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傢具打窪

傢具打窪

發布時間:2021-01-10 22:45:25

1. 急求有關紅木傢具的資料

概述及分類】
紅木傢具始於明代。其外觀形體簡朴對稱,天然材色和紋理宜人。紅木主要採用中國傢具製造的雕刻、榫卯、鑲嵌、曲線等傳統工藝,德國學者 G·Ecke在《中國花梨木傢具圖考》中總結加工紅木傢具的三條基本法則是:非絕對必要不用木銷釘;在能避免處盡可能不用膠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鏇制。即不用任何鐵釘和膠粘劑。所以紅木傢具的造型和工藝中明顯的民族性是對許多收藏者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很多人稱紅木傢具為人文傢具、藝術傢具。
按照國家技術監督局的有關規定,所謂紅木傢具主要是指用紫檀木,酸枝木、烏木,癭木、花梨木、雞翅木製成的傢具,除此之外的木材製作傢具都不能稱為紅木傢具。紫檀木是紅木中的極品。其木質堅硬,色澤紫黑、凝重、手感沉重。年輪成紋絲狀,紋理纖細,有不規劃蟹爪紋。紫擅木又分老紫擅木和新紫檀木。老紫檀木呈紫黑色,浸水不掉色,新紫檀木呈褐紅色 、暗紅色或深紫色,浸水會掉色。 酸枝木俗稱老紅木。木質堅硬沉重,經久耐用,能沉於水中,結構細密呈檸檬紅色、深紫紅色、紫黑色條紋,加工時散發出一種帶有酸味的辛香,故名。烏木顏色烏黑發亮,結構細密凝重,有油脂感。烏木多見製作筷子、墨盒之類小件,少見製作傢具。癭木是樹木形成癭瘤後的木材,按樹種分為樺木癭、楠木癭、花梨木癭、酸枝術癭。癭木的紋理曲線錯落,美觀別致致,是最好的裝飾材料。在傢具上大多用作表麵包、鑲的材料,如民間就"紅檯子癭木面"的說法。花梨木又稱香紅木,與酸技木構成相近,其木質堅硬,色呈赤黃或紅紫,紋理呈雨線狀,色澤柔和,重量較輕,能浮於水中,形似木筋。目前市場上的紅木傢具以花梨木居多。雞翅木木質堅硬,顏色分為黑、白、紫3種顏色,形似雞翅羽毛狀,色彩艷麗明快。但因木內含有細微沙礫等雜質,敵難以加工,善做裝飾邊角材料。市場上很難見到成套的雞翅木傢具。例如被列入國家紅木標準的貴重熱帶硬木只有幾種:紫檀、黃花梨、烏木、酸枝、雞翅木、香枝木等幾種。而這些名貴木材有些早已沒有自然出產,其它的產量也很小。顧客除了要面對高昂的市價,還必須隨時提防充斥市場的假冒偽劣產品。因此,傳統紅木傢具市場正在日漸萎縮。而用普通木材來製作傳統實木傢具,又沒有太大的意義。
紅木傢具按產品用材分可分為全紅木傢具、主要部位紅木傢具和紅木包覆傢具三種。
1.全紅木傢具是指產品所有木製零部位(除鏡和鏡托板、線條外)都採用紅木製作;
2.主要部位紅木傢具是指產品外表目視部位必須使用紅木製作,內部及隱蔽處可使用其他深色名貴硬木或以外的其他優質木材;
3.紅木包覆傢具是指產品外表目視部位採用紅木實板包覆,內部及隱蔽處可使用其他近似優質木材,但主要部位和包覆紅木傢具,應在提供的質量保證書中明示使用紅木以外樹種木材的具體部位。
紅木生長緩慢,資源奇缺,且呈逐年劇減趨勢,有的已面臨滅絕。我國產的紅木,不但樹種極少,而且產量極低。國內生產的紅木傢具所用的紅木,均從印度、緬甸、泰國、越南、寮國等幾個東南亞國家及南美洲、熱帶非洲進口。隨著國際環保呼聲的日益高漲,這些國家相繼採取嚴格的限制製品政策,因而進口渠道日益狹窄、艱難,預計數年後,這些珍貴木材將無法供應,到那時,人們富裕了,想享受這豪華名貴的紅木傢具,恐怕也很難能買到了。
紅木傢具按產品工藝分類可分為傳統硬木傢具、現代硬木傢具
1、 傳統硬木傢具
指按照傳統工藝、款式以明、清經典硬木傢具為主、功能以陳設、收藏為主、製作精湛的深色名貴硬木傢具。泛指硬木高仿傢具、紅木古典傢具、古典工藝傢具等。
傳統硬木傢具按品種可分為:凳椅類,桌案類,櫥櫃類,床塌類,屏、座類,台、架類。
2、 現代硬木傢具
a、指在傳統工藝基礎上,既能體現傳統傢具藝術,又具有當代藝術創新,且選材講究、製作精湛,具有知識產權和收藏價值的深色名貴硬木傢具。泛指硬木(紅木)藝術傢具,新海派傢具等。
b、指以傳統工藝和實用功能為主,注重產品款式和工藝、結構的創新,且具有明、清傢具藝術
風格的深色名貴硬木傢具,包括深色名貴硬木包覆傢具和軟體傢具。
現代硬木傢具按使用場合可分為:卧房傢具,客廳傢具,餐廳傢具,書房傢具,辦公傢具,酒店傢具等。
[編輯本段]【紅木的分類】
紅木從明清至今一直深受人們的珍愛,紅木起源於明朝1405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每次回國用紅木壓船艙
木匠們把帶回木質堅硬、細膩,紋理好的紅木做成傢具、工藝品供帝後們享用,到後期紅木大量輸入及
王朝滅亡才流入發展到民間。「紅木」不是泛指所有紅色木材,也不是一種木材,而是當前國內紅木用材
約定俗稱的統稱。按照國家標準的定義它的范圍是五屬八類。五屬: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鐵
力木屬。八類:紫檀木類、黑酸枝木類、紅酸枝木類、香枝木類、花梨木類、烏木類、條紋烏木類和雞翅
木類。
香枝木:屬降香黃檀類,又名:海南檀、降香木、俗稱:黃花梨,為我國海南特有之珍稀樹種,此樹種
已基本絕跡。其木質堅硬、顏色不靜不宣,視感極好,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有降血壓、血脂之功效
。黃花梨顏色以黃色為主調,此色調同深色木紋織成美麗的天然圖案如:鬼臉、狐斑等,在明亮的光照下
反射出金光並散發出香氣。黃花梨表面有光澤,有辛辣香氣;結構細而勻,耐腐強度高;故十分珍貴。
花梨木:其木紋有「鬼面者」亦類「狸斑」又名:「花狸」別名:香紅木,紫檀屬樹種分布於印度、東
南亞熱帶地區。它的特點邊材黃白色到灰褐色;芯材淺黃褐色、橙褐色、紅褐色到紫褐色;材色較均勻,
可見深色光澤,紋理呈雨線狀、色澤柔和,重量較輕能浮於水中。花梨木由於價格適中是目前紅木傢具的
主要材料。
紫檀木:亦稱「青龍木」。堪稱稀世瑰寶的紫檀被世人譽為「木中之王」。紫檀木生長於熱帶叢林,
因其材質絕倫,生長緩慢是一種百年生長一寸的硬木,非數百年不能成材,加之紫檀十檀九空出材率極低
,故十分珍貴,自古以來都有「寸檀寸金」之說。
酸枝木:俗稱「老紅木」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由於加工時散發出一種帶有酸味的辛香故名:酸
枝木。酸枝木分黑酸枝和紅酸枝二大類。黑酸枝木:心材為紫黑、深紫和紅褐色,帶黑色條紋,以其物稀
而價高,一經打磨平整潤滑給人一種醇厚含蓄的美,其價值僅次於紫檀木。紅酸枝木:生長輪明顯,心材
橘紅褐色、紫紅褐色、深紫色。木質堅硬沉重通常沉於水,有紫黑色條紋和山水紋有油脂者為上乘,是制
作傢具和工藝品的上佳材料。
[編輯本段]【紅木的特徵】
1.紫檀木是紅木中的極品。其木質堅硬,色澤紫黑、凝重,手感沉重,年輪成紋絲狀,紋理纖細,有不規則蟹爪紋。紫檀木又分老紫檀木和新紫檀木。老紫檀木呈紫黑色,浸水不掉色,新紫檀木呈現褐紅色、暗紅色或深紫色,浸水會掉色。
2.酸枝木俗稱老紅木。木質堅硬沉重,經久耐用,能沉於水中,結構細密呈檸檬紅色、深紫紅色、紫黑色條紋,加工時散發出一種刺鼻酸味的辛香,故稱為酸枝木。
酸枝是清代紅木傢具主要的原料。用酸枝製作的傢具,即使幾百年後,只要稍加揩漆潤澤,依舊煥然若新。可見酸枝木質之優良,早為世人矚目。 酸枝是熱帶常綠大喬木,產地主要有印度、越南、泰國、寮國、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原先在我國福建、廣東、雲南等地也有出產。酸枝木色有深紅色和淺紅色兩種,一般,有「油脂」的質量上乘,結構細密,性堅質重,可沉於水。特別明顯之處是在深紅色中還常常夾有深褐色或黑色的條紋,紋理既清晰又富有變化。酸枝傢具經打磨髹漆,平整潤滑,光澤耐久,給人一種淳厚含蓄的美。 酸枝北方稱"紅木",江浙地區稱"老紅木",故酸枝傢具除廣東地區外幾乎都稱紅木傢具或老紅木傢具。清代的紅木傢具很多是酸枝傢具,即老紅木傢具。尤其是清代中期,不僅數量多,而且木材質量比較好,製造工藝也多精美。在現代人的觀念中,它是真正的紅木傢具。
3.烏木顏色烏黑發亮,結構細密凝重,有油脂感。烏木多見製作筷子、墨盒之類小件,少見製作傢具。
4.花梨木又稱香紅木,與酸枝木構成相近,其木質堅硬,色呈赤共同或紅紫,紋理呈雨線狀,色澤柔和,重量較輕,能浮於水中,形似木筋。目前市場上的紅木傢具以花梨木居多。史籍記載至少可分兩種,一種是明中葉王佐《新增格古要論》中所講的「出南番、廣東,紫紅色,與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的花梨木,即《瓊州府志》物產木類中所稱的:「花梨木,紅紫色,與降真香相似,有微香……」的花梨,也就是被今人叫做「黃花梨」的花梨木,還曾有過「 海南檀」等名稱。這顯然已不在"紅木"的觀念范圍。據多方面材料介紹,黃花梨主要產於我國的海南島和南海諸地,數量並不很多,是明式傢具最主要的用材之一。 外一種則是北方稱為「老花梨」 、 實則是「新花梨」的花梨木,這種花梨木台灣就稱"紅木"。它是一種高幹喬木,高可達30米以上,直徑也可達1米左右,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如泰國、緬甸和南洋群島等地均有出產。過去在我國海南和廣東、廣西地區也有相當數量的花梨木。這種花梨木在《博物要覽》中記載說:「葉如梨而無實,木色紅紫,而肌理細膩,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諸器。」陳氏《分類學》中也說:「花梨木為紅豆樹屬,高可達一丈八尺至三丈……浙江及福建、廣東、雲南均有之。閩省泉、漳尤多野生……木材堅重美麗,為上等傢具用材 。」清代不少紅木傢具實質是這些花梨木製造的。現代從海外進口的花梨木大多也是這類品種,已成為紅木傢具最主要的用材。 但據明代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中的記載,早就認為花梨木有兩種,一為花櫚木,喬木,產於我國南方各地;一為海南檀,落葉喬木,產於南海諸地,二者均可作高級傢具。海南檀即黃花梨,故明代除黃花梨傢具以外,應當也早有明代花梨木傢具,即今天我們所稱的紅木傢具。
5.雞翅木又叫"紅豆木",詩句"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就是對它的隱喻。木質堅硬,顏色分為黑、白、紫3種顏色,形似雞翅羽毛狀,色彩艷麗明快。但因含有細微沙礫等雜質,故難以加工,宜做裝飾邊角材料。市場上很難見到成套的雞翅木傢具。
[編輯本段]【古典傢具術語】

