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慶開州區臨江鎮明月工業園
開州工業園區臨江組團(臨江家居產業園)
規劃范圍及面積:位於開州區臨江內鎮明容月村及洪星村,分為生產區及商貿倉儲兩大功能區。生產區位於明月村,東至明月初中和明月村2組,西達明月村6組,南臨南河,北至萬安5組,規劃面積約1.0km2;商貿倉儲區位於洪星村3、5、6組,規模面積約0.3km2。家居產業園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3km2。
功能定位:以家居製品為主,形成綜合的家居企業生產製造基地、商貿展示基地。生產區重點布局三大產業,家居產業(包括板式家居、實木家居、軟體家居、定製化整體家居)、原材料及配套產業(包括木塑復合材料、塑料製品、家紡、家居飾品、五金件等,不含電鍍產品)、門業。商貿倉儲區主要用於家居製品的商貿展示和物流倉儲。
規劃布局:將按照現代產業園區的設計理念,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綜合性的家居企業生產製造基地。園區布局分為生產製造區和行政辦公區兩大功能區。工業用地主要為二類工業用地。
Ⅱ 中國宿州(深圳)家居產業園的產業園總體規劃
中國宿州(深圳)家居產業園規劃佔地15平方公里,分東西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東邊為工業製造、物流倉儲,總用地約14平方公里,北至泗許高速,南至硭碭路(規劃),東至206改線國道,西至匯源大道;西邊為研發中心、商貿市場部分(商貿區),總用地面積約1平方公里,北至物流大道(規劃),南至泗許高速公路,西至拂曉大道,東至匯源大道。
產業園以產業集聚、四位一體理論為指導,整個基地由工業製造、商貿、物流、園區社會四個部分構成。在工業製造中,又劃分為板式、軟體、實木、原材料等多個部分,各個區域相互比鄰,功能清晰。核心企業、中間企業、輔助企業和公共服務企業四類企業相輔相成,形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
Ⅲ 成都傢具產業園的發展規劃
園區規劃佔地面積6平方公里,集傢具研發、培訓、生產、生活、產品展示、林木交易及物流於一體,產業鏈完善、各種服務設施配套的集中集群集約發展的傢具產業集群區,總投資不低於60億元。園區開發投產後可實現產值100億元,市場年交易額30億元,解決勞動力6萬餘人。於2008年完成首期2平方公里的開發建設。 (1)、中國綠色家居矽谷
園區將吸納國內外具有科學發展、綠色環保、知識產權的傢具製造和傢具上、下游產品生產企業。以科學發展為標准,以綠色環保為條件,以擁有知識產權為核心,打造頂級傢具製造企業聚居地。
(2)、中國國際家居產業總部基地
園區將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知名品牌的總經銷和總代理。設立這些公司的辦公、產品展示和銷售總部,為這些企業提供完善的硬體和軟體支持,造就知名家居品牌匯集的總部基地。
(3)、中國國際家居產業創意園
按照科學發展的原則,園區內將建成創業技能培訓中心、傢具行業網路信息中心、傢具研發中心。創意園以全方位開放的姿態,整合國內外優勢資源,為園區、成都乃至整個西部傢具企業提供高水準的服務。 (1)、西部傢具生產基地
園區將引進西部地區優秀的傢具企業,以專業的人才、高效的團隊、先進高端的理念,完善的配套服務形成西部傢具企業聚集發展的載體。按照現代工業園區的設計理念,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基礎設施,造就最大的西部品牌傢具企業生產製造區。
(2)、傢具展示展銷交易中心
園區將建成匯集國內外以民用傢具、辦公傢具、酒店傢具、兒童傢具、校園傢具、特殊用途傢具等不同種類的傢具產品進行功能分區展示、展銷的大型傢具賣場,建成一站式國際傢具采購基地和永不落幕的國際傢具博覽會。
(3)、倉儲物流中心
園區將搭建國際上最先進的電子物流信息資源管理系統平台,提升現代物流的信息流通、資源管理、儲運結算、中轉配送等功能,引進若幹家國內外最先進的物流企業,來滿足園區內傢具生產企業和主輔材料市場商家的商品與物流的儲運、中轉、配送需求。打造最具規模、專業性最強、功能最完善的專業物流儲運區。
(4)、傢具主料交易配送中心
園區將引進傢具生產的原材料——原木、板材、線材、鋼材、玻璃、特殊材料等經銷商,滿足園區內生產企業所需的主材料供應,同時逐步形成主料的就地加工增值。
(5)、傢具輔料交易配送中心
園區將引進傢具生產的輔助材料——皮革、布面、填充材料、油漆塗料、粘合輔料、玻璃製品、飾品及裝飾材料、傢具五金、加工機械、包裝材料等經銷商。滿足園區內傢具生產企業所需的輔助材料供應的同時,輻射西部及國內市場。
Ⅳ 誰知道,東鵬(永川)智能家居產業園未來規劃是怎樣的
也看抄了資料才知道,東鵬(永襲川)智能家居創意產業園約1780畝土地的規劃籌備,未來計劃投入25億,好像是最高的標准在永川製作一個極具競爭力的生產基地,這將是行業首家集成瓷磚,潔具,櫥櫃,浴室櫃,五金龍頭件的生產與物流為一體,希望早日建成開工。
Ⅳ 勝芳國際傢具博覽城的傢具產業園的規劃
一期項目主要面向具備一定規模的企業。
二期和中小企業孵化園主要面向那些在城建專的規范整頓中面屬臨拆遷,但規模達不到用地資格的本地小企業,根據他們各自的生產特點,對廠房進行個性化量身定製。
第三期,他們將目標客戶鎖定了廣東等地的南方企業,目標是把園區打造成南資北移的承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