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居民家用電器損壞處理辦法》中規定家用電器的使用年限是多少
《居民家用電器損壞處理辦法》中規定不同家用電器的使用年限不同,最低1年最高14年。
B. 突然家裡電器都燒壞了是什麼原因
家用電源來應該是220伏的。曾經有這自樣的事,電工在維修電路時,把電線接錯了,電壓變成了380伏,許多家的電器都燒壞了(通電開機的)。要看看鄰居、樓上下的是否也壞了。如果人家都是好的,就是你家電路出問題了,有電器(或電路)短路,又沒有跳閘,或者是根本就沒有安裝保護器(空氣開關)。
C. 家裡的電器很多,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安全隱患,如何避免此類問題
安全用電 在家庭中每年因用電問題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事故很多,觸電和失火是家庭用電最常發生的意外。掌握安全用電的原則,可以盡量減少此類危險的發生。
如在街上聞到燃氣味,應立即通知燃氣公司或消防隊。三、擁擠擁擠現象大多發生在舉辦大型比賽、演出、促銷等活動的現場,往往可造成人員傷亡。輕者被擠傷皮膚及軟組織,重者可造成骨折、窒息,有時甚至造成死亡。
D. 居民客戶家用電器因電力運行事故造成損壞的,如何向供電企業提出索賠
屬於供電企業責任賠償的范圍:
1、在220/380伏供電線路上,發生相線與零線接錯或三相相序專接反;
2、在220/380伏供電線屬路上,發生零線斷線;
3、在220/380伏供電線路上,發生相線與零線互碰;
4、同桿架設或交叉跨越時,供電企業的高電壓線路導線掉落到220/380伏線路上或供電企業高電壓線路對220/380伏線路放電。
如屬於供電企業責任造成居民家用電器損壞時,居民用戶應及時致電95598轉人工熱線反映,並保持家用電器損壞原狀。我們將會有客戶經理為您跟進電器損壞問題的。從家用電器損壞之日起七日內,受害居民用戶未向供電企業投訴並提出索賠要求的,即視為受害者已自動放棄索賠權。超過七日的,供電企業不再負責其賠償。
E. 買到問題家用電器應該向什麼單位反應
買到問題家用電器,應該向消協反應。你也可以直接跟商家提出協商解決,如果商家的解決方案沒有達到你的要求,你就可以向消協投訴商家。
F. 小家電質量問題不容小視
小家電質量問題不容小視
小家電質量問題不容小視,小家電本身具有精巧性,用途獨特,因此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關注。但在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方面短板明顯,來看小家電質量問題不容小視。
近年來,隨著需求端消費升級趨勢的加快演變和消費人群代際的加快變遷,以及供給端產品、渠道、營銷的創新變革, 小家電 ,特別是一些創意類的網紅小家電產品逐漸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行業迎來黃金發展周期,市場關注度明顯上升。
小家電本身具有精巧性,用途獨特,再加上電商平台上豐富多彩的圖文形式展示,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關注。
然而,與之同步上升的,還有消費者對網紅類小家電產品質量問題的吐槽和詬病。小家電行業質量問題頻發,給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帶來了制約,在需求端也對消費者體驗和信心帶來了不利影響。
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短板明顯
根據近年來全國各地的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小家電的質量問題不容「小」視,甚至一些知名品牌的產品也上了質量「黑榜」。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中提出,近年來,各類小家電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但在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方面短板明顯,主要問題表現為質量參差不齊、維修困難、發生問題索賠難。
2021年8月,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對北京市生產銷售的小家電產品開展質量監督抽查,發現18組小家電產品不符合相應產品質量相關標准,抽查不合格的產品包括攜帶型榨汁杯、電熱杯、多功能電煮鍋等市場熱門的小家電類別。
2021年9月,據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網站披露,中山泰瑞達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召回其在2020年9月5日至9月8日期間生產的,型號為T-M1的破壁機產品,召回原因為產品存在安全隱患問題,涉及的數量為291件。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看起來一樣的小家電產品,線下實體店零售的小家電產品一般比線上配置要好,同時售後服務也有差距。
業內人士表示,這是因為電商渠道產品價格要比線下便宜,為了不影響產品銷售,一些廠家會對某些元件進行微調,為電商專門「特製」低成本產品。
比如,電飯煲隔熱層的材質不同,會導致能耗不同;養生壺壺體採用高硼硅玻璃,還是金屬+硅膠圈,材質不同安全性能也有差異。
