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佛教在家居士

佛教在家居士

發布時間:2021-01-09 11:18:24

Ⅰ 佛教法會在家居士參加法會應注意什麼

決定參加法會時,首先為自己做好前去的心理准備,再逐一準備相關事宜。如果需要回事先報名的法會,則應答事先報名,以讓主辦單位提早做准備,如果沒有提前報名,隨時前去也無妨。
建議參與者參加法會前的一、兩餐能茹素,以清凈身心狀態,進入寺院後不能攜帶葷食、煙酒。為了庄嚴道場,最好穿著海青,或是穿簡單、素凈、端莊的服裝,不需要化妝或是上淡妝。此外,也要盡量避免奇裝異服的打扮,比較不會影響到其它參與者的心念。至於是否需要攜帶供品,則視該法會需求而定。通常需要請信眾攜帶供品的法會,道場會事先說明,帶了供品的信眾,可以到知客處請求代為處理。
其實,法會前,最重要的是,擁有虔誠修行的心理准備。准備過程中,逐一將平日散亂的心念收攝起來,不慌不亂地安定身心狀態,心念夠虔敬,修行才會產生效果,如此,眾靈都會有所感應。法會的意義重在參加,即使准備尚未充分,只要持誠親身前往,也能夠產生修行與利他的功能(2008年秋(總第一期)江蘇崑山《華藏》佛學雜志)

Ⅱ 佛教在家居士的夫妻之事如何處理

佛教徒在來家居士是可以源有婚姻和建立家庭,既維系種族的繁衍,也護持出家人的修行,為出家人提供物質生活保障,不和愛人以外的男/女性發生性關系,對愛人忠貞,就符合佛家的不邪淫。
佛教核心的婚姻道德規范是不邪淫,在這一基礎上強調夫妻的互相忠誠和尊敬,尊重在家居士個人意志,合乎國家法律或社會公共習俗的前提下結成夫婦關系,這種情況是是不破戒的。

Ⅲ 在家居士如何在家中學習,落實佛法

1. 看大乘佛經,以盡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圓覺經》《楞伽經》《凈土諸經》等。 2. 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區的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去拜: 丹貝旺旭仁波切 為師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江央確吉寧瑪仁波切 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 !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念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念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時,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凈多矣,故名凈念。凈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卧皆無不宜。卧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凈土宗念佛法門) 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前念已滅,後念未起,回光一瞥,了了常知,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念: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4.修行需要先消業障,在消業障方面《地藏菩薩本願經》甚佳,讀經、念: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名號。《地藏菩薩本願經》: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益,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Ⅳ 在家居士應該怎樣吃素,佛教真正的素食觀

吃素,目的主要是不殺生,愛護眾生,培養慈悲心,有利於修行。專
在家居士吃素,完全是自願屬的,佛經中沒有禁止居士吃葷腥,,初學者吃三凈肉是可以的。修行有一定基礎後,有條件再選擇吃全素。另外,現代醫學證明,吃全素,容易導致缺乏維生素b12 ,嚴重缺乏維生素B12可能導致疾病,請吃素的居士在網上搜「維生素B12」,看看缺乏的症狀,以便及時補充維生素B12.

Ⅳ 在家居士如何修持佛法

在家居士修行時的事項主要包括:皈依三寶、受持五戒、持齋、修行菩薩六度、居家八法,等等。
1、皈依三寶,確信佛法僧三寶為身心歸向依靠之處,更不皈依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與神廟,這是在家佛教徒的必要條件。
2、其次是奉行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佛法戒律雖然多,但最重的就是五戒,從初發心學佛一直到菩薩都要遵守五戒
3、持齋,持齋是在每月一定的日子裡實行一種克己的生活,即過午不食,不塗香裝飾和觀歌舞劇,不坐卧高廣床座。持齋的日子一般是陰歷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晦日)。
4、大乘經典則廣說在家菩薩應當怎樣修六度、四攝,等等。
5、居家八法,居家八法是佛陀針對在家人求得現實和未來安樂的八種修行,即方便具足、守護具足、善知識具足、正命具足、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和慧具足。如果按照居家八法修行,不但得今世的安樂,還可得來世的安樂。

