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周是修的人物生平
周是修少孤賢,六歲喪父,與母彭氏相依為命。稍長,受教於本鄉胡渚樵先生,幾年後又喪母,孑然一身無所歸。先生觀其氣質非凡、好學上進,就將孫女嫁給他,後又從學於國子學祿肖執先生。洪武乙亥(1395)春,因通曉詩經薦於朝,授霍邱縣學訓導。入見太祖皇帝,太祖問:「家居何為?」答:「教人子弟,孝弟力田。」帝喜而留之,授周王府奉祀正,侍皇太孫講讀,待之如上賓。第二年隨王出巡漠北,出居庸關,抵黑山。他思若湧泉,應對作賦揮筆立就,十步成七言四韻詩,深受周王嘉許,升紀善。建文元年(1399),有人告發周王不守法紀,致使其屬官大都下獄。周是修因曾多次勸導周王而倖免,後改衡王府紀善,衡王是惠帝的同母兄弟,尚未就藩,於是周是修留在京師。入翰林纂修,好舉薦賢才,多次陳論國家大計及指斥有些官員誤國。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靖難之師已渡過長江,駐金川門。次日,京城失守,見大勢已去,本著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事二夫的理念,決心以身殉帝。他留言給家裡,同其友楊士奇、江仲隆、解大紳、胡光大、肖用道等告別,並交付後事。暮時穿戴整齊,入應天府學宮,拜先師畢,自縊於尊經閣,年僅四十九歲。第二天,眾臣推戴燕王朱棣登上皇帝寶座,即明成祖。幾個月後,御史陳瑛上奏說:「是修不順天命,請加追戳」。皇上答曰:「彼食其祿,自盡其心,勿問」。沒有追究。清乾隆時賜謚節愍。
「是修內貞外和,有孝友忠信之行,非其義不苟取,襟懷坦明,灑落而沖澹,悠然其學,上自經史百氏,下至陰陽醫卜之說,靡所不通」。(楊士奇《周是修傳》)。文章「風骨稜稜,溢於楮墨,望而知為忠臣義士之文」。著述有《芻蕘集》、《觀感錄》,《類編論語》二卷,《廣衍太極圖》一卷,《詩經小序及詩譜集義》三卷、《綱常懿範》十二卷及《詩譜》、《家訓》、《進思集》等。世人稱其:「節足以勵世,文足以傳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