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介紹下楓涇古鎮
楓涇古鎮位於上海市西南角,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早在2000多年前,楓涇古鎮已有百姓生活,鎮內的界河是春秋時吳國和越國的分界河,由於地跨吳越兩界,楓涇古鎮被譽為「吳越名鎮」。古鎮河道縱橫,橋梁有52座之多,其中建於元代的致和橋,有近700年歷史。比起其他熱門的江南水鄉,楓涇沒有這么多遊客,你可以在這里悠閑地欣賞小橋流水的風景。
古鎮有兩條主要的街道,一條是南段叫南大街、中段叫中大街、北段叫北大街的街道(雖然分段起了三個名字,但它們是連起來的一條街),還有一條是和平街,兩條街在楓涇三橋處交匯,成「丁」字型。楓涇三橋則是古鎮的中心,兩河交匯處,能同時見到清風橋、竹行橋、北豐橋三座橋。
楓涇是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你可以在南大街聖堂弄的金山農民畫展示中心欣賞到一幅幅具有鄉土氣息的畫作。古鎮上的畫館和名畫家祖居不少。北大街的丁聰漫畫陳列館內擺放著丁老先生用過的傢具,二樓則能看到諷刺漫畫,把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和平街的呂吉人畫館能看到陳逸飛同班同學呂吉人的畫作,程十發祖居有許多程老先生的中國水彩畫。
一般遊客從古鎮南邊的主入口進,走到南大街,沿著河開始慢慢逛古鎮。從南大街往東北方向走,經過致和橋就到了中大街。中大街頭上能看到吳越界記,立著界碑,面前一條不起眼的小河就是以前吳越的分界線。繼續往東北走,過了楓涇三橋是北大街。北大街上可以參觀始建於明代有紅色牆壁的施王廟、丁聰漫畫陳列館等。在南、中、北大街上還會經過有屋棚的長廊,古鎮上有幾段這樣的長廊,古色古香,晴天遮陽,雨天能擋雨。
踩著青石板路,回到楓涇三橋的地方,接著去游覽另一條街和平街。首先參觀三百園(百籃館、百燈館、百行館),邊上是呂吉人畫館。往東南走一點,人民公社舊址比較值得一看,留有那個年代的老式熱水瓶、電話,牆上畫著紅太陽。再往前走是一面臨街、一面臨河的楓涇古戲台,每逢旅遊旺季、節假日,戲台上有免費的傳統戲劇節目表演,在戲台對面的晨社茶館挑個臨窗座位坐下,一邊品茶,一邊聽戲,十分愜意。沿街走到底參觀完程十發祖居,最後,過橋到河對岸的生產街,還有一處近代消防機構舊址——東區火政會。
楓涇古鎮南大街的頭上有遊船碼頭,你也可以坐船體驗水鄉風情,參考價80元。
古鎮上的美食首推丁蹄,南大街致和橋邊上有一家丁蹄作坊,介紹丁蹄在古鎮上的發展和製作工藝。楓涇三橋附近生產街上的唔呶喔哩酒家(楓涇方言,自己家裡的意思)是古鎮上環境不錯的一家餐館,裡面有長長的天井造成小橋流水的模樣,田螺塞肉、吳越豆腐是他家招牌菜。生產街臨河的長廊里商鋪林立,出售楓涇燒賣,芡實糕等,其中熏拉絲很有特色,上海郊區土話「熏蛤蟆」的意思,口味很贊,不過先要有膽量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