包漿
老傢具表面因長久使用而留下的痕跡,因為有汗漬滲透和手掌的不斷撫摸,木質表面會泛起一層溫潤的光澤。

皮殼
特指老傢具原有的漆皮。傢具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木材、漆面與空氣、水分等自然環境親密接觸,被慢慢風化,原有的漆面產生了溫潤如玉的包漿,還有漆面皸裂的效果。

做舊
用新木材或老料做成仿老傢具,以及在新傢具上做出使用痕跡,以魚目混珠。

鼓腿膨牙
指傢具的腿部從束腰處膨出,然後向後內收,順勢作成弧形,足部多作內翻馬蹄行。

三彎腿
將桌類傢具的腿柱上段與下段過渡處向里挖成彎折狀,彎腿傢具的足部多為內翻成蹄形。
落膛
指悶戶櫃、圓角櫃等傢具抽屜或門下面的空間,因不易被發現,可用於存放一些比較貴重的物品。
束腰
指在傢具面沿下作一道向內收縮、長度小於面沿和牙條的腰線。束腰有高束腰和低束腰之分,束腰線也有直束腰和打窪束腰之分。束腰傢具是明式傢具的重要特徵。
托泥
指傢具的腿足之下另有木框或墊木承托,可以防止傢具腿受潮腐爛,這一木框或墊木就是托泥。供桌和半月桌一般會有托泥。
抱肩榫
指有束腰傢具的腿足與束腰、牙條相結合時所用的榫卯。從外形看,此榫的斷面是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開牙條背面的槽口套掛,從而使束腰及牙條結實穩定。

