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式傢具風格有什麼主要的特徵
法式傢具風格有什麼主要的特徵?
法國是一個浪漫的國家,法式傢具承載著法國人的行為習慣、喜好及風格,同樣的法國傢具也具備浪漫的氣息。法式傢具帶有濃郁的貴族宮廷色彩,精工細作,富含藝術氣息。風格按時間順序主要分為四類:巴洛克式、洛可可式、新古典主義和帝政式。
法式傢具在色彩上以素凈、 單純與質朴見長。 愛浪漫的法國人偏愛明亮色系, 以米黃、白、原色為最多。所以,有人稱法式傢具為「感性傢具」。洛可可式風格則帶有女性的柔美,最明顯的特點就 是以芭蕾舞為原型的椅子腿,可以感受到那種秀氣和高雅,那種融於傢具當中的 韻律美。它注重體現曲線特色。靠背、扶手、椅腿與畫框大都採用細致典雅的雕花。
法式風格有個很奇特的特徵,那就是比較強調,有時甚至故意或者刻意去追求沖突,因為很多設計師認為,這才是最富激情,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現方式,也代表了法式風格對於自由的無際想像與追求。在新古典中有一種元素被各大設計師翻來覆去地玩個不亦樂乎,那就是孔雀藍!一席淺棕灰的窗簾,甚至有些老舊過時的奶黃硬包床頭,一面孔雀藍的杯子頓時讓整個居室就不那麼老氣,而且還讓本有點「土氣」和「沉悶」的居室頓時多了一些生機,更多了一些尊貴的品質。這就是設計中對於色彩的沖突運用得最為明顯的表現小技巧。
無論是現代法式,還是古典法式,都非常強調一個對稱之美。在對於建築結構,以及居室空間的家居布局,都極其在意一個對軸線對稱!例如在壁燈、水晶吊燈的造型上也多傾向於對稱,沙發茶幾的布局也常常使用軸線對稱的表達方式。
㈡ 論述明清兩朝代「明式傢具」和「清式傢具」的特色
明式傢具造型上的另一特色是特別講究線條美。它不以繁縟的花飾取勝,而著重於傢具外部輪廓的線條變化,因物而異,各呈其姿,給人以強烈的曲線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體的生理特點,又別具一格。線腳的變化和運用是明式傢具線條造型的另一特色。線腳是指傢具邊框邊緣的造型線條。通過各種線與面之間不同比例的搭配組合,形成千變萬化的幾何形斷面,從而產生出鮮明的裝飾效果,極富藝術情趣。 明式傢具的裝飾手法善於提煉,精於取捨。主要通過木紋、雕刻、鑲嵌和附屬構件等來體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工藝水平。在選料上十分注重木材的紋理,凡是紋理清晰好看的"美材",總是放在傢具的顯著部分。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圓雕以及浮雕與透雕結合等多種,有人認為還有平雕(又分為陰刻和陽刻),其中以浮雕最為常用。鑲嵌方面有用木、骨、螺、瓷、玳瑁等平鑲或凸鑲。雕刻紋飾題材廣泛,大致有卷草、蓮紋、雲紋、靈芝、龍紋、螭紋、花鳥、走獸、山水、人物、鳳紋、樹皮紋、竹節紋、吉祥圖文、宗教圖案等。刀法細膩,線條流暢,生動形象,極富生氣。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傢具的背板、牙板、圍子等處,通常僅做小面積的雕刻,細致精巧的裝飾反而更加引人注目。
具體而言,清式傢具具有以下特點: [1]
其一、品種及造型上追求創新。清式傢具的品種可謂繁多,許多傢具都具有前代所沒有的風格和特點。比如,清代的李漁就主張幾案多設抽屜,櫥櫃多加擱板,從而開清式書案、多寶格之先河。據史載,生炭火避寒的暖椅,貯冷水祛暑的涼炕,都是李漁的創造。清式宮廷傢具更喜標新立異。比如有一種木床,床上不僅有帽架、衣架、瓶托、燈台、懸余架,甚至還有可以升降的痰桶架。此外,清式傢具的造型也變化多端。多年來,海內外的博物館及收藏家雖搜集了難以計數的清式傢具,但至今仍不時發現前所未見的清式傢具的奇特品種,有些傢具竟難猜測其為何物。
其二、用材上視野廣闊。在用料選材上,清式傢具推崇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尤以紫檀為首選。
清中期以前的宮中傢具,選料最為講究。如用料講究清一色,或紫檀或紅木,各種木料互不摻用,有的傢具甚至用同一根木料製成;選材時要求無癤無疤,無標皮,色澤均勻,稍不中意,就棄之不用,絕不將就。在製作上,為了保證外觀的色澤和紋理的一致,也為了堅固牢靠,往往採用一木連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如有的床榻為鼓腿澎牙結構,盡管腿足曲率極大,也多採用一木挖成而不是拼接。不少宮廷紫檀傢具透雕的花牙,往往與腿足和牙條一木連做。這樣一來,用料很大,浪費極多。
其三、工藝上裝飾豐富。注意裝飾性,是清式傢具最顯著的特徵。為了達到瑰麗多姿、千變萬化的裝飾效果,清式傢具的設計者和製作者幾乎使用了當時一切可以利用的裝飾材料,嘗試了一切可以採用的裝飾手法。在傢具製作與各種工藝品相結合上更是殫精竭智,力求新奇。其中採用最多的裝飾手法當屬雕飾和鑲嵌。
其四、藝術風格上融會中西。從傳世的清式傢具中,人們很容易感受到外來文化,特別是西方藝術的濃濃氣息。清式傢具不僅繼承了明式的優點,而且,對西方文明也進行了大膽借用。從現存的清式傢具來看,採用西洋裝飾圖案或裝飾手法者佔有相當的比重。
