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很喜歡中國佛家文化,想買一個帶禪意的家居創意擺件
禪是人類的思考,或者說是一種鍛煉思維的方式。通過「靜」這種方式,人們能擯棄一些雜念,思考起來也相對可以達到一種較為活躍的狀態,這種思維上的活躍是在靜這種狀態下而產生的專注。所以禪這種方式也就自古以來流傳下來,最早的禪意思維可以追尋到三皇五帝時期,到了先秦時期才定下了以禪為主要表達文字。關於禪也有相關的古典傢具。
大紅酸枝軟屜羅鍋棖禪椅
中國是一個喜歡記載歷史的國家,所以關於禪的傢具不僅是在書上,還有一些傳統精粹,比如敦煌莫高窟壁畫,在壁畫上就描繪了一種坐高不高,有這靠背的椅子,這也是禪椅最早的形象,到了後期器型就逐漸固定為一種寬大座面,且座高甚矮的一種坐具,且一般帶有採用橫木的扶手與靠背,整體顯得通透空靈,蘊含著禪的意境。
緬甸花梨羅鍋棖矮老禪椅
緬甸花梨羅鍋棖矮老禪椅
禪椅這種傢具的出現,想必在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是因為佛教的興盛,的確,在一些著名的禪師畫像或者羅漢畫作中都會出現一些關於禪椅的蹤跡,或者記述。可以說禪椅的發展起來佛教的興起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禪椅畢竟是一種傢具,古人並沒有狹隘的將禪椅定為佛教專用,而是作為一種古典坐具而在民間流傳,擁有禪椅的不一定是佛教中人。
緬甸花梨軟屜禪床
寬大的座面保證了結跏跌坐的舒適性,畢竟只有舒適了,才能靜下心來,禪椅其實還有幾種分類,比如不加扶手的可以稱為禪凳,半床大小的無扶手稱之為禪床,萬變不離其宗,禪椅這種古典傢具更多的還是用來領悟禪意給人帶來的精神上的的思索以及另一種空靈的休閑方式。而且如今的現代中式家居,配置一把好的禪椅,既能當作日用椅具,坐著舒適,偶爾想體驗一把古人參禪古韻搭配禪椅也能有回味的感覺。
❷ 佛教禪椅
禪椅本是寺院生活的產物,是在寺廟、佛堂等特殊場合給禪師打坐的特定坐具。
禪椅,源於禪宗文化,其獨特構造是因禪文化而生。
隨著禪宗文化逐漸滲透到中國社會各階層,對各個階層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禪椅也逐漸被文人士大夫們借鑒,並經過改造和完善,盛行於世俗生活中。
歷經宋代崇簡思潮的影響,禪椅也由復雜逐漸變得簡練、通透,直至明代時,其造型簡練,利落,比例和諧適度,構造精巧絕倫,予人樸素大方之感。
禪椅因其彰顯的高潔清雅氣質,深受明朝的知識分子階層厚愛,通常被放置在自家佛堂、書齋等清幽之處,供靜坐參禪,修身養性之用。禪椅的世俗化,使它們日漸成為世俗家居生活的一部分,也逐漸成為明式傢具體系的一份子。
在甘肅敦煌莫高石窟,看到的佛教題材的壁畫,以及《張勝溫畫卷》中禪宗七祖的坐具為例,都可以看到禪椅的蹤跡,另外,在元人畫的《長眉羅漢圖》中,也可以看到禪師們在禪椅上打坐的情景。
從繪畫上可見,相對於官帽椅、圈椅、太師椅等,禪椅有著鮮明的特點。
禪椅坐高較低,坐深較深,坐面寬大,後人也把具有這些特點的坐具稱為禪椅。
首先,坐面寬大,可盤腿坐於其上;
其次,後背和扶手以簡單的線條組合成四方垂直的框架,為打坐者圍出一個相對獨立的自我空間,易於營造冥思的氛圍。而其足夠寬大的坐面,讓打坐者又不必接觸到扶手和椅背,依賴於它們。
事實上,禪椅的扶手和後背框架並非提供倚靠功能,即便倚靠上去也不會有舒適感,但這三面的存在,卻起到讓打坐者與外界環境相對分離的作用。打坐者坐於其上,可頓生一種遺世獨立的心境,氣定神閑,從容思考。這種相對的分離又不是與世隔絕,只需靜心,便可以讓參禪者體悟到禪的思想。
禪椅簡潔,通透,又給人肅穆,沉靜之感。
靜坐參禪,並非一定要到寺廟佛堂才可以,只要以清靜無為之心,何處都可領悟禪道,這正是禪的宗旨。正所謂:「佛在靈山莫遠求,人人有座靈山寺,好在塔下修」。
❸ 佛教寺廟及佛門弟子家居對聯
學佛做人先盡孝;
修行多報父母恩。
橫批:報父母恩。
修行慈善是根本;
持戒做人是正行。
橫批:孝親尊師。
在家居士先學孝;
孝敬父母伺雙親。
橫批:忠孝之家。
學佛須把家理好;
女敬丈夫男愛妻。
橫批:相敬如賓
養兒育子修孝善;
以此來報父母恩。
橫批:報父母恩。
夫妻相敬應恩愛;
兄弟友愛要團結。
橫批:家庭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