夾頭榫
這是案形結體傢具常用的一種榫卯結構。四隻足腿在頂端出榫,與案面底的卯眼相對攏。腿足的上端開口,嵌夾牙條及牙頭,使外觀腿足高出牙條及牙頭之上。這種結構能使四隻足腿將牙條夾住,並連結成方框,能使案面和足腿的角度不易改變,使四足均勻地隨案面重量。
插肩榫
也是案類傢具常用的一種榫卯結構。雖然外觀與夾頭榫不同,但結構實質是相似的,也是足腿頂端出榫,與案面底的卯眼相對攏,上部也開口,嵌夾牙條。但足腿上端外部削出斜肩,牙條與足腿相交處剔出槽口,使牙條與足腿拍合時,將腿足的斜肩嵌夾,形成表面的平齊。此榫的優點是牙條受重下壓後,與足腿的斜肩咬合得更緊密。
羅鍋棖
也叫橋梁棖。一般用於桌、椅類傢具之下連接腿柱的橫棖,因為中間高拱,兩頭低,形似羅鍋而命名。
霸王棖
霸王棖上端托著桌面的穿帶,並用梢釘固定,其下端則與足腿靠上的部分結合在一起。榫頭是榫眼下部口大處插入,然後向上一推就掛在一起了。「霸王」之寓意,就是指這種結構異常堅固,能支撐整件傢具。
擠楔
楔是一種-頭寬厚,一頭窄薄的三角型木片,將其打入榫卯之間,使二者結合嚴密,榫卯結合時,榫的尺寸要小於眼,二者之間的縫隙則須由擠楔備嚴,以使之堅固。擠楔兼有調整部件相關位置的作用。
哪些古典紅木傢具升值快
一,每件傢具由於年代、產地不同,價值上會有天壤之別。在選購時,先要看它的藝術風格,再有就是珍稀度,應是「富貴而不俗,華麗而不濫,端莊而不呆」。年代也是一項重要指標,年代越早越值錢。
二,購買時要考慮到個人的資金和興趣。一般來說,資金充裕或者對紅木傢具興趣很高的人,可以收藏乾隆時期的紅木精品,甚至是整套的收藏;如果財力一般,推薦購買實用性、存世量大的單品,比如一把椅子或是一張床。
三,判斷紅木傢具的價值,還要看它的科研價值和市場認知度。其中的科研價值是指傢具在傢具史上、傢具流派上和傢具工藝上的學術價值,科研價值越高,收藏價值和投資潛力也就越高。
由此可見,當消費者購買紅木傢具時,應按自身的經濟實力和個人興趣,對投資目標進行選擇。
紅木傢具的美學鑒賞
紅木單枕車腳香妃榻木質活性美
經過恰當乾燥處理後的木材,仍會隨氣候變化產生微小縮漲,這是木性。古人順應其特性, 將木頭視為活物,特別是製作傢具使用硬木時,精心研究利用其木質活性美,像對待有性格 、脾氣的人一樣,在傢具結構設計上給予釋放和緩沖的空間,巧妙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使用乾燥好的木料,以考究的榫卯結構精製而成的傢具一般不會發生開裂、變形。但若放在 過於潮濕或乾熱的環境里(如南方的霉雨季節、北方冬季有暖氣的樓房中),傢具上的肩口( 橫豎材相交外)也會向外「開口」(潮濕時)或向內「張嘴」(乾燥時)。這種現象,對於精製 的硬木傢具也會隨著濕度恢復正常而自然消失,而且具有強健的木質活性,即使反復多次也 不會影響傢具的結構和壽命。
造型古典美
珍貴硬木不僅壽命長、價格昂貴且製作工藝復雜,因而不宜用於製作流行風格的時尚傢具, 否則有暴殄天物之嫌;也不太適於製作抽象風格的純藝術傢具,這類傢具的製作材料越無個 性越能突出其藝術構思的造型。而傳統傢具的經典之作,具雋永的古典美,最適於以硬木製作。尤其是明式傢具的造型與硬木的紋理、質地相配恰倒處,和諧委婉,相映成輝,經受過 歷史的考驗。
明式傢具以其豐富的內涵,高雅的格調,幾百年來一直為有較高藝術修美的人士所喜愛。明式傢具的造型不僅與中國的古典環境,也與現代生活環境相融合,是使用者品位修養、精神 境界的標志。
結構自然美
中國傳統傢具,很講究自然美,在結構方面不用釘、不靠膠,以榫卯鬥合方式組成一體,不僅有控制木材變形、縮漲的功能,更有經久耐用之功效。有些傳世傢具,雖已遍體鱗傷,腿子都磨短了,仍不松不散,得益於地道的榫卯結構。
當然,鑒賞傳世硬木傢具的結構自然美要有豐富經驗,因為中國傳統傢具還有一個特點;外表看完全相同,內總結構的優劣、工藝水準的高下有很大差異。傢具上每一個部件的榫卯形式都可以有投機取巧的、簡易的、常規的、講究的幾種不同做法,取決於製作者的知識水準、手藝高下的職業道德。
技藝人文美
珍貴的硬木傢具最好是手工製作,使其富有人文美——即人情味兒。然而一張相同的傢具式樣圖交給不同的工匠能做出不同的「美學味兒」來,每件傢具都是製作者技藝、人品、素養甚至脾氣、性格的真實反映。雖然掌握了木工基礎的人都是稱匠,但做硬木細木工的工匠與一般的木匠是不同的工種,在細木工中能全面掌握硬木傢具製作技法並有悟性的人更是難得。
實踐亦證明,要想制出傳世人文美精品,還必須有嚴格的監督機制。明式傢具大多由當時的 文人參與製作。清代宮廷檔案也記載著,故宮的傢具是由選自各地的名匠,在紫禁城中的多位中外藝術家直接指導、監督下製成的。一件集材美、造型雅、結構考究、工藝精湛於一體 的傢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雋永的鑒賞生命力,可以讓十幾代甚至幾十代人得到藝術熏陶 和美的享受。
京滬紅木傢具的風格
京滬兩地紅木傢具風格迥異,反映兩地的文化和風土人情。北京是胡同四合院大宅門,上海是弄堂石庫門,南北兩地帶來紅木傢具的風格和品位也不同,有了京作、蘇作之分,上海主要是蘇作傢具,以蘇州、常熟、浙江為主。但滬上民國時紅木傢具有點西洋化,式樣明顯受外來影響。
北京的紅木傢具是國語版,帶京腔京韻,清八旗遺風;上海紅木傢具是吳儂軟語方言版,蘇式格調文人傢具,多書卷氣,少市井味。蘇州東山「文德堂」酒香不怕巷子深,紅木傢具放在私家園林里,每年只來上海參加一次展覽會,僅在展會上推廣產品。
紅木傢具[1]材料,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貴黃不貴黑,清人貴黑不貴黃,北京紅木秉承明清兩朝風格,貴黑又貴黃。黑即紫檀,非皇宮莫屬,黃即黃花梨,皇袍,皇宮,黃色也,帝王專用色,清水擦臘,木紋畢露,從骨子裡透出帝王氣;上海喜紅色,吉祥喜慶色,即便是花梨木也漆成紅色,上海紅木傢具是混水擦漆,漆成紅酸枝色。
紅木傢具製作,北京是皇宮造辦處的工藝,皇帝御制的標准,用料厚重,方顯帝王氣概;上海製作保持蘇作傳統,用料精打細算,委婉脫俗。蘇作紫檀工,也帶有皇家血統,神秘色彩。現在上海製作工藝也向北京學習,傳承故宮流入民間的工藝,離上海遠了,靠北京近了,北京話叫「靠譜」,上海叫釣魚台指定產品,也是叫得響的賣點。
北京紫禁城故宮的形制,高仿做舊,有歷史淵源,還有故事戲說,不是故宮流入民間就是王爺格格用過的;上海紅木傢具講究實用,江南水鄉小家碧玉型,內斂含蓄不炫耀。受海外文化影響石庫門孵化形成海派紅木傢具,紅木民國式最為叫座。
京滬兩地紅木流行時尚各異,北京人重廳堂,輕卧房,擺譜張揚。北京腕兒星爺,卧房傢具非清即明,有財力還得有文化底蘊;上海人重卧房,輕客廳,深藏不露,卧房傢具是民國式樣,四門帶鏡子。同樣買圈椅,北京人喜宮廷圈椅,坐墊是黃絲織錦緞的;上海人愛好明式圈椅,坐墊是紅色混紡仿絲的;北京人喜愛寬大的寶座,上海人鍾愛筆桿椅。
無論南北,紅木傢具各可一記。
[編輯本段]紅木傢具的材質
紅木傢具,也是實木傢具的一種,但紅木傢具在傢具業內單獨是一種風格的傢具系列,不同於其他實木傢具,因此在這里也特殊說明一下。紅木傢具始於明代。其外觀形體簡朴對稱,天然材色和紋理宜人。紅木主要採用中國傢具製造的雕刻、榫卯、鑲嵌、曲線等傳統工藝,德國學者 G·Ecke在《中國花梨木傢具圖考》中總結加工紅木傢具的三條基本法則是:非絕對必要不用木銷釘;在能避免處盡可能不用膠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鏇制。即不用任何鐵釘和膠粘劑。所以紅木傢具的造型和工藝中明顯的民族性是對許多收藏者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很多人稱紅木傢具為人文傢具、藝術傢具。按照國家技術監督局的有關規定,所謂紅木傢具主要是指用紫檀木,酸枝木、烏木,癭木、花梨木、雞翅木製成的傢具,除此之外的木材製作傢具都不能稱為紅木傢具。紫檀木是紅木中的極品。其木質堅硬,色澤紫黑、凝重、手感沉重。年輪成紋絲狀,紋理纖細,有不規劃蟹爪紋。紫擅木又分老紫擅木和新紫檀木。老紫檀木呈紫黑色,浸水不掉色,新紫檀木呈褐紅色 、暗紅色或深紫色,浸水會掉色。 酸枝木俗稱老紅木。木質堅硬沉重,經久耐用,能沉於水中,結構細密呈檸檬紅色、深紫紅色、紫黑色條紋,加工時散發出一種帶有酸味的辛香,故名。烏木顏色烏黑發亮,結構細密凝重,有油脂感。烏木多見製作筷子、墨盒之類小件,少見製作傢具。癭木是樹木形成癭瘤後的木材,按樹種分為樺木癭、楠木癭、花梨木癭、酸枝術癭。癭木的紋理曲線錯落,美觀別致致,是最好的裝飾材料。在傢具上大多用作表麵包、鑲的材料,如民間就"紅檯子癭木面"的說法。花梨木又稱香紅木,與酸技木構成相近,其木質堅硬,色呈赤黃或紅紫,紋理呈雨線狀,色澤柔和,重量較輕,能浮於水中,形似木筋。目前市場上的紅木傢具以花梨木居多。雞翅木木質堅硬,顏色分為黑、白、紫3種顏色,形似雞翅羽毛狀,色彩艷麗明快。但因木內含有細微沙礫等雜質,敵難以加工,善做裝飾邊角材料。市場上很難見到成套的雞翅木傢具。例如被列入國家紅木標準的貴重熱帶硬木只有幾種:紫檀、黃花梨、烏木、酸枝、雞翅木、香枝木等幾種。而這些名貴木材有些早已沒有自然出產,其它的產量也很小。顧客除了要面對高昂的市價,還必須隨時提防充斥市場的假冒偽劣產品。因此,傳統紅木傢具市場正在日漸萎縮。而用普通木材來製作傳統實木傢具,又沒有太大的意義。
[編輯本段]怎樣選擇紅木傢具
購買紅木傢具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了解紅木傢具的質地。紅木傢具只是硬木傢具中的一種,還有紫檀、花梨木(海南檀)、雞翅木、酸枝木等製做的,都屬於硬木傢具,只是現在很多人習慣上將所有的硬木傢具都混稱為紅木傢具。如果您了解到傢具的材料是上述木材中的一種,那麼這種傢具就是紅木傢具。如果傢具是紫檀、紅木所做,那就是遇上「正宗」的上乘紅木傢具了,尤其是紫檀木質量最好。紫檀木一般呈紅色,木質比紅木更堅硬、更沉重,木紋較細密、帶有油性、更為美觀。我國目前的紅木傢具,主要是用花梨木和酸枝木製做。木材質量中等,色微紅,較紅木輕,帶有脆性,木紋較紅木粗。由於酸枝木的直徑在33厘米以內,需用大面積的木塊時(如椅座),就要以花梨木代替,因此,有時會發現一件傢具用兩種木料製做的情況,但這是正常的工藝處理,挑選時不必顧忌。看木質結構是否具有上述紅木的特點。即木質本身是否帶有紫紅色、黃紅色、赤紅色或深紅色等多種自然色澤;木紋是否質朴美觀,幽雅清新,上漆後木紋是否仍然清新可見。假紅木製品油漆後,一般顏色厚實,常有白色泛出,無紋理可尋。
(2)從木紋和重量上來辨別真假紅木傢具。真正的紅木傢具,本身就帶有紫紅色、黃紅色、赤紅色和深紅色等多種自然紅色,木紋質朴美觀、幽雅清新。製做傢具後,雖然上了色,但木紋仍然清晰可辨;而仿製品油漆後一般顏色厚實,常有白色泛出,無紋理可尋。真的紅木傢具堅固結實,質地緊密,比一般柞木還要重;相同造型和尺寸的假紅木傢具,在重量上是有明顯差別的,比真品明顯偏輕。
(3)注意紅木傢具的式樣。老式紅木傢具造型優美,傢具的輪廓具有濃郁的東方格調。但這只是紅木傢具的一種風格,不能以古色古香作為紅木傢具的唯一標志。因為現代紅木傢具中,已有不少西式造型的,如紅木餐桌,外形較大,有的桌面採用西式的拉合結構,可隨意擴大或縮小。又如沙發的規格和造型皆已西化,線條流暢,一般家庭也容易接受。
(4)質量方面的要求。挑選時要注意傢具結構的合理性,榫鉚的科學性,工藝的先進性,功能的適用性等。如紅木傢具一般均採取榫鉚結構,應注意選購。