㈢ 如何欣賞中國古代明清兩朝古代傢具欣賞
中國古代傢具源流概說——明清傢具
明代傢具
宋元以後,中國社會仍然延續著千年以來的封建統治制度,由於元末統治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加上長期戰亂,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的破壞,明王朝吸取歷代王朝興衰的經驗教訓,深知「居安慮危,處治恩亂」的治國策略(《洪武實錄》),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經濟、促進生產的措施,經過幾十年的恢復,使國家走上了全面發展的道路,至明中葉,舉國上下出現了空前繁華的景象。而明代傢具這一時期在沿著宋元傳統的基礎上繼續演變發展,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文化藝術的發達,出現了一些地域藝術文化中心及流派,尚古求真、豪放挺拔成為新的時代審美標准,中國古典傢具也迎來了它的黃金時期。這里就其形成的原因重點提出幾項:
明末清初 黃花梨攢靠背活屜四齣頭官帽椅
一、手工業的高速發展,推動了生活領域方方面面的進步,使得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得到了很大的滿足。二、鄭和下西洋時,隨船滿載的中國瓷器、茶葉、鐵器、農具、絲綢、緙絲、金銀等各類商品,以貨物貿易的形式換回各國特產,如象牙、香料、寶石等,由於歸航時所載貨物較輕,怕帆船傾斜,需要用生物體來增加船的重量,於是大批優質的木材便利用這個「偶然」的機會來到中國,而這批木材被港口附近一些木匠發現並製造成傢具,這些木材木質堅硬、細膩、紋理好,做出傢具結實耐用,且極具凝重感。這就是後來我們提到的硬木。三、經濟社會的改變促使文化意識形態的改變。
清早期 黃花梨透欞書格
清代傢具較多的注重陳設效果,整體造型厚重,體形龐大,色彩強烈,並常常採用各種工藝手法,強調形體的裝飾美。多種材料的鑲嵌,精細繁縟的雕刻,突出地表現了傳統傢具的工藝美,但嫻熟的傳統技藝,迎合了當時誇張的審美趣味,到清代晚期時,更加一發而不可收。過度的堆砌和人為的雕琢,使得許多傢具顯得特別繁瑣;財力不濟而造成的粗製濫造,更使傢具走向了物質功能要求的反面。最後,將創新精神局限於外在形式感的清式傢具畫上個華而不實的句號。
清早期 紫檀有束腰方回紋馬蹄足三屏風扶手椅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經濟和文化的性質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清代傢具進一步出現西化傾向,各種西方傢具成了市民追求的新異物品。到這一時期,清代傢具也就完全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
延伸閱讀:[明清傢具部件術語] 椅子的鵝脖
㈣ 法式家居風格與洛可可家居風格有何區別
洛可可風格,18世紀。講到洛可可風格就不能不講到一個人,他就是英國的傢具設計大師奇朋代爾(1718-1779年)。他是將中國的塔、蘇州園林技術等東方元素與西方傢具製作技藝相融合的第一人。他同時是英國傢具界最有成就的傢具設計師,也是第一個以設計師的名字命名傢具風格的傢具師。奇朋代爾在傢具史上就是洛可可傢具的同義詞,他是洛可可風格的締造者。洛可可風格是法文「岩石」、「貝殼」的復合詞,詞義為洛可可,意思是以復雜的波浪曲線模仿貝殼和岩石的外形,並配以纖巧的雕飾,以追求運動中的纖巧和華麗,給人以流暢的動感。嚴格地講,洛可可風格是18世紀初在法國宮廷中形成的一種室內裝飾手法,洛可可風格的傢具於18世紀30年代逐漸代替了巴洛克風格。
在優雅浪漫的主基調下又各有特點。巴洛克式宏壯華麗;洛可可式秀麗巧柔;新古典主義精美雅緻;帝政式剛健雄偉。法式傢具帶有濃郁貴族宮廷色彩,並富含藝術氣息。強調手工雕刻及優雅復古的風格。如:法式仿古傢具以桃花心木為主要材質,采完全手工精緻雕刻,色澤以胡桃木與原木為主要材質,保留典雅造型與細膩的線條感,使傢具多一份古樸的風味。 法式傢具之另一特徵為材面上有所謂仿古塗裝之小黑刮痕,此類刮痕為模仿古老 傢具而特意製成者。要布置出有法國風味的家,首先一定要是個配色高手,因為法國家只在色彩上以素凈、單純甚至質朴見長。法式傢具在色彩上以素凈、單純與質朴見長。愛浪漫的法國人偏愛明亮色系,以米黃、白、原色為最多。所以,有人稱法式傢具為「感性傢具」。而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國家,最重要的是在各區域中保持並發展其富於民族傳統和特徵的精品,如中國的明清實木傢具,幾百年來就一直為人們所喜愛。法國的古王朝傢具也以其精湛的做工、古典優雅的風格,深受世界各國傢具愛好者所賞識。
㈤ 簡述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傢具風格特徵