遵守三皈、五戒和持齋,對人努力行善,對自己清凈身心,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佛教在家信徒修持的標准。實際上有不及這個標準的,也有超過這個標準的。

Ⅵ 在家居士修行佛法,必須得上早晚課嗎

妙祥法師:在家居士修行佛法,必須得上早晚課嗎?
居士:師父,在家居士修行佛法,必須得上早晚課嗎?
妙祥法師:這個我想是很必要的。因為我們在家居士有很多事情要做,很難能夠自己控制自己。如果給自己定了早晚課,他必須得遵守。這樣的話,就由於這個定課,會使我們精進起來。
另外,上早晚課有很多好處。你比如說,早晨我們可以早起。早起上早課,第一個克服睡眠。睡眠過多了也是五漏之一,這是一個。另外我們早晨上了早課,我們這一天的工作都會很順利的。這一天,你比如說有的做生意啊,或是出外去做點什麼事情,它都會意外地順利起來。
過去有一個居士,他是企業家,每天都要上早晚課。上早晚課以後,特別早晨上完早課,他再去辦事就非常順利。有一次填個土方,就是用抓鉤機填土方,這個地方在海邊怎麼填也填不上去,誰填也填不上去。後來就找到他,他去了很快就把這個填上去了。他懂得這個上早晚課,有這個定力,所以說這個海水它也不上來。後來他就接了這工程,又給了他不少活,他也受到稱贊。所以這個早課是很必要的,這是一個。
另外晚課呢,因為我們一天工作下來,心裡也會受到世間很多的污染。世俗上有很多的事情污染,我們並不都能夠覺察到,就覺察到也不見得能打掃干凈。如果上個晚課,通過晚課就可以把這些都糾正過來。一個過去所污染的要清除。另外,我們身心得到一種自由,晚上也會做一個好夢,睡個好覺。

Ⅶ 佛教在家居士可以念誦早晚課么(急)

阿彌陀佛

在家居士能做早晚課最好,當做定課,每日不缺最好。按下面凈土宗的做就好。

凈空法師---凈土宗早晚課

(早課)

1、可以念佛號,至少念半小時,有時間的應該多念,半小時還少了。

2、把《阿彌陀經》念一遍到三遍,這個花不了多少時間。

3、念《無量壽經》念第六章,就是四十八願,這也花不了多少時間。 (有時間就念全經)

早課就這么多就夠了。

(晚課)

1、念佛號半小時到一小時,

2、念《阿彌陀經》一到三遍,

3、念《無量壽經》的三十二章到三十七章。(有時間就念全經)

如果你的時間不夠,念經可以減少,但是念佛不要減少。當然我們行住坐卧都要念佛,但是專念是很重要的。要保證每天有一定時間專念,把念佛擺到修凈土法門的首要地位。

如果你安排了很多內容,念十幾種經咒,念了那麼多年了。比如天天念《地藏經》一下把這它放下,擔心地藏菩薩會怪罪你。實際上, 這是凡夫的想法,你能專一念佛,地藏菩薩高興得很,怎麼會怪罪你呢?

當然,一心念佛,專念一句佛號,一般人做不到,原因很多,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不明白這一句佛號起什麼作用,有好大的力量。歸根到底也就是理論上不了解,不明白,因而,產生了種種的懷疑。總認為這一句佛號太簡單了,太少了,小娃娃都會念,太不保險了,這完全是凡夫知見。

晚課是反省,已經做到的,要勉勵自己,明天要做得更好,沒有做到的,一定想法子做到,如教修行,這是早晚課,這早晚課才有真實的功德。

不是早晨念一遍給佛菩薩聽,晚上再念一遍給佛菩薩聽,而與自己生活行為毫不相關,那罪業就重了,都墮阿鼻地獄。

見了閻羅王還問:『我天天早晚課一堂都沒有缺,你怎麼教我下阿鼻地獄?』,閻羅王告訴你:『你早晨騙佛菩薩一次,晚上再騙佛菩薩一次,騙了一輩子,你不墮地獄,誰下地獄?』。