(5)看是純紅木傢具還是紅木貼面傢具。有些產品雖稱用紅木製作,但仔細檢查,則可發現是把紅木開成薄片,貼在其他木材的表面偽裝而已,並非真正的純紅木傢具。

(6)選購紅木傢具,最好是到信譽好、資信程度高的正規傢具商店選購,看其商品標簽上所標識的用材和漆料是否與成品相一致,並仔細咨詢認真辨認,以避免誤購,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在購買紅木傢具時,要看清標簽標注的材質,向經營者索要《產品質量保證書》,購買傢具後切記要向經營者索要傢具購買合同和發票,並要求經營者在開具的發票上註明所購紅木傢具的材質,是全紅木傢具還是主要部件為紅木,並與標簽標注的材質核對無誤後方可購買。
「紅木」傢具的特點為:

優點:

1)顏色較深,多體現出古香古色的風格,用於傳統傢具。

2)木質較重,給人感覺質量不錯。

3)一般木材本身都有自身所散發出的香味,尤其是檀木。

4)材質較硬,強度高,耐磨,耐久性好。

缺點:

1)因為產量較少,所以很難有優質樹種,質量參差不齊。

2)紋路與年輪不清晰,視覺效果不夠清新。

3)材質較重,不容易搬運。

4)材質較硬,加工難度高,而且容易出現開裂的現象。

5)材質比較油膩,高溫下容易返油。

更多具體請參見:http://www.sh1800.net/

2. 古典紅木傢具中的「束腰」是指什麼它起到什麼作用求答案

束腰,是在傢具面下作出一道縮進面沿和牙板的線條。束腰分為高束腰和低專束腰。高束腰大多露出桌屬腿上截,並在中間用矮佬分為數格,每格鑲一塊絛環板,絛環板又有鏤空和不鏤空之別。另外,高束腰傢具常在束腰上下各裝一木條,叫托腮,它是起承托絛環板和矮佬作用的。低束腰傢具一般不露腿,而用束腰板條把桌腿包嚴。束腰線條常見有直束腰、打窪束腰等,有的還在束腰上裝飾各式花紋。

3. 請問紅木傢具製作中什麼叫起線、打圓能具體說一下怎麼做嗎

起線就是要畫創抄意稿,再用墨線勾畫放大到木材上
打圓就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以簡練的幾何形體概括全部構思的造型,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也就是-粗坯

4. 「三分工七分磨」,為何古代工匠如此看重傢具的刮磨工序

現在的古典傢具加工很少應用純手工製作,雕刻關鍵的工序就是打磨。但因為現在的工具很先進,工匠通常使用機磨。當您驚嘆於手工傢具精雕細琢,必不可少的程序便是傳統的刮磨工藝。

其次,可以使傢具在刮磨過程中,更容易防止波浪紋、毛刺等,表面更加的平、滑、順。因為在刮磨中凡是留有水跡的地方都是不平整的。而紅木傢具要求每一個部件的四面都刮磨光滑直至無波浪和毛刺等;每一處線條要平整、潤滑、飽滿;傢具內外也要光滑一致。

刮磨工藝之細磨相比粗磨,細磨會更加的考驗工匠的耐心和經驗。一般的紅木刮磨工藝,都是用不同型號的砂紙和蜈蚣刨來對傢具進行磨光,通過反復不斷的刮磨,使整件傢具的花紋清晰,不再有生硬倒棱

5. 古代後宮的傢具寫成文字,如何描寫

以說明文為格式,用白描,敘述為主要方法。
舉例:
清乾隆御制紫檀海水龍紋小櫃:
頂箱立櫃,四角見方,通體紫檀制,組合而成,也可以分開使用。櫃門皆登堂落鼓做,框內鑲貼竹絲,櫃門下有悶倉,俗稱「櫃肚」。四腿直下,包銅套足,銅飾明快精緻,在紫檀器中鳳毛麟角,應系由清宮造辦處製作,整器精雕細琢,小處亦不隨便,從櫃上的銅活即可見一斑。紫檀木邊框貼嵌竹絲的工藝,是典型的清中期傢具製作手段之一。此處所用竹絲均為不足兩毫米粗細的圓絲,貼嵌圖紋精美,不見瑕疵,工藝極其精湛。
清乾隆御制紫檀楠木仙鶴靈芝雲紋炕櫃:
獨特的紫檀框架,櫃門為楠木製,門板上紋飾為仙鶴飛翔於卷雲之中,打開門後可見兩層架子和中間一層兩個抽屜。櫃下部刻有驚濤拍石及蝙蝠紋,最下狹長券口刻有蝙蝠和如意紋。櫃上金屬片為原配並鍍金花朵紋飾。吊牌、面頁、合頁等銅構件保存完好,整個傢具的邊抹上不起任何線腳,是一件十分典型的雅緻素凈的宮廷傢具。
清乾隆御制紫檀雲蝠紋書櫥:
該書櫥成對。上格三層亮格,正面圈口上雕綿密不斷的拐子紋。第二、三層亮格間置兩具窄長的抽屜,使上格空間不至於因亮格太多而顯得過於空敞。下部為櫃,對開櫃門,面板上打窪一委角方框,內鏟地浮雕螭龍捧磬紋,螭龍的身軀布滿紋飾框。整對書櫥選用上好的金星紫檀,良材精製,包漿溫潤細致,造型端莊典雅、富麗大氣。紋樣寓意吉祥,磬與慶諧音,寓意喜慶。雲紋形若如意,意為如意長久,蝙蝠與遍福諧音,流雲百蝠象徵幸福如意長久。

6. 最古老的傢具翹頭案,是出現在哪個時期

翹頭案在明清時期尤為繁盛。

翹頭案這個傢具他是表面平整,兩端稍有一點翹起。很符合我們古代的一些物件的風格。比如有一些屋檐她的角落上也會有一些翹起我們俗稱飛檐飛腳。翹頭案,他這個家居對我們平常的傢具來說會顯得比較。端莊穩重一些。這個器物一般在一些文人墨客的家裡會經常出現。通過這些來展現出自己的雅和禮。一些文人雅士,他們在平常的寫詩或者是畫畫,經常用翹頭案來做桌子。

