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直沒有明白數字電路中"線或"是什麼意思,它與「線與」是什麼關系
與或非並不是三種狀態,而代表了三種基本的運算功能,即邏輯與、邏輯或和邏輯非。這些基本運算功能是數字電路設計中的基石,但它們與具體的集成塊並無直接關聯。不同的集成塊可能具有不同的運算功能,如與門、或門、非門等,這些集成塊可以組合使用,實現更復雜的邏輯運算。
在數字電路中,「線與」和「線或」是兩種常見的邏輯運算形式。「線與」指的是所有輸入信號同時為高電平時,輸出為高電平,否則輸出為低電平。而「線或」則是指所有輸入信號同時為低電平時,輸出為低電平,否則輸出為高電平。從這個角度來看,「線與」和「線或」實際上是與門和或門的基本運算功能在電路連線上的應用形式。
與門和或門是數字電路中最基礎的兩種邏輯門,它們的運算規則決定了「線與」和「線或」在實際電路中的表現。與門的輸入信號通過邏輯與運算後,輸出為高電平。或門則是將輸入信號通過邏輯或運算後,輸出為高電平。而「線與」和「線或」則是將多條信號線按照與門或或門的方式連接起來,以此實現更復雜的邏輯運算。
理解「線與」和「線或」的概念,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設計和分析數字電路。通過組合使用不同的邏輯門,可以實現各種復雜的邏輯運算,滿足實際應用需求。
與或非邏輯門的功能與具體的集成塊設計無關,而是基於其內部電路結構和邏輯規則。不同的集成塊可能包含多種邏輯門,以實現更復雜的運算功能。因此,了解與或非的基本概念,對於深入理解數字電路至關重要。
在數字電路設計中,「線與」和「線或」是通過將多個信號線按照與門或或門的方式連接起來實現的。這種連接方式使得多個信號線可以協同工作,從而實現更復雜的邏輯運算。通過對「線與」和「線或」的理解和應用,我們可以設計出更高效、更可靠的數字電路。
2. 邏輯電路的判斷問題
要具體問題具體分復析制,題目指明「XX門邏輯電路」,這就是邏輯關系,不需要實際電路;而下一步就是判斷你的電路知識,但是還是和邏輯電路有關。
邏輯是或門,Y=A+B;條件滿足時,取樣電阻的電壓輸出是趨向高電平,要提高靈敏度就要增大R2,這樣回答就可以了。
實際電路必須採用2片集電極開路輸出的比較器,輸出並聯驅動電子開關,控制電機的電源。邏輯是這樣的:低電平有效,Y'=A'+B',「線或」邏輯,任一比較器輸出低電平,輸出三極體導通,電子開關接通電機電源。
不能直接用邏輯門電路,因為取樣電阻輸出是變化的模擬量,而邏輯門對輸入電壓判斷為高或低電平的門限電壓是不確定的,中間電壓區間是邏輯不穩定區域,會造成誤動作或者頻繁動作。而比較器的功能就是把模擬量轉換成開關(數字)量。
3. 常用的基本門電路是哪幾個 其功能是
常用的門電路在邏輯功能上有與門、或門、非門、與非門、或非門、與或非門、異或門等幾種。
1、與門:實現邏輯「乘」運算的電路,有兩個以上輸入端,一個輸出端(一般電路都只有一個輸出端,ECL電路則有二個輸出端)。只有當所有輸入端都是高電平(邏輯「1」)時,該電路輸出才是高電平(邏輯「1」),否則輸出為低電平(邏輯「0」)。
2、或門
實現邏輯加的電路,又稱邏輯和電路,簡稱或門。此電路有兩個以上輸入端,一個輸出端。只要有一個或幾個輸入端是 「1」,或門的輸出即為 「1」。而只有所有輸入端為 「0」時,輸出才為 「0」。
3、非門
實現邏輯代數非的功能,即輸出始終和輸入保持相反。
4、與非門
若當輸入均為高電平1,則輸出為低電平0;若輸入中至少有一個為低電平0,則輸出為高電圓答平1。與非門可以看作是與門和非門的疊加。
5、或非門
具有多端輸入和單端輸出的門電路。當任一輸入端(或多端)為高電平(邏輯「1」)時,輸出就是低電平(邏輯「0」);只有當所有輸入稿腔碧端都是低電平(邏輯「0」)時,輸出才是高電平(邏輯「1」)。
(3)線或邏輯電路擴展閱讀
門電路輸出端的電路結構有三種型式:有源負載推拉式(或互補式)輸出、集電極(或漏極)開路輸出和三態輸出。
推拉式輸出的門電路一般用於完成邏輯運算。集電極開路的門電路(OC門)在實現一定邏輯功能的同時,還能實現電平變換或驅動較高電壓、較大電流的負載:可以把兩個門的輸出端直接並聯,實現邏輯與的功能(稱「線與」聯接)。三態輸出門廣泛應用於和系統匯流排的聯接以及實現信號雙向傳輸等方面。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