要知道啊,要是不懂早晚課的意義,那都是阿鼻地獄的業因,騙佛菩薩,佛菩薩不在世,泥塑木雕的形象,你都忍心騙他,你的心太狠了。

Ⅷ 在家居士怎樣用運佛法

凈空法師---工作、生活與學佛

1 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要想到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我們的本分;在自己本位上,處處要替別人著想。

2 譬如我們做生意,自己經商,一定處處竭盡心思為顧客著想。我們賣的東西一定是貨真價實,不會讓他人吃虧上當。

3 我們東西買進來賣出去要用心,要對得起人,要對得起(世界),對(世界)要有貢獻。能利益大眾,這就是菩薩,這個商人就是菩薩商人。

4 我們做工,這些產品也一定要真實,決定不能偷工減料,這是菩薩工人。

5 乃至於家庭主婦,也要竭盡心思,對於家裡老少都要照顧得到,使他們身心能得到安穩,這是菩薩主婦。

6 我們待人接物、一切工作,事情做得圓圓滿滿,心裏面清清凈凈,這是菩薩事業。

7 佛法,不是叫你什麼事都不做;我們樣樣都做,樣樣清凈,樣樣不執著。

8 學佛,由心裏面去求,也就是說修清凈心。

9 我們一切工作,無論是你家庭,或者是你事業上,你要問,於你學佛有沒有妨礙?你問這個話就外行。

10 你應當問,於你自己的清凈心有沒有妨礙?假如於清凈心沒有妨礙,那就對了,就沒錯了,不要再去問人了。

11 於自己清凈心有妨礙,我們就不做;於自己清凈心沒有妨礙,你就放心去做。

12 今天這個時代,生活緊張,壓力沉重,工作繁忙,我們用什麼方法、什麼態度來學佛?《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

13 待人接物「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你這一句佛號就念好了,你這個佛號念得就得力了。

14 外著相,內動心,你這個佛號念得再好,一天念上十萬聲,古人講的「風吹不入,雨打不透」,你也不能往生。為什麼?你佛號念得多,沒效果,不得力。

15 念佛求什麼?求一心不亂。你是二心、三心,見色聞聲,心都亂了,這怎麼行?念得再多也不行。

16 一句佛號二六時中不間斷,這是真正的精進念佛。說二六時中不間斷,我們聽了這句話,就不要死在這話里頭;死在這話里頭,那就錯了。

17 你聽了這句話,好!從現在起一天到晚就念阿彌陀佛,什麼事也不要做了。有沒有這樣的人?有,那是福報特別大的人。他不需要工作,有人供養他,這像一般閉關念佛,那是有大福報的人。

18 你現在天天要工作,天天要為生活奔波,好,你也拚命在念佛,一天到晚都在念佛,又想著還要工作,結果是佛沒念好,工作也沒做好,世出世法樣樣都不是,這就錯了!

19 古來這些凈土宗祖師在佛前發願,信願持名,除了睡覺吃飯之外,這個功夫不間斷。在家同修有許許多多工作,當你工作的時候,要把念佛放下,專心辦事。

20 「一心不亂」,不能錯解了。「一心不亂」就是處事待人接物、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心,就是專心。

21 我在念佛上得到一心不亂,要把它運用在社會上,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這才管用。

22 你一面開車,一面「一心不亂」念佛,好了,出車禍了;如果這樣念佛的話,念佛這個法門會被整個社會批評,會被整個社會揚棄,為什麼?不合人情。

23 大家都學佛了,整個(世界)癱了,這還得了嗎?你學佛了,你家裡人也不要吃飯了,你的太太、兒女天天挨餓,他們一定到外面宣傳:千萬不能學佛,學佛不得了,都變成神經病!所以一定要懂得這道理。

24 做什麼事情都專心去做,那就叫「一心不亂」。

25 吃飯就一心不亂地吃飯,穿衣就一心不亂地穿衣,接待客人就一心不亂地接待,世出世間法樣樣圓滿,念佛對於整個(世界)才有貢獻,大家才覺得佛法這是真正需要的。不能搞錯了,這句話聽錯可不得了。

26 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專心。我們工作的時候,專心工作,把佛號放下;工作做完了,專心念佛,把工作放下。這樣,你佛也念好了,工作也做好!