西方雕塑的傳統發源於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但古希臘雕塑卻又曾經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響過。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原始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後出現了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古埃及就是其中之一。埃及的雕塑藝術大約始於公元前4000年,建築業的誕生,孕育了藝術裝飾的萌芽。它長期保存了原始社會的殘余,埃及的神話與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神話、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決定埃及雕刻發展遲緩的主要原因。
埃及雕刻是為法老政權和少數奴隸主貴族服務的。由於受宗教思想意識支配,嚴格服從上層社會的審美觀點和需要。古埃及雕刻除陵墓中一部分作品外,最有影響的還是陵前和神廟的裝飾雕刻及紀念性雕刻。金字塔就是最著名的雕塑。其中最高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前的巨大獅身人面像採用一整塊巨大岩石雕成,是古代最龐大、最著名的雕刻。
埃及雕刻達到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埃及雕刻家經過長期的探索得來的。它的雕塑藝術在古代世界美術史留下了燦爛的一頁。
古埃及雕塑的審美理想是追求永恆,而古希臘雕塑的審美理想是追求真實的美。
希臘雕刻的題材大部分取自神話或體育競技。當時,一些開明的統治者除致力於內政武力外,還提倡發展美術和文藝,在公元前6世紀以後的幾百年中,古希臘科學、文學、藝術的名家輩出成就輝煌,雕塑藝術是這個時期燦爛的文化成果的一個重要方面。
愛琴海上有許多小島嶼,其中巴羅斯島盛產大理石,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希臘雕刻就藝術風格的變化、發展而言,可分為古風時期、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
古風時期是雕刻家的訓練階段。這個時期經過雕刻家的長期探索,為後來的雕刻家開辟了道路。其中最著名雕刻家是米隆。《擲鐵餅者》是他的代表作品。古典時期,希臘人的社會思想和宗教觀念起了很大的變化,雕刻藝術逐漸趨向強調人物性格情感的刻畫。希臘化時期,雕刻家繼承了傳統的技法,賦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特色。
古希臘的雕刻家們對人體有豐富的知識和高度的寫實技巧。處理衣紋線條生動流暢而有變化,不僅表現出衣服的質感,而且通過衣服表現人體的優美。希臘雕刻創造了崇高、典雅、完美的人物形象。
古羅馬雕刻很大程度上是在繼承了希臘雕刻遺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且在肖像雕刻方面卻有獨特的貢獻,這與羅馬人崇拜祖先遺容的傳統風俗是分不開的。
由於僧侶風俗和祭祀禮節的流行,古羅馬雕刻家較多刻畫著衣人物形象。羅馬早期雕刻被少數奴隸主、貴族所壟斷,當時的雕刻家們雕刻的不少羅馬皇帝的形象,是把羅馬皇帝當做英雄的統帥來表現的。如梵蒂岡博物館收藏的一尊《奧古斯都》,表現了羅馬皇帝手執權杖,正在向部下訓話傳令的瞬間動作。
這段時間的肖像雕塑以寫實的風格見長。雕刻家們善於運用誇張、概括的藝術手法,細致地刻畫人物,捨去繁瑣的東西,加強運動感。除此之外,古羅馬雕刻家還在羅馬的建築、廣場、紀念柱等上面裝飾了許多圓雕和浮雕。三世紀較有名的建築為塞普提米烏斯、謝維路斯凱旋門和卡拉卡拉的公共浴室。
古羅馬雕塑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西方現實主義雕刻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㈥ 明代和清代的傢具各自有什麼特點
清朝的傢具有其獨特的文化特點,與明代有一些區分。清朝的傢具,在康熙時代發生了顯著的風格變化,之前與明朝傢具風格接近,之後有了自己的特點,在康熙至乾隆年間的百年裡,形成了自己的濃郁的傢具風格,製作水平也在此期間達到了頂峰。在康熙時代之前,基本上保存著明朝的傢具的一些特點,康熙時代才開始轉變風格。這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證據。
清朝傢具的裝飾,也比明朝顯得更加的華麗,在豪華奢侈的程度上,超過了明朝。清朝傢具一般使用鑲嵌、雕刻和彩繪等手法,極盡奢侈華貴,色彩極其之鮮艷。而明朝的傢具,總體上風格為簡朴大方,色彩上並不是非常的鮮艷。可以說,明朝傢具講究一種「清水出芙蓉」的淡雅別致,而清朝傢具顯得濃妝艷抹。
㈦ 都市王朝傢具怎麼辨別真假他的床上有沒有標志
每個傢具旁邊都印了都市王朝幾個字的,傢具的邊上,仔細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