現代的裝修當中,如果一些愛好古代書畫或者寫字的人們可以選擇一把翹頭案放在書房當中。在一面空白的牆上。前面放一翹頭案桌上放一些筆墨書去。在掛一些字畫,這樣會給我們的房間帶來很濃郁的文人氣息。還有一些人會將翹頭案放在玄關當中來做玄關的擺設。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 總之,翹頭案這個傢具從古至今我們一直都有,並且它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改進和優化的。翹頭案它就濃郁的中國傳統特色。

7. 急!實驗調研報告——中式傢具的基本構造,3000字左右附圖

在欣賞我國古典傢具時,往往有些術語是歷史術語,或者是專業術語,造成在欣賞我國古典傢具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達不到提高欣賞水平、鑒別水平的目標。整理出來這些常見的古典中式傢具的一些稱謂和常見術語,為的就是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在這里,大葉檀先生要插一句揭底的話:國內那些頂級的文物雜項鑒定專家(學者、教授、研究員),他們最大的能耐,也就是能把這些古典傢具的術語講得頭頭是道而且不打咯噔,這就是他們被視為權威的主要依據。
幾 案:人們常把幾案並稱,是因為二者在形式和用途上難以劃出截然不同的界限。幾是古代人們坐時依憑的傢具,案是人們進食、讀書寫字時使用的傢具,其形式早已具備,而幾案的名稱則是後來才有的。關於幾和案的實物,從考古發掘情況看,自戰國至漢魏的墓葬中,幾乎每座都有出土。雖然出土的是銅器、漆器、陶器等多種質地,但我們可以由此推斷此類木製品傢具應是當年普遍使用的。

從種類上來分,案的種類有食案、書案、奏案、氈案、欹案等等;幾的種類則有宴幾、憑幾、炕幾、香幾、蝶幾、花幾、茶幾、案頭幾等等。
幾案的樣式之多,且又各有各的用途。在廳堂殿閣的布置上,和其他傢具一樣,也各有其特定的規范。
椅 凳 :我國古代椅子出現在漢代,它的前身是漢代北方傳入的胡床,發展到南北朝時期,已為常見之物。唐以後,椅子才從胡床的名稱中分離出來,直呼為椅子。
宋代椅子更為普遍。在宮廷中,所使用的椅子都是極為華麗的。宋代帝後像中描繪的椅子都有用彩漆描繪的花紋,結構也趨於合理。
宋代還流行一種圈背交椅。
交椅又名「太師椅」,在傢具種類中,也是唯一的以官銜命名的椅子。所謂交椅,是指前後兩腿交叉,交接點作軸,可以折疊的椅子。北方民族(古代中原稱之為「胡人」)最先使用,其特點十分適合游牧生活的需要。
交椅在元代傢具中地位較高,只有地位較高和有錢有勢的人家才有,大多設在廳堂供主客享用,婦女和下人只能坐圓板凳和馬閘。
到了明代,椅子的形式已很多,如寶椅、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等。

凳:最早並不是我們今天坐的凳子,它是專指蹬具,相當於腳踏。它成為坐具,也是漢代以後的事。凳的形式有方圓兩種,凳面的板心,也有許多花樣,有影木心者,有各種硬木心者,有木框漆心者,還有藤心、大理石心者。宋代以後,用材及工藝都很講究。

床 榻:我國床的歷史很早,傳說神農氏發明床,少昊始作簀床,呂望作榻。有關床的實物當以河南信陽長台關出土的戰國彩漆床為代表。漢代劉熙《釋名·床篇》雲:「床,自裝載也」,「人所坐卧曰床」。當時的床包括兩個含義,既是坐具,又是卧具。西漢後期,又出現了「榻」這個名稱,它是專指坐具的。《釋名》說:「長狹而卑者曰榻」,「榻,言其體,榻然近地也,小者田獨坐,主人無二,獨所坐也」。榻是床的一種,除了比一般的卧具矮小外,別無大的差別,所以習慣上總是床榻並稱。

直到六朝以後的床榻,開始打破傳統習慣,出現了高足坐卧具,此時的床榻,形體都較寬大。唐宋時期的床榻大多無圍子,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稱呼,使用這種無圍欄的床榻,一般須使用憑幾或直幾作為輔助傢具。
遼 、金、元時期,三面或四面圍欄床榻開始出現,做工及用材都較前代更好。到了明代,這種床榻已盛行,結構更具科學性,裝飾手法達到了很高的工藝水平。如
1、架子床:通常的做法是四角安立柱,床頂安蓋,俗謂「承塵」,頂蓋四圍裝楣板和倒掛牙子。床面的兩側和後面裝有圍欄,多用小塊木料做榫拼接成多種幾何紋樣。因為床有頂架,故名架子床。
2、拔步床:其外形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製平台上,平台長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鑲以木製圍欄。還有的在兩邊安上窗戶,使床前形成一個小廊子,廊子兩側放些桌凳、便桶之類小傢具,用以放置雜物。拔步床雖在室內使用,卻很像一幢獨立的小屋子,有屋中之屋的感覺。
3、羅漢床:它的左右和後面裝有圍欄,但不帶床架,圍欄多用小木做榫攢接而成。最簡單的用三塊整木板做成。圍欄兩端做出階梯型軟圓角,既朴實又典雅。
清代床榻在康熙以前大體保留了明代的風格和特點,乾隆以後發生了很大變化,形成了獨特的清代風格。其特點是用材厚重、裝飾華麗,以致繁縟奢靡,造作俗氣。

箱 櫃:箱櫃的使用,大約起始於夏、商、周三代。
古代的櫃,並非我們今天所見的櫃,倒很像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箱子,而古代的箱卻是指車內存放東西的一個長方形盒子,關上這個盒子就是座位了。
古代還有「匣」這個名稱,形式與櫃無大區別,只是比櫃小些。
漢代才有「箱子」這個名稱,器物則與戰國前的櫃子相同,多用於存貯衣被,稱巾箱或衣箱,形體較大,是具備多種用途的傢具。
唐代以後至明代,箱櫃的形式無大變化,箱匣類大多做成盝頂蓋,稜角處多以銅葉或鐵葉包鑲。

廚:是一種前開門的具有多種用途的傢具,可供存貯書籍、衣被、食品等物。
明代是中國傳統傢具的黃金時代,櫃櫥類傢具也豐富多彩。如:
1、悶戶櫥:形體與桌案相仿,面下安抽屜,兩屜稱連二櫥,三屜稱連三櫥,大體還是桌案的形式,只是使用功能上較桌案發展了一步;
2、櫃櫥:是一種櫃和櫥兩種功能兼而有之的傢具,形體不大,高度近乎桌案,櫃面可做桌子用;
3、頂豎櫃:是一種組合式傢具,在一個立櫃的頂上另放一節小櫃,小櫃長寬與下面立櫃相同;
4、亮格櫃:是書房內常用的傢具,通常下部做成櫃子,上部做成亮格,下部用以存放書籍,上部存放古玩。
總之,箱櫃也和其他傢具一樣,因用途不同而製法多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根據需要不斷總結經驗,使之既美觀又實用。
屏風