27 諸位一定要明了,你能把佛號放下,辦事的時候心地清凈、一塵不染,這辦事還是念佛。

28 「我一心不亂地在辦事,沒念佛!」你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念佛!所以,二六時中真的沒有間斷,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能搞錯了。

29 一面工作,一面在念佛,兩頭都不好,事情沒做好,佛也沒念好。自己還以為自己很精進,「我這一天的佛號沒有斷」,其實你兩面都沒有得到。

30 用勞力而不用思考的,這個工作可以念佛;凡是用思考的,須要用精神專注的,決定不能念佛。

31 再跟諸位說,念佛要「念念相繼,無有間斷」,念念是什麼?是覺念、正念、清凈念。

32 「阿彌陀佛」這句話,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覺。「阿」是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我樣樣都覺而不迷,就是阿彌陀佛。

33 我不念這句佛號也是念佛,我覺而不迷,樣樣都覺而不迷。處事待人接物,統統不迷、不邪、不染,一句佛號也不念,這個人叫真念佛。

34 咱們念這句阿彌陀佛,提醒自己覺正凈,提醒自己!

35 念佛貴老實,不夾雜、不間斷。這不間斷,要很自然地叫它不間斷,不是勉強的。勉強,你就做不到。

36 工作的時候,我們把整個精神貫注在工作上,我的工作做好;工作放下來之後,佛號就提起來,這樣叫不間斷。

37 否則的話,你這佛沒念好,工作也沒做好,兩方面都塌掉。所以,你會用心的話,是樣樣都圓滿、樣樣都做好,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38 在我們工作的時候,需要用思考的,我們就把佛號放下,認真去做事情,事情做完了,我們要恢復念佛。

39 念佛最重要是心裡有佛,口裡不念沒有關系,心裡念。口裡念累了,口就可以休息,心裡頭不能間斷。

40 再跟諸位說,我們讀經也是念佛,我們讀《阿彌陀經》、《彌陀經疏鈔》、《彌陀經要解》,這還是念佛,因為經上講的統統是西方極樂世界。你念凈土三經,或者念凈土五經、念《往生論》,那個統統叫念佛。

41 你可不能念別的經,你說我念《華嚴經》、念《法華經》、念《金剛經》,那不是念佛,那是夾雜了。那個經上沒有講阿彌陀佛,沒講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點諸位要搞清楚。

42 我們口念,念累了,我們換換,我們來看經。看經還是念佛,可以調節我們的生理,使我們做到不疲不厭。這方法隨著我們自己適時適中地去運用,念佛才會念到法喜充滿。

43 現代人生活相當忙碌,念佛法門非常適合現代人的生活,這個法門不但適合各種根性,也不妨礙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修起來方便,也比較容易成就。

44 修念佛法門,只要一句彌陀念到底,不要斷煩惱就能成功,你們想想,八萬四千法門,還有哪個法門比這個更方便,比這個更容易?

45 這個法門要用起來,真的二六時中可以不間斷。為什麼?坐在這里可以念,站著也可以念,走著也可以念,躺在床上睡著也可以念。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不間斷,行住坐卧都不妨礙,你一面工作,還可以一面念佛,它不礙你工作。

46 如果是用頭腦、用思惟的工作,你的工作一放下來,佛號就提起來了,功夫還是不間斷。

47 真正到功夫成熟了,縱然用頭腦想別的事情,佛號還是不間斷。真正功夫純熟,事事無礙,那是高等的了,不是我們現在能做到的。

48 我們現在只好在工作上需要思考時,先把佛號放在旁邊;事情一做完,我們要馬上提起佛號。這個方法,誰都能做得到,不管什麼人都行!

