 Hz,1336 Hz,1477 Hz和1633Hz,這些頻率的聲音每次讓一個低的一個高的同時響,就成了和聲,它們分別組合一共形成16個雙音頻,分別代表0(941Hz+1336 Hz)、1(697Hz+1209 Hz)到9(852Hz+1477 Hz)十個數字,一個「星」(電話按鍵最左盯螞邊那個),一個「井」,餘下四個(凡是包括1633 Hz的)代表A、B、C、D。局端收到和聲後,通過解碼集成塊解出正確號碼。所以,所有電話機都得使用帶石英晶體振盪器和雙音頻編碼集成塊。
局端為和脈沖撥號(撥盤式)的老式電話機實現平穩過渡,所有解碼板都同時兼容P/T兩種兩種撥號模式,而按鍵式電話機為了適應所有的場合,在後部也有一個P/T開關,讓用戶選擇所使用的撥號方式(P脈沖或T雙音頻)。
『叄』 二極體混頻電路混頻後的頻率為多少
混頻出來的頻率fo為輸入頻率的整數倍的和、差值,表達為fo=|pf1±qf2|,式中p、q均取整數。
最後取哪個頻率由輸出濾波器的通帶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