維修成本居高不下、維修不方便是消費者面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據了解,小家電產品一旦出問題,一般都源於核心部件,其價格往往是小家電零部件中最高的,因此維修費用居高不下。
此外,由於小家電產品型號眾多,且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出現問題後,往往很難找到統一的零配件,帶來備貨成本的增加。
更讓消費者鬧心的是,因小家電質量不過關造成損害的索賠難題。據公開報道,2020年5月份,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台投訴稱,其購買的小熊養生壺,在清洗時被脫落的玻璃碎片劃傷手指。
該消費者聯系商家,得到的答復是:並非質量問題,而是和使用時間有關。最終商家只同意賠償玻璃濾網。
另一位消費者在黑貓投訴上投訴稱,2019年8月底買的鍋,用了兩個月左右按鍵時常失靈,一直勉強用到今年3月,鍋徹底壞掉。經返廠維修後仍然無法使用。
可以看出,相比於成熟的大家電產品,小家電行業目前還尚未出台明確的政策支持,
缺乏相應的執行標准,沒有形成統一的維修與 回收 機制,人為定價使小家電的售後服務幾乎形同虛設,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小家電行業的頑疾。
產品創新能力不足
小家電產品為什麼質量問題頻發?要從行業的特點來進行分析。目前,小家電市場成為家電企業的必爭之地,無論是傳統的大家電企業還是專業的小家電企業都在強勢布局市場。
但就目前而言,整個市場並不存在明顯的技術門檻。
在研發層面,更多的是產品形態層面的細節創意設計,而非核心技術的突破,這就造成了中國小家電行業品牌多而雜,但缺少核心的領導品牌和技術支撐的局面。
由於不存在具有明顯優勢的技術,在如今小家電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更多品牌主要依託低價競爭策略。
過於追求低價的後果必然會壓縮產品生產成本,一些企業對品質監控不嚴格,沒有對產品的安全標准進行透徹掌握,甚至不做出廠檢查,使用次級材質代替原本的材質進行產品生產。
這些因素的疊加,造成產品結構、接地措施、能效等級、EMC電磁兼容、標志和說明、輸入功率和電流、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等項目上問題頻出。
此外,依託於互聯網紅利的創意小家電產品企業,大多都表現出重營銷的傾向。他們以高顏值、新穎的「網紅」產品和營銷模式來吸引消費者,
其營銷傳播附加在品牌上的價值,已超過產品的本身價值,以銷量的快速增長透支著質量的口碑保證。
這種情況已經在一些社交平台有所反映,關於小家電是「神器」還是「雞肋」的爭論時有發生,沖動下單、閑置率高、清洗困難等問題成為消費者反饋的熱點。
商家在一味追求當下賺快錢,自然會忽視了產品質量,使得產品質量無法得到保證。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之本。
如今,小家電行業已經進入高度集中的時代,在主流品牌占據市場優勢地位的情況下,其它 小家電品牌 想要勝出,不僅缺乏機會,還缺少技術。
部分小家電企業在電商渠道雖然銷售火爆,但由於銷售渠道單一,研發投入不足,導致小家電企業想打破低價形象,向中高端轉型之路會比較難。
如果小家電品牌在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後,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不提高產品質量,其隱憂也顯而易見。
相關企業一味追逐利益而忽視質量的行為,必然引發消費者「用腳投票」,導致品牌聲譽逐漸被透支,最終在市場的角逐中式微。
品質提升需多方發力
行業想要長久健康的發展,產品質量的保證是根基所在。無論是從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還是保證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小家電產品的質量都不容「小」視。小家電行業的整體質量提升,需要企業、監管部門等相關方的共同努力。
企業需要真正擔負起主體責任,走質量競爭之路而非傳統的數量型競爭模式。對於企業的發展來說,質量是生命,
企業還是要更加重視產品的質量,真正意識到質量對於企業、行業和市場的重要性,不能重復過去的「價格戰」模式,更加註重對產品質量的'「深耕細作」,用更優質的產品回報消費者。
從業內人士和企業的反映來看,標准問題被認為是制約小家電產品質量的重要環節。這需要職能部門、行業協會等充分發揮作用,不斷完善小家電產品的標准體系,
可以按照標准化改革的新方向,鼓勵小家電企業積極參與標准自我聲明、標准領跑者等活動中來,同時也鼓勵小家電行業積極制定團體標准,
通過完善標准體系倒逼產品質量升級。同時,也需要小家電企業增強標准化意識和理念,推廣標准化生產,尤其是按照國家、行業的標准生產,及時掌握和貫徹標准要求,保證產品質量。
在完善標准體系的同時,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小家電企業的監管。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與權威檢測機構共同開展質量整治行動,
定期對企業、產品進行抽查檢測,並對出現問題的企業進行嚴格處罰管理,嚴肅態度與責任,同時對出現問題的企業、產品進行有效跟蹤,
督促企業糾正錯誤,牢固產品質量意識。對於抽檢中發現的問題,相關部門進行質量分析,並就相關標准進行標准宣貫。
在加強監管的同時,要做好對企業的服務,防止企業因為對法律法規、標准理解不到位而引起產品質量問題。相關部門要完善產業公共服務體系,