Ⅸ 在家居士修行佛法要具備哪幾個條件

什麼條件都不需要,只要你能夠聽懂阿彌陀佛四個字一直念下去就行了,這就是念佛。
如果四肢健全,還可以網路一下凈空法師講座,大安法師講座,慧律法師講座,看太多雜了,直接看凈空法師講的《凈土大經科注》,像看電視連續劇一般從第一集看到最後一集,翻來覆去地看。
要是老實人就懂了,怕的就是不老實,認為這個好修,那個能弄,好好念佛吧,人盡皆知的道理就是念佛成佛,要是怕成佛就趕快退出佛門,真的喜歡佛法,必須真修實干,真修實干是有代價的!
好好念佛,老實做人,本分做事。
工作上面,可以用十念法修行,你有一個念佛的習慣,十念法就是早午晚吃飯、起床上床、早晚上班下班各念十聲佛號,不方便默念也行。
有的人說我一邊念佛一邊工作行嗎?你要是那麼厲害就那麼去辦吧!我可沒有教你!你要念,是你自己的事,你不念,也是你自己的事!
在家修持要注重的幾個方面還可以細講,第一個是女色,在家居士可以結婚,但是要想出離輪回,心裡不可以貪愛妻子,說直白點不可以好色,第二個是財富,在家居士必須會理財,不是讓你一頭鑽進去,財富之門由福報打開,修行福報不具足是不會發財的,開源節流就是理財,不要賺一百花一千,要存錢,也要布施,比方說月收入一百,布施一塊錢,行嗎?一塊錢都不布施跟我也不相干,我在布施,善學,看你的心量,布施也應該如法。
好好念佛,以上說的,你可以注重,其實我說的算什麼東西,你要看佛說的!看看《居家修持法要》吧!佛說的!
好好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Ⅹ 關於在家居士如何修佛