帶屏風的榻和案 上圖為漢:遼寧遼陽漢墓壁畫。屏和榻的結合形成了一個傢具新品種。漢代屏風榻有單扇、有雙扇,榻上設帳,帳沿有墜飾,富麗而典雅。

屏風:屏風的使用在西周早期就已開始,稱之為「邸」。最初是為了擋風和遮蔽之用,後來不斷發展,品種趨於多樣化,不僅有高大的屏風,也有較小的屏風,還有較小的床屏、枕屏,有專用的,也有純裝飾性的陳設品。
漢唐時期,幾乎有錢人家都使用屏風,其形式也較前代有所增加,由原來的獨扇屏發展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疊,可開合。漢代以前屏風多為木板上漆,加以彩繪。自從造紙術發明以來,多為紙糊。屏風的種類有地屏風、床上屏風、梳頭屏風、燈屏風等。若以質地分則更多,如玉屏風、雕鏤屏風、琉璃屏風、雲母屏風、綈素屏風、書畫屏風等等,不一而足。明代以後出現了掛屏,已超出了屏風的實用性,成為純粹的裝飾品。
癭木:亦稱影木。是由樹木的結瘤部分(俗稱「樹包」)或交錯根部得來,名稱描繪的是木質紋理特徵,世間有無數種樹木都可能生長樹瘤的,因此癭木並不指某一個樹種的木材。癭木主要有楠木影(或作癭)、樺木影、花梨木影、榆木影等,以花梨癭、楠木癭、樟木癭價值較高。但癭木一般不能作為傢具坐板或卧板用,因其結構紋理緣故,不大適合承重。
《博物要覽》介紹花梨木產品時提到:「亦有花紋成山水人物鳥獸者,名花梨影木焉。」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生產。《博物要覽》卷十雲:「影木產西川溪澗,樹身及枝葉如楠。年歷久遠者,可合抱,木理多節,縮蹙成山水人物烏獸之紋。」書中還提到《博物要覽》一書的作者谷應泰曾於重慶餘子安家中見一桌面,長一丈一尺,闊二尺七寸,厚二寸許,滿面胡花,花中結小細葡萄紋及莖葉之狀,名「滿架葡萄」。「滿架葡萄」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滿花癭木,以樟木癭木最多見,其次楠木癭也有部分滿花,花梨癭木滿花難得一見,大者尤為罕見。谷應泰在餘子安家所見如果是紅色的花梨癭木,的確價值不菲。
《古玩指南》中提到:「樺木產遼東,木質不貴,其皮可用包弓。惟樺多生癭結,俗謂之樺木包。取之鋸為橫面,花紋奇麗,多用之制為桌面、櫃面等,是為樺木影。」
《新增格古要論》「滿架葡萄」條中記載:「近產歲部員外敘州府何史訓送桌面是滿面葡萄尤妙。其紋脈無間處雲是老樹千年根也。」我們現在還時常聽到老師傅們把這種影木稱為樺本根、楠木根等。可知影木大多取自樹木的根部,取自樹幹部位的當為少數。
取自樹幹部位的多取樹之癭瘤,為樹木生病所致,故數量稀少。癭木又可分南癭、北癭,南方多楓樹癭,北方多榆木癭;南癭多蟠屈奇特,北癭則大而多。《格古要論·異木論》癭木條載:「癭木出遼東、山西,樹之癭有樺樹癭,花細可愛,少有大者;柏樹癭,花大而粗,蓋樹之生瘤者也。國北有癭子木,多是楊柳木,有紋而堅硬,好做馬鞍鞽子。」
這里所說的影木或癭木,取材部位不同,樹種也不一樣,但紋理特徵卻大體一致,製成器物後很難區分,以致人們往往把影木和癭木混稱,有的通稱影木,有的通稱癭木,由於癭木比其他材料更為難得,所以大都用作面料,四周以其他硬木鑲邊,世人所見影木傢具,大致如此。

魔術:從一件損壞了的、很臟的、松開了的或畸形的傢具到恢復到它原來的面目,完整的形狀並給予一個嶄新的生命,這整個過程就叫做魔術。這不僅需要用心去理解,還需要有世代相傳的一流手藝,這是古董傢具修復的精髓所在。
開門:成語「開門見山」的腰斬,用來評價一件無可爭議的真貨。也有呼作「大開門」的,那就更富江湖氣了。
爬山:原來用於評價修補過的老字畫,過去舊貨行的人將沒有落款或小名頭的老畫挖去一部分,然後補上名字的題款,冒充名人真品。而在老傢具行業,特指修補過的老傢具。
叉幫車:就是將幾件不完整的傢具拼裝成一件。此舉難度較大,須用同樣材質的傢具拼湊,而且還要照顧到傢具的風格,否則內行一眼就能看破。
生辣:指老傢具所具有的較好的成色。
包漿:老傢具表面因長久使用而留下的表面痕跡,是指因為有汗漬滲透和手掌的不斷撫摸,木質表面會泛起一層溫潤的光澤。
皮殼: 特指老傢具原有的漆皮。傢具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木材、漆面與空氣、水分等自然環境親密接觸,被慢慢風化,原有的漆面產生了溫潤如玉的包漿,還有漆面皸裂的效果。
做舊:用新木材或老料做成仿老傢具,以及在新傢具上做出使用痕跡,以魚目混珠。
年紀:老傢具的年分。
吃葯:指買進假貨。
掉五門:這是蘇作木匠對傢具製作精細程度的贊美之語。比如椅子或凳子,在做完之後,將同樣的幾只置於地面上順序移動,其腳印的大小、腿與腿之間的距離,不差分毫。這種尺寸大小相同、只只腳印相合的情況,就叫「掉五門」。掉五門可以說是對古典傢具精工細作的最好評價。
後加彩:指在漆面嚴重褪色的老傢具上重新描金繪彩,一般多用於描金櫃。

螞蟥工:特指傢具表面的淺浮雕,因淺浮雕的凸出部分呈半圓狀,形似螞蟥爬行在木器表面,故得此名。

玉器工: 特指傢具表面的淺浮雕參照了漢代玉器的紋飾和工藝,在硬木傢具上比較多見。
坑子貨:指做得不好或材質有問題的傢具,有時也指新仿的傢具和收進後好幾年也脫不了手的貨色。
叫行:同行間的生意,也稱敲榔頭。
洋庄:做外國人的生意。
本庄 :做國內人的生意。
鼓腿膨牙:指傢具的腿部從束腰處膨出,然後向後內收,順勢作成弧形,足部多作內翻馬蹄形。
三彎腿: 將桌類傢具的腿柱上段與下段過渡處向里挖成彎折狀,彎腿傢具的足部多為內翻成蹄形。
膛落:指悶戶櫃、圓角櫃等傢具抽屜或門下面的空間,因不易被發現,可用於存放一些比較貴重的物品。
束腰:指在傢具面沿下作一道向內收縮、長度小於面沿和牙條的腰線。束腰有高束腰和低束腰之分,束腰線也有直束腰和打窪束腰之分。束腰傢具是明式傢具的重要特徵。
托泥:指傢具的腿足之下另有木框或墊木承托,可以防止傢具腿受潮腐爛,這一木框或墊木就是托泥。供桌和半月桌一般會有托泥。
硬屜與軟屜:硬屜指傢具椅面、榻面用木板鑲作,軟屜則指用藤面編製成面芯。
擠楔:楔是一種一頭寬厚一頭窄薄的三角型木片,將其打入榫卯之間,使二者結合嚴密,榫卯結合時,榫的尺寸要小於眼,二者之間的縫隙則須由擠楔備嚴,以使之堅固。擠楔兼有調整部件相關位置的作用。
抱肩榫:指有束腰傢具的腿足與束腰、牙條相結合時所用的榫卯。從外形看,此榫的斷面是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開牙條背面的槽口套掛,從而使束腰及牙條結實穩定。
夾頭榫:這是案形結體傢具常用的一種榫卯結構。四隻足腿在頂端出榫,與案面底的卯眼相對攏。腿足的上端開口,嵌夾牙條及牙頭,使外觀腿足高出牙條及牙頭之上。這種結構能使四隻足腿將牙條夾住,並連結成方框,能使案面和足腿的角度不易改變,使四足均勻地隨案面重量。
插肩榫:也是案類傢具常用的一種榫卯結構。雖然外觀與夾頭榫不同,但結構實質是相似的,也是足腿頂端出榫,與案面底的卯眼相對攏,上部也開口,嵌夾牙條。但足腿上端外部削出斜肩,牙條與足腿相交處剔出槽口,使牙條與足腿拍合時,將腿足的斜肩嵌夾,形成表面的平齊。此榫的優點是牙條受重下壓後,與足腿的斜肩咬合得更緊密。
羅鍋棖:也叫橋梁棖。一般用於桌、椅類傢具之下連接腿柱的橫棖,因為中間高拱,兩頭低,形似羅鍋而命名。
霸王棖:霸王棖上端托著桌面的穿帶,並用梢釘固定,其下端則與足腿靠上的部分結合在一起。榫頭是榫眼下部口大處插入,然後向上一推就掛在一起了。「霸王」之寓意,就是指這種結構異常堅固,能支撐整件傢具

8. 一種古代傢具 形狀就象靠背椅的上半部 就是靠背那部分 席地而坐時倚靠用的 是什麼東東

椅凳類

明清時期的椅凳形式很多,名稱也很多,椅類有寶椅、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等;凳類則有大方凳、小方凳、長條凳、長方凳、圓凳以及五方、六方、梅花、海棠等式凳,還有各種形式的綉墩。