形成公共培訓、技術推廣、質量檢測、信息流轉等專業服務平台,定期邀請企業參加技術交流會,提升企業對產品質量管控的主動性,從源頭上指導企業進行有效的質量監控。
消費提示
要選擇具有合法資格的經營企業,因為小家電屬長時間使用的耐用品,應盡量選購知名品牌的商品,並索取購物發票或有效憑證。
從抽查結果看,我國小家電不合格問題主要有4個方面:標志和說明、輸入功率和電流、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機械強度,應注意市場監管部門發布的抽查信息,了解商品質量狀況,擇優選購。
目前,市場上的家電品牌多、類別多、型號多、更新快,消費者購買家電時一定要理性,要從經濟、適用的角度選購家電。
購買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其基本功能,做到心中有數。不要片面追求一些時尚商品;要購買有3C認證標志、合格證書、標志和使用說明完整的商品,並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
為確保商品質量和售後服務,建議消費者選擇到正規的商場、超市購買小家電。正規商場、超市有嚴格的質量管理制度,而且手續齊全,售後服務到位,家電商品進貨渠道有保障。
發票是商品維修及發生質量問題時索賠的重要的證據。消費者購買小家電時要主動索取並保管好購物發票,一旦出現問題,可依據購物發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這家知名家用電器品牌又被查出問題產品了!小心中招!
近日,上海華生電器有限公司因生產不合格產品再度被市場監管部門通報。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的北京市燃氣灶具及配件等燃氣具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公示(2022年第1批)顯示,
北京博聞萬通建材經銷部銷售的,標稱上海華生電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華生電器」)生產的家用燃氣灶具(規格型號:JZT-20)(生產日期/批號:2020年6月30日)被檢出燃氣導管項目不合格。
連續4年上質量「黑榜」
中國質量新聞網注意到,上海華生電器生產的產品已多次出現抽檢不合格的情況。
就近期而言,浙江省金華市市場監管局2022年1月21日通報的2021年成品油、消防器材、電風扇等重點產品專項監督抽查情況顯示,
浙江恆偉電器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上海華生電器有限公司生產的電風扇(台扇)(規格型號:WS-A1207 220V~ 50Hz 60W)(生產日期/批號:2020-04-16)被檢出標志和說明,穩定性和機械危險,機械強度項目不合格。
再以去年為例,上海華生電器因產品質量問題至少被市場監管部門通報3次。
2021年12月9日,安徽省淮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21年服裝、鞋、床上用品、小家電、箱包等產品質量市級監督抽查匯總表顯示,
抽樣自安徽家家悅真棒超市有限公司東方匯店,上海華生電器有限公司生產的華生電風扇(落地扇)(規格型號:FS45-116A 220V 50Hz)被檢出對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項目不合格。
2021年11月16日,廣東省湛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關於2020年度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的通告顯示,標示上海華生電器有限公司(代工:廣東好的電器有限公司)生產的電熱水壺被檢出機械強度項目不合格。
2021年5月13日,四川省宜賓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示的2021年小家電產品質量市級專項監督抽查情況顯示,
抽樣自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寶峰家電門市,上海華生電器有限公司生產的電熱水壺(規格型號:WS-1888)抽檢不合格,涉及的問題為,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接地措施項目不符合標准要求。
此外,2019年至2020年,浙江、山東等地市場監管部門公布的相關產品抽檢結果中,上海華生電器生產的液體加熱器、電風扇等產品也被檢出過問題。
因產品存在安全隱患曾被處罰
中國質量新聞網梳理相關資料發現,上海華生電器因產品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還曾被處罰。
2019年8月8日和2019年12月6日,上海華生電器兩度被上海市長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原因均涉及生產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產品。
例如,上海市長寧區市場監管局行政處罰決定書(滬市監長處〔2019〕052019001508 號)顯示,
2019年7月30日,山東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對青島維客高密購物中心有限公司銷售的多功能電熱鍋(規格型號:HSDG-30 4.5L)進行檢驗,結果顯示,