末法時期,居士一心發願學佛,而不知怎樣學佛的可能也不在少數。近日,偶到一寺,見賣學佛用具的商店內居士們在熱烈的談論著燒什麼香好,供什麼樣的佛菩薩像好。也有很多的居士在沒完沒了的爭論。不難看出,不少人已經把學佛的重點放在了表面現象上,遠離了對佛法的認識和實修。友的一鄰居,已經當上了奶奶,孫子年幼正需人看管,此居士卻「學佛」的熱情高漲,至孩子於不顧,每天天剛亮就坐公交車到寺里爭做義工,天不擦黑不回家。搞得兒媳沒法上班,兒子夾在中間為難,自己也失去了看守孫子的天倫之樂。不知這些居士到寺里給和尚們做義工,自己是否真能成佛。 釋迦佛說:「末法時期,佛法在居士手中,不在和尚尼姑手中」。對此,佛陀講得已經非常明白,何況現在早就進入了末法時期,佛法正在逐步的消失,人心陋劣,佛法也已經非常的難以得到。什麼是佛法,佛法不離自性。離開自性就不是佛法?但是,現如今講自性的傳法人還真是不太多。我們不難看到,世上確實有一些法師在講法,但講得似乎和佛法關系不大,說是講佛法,倒不如說是在講怎麼做一個好人,怎麼做一個慈善的好人。但是,做一個好人和學修佛法好像不是一回事,我想學修佛法的居士是否應該把這個問題先搞清楚。做一個好人得到的只能是在六道輪回里的福報,而修佛法得到的則是脫生離死,離開這個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成菩薩,這兩個結果大概是不一樣。有的法師講起經來,一句經文講半天,著在經文這個相上。一著相,就難以理解武則天所作的開經偈中『願解如來真實意』的實意了,就只能在文字上下工夫了。佛講的實質是人的「佛性」和能夠修成佛的方法,並不是簡單的做一個好人。佛講的每一部經,目的都是想讓我們明白自己的「自性」,也就是「佛性」,因為佛法講的就是「自性」,不知自性,就一定往生不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決定不知道怎麼往生。所以,要先知道什麼是學修佛法,什麼是學做一個好人,絕不能混淆。不學佛法,不知自性,也就到不了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不容置疑的,學佛的居士一定要搞清楚,不要走了彎路,走到其它地方去了,誤入迷途。 末法時期,佛法逐漸消失,魔法自然就要佔領佛法逐步退出來的舞台,這是大自然所安排的必然要發生的事情。所以,真正的佛法就更加難得,而真正的修佛者,還是應該把精力放在對佛法的實修上,尤其是現在的居士們,不靜心實修,把燒香拜佛,為寺做義工當成了學佛,自己就應該想明白。勸別人如此學者,也應自悟。不可誤人誤己,自造業力。 那麼,居士們到底應該怎樣學佛?佛陀講了49年的法,講得已經夠多的了,只是看你悟得怎樣了。學佛者要想成佛,最需要達到的唯一條件,就是必須要「明心見性」,這是沒有什麼條件可講的。如果不能「明心見性」,就沒有佛法可言!講法者就講不出佛法,修煉佛法者就不知道什麼是佛法!既然不知道什麼是佛法,也就從根本上學不到佛法。因為佛法講的是自性,也就是佛性。修法者不「明心見性」,就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自性,什麼是佛性!既然自己都不知道,也就沒法講什麼佛法了。我們學佛,首先要找對了路。路子不對,死路一條。對於和尚,尼姑,釋迦佛已經講了,末法時期,佛法不在和尚,尼姑手中,也就無需提了。有人說凈土宗是末法時期的唯一法門,這種講法是不正確的。禪宗,密宗,凈土宗是不可分割的一家,佛在世時根本就沒把佛法分成「密宗」「禪宗」「凈土宗」,都是後人加以分別的,在東晉時期,內戰動盪,人們避難到廬山東林寺,慧遠大禪師因人太多,就給這些人找了個地方,讓這些人念佛,這才有了這么個念佛法門,後人立為『凈土宗』。實際凈土宗中原本就有密,有禪,缺一不可。學佛的居士為了「明心見性」,到西方極樂世界 ,刻苦打坐念佛號就是禪,念迴向咒就是密,所以說,凈,禪,密不分家,目的都是要達到明心見性。即所謂『法門千千萬,歸路無二途』。佛陀說法八萬四千個法門,只是開始的下手方法不同,當然,並不是真的有四萬八千個法門,這只是個數字的形容詞而已。佛陀講的就是,雖然講修煉成佛的方法無極其數,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一個目的,也就是最終都歸到了一個結果---「明心見性」,因為這才是修學佛法的八萬四千法門的唯一結果,所以說「歸路無二途」。 