寶椅

寶椅是一種體形較大的椅子。宮廷中稱之為「寶座」。多陳設在各宮殿的正殿明間,為皇帝和後妃們所專用。有時也放在配殿或客廳陳設,一般仍放在室內中心或顯著位置。這類大椅很少成對,都是單獨陳設。寶椅的造型、結構和羅漢床相比,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形體較羅漢床小些。有人說它是由床演變而來的,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寶座大多以紫檀製作,取材厚重,造型莊重,雕飾精巧,為使用者增添威嚴之感。清式寶座的特點是尺寸大,結構復雜,用料規范,做工精細,裝飾瑰麗。寶座上下內外,或浮雕,或透雕各種吉祥紋飾,顯現出皇家的尊貴和豪華氣派。

紅木嵌癭木席面寶座
民國
高110厘米
估價:RMB 30000

這件寶座通身線條流暢,背板及扶手採用屏風式,中間做成圓形,鑲嵌癭木心,束腰以下花板中間下凹,浮雕夔紋,底棖四面平齊,四足外翻夔紋馬蹄,二節腿的做法顯得更加沉實穩重。席面的運用更是增添了幾分清閑悠雅之氣。

玫瑰椅

玫瑰椅在宋代名畫中曾有所見,明代更為常見,是一種造型別致的椅子。它的椅背通常低於其他各式椅子,和扶手的高度相差無幾。背靠窗檯平設數椅,不致高出窗檯;配合桌案陳設時,不高出桌沿,正是由於這種與眾不同的特點,使並不十分實用的玫瑰椅頗為流行。玫瑰椅多用花梨木或雞翅木製作,一般不用紫檀木。利用花梨木獨具的色彩、紋理和椅子本身別致的造型巧妙結合,更令人賞心悅目。「玫瑰」二字,一般指很美的玉石。單就「瑰」字講,一曰「美石」,另一曰「奇偉」,即珍貴的意思,《後漢書·班固傳·西都賦》載:「因瑰材而究奇,抗應龍之虹梁」,以「瑰」謂奇異之物。從風格、特點和造型來看,玫瑰椅的確獨具匠心。這種椅子的四腿及靠背扶手全部採用圓形直材,確實較其他椅式新穎、別致,達到了珍奇、美麗的效果。用「玫瑰」二字稱呼椅子,當是對這種傢具的高度贊美。

黃花梨透雕靠背玫瑰椅

100.7×60.3×45.9厘米
估價:RMB 248100~413500
成交價:RMB296480

此玫瑰椅造型獨特,樣式新穎別致,雕刻精湛。

交椅和圈椅

交椅,亦稱胡床,原為中國古代馬上民族的用具,通常被認為是從席地而坐向椅坐的轉變。交椅的結構是前後兩腿交叉,交結點做軸,上橫梁穿繩代座,可以摺合,上面安一栲栳圈兒。椅圈一般由三至五節榫接而成,下由八根木棒交結而成,交結關節處,多以金屬件固定。整個造型,從側面看似多個三角形組成,線條纖巧活潑,但不失其穩重。因其兩腿交叉的特點,遂稱交椅。明清兩代通常把帶靠背椅圈的稱交椅,不帶椅圈的稱「交杌」,也稱「馬扎兒」。交椅可以折疊,攜帶和存放十分方便,它們不僅在室內使用,外出時還可攜帶。宋、元、明乃至清代,皇室貴族或官紳大戶外出巡遊、狩獵,都帶著這種椅子,以便於主人可隨時隨地坐下來休息,這也是交椅同時又被稱為「行椅」和「獵椅」的由來。

圈椅是由交椅發展而來的。交椅的椅圈後背與扶手一順而下,就坐時,肘部、臂膀一並得到支撐,很舒適,頗受人們喜愛。後來逐漸發展為專門在室內使用的圈椅。它和交椅所不同的是不用交叉腿,而採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盤無大區別。只是椅面以上部分還保留著交椅的形態。這種椅子大多成對陳設,單獨擺放的不多。圈椅的椅圈因是弧形,所以用圓材較為協調。圈椅大多採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組簡單的紋飾,但都很淺。背板都做成「S」形曲線,是根據人體脊椎骨的曲線製成的,為明式傢具科學性的一個典型例證。

明代中後期,有的椅圈在盡頭扶手處的雲頭外透雕一組花紋,既美化了傢具,又起到格外加固的作用。明代人們對這種椅式極為推崇,因此當時多把它稱為「太師椅」。更有一種圈椅的靠背板高出椅圈,並稍向後卷,可以搭腦。也有的圈椅椅圈從背板向兩側延伸通過邊柱後,但不延伸下來。這樣就成了沒有扶手的半圈椅了,這種椅子造型奇特,可謂新鮮別致。

清 黃花梨鑲銅交椅

106.6×73.7×62厘米

估價:RMB 1600000~2000000

成交價:RMB2053440

交椅是帝王貴族們的用具,是身份的象徵,所以我國也有「第一把交椅」的說法,暗指某人是最為重要的角色。此交椅僅以幾根必要的線形構成,並無一多餘部件,造型簡練;黃花梨木質地,上包鑲銅片,新穎別致;扶手出頭與腳踏角卷花紋的雕飾、靠背板的鑲邊裝飾和透雕圖案的運用,則為造型粗獷豪爽的交椅平添幾許風情。

黃花梨圈椅(一對)

60×47×99厘米
估價:RMB 100000~120000

圈椅是明式傢具典型的式樣,椅圈自搭腦處順延而下成扶手,背板呈「S」形,飾以小浮雕,椅面之下設壺門券口,底棖採用「步步高」棖法,這些都是典型的明式特徵,是實用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官帽椅和靠背椅

官帽椅分為南官帽椅和四齣頭式官帽椅兩種。南官帽椅從造型上看,不如四齣頭式大方,但南官帽椅在裝飾手法上比較容易發揮,可以採用多種形式裝飾椅背及扶手;用材可方可圓,可曲可直。它的特點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腦相接處做出軟圓角,由立柱作榫頭,橫梁作榫窩,橫梁壓在立柱上。「S」形椅背多採用邊框鑲板做法,中分數格,或鏤雕一透孔如意雲頭,或浮雕一組簡單圖案,美觀而大方。通常成堂或成對陳設使用,很少單支。

四齣頭式官帽椅,即椅背搭腦和扶手的前拐角處不是做成軟圓角,而是搭腦和扶手的橫梁通過立柱後,又微向後方和兩側彎曲,形成一條自然而流暢的曲線。盡頭磨成圓頭,給人以柔潤、圓滑的感覺。這種四齣頭式椅,大多用黃花梨木製成。背板多為「S」形,且多用一塊整板製成。樸素大方的造型和清晰美麗的紋理色彩,形成俊逸高潔的風格和特點。明清兩代均有官帽椅,但製作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搭腦、靠背及扶手的區別。清代官帽椅的搭腦多用羅鍋棖形或花形,靠背、扶手大多有花飾,與明代簡潔樸素的風格截然不同。

靠背椅的造型特點是有靠背無扶手,並且靠背搭腦不出頭。靠背有不同形式,也有稱其為「一統碑式」椅子的。這種椅子體形較官帽椅略小,椅背上橫梁兩頭與官帽椅的形式相似。也分兩種形式:一種做成軟圓角;一種是橫梁長出兩柱,又微向上翹,猶如挑燈的燈竿,因而又有「燈掛椅」之稱。在用材和裝飾上,硬木、雜木、彩漆描金、填漆描金、各色素漆和攢竹等做法皆有之,特點是輕巧靈活、使用方便。

屏背椅

其靠背猶如一座座屏,故名。靠背上往往鑲嵌大理石,或鏤空雕成瓶、葉、碗等圖案,再嵌以瓷片,頗具特色,為清式傢具中特有品種。

黃花梨四齣頭官帽椅(一對)



60×45.5×117厘米

估價:RMB 70000~80000

四齣頭官帽椅在明式傢具中較為常見,背板在製成曲線的同時採用攢框鑲板的做法,邊上設雕花牙子,下設光腳,與整體的簡潔通透協調一致。底部前棖加寬形成腳踏,給人以自然舒適的感覺。

紅木高靠背椅(四件)

民國

52×43×105厘米

估價:RMB 50000~70000

這組類似「一統碑式」的靠背椅,雕刻精細,背板玲瓏清秀,束腰下的花板雕刻更為細致,椅腿製成舒展的三彎腿,足部獅爪,應是清式風格受西方風格影響的作品。此為其中兩件。

杌凳

杌凳是不帶靠背的坐具。僅就杌凳而言,大體可分為方、圓兩種形式,而以方凳種類最多。在各種形式的凳子中,又分為有束腰和無束腰兩類。有束腰的都用方料,一般不用圓料;無束腰的則方料、圓料都有。有束腰的可以做出曲腿,如鼓腿膨牙、三彎腿等;而無束腰的都用直腿。有束腰的足端都做出內翻或外翻馬蹄,而無束腰的腿足不論是方還是圓,足端都不做任何裝飾。

