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路的暫態分析
含有動態元件L和C的線性電路,當電路發生換路時,由於動態元件上的能量不能發生躍變,電路從原來的一種相對穩態過渡到另一種相對穩態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電路中所發生的物理過程稱為暫態,揭示暫態過程中響應的規律稱為暫態分析。
對於電路的非穩定狀態(啟動、故障、短路等)進行分析,就是電路的暫態分析。這是因為上述狀態都是暫時的,非正常狀態。
相關:
1、ab間的開路電壓是從a出發,經35V電壓源、30歐姆、30歐姆到達b這條路徑上的電壓,從a到b稱為列方程的行進方向;
2、在行進方向上,遇到電壓源+極,電壓源電壓取+,反之,取—;
3、在行進方向上,若電阻上的電流方向與行進方向一致,電阻上的電壓取+,反之取—。
4、本題ab間的開路電壓:Uoc=35+30×0—30×0.5=20V
㈡ 電路暫態分析題 求具體步驟
KCL:i1=i2+ic;
i2=Uc(0+)/8=12/8=1.5(A)。
KVL:4×i1+Uc(0+)=12,4i1+12=12,i1=0。
即:i1(0+)=0。
i2+ic=0,ic=-i2=-1.5(A)。即:i2(0+)=1.5A,ic(0+)=-1.5(A)。
㈢ RC電路暫態
一個電阻和一個電容串聯接入一個直流電源,是電容器的充電過程,充電完成後電容兩端的電壓等於電源電壓,電路處於斷路狀態。但當開關接通的瞬間(t=0),電容器原來不帶電荷,其兩端的電壓為0,此時電阻兩端的電壓為最大即電源電壓,充電電流也為最大(E/R);在充電過程中,隨著電容器極板上電荷的增多,電容器兩端電壓逐漸升高,而充電電流逐漸減少;最後當電容器兩端電壓上升到等於電源電壓時,充電電流下降為0,暫態過程結束,電路處在穩定狀態。
相反,放電開始的瞬間,放電電流最大;隨著放電的亮此繼續,電容器兩端的電壓逐漸下降,放電電流也隨之減少;放電完畢,電容器兩端電壓和電路中的電流均為0,這時電路進入穩定狀態。
無論電容器充電還是放電,電流、電壓隨時間變化的曲線都是開始較快,以後逐漸減慢,直至無限接近最終值。電則猛容器充電時,當電路中電阻一定,電容量越大則達到同一電壓所需要的電荷就越多,因此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若孫鍵橋電容量一定,電阻越大,充電電流就越小,因此充電到同樣的電荷值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放電規律也是如此,這說明R和C的大小影響著充、放電時間的長短。R與C的乘積加RC電路的時間常數τ,即 τ = RC 。
充電和放電的快慢可以用τ來衡量,τ越大,充放電越慢,即暫態過程就越長。反之τ越小,暫態過程就越短。在實際應用中,當暫態過程經過5τ時間後,可認為暫態過程基本結束,已進入穩定狀態了。
㈣ 電路的暫態分析
電路的暫態過程中,電流和電壓變化的快慢一般是如下的表達式:
1、增長式的:u(t)=u0(1-e^(-t/τ)),I(t)=I0(1-e^(-t/τ))。
2、減小式的:u(t)=u0×e^(-t/τ),I(t)=I0×-e^(-t/τ)。
從表達式中,我們要了解電流或電壓的變化速度,對表達式求導即可(關於時間常數τ來求導)。從而可以知道,時間常數τ越大,其導數就越小,變化就越慢。所以選擇(2)。
㈤ 電路分析,一階線性電路的暫態過程
解:t<0時,電路處於穩態,電容相當於開路。
此時,Is=2A電流源與R1=30Ω、R2=10Ω串聯構成迴路,所以R2兩端電壓為:U=Is×R2=2×10=20(V)。即電容串聯電壓源Us的電壓為U=20V。
所以:Uc(0-)=U-Us=20-10=10(V)。
根據換路定理,Uc(0-)=Uc(0+)=10V,即t=0+時,電容相當於一個10V的電壓源。t=0+時的等效電路如下:
t=∞時,電流源外部總電阻為:R=R3∥(R1+R2)=10∥(30+10)=8(Ω),因而電流源兩端電壓為:U=Is×R=2×8=16(V),所以:i(∞)=U/(R1+R2)=16/(30+10)=0.4(A)。
R2兩端電壓為:U2=i(∞)×R2=0.4×10=4(V),因而Uc(∞)=U2-Us=4-10=-6(V)。
再將電路中的電壓源短路、電流源開路,從電容斷開處,可以得到電路的等效電阻為:Req=R2∥(R1+R3)=10∥(30+10)=8(Ω)。所以電路的時間常數為:τ=RC(因為沒有給出電容C的值,無法計算時間常數τ,在下面的式子中只能用τ來表示)。
根據三要素法:f(t)=f(∞)+[f(0+)-f(∞)]e^(-t/τ),有:
Uc(t)=-6+(10+6)e^(-t/τ)=-6+16e^(-t/τ) V;
I(t)=0.4+(2-0.4)e^(-t/τ)=0.4+1.6e^(-t/τ) A。
㈥ 電路暫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