該產品所檢項目中非正常工作(19.5)、結構(22.104)、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不符合GB 4706.1-2005、GB4706.19-2008標準的要求。
據了解,上述產品由上海華生電器與上海晟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及周村宏宇電器廠通過品牌許可生產的方式生產,上海華生電器為上述產品的標稱生產企業。上述產品共計生產16台,貨值金額為1168元。
《產品質量法》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標准和要求的工業產品。
2019年12月6日,上海市長寧區市場監管局對上海華生電器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罰款(2920元)。
因侵害外觀設計/發明專利權多次被告上法庭
中國質量新聞網注意到,在華生電器過往的處罰記錄里還涉及企業信用,以及侵權問題。
天眼查數據顯示,華生電器公司曾5次成為被執行人(2012年11月21日至2017年12月27日),被執行總金額22.425萬元。
天眼查數據還顯示,2021年11月18日至2021年12月3日,該公司4次捲入法律糾紛,案由為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件身份均為被告。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華生電器出品的「華生」牌家用電器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品牌。
「華生」牌家用電器創始於1916年,從上世紀初便主導生產電風扇等系列產品,經過近百年的持續發展,
「華生」牌家用電器產品已從電風扇系列延伸發展到洗衣機、 電冰箱、吸油煙機、電暖器、燃氣灶具、燃氣熱水器、電熱水器、消毒櫃、飲水機、電磁爐、電飯鍋(煲)、食品加工器、電水壺等多種系列家用電器產品。
G. 家電三包法怎樣規定的
第九條 產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退貨、換貨或修理。退貨時,銷售者應當按發票價格一次退清貨款,然後依法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或者按購銷合同辦理。
第十條 產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選擇換貨或者修理。換貨時,銷售者應當免費為消費者調換同型號同規格的產品,然後依法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或者按購銷合同辦理。
第十二條 在三包有效期內,因生產者未供應零配件,自送修之日起超過90日未修好的,修理者應當在修理狀況中註明,銷售者憑此據免費為消費者調換同型號同規格產品。然後依法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或者按購銷合同辦理。因修理者自身原因使修理期超過30日的,由其免費為消費者調換同型號同規格產品。費用由修理者承擔。
(7)家用電器提出問題擴展閱讀:
我國「三包」的發展
1986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在《條例》中明確: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對產品質量負責。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的有關法規、質量標准以及合同規定的對產品適用、安全和其他特性的要求的,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賠償實際經濟損失。」
1995年2月,在全國人大七屆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的《產品質量法》中,進一步明確了產品的生產者、經銷者的質量責任和義務,售出的產品不符合規定要求時,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即所謂「三包」。以後,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三包」的要求成了重要法律依據之一。
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對售出的產品承擔「三包」責任,在我國還是第一次,應當說是具有歷史意義的進步。從此,我國的消費者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了法律武器。
為了進一步落實和規范「三包」責任,在《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產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發布後,有些部門還陸續發布了一些關於「三包」的管理辦法,明確了「三包」產品的目錄、「三包」 的范圍和期限等要求,可操作性更強了,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但也必須承認:有些補充辦法確實帶有先天性的缺陷,因而導致消費者權益繼續受到損害的後果。如:1995年發布的《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中,「對已使用過的商品按本規定收取折舊費」 等條款,即屬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