凳面的板心,也有許多花樣。有影木心者,有各色硬木者,有木框漆心的,還有藤心、席心、大理石心等,用材和製作都很講究。凳子又有長方式和長條式的。長方式常見,多以一板為面,四腿側腳明顯,俗稱四劈八叉,只供一人使用。亦有板面較長,可坐二至三人的,則稱「長條凳」或「板凳」;長條凳還有「春凳」,形如炕幾,可容二人並坐,因坐面較寬,不坐時也可用以放器物。

明清時期的圓凳,又稱為圓杌,三足、四足、五足、六足均有。做法與方凳相同,直腿、曲腿都有。明代圓凳一般束腰,凳面為圓形、梅花形或海棠形,下帶圓環形托泥,托泥下有四足,也有六足、八足,使其更堅實牢固。做工細致,形制優美。清代時無束腰的都採用腿的頂端作榫,直接承托坐面的做法;有束腰則主要靠牙板和束腰承托坐面。它和方凳還有一點不同,方凳都用四足,而圓凳不受角的限制,最少可用三足,多者可用六足。

早期的凳

「凳」字,最早並不是指我們今天所說的坐具凳子,而是專指蹬具。把無靠背坐具稱為凳子,是後來的事了。《釋名·釋床帳》說:「榻凳施於大床之前,小榻之上,所以蹬床也。」顯然是一種上床的用具,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見的腳踏。腳踏,也稱腳凳。關於腳凳,明代史書有很多記載。《魯班經》一書中就介紹有各種腳凳。尤其《長物志》與《遵生八箋》二書中還介紹一種奇特的腳凳,與養生、健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當時備受推崇的健身傢具。《長物志》說:「腳凳,以木製滾凳,長二尺,闊六寸,高如常式,中分一檔,內口空,中車圓木二根,兩頭留軸轉動,以腳踹軸,滾動往來。蓋湧泉穴精氣所生,以運動為妙。竹踏凳方面大者,亦可用。」

古代傢具價值確定

清代前期製作的傢具,與明代傢具在造型風格、結構、做工及用材等各方面相當一致,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國內的一些傢具研究權威,把明代與清代前期製作的傢具統稱為「明式傢具」,在價值的確定上,兩者基本上被一視同仁。清代前期的傢具之所以可以與明代傢具相媲美,主要是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這也說明了古代傢具的歷史並不是鑒定其價值的惟一標准。傢具造型藝術的優劣,是決定傢具價值的重要因素。王世襄先生對傢具的造型藝術標准做了高度概括,從而把對傢具造型的形容規范化、具體化,使得相互間的聯系一目瞭然。他提出的傢具十六品是簡練,淳樸、厚拙、凝重、雄偉、圓渾、沉穆、縟華,文綺、妍秀、勁挺、柔婉、空靈,玲瓏,典雅、清新;八病是繁瑣、贅復、臃腫、滯郁,纖巧,悖謬、失位,俚俗。製作工藝的水平是衡量古代傢具價值的又一把尺子,主要可從結構的合理性、榫卯的精密程度、雕刻的功夫等方面去考察。古代傢具的入眼處,往往是引人注目的雕刻部分。雕工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傢具價值的高低。古代傢具上的雕刻,一般分為透雕、平面實雕和立體雕3種。雕工的優劣,首先看形態是否逼真,立體感是否強烈,層次是否分明;再看雕孔是否光滑,有無銼痕,根腳是否干凈,底子是否平整。總的來說,在評價傢具的雕飾時,除考慮工藝的難易和操作的精確度外,關鍵是要看整體是否具有動人的質感和傳神的韻味。

黃花梨方凳(一對)



64×64×55厘米

估價:RMB 500000~700000

此對方凳採用了較多的裝飾手法。牙條、腿足邊緣起陰線,足端做出雲紋馬蹄,牙條下的附加花牙不同常見角牙,雖雕飾較繁,而年代則較早。

雞翅木拐子方凳(四件)



46×46×47.5厘米

估價:RMB 12000~15000

此組方凳莊重典雅,四腿與凳面平齊,牙板和底棖採用兩劈料做法,足部雕刻回紋,空靈的牙板格內加裝拐子紋裝飾,不但不繁,反而增添了幾許華麗,加上難得的雞翅木紋理,不失為古典傢具中的上品。

紅木理石面鼓凳(一對)

清初

45×33厘米

估價:RMB 50000~60000

成交價:RMB200000

鼓凳是明清傢具中較常見的造型,這對鼓凳光素的上下牙板做成對稱的披肩式造型,四腿的壯實與雙線海棠形裝飾欞格形成對比,使人覺得既穩重又清秀。

紅木嵌瓷板方凳(一對)



高48厘米

估價:RMB 36000

此對精緻的方凳面部製成可活動式側沿打窪,腿部內側起線,二節腿的做法顯得很壯實,足部外翻葉形馬蹄,鑲嵌鬥彩瓷板,體現了設計製作者的綜合審美情趣。

9. 「有束腰傢具」和「無束腰傢具」各有什麼特點

無束腰是指傢具的腿足與牙板直接與面板相接,面板以下所有的整體部件空間是縮進面沿的。究其根源,傢具的「身架」 是從建築的框架借鑒而來,應該說,這與中國人傳統的審美觀念和思維方式有關。建築的出現是人類進入定居時代的標志,而一旦築房造屋定居下來,房裡就要有日常生活用到的傢具。因為傢具比建築出現得晚,也因為在審美層面需要形制上的統一,它對建築進行了深度借鑒和模仿,如大木樑架結構、榫卯結構,以及建築裝飾等。

無束腰傢具的結構就吸取了建築上大木樑架的造法,傢具的腿部也同樣吸取建築的支撐立柱造法使用圓材,且同建築的立柱一樣,多直接落於地面。為起到穩固建築物的作用,圓柱多形成下疏上斂的側腳形式,無束腰傢具也承襲此特點,而且沒有馬蹄結構和足底的托泥。 概括說來,凡是無束腰的傢具多為:圓材直足、有側腳、無馬蹄、無托泥。

與之相比,有束腰傢具的根源要追述到唐代的壺門台座或壺門床等,開始由每面幾個壺門簡化到每面一個壺門,再由一個壺門簡化到四角只剩四根腿足。腿足位在四角,外形本來就是方的。壺門床、案上下同大,故四足直立,不像屋柱那樣有側腳。壺門從台座上消失,最後遺留下歧出的牙腳,經過蛻變,成為足端的馬蹄。壺門床、壺門案原來有底框,部分有束腰傢具保留了底框,它就是托泥。凡是有束腰的傢具多為方材、直足、有馬蹄外,還有多種彎腿,無側腳,內兜或外翻馬蹄,有的有托泥。

10. 古典紅木傢具中的「束腰」是指什麼它起到什麼作用

束腰,是在傢具面下作出一道縮進面沿和牙板的線條。束腰分為高束腰和低束腰。高束腰大多專露出桌腿上截,並在屬中間用矮佬分為數格,每格鑲一塊絛環板,絛環板又有鏤空和不鏤空之別。另外,高束腰傢具常在束腰上下各裝一木條,叫托腮,它是起承托絛環板和矮佬作用的。低束腰傢具一般不露腿,而用束腰板條把桌腿包嚴。束腰線條常見有直束腰、打窪束腰等,有的還在束腰上裝飾各式花紋。

閱讀全文

與傢具打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廁所防水劑多少錢一斤 瀏覽:504
日立美容儀維修電話 瀏覽:168
消防水槍檢查注意什麼 瀏覽:363
中山有哪些家電展 瀏覽:217
綠蘿和家用電器 瀏覽:412
翻新電動車怎麼回事 瀏覽:152
shinco空調e3維修多少錢 瀏覽:840
國務院號文件軟體集成電路 瀏覽:162
玉田縣的家用電器修理部 瀏覽:262
成都老闆熱水器維修電話 瀏覽:39
家居產品庫 瀏覽:398
湛江蘇泊爾電器維修 瀏覽:940
怎麼把兩年的舊車翻新成新車 瀏覽:176
寧波永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21
手動升降機維修視頻 瀏覽:777
烏魯木齊進口家電哪裡便宜 瀏覽:432
酉陽電器維修點 瀏覽:180
新中式傢具怎麼配櫃子 瀏覽:414
防水卷材抹灰怎麼防止空鼓脫落 瀏覽:773
九江哪裡有維修船用ais 瀏覽: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