既然這樣,佛陀就為我們學修佛法的居士,指出了一條學佛的准確道路。路雖然指出來了,我們學修佛法的居士還一定要明白,在修法的過程中,切不可和一些自己不能夠靜下心來修佛法,卻專愛和人去爭論理論的對錯,那是不可取的。我們要明白,佛法;不是理論,不是書本上的東西,更不是可以研究的課題!佛法是憑著自己的悟性「悟」出來的,是憑著自己的根性,自己的先天本性與自己的刻苦努力修出來的。不是有多麼高的文憑,多麼高的地位就起作用的,就是天底下地位最高的人,全世界的總統,沒有用。學問最高的人,也沒有用。我們知道,六組慧能,一個窮賣柴的,大字不識一個,佛經沒看一句,更不用說是社會地位了,由於自己先天的根性好,悟性也高,就是自己開了「悟」,明心見性了,成了一代佛祖!所以,修佛,它是一個「自性」的問題,不是人世間的社會地位和文憑高低的問題。六祖慧能根本就沒有文化,卻能成為一代佛祖,社會上的博士碩士為什麼就什麼佛法也不懂?所以,真學佛的居士們,決不可誤入迷途。要下苦心,精心學佛,刻苦修煉!更有一些居士,每到寺里,只要一見到被所謂的和尚「開了光」的物品,熱心購買,痴迷的程度,簡直令人咂舌!就不會想一想,那些所謂的會『開光』的和尚,是否就真能夠把自己度到西方極樂世界?然而,末法時期,就是這樣,相當多的所謂的居士,就是這樣迷魂顛倒,痴迷不悟。非常心甘情願的把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換回來這些自己認為是『開了光』的東西,令人嘆惜。一次偶遇兩個穿著長袍,包著頭的所謂「尼姑」,雙手捧著精緻的觀音像叫賣,並極力鼓吹她們賣的觀音像,是經過她們的師傅給開了光的,非常靈驗。我問:「看來觀音菩薩要靈驗,必須要經過你們的師傅開光才行,我請觀音菩薩是否就不如請你們的師傅好了?連觀音菩薩都得聽你師傅的,請你師傅多好啊」,二人聞聽慌忙離去,旁觀者哈哈大笑。真難以相信,佛和觀世音菩薩都得聽從和尚的命令和安排!今人,尤其是有一些個別居士,著相著得很厲害,一輩子好不容易掙點錢,在這方面花起來一點也不心痛,如誰花錢多誰就能成佛,六祖慧能以砍柴賣柴為生,能有他成佛的事嗎?所以,真正的學佛居士一定不要相信什麼「開光」的騙人把戲!珍惜自己好不容易掙來的這點辛苦錢,把它用在確實應該用的地方,發揮它更好的作用。 真心修佛的居士,不可到處亂跑,今天這里燒香,明天那裡磕頭,寺里的佛像是什麼?不就是一個刷上顏色的大泥坨嗎?朝著個泥坨磕頭就磕成佛了?燒香就把自己燒成佛了?我想自己也不會相信。佛法是佛陀教給人們修煉成佛的方法,佛陀的心空一切,如如不動,是不會需要我們燒的香的。真心學佛的居士,不要著在相上,佛像,菩薩像,寺廟,都是人工做的,都是假象。佛菩薩有相嗎?佛菩薩沒有相,觀音菩薩隨緣顯現,沒有自己一定的色相,都是人的想像。泥的,瓷的,銅的不管什麼的,都一樣。我們供佛,供菩薩,禮拜佛菩薩,目的在於我們心中念念不忘佛菩薩的存在,時時提醒我們要按照佛菩薩的教導實心修煉,就是起這么個作用。再就是,寺里的佛菩薩像,是供人們紀念瞻仰的,深一層的意義,就是象徵佛法的一個地方,給接觸佛法的人們提供的一個方便平台,決不就是佛法!我們一定要明白『願解如來真實意』的實意,不能只看手指,而不看手指所指的乃是月。試看現今的少林寺,還是不是一個修煉佛法的凈地?練武功與人比高低是否也是佛法?這一點我們就沒有必要去分辨了,末法時期,改革了嘛! 我們在佛菩薩面前燒香,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記住佛菩薩對我們的教導,讓我們心裡老是有著佛菩薩的印象,即所謂的念佛憶佛之義也,決不是佛要我們燒的香!燒香怎麼燒?很多人也有爭議,心中不忘佛者,一根不用燒,省得花錢又浪費念佛的時間。願意燒香的,可以燒,但首先要明白燒香的真實意義,起到供佛敬佛的作用,不要心不靜。心態好的,著相輕的,可以點三根。如果自己的心靜不下來,點一根。有些人著相得很!點三根香,如果三根香燒的進度不一樣,尤其是一些女居士,總是放心不下,左邊燒得慢了主著要發生什麼事,右邊燒得慢了又主著要發生什麼事,燒支香也弄得一肚子的心事,心怎麼也靜不下來?心靜不下來怎麼能『明心見性』?怎麼上西方極樂世界?就點一根香,就什麼心事也沒有了,心還能靜一點。從以上幾點來看,我們學佛,不可著在相上下不來。要理解開經偈上「願解如來真實義」的真實意義。 有一些居士,見了個和尚就忙不迭的供養,實際自己的經濟也許還真就是並不寬裕。然而,供養和尚是否就能把自己供養成佛,還真得通過證實,當然,周瑜打黃蓋,願打願挨,這就沒有必要我們來多講了。我們學佛,要了解佛法的真實意思,不要去做一些和佛法毫不沾邊的事情。尤其末法時期,佛法更加難得,魔法逐步登台,佛法逐漸就會毫無立足之地。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是誰也阻擋不了的。所以,我們對於佛法就更要珍惜。 學佛,到底應該怎麼學,怎麼修?首先要把自己的心靜下來,修密宗,安心持咒,修凈土宗,安心念佛,就這么簡單。我們在學修佛法的道路上,不要走了彎路,尤其是末法時期,老老實實的在家打坐念佛,深入靜界,自然就會開大智慧,就會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佛在《金剛經》上說:「誰若說我在說法,就是謗佛,若有人說我沒有說法,我是在說法,若有人說我在說法,我沒有說法」。佛在一部《金剛經》上,說的就是「離相」,所以說,我們不要著相,不要把心粘在相上,那就不能明心見性了,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管什麼事情,處理過了,沒有了。不要老放不下,放不下就著相了。遇事情只要能放下,就得「大自在」了,人們學佛不都說學佛得「大自在」嗎?這個「大自在」不是那麼好得的,必須要明白佛法的更深的一層才能得到,要不,是得不到的,在這方面要寫明白也是很不容易的,得寫很大的篇幅,在此就不多寫了。 末法時期,佛法逐漸滅絕,人們的悟性自然的就越來越低,痴迷心也越來越重。這是大自然的安排,不是人所能違背的。所以,學佛的居士們一定要個人修個人的,在修學佛法這方面,誰也代替不了誰,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的業力自己了。哪怕就是自己的親老子,也是代替不了的。末法時期,佛法難得!安心修自己的吧,不在和尚不和尚,不在地位的大小,更不在有沒有本事,而在「悟性」的高低和自己的努力。 「悟性」高,明心見性快,修煉成佛就快。「悟性」低,『明心見性』就會慢,「悟性」低得厲害,一輩子也不能明心見性。歷史上當了一輩子和尚,念了一輩子經也沒修成佛菩薩的還少嗎? 真修學佛法的人,千萬不要在理論上下功夫,更不要在經文的文字上下工夫,沒有用。也不要和人爭論,佛法不是爭論的東西,不是可以研究的東西,你就是全世界「佛教協會」的會長,也不見得明心見性,懂得佛法。所以,學佛最怕誤入迷途!最怕著在相上。就說這「西方極樂世界」吧,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到底有沒有?佛子們議論不休。人們不去理解佛為什麼要講這么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不去真正的按照佛陀所講的去安心念阿彌陀佛,卻在爭論一些虛妄的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在金剛經上講得是多麼清爽!我們不要把精力放在沒有必要的相上,精進念佛,使自己能夠明心見性,見到自己的本性,進入佛的大門,登上佛的邊界!讓我們共同努力吧。(請參閱《佛法的實修》)

閱讀全文

與佛教在家居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搬傢具諸暨 瀏覽:761
蘇寧買家電補貼怎麼樣 瀏覽:242
dnf自動維修怎麼劃算 瀏覽:404
瓷磚地板怎麼裝原木色傢具 瀏覽:21
幼兒園家用電器ppt百度文庫 瀏覽:844
線雕傢具 瀏覽:12
萬盛宇傢具用什麼材料好 瀏覽:976
防水劑粉劑密度多少算正常 瀏覽:372
常用家用電器配件 瀏覽:760
東勝傢具店怎麼投訴 瀏覽:468
維修基金怎麼證明有沒有 瀏覽:235
蘋果手機相機維修費用大概多少 瀏覽:7
傢具是學什麼的 瀏覽:572
傢具和房間不匹配怎麼辦 瀏覽:756
日本哪些家用電器質量好 瀏覽:205
防水燈管不亮了怎麼修 瀏覽:961
在城市裡做防水是什麼工作 瀏覽:829
伊川傢具維修電話 瀏覽:621
全屋牆壁如何塗上防水層 瀏覽:915
家用電器個體工商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