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家居手繪牆畫怎樣才好看
一、手繪牆製作方法/步驟
Step1:在牆面上根據圖案大致的形狀貼上膠紙,這是為了在上面畫圖案用的。
Step2:在膠紙上面用鉛筆打稿,用深色馬克筆描出要用的線條。然後沿著這些線條將圖形刻出。
Step3:在牆面鋪滿報紙,以使圖案外的牆體不被顏料污染。
Step4:為了使顏料漆出來的效果更好,在圖案上先上一層白色的底漆。
Step5:在圖案部位噴塗或刷塗顏色。
Tips:在牆體上繪制圖案所使用的顏料可選用丙稀或者牆漆。當然,手繪牆還有其它很多種方法。如果你繪畫功底夠厚,那麼可以直接在牆上作畫。如果擔心自己的繪畫水平,還可以採用與廣告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總之,條條大道通羅馬,願你能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新家。
手繪牆畫二、DIY手繪牆畫的材料、製作方法、注意要點與相關知識
充滿創意的手繪牆畫製作出了屬於每個家庭的私家風景。而這種風景並不局限於家裡的某個位置,像卧室、餐廳、甚至衛生間都可以選擇。不過在打造手繪牆畫的時候還有一些要點是需要我們去注意的。
1、首先牆畫的圖案和色彩要服從整體設計風格。
比如您家是中式風格,那就要求牆畫圖案的色彩主要是比較傳統的黑色,紅色或者金色。圖案主要來源於中國傳統的圖案和紋樣,或是國畫中經常表現的圖案。
北歐派簡約設計色彩上比較極端,遊走於黑白灰和超艷麗色彩兩端,因此相應的牆畫圖案多為經過處理的比較抽象的圖案。
現代派設計色彩傾向於艷麗,相應的牆畫圖案比較寫實。
歐式設計的手繪圖案色彩比較中性、低調,牆畫圖案主要來源於古典的歐式裝飾符號,來配合歐式傢具、牆線的表現。
2、其次手繪牆畫出現的位置也有講究。
一般我們不建議整個房間都畫上彩繪圖案,那樣會讓空間顯得沒有層次。您可以選擇一面比較主要的牆面,大面積繪制。這種手繪牆畫是做為家裡的主要裝飾物面孔出現的,往往會給人帶來非常大的視覺沖擊力,效果非常突出,印象深刻。 絲路認為另外一種是針對一些比較特殊的空間進行針對性繪制,比如陽光房可以在局部繪制與太陽、花鳥為主題的畫,在樓梯間畫棵大樹等等。
還有一種是屬於點睛類型的,像開關座,空調管等角落位置。畫上精製的花朵,自然的樹葉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手繪牆畫製作方法
手繪牆的製作方法很簡單,但是對製作者的繪畫功底有一定要求。所以以下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一定要注意!手繪牆畫的材料:
各色環保塗料、毛筆、排筆、粉筆、鉛筆、涮筆筒、小面積的牆壁(初學彩繪且美術基礎弱的人最好選擇不怎麼顯眼的小塊牆壁)。
三、手繪牆畫製作經驗分享
1.先想好需要手繪的圖案,可以模擬現成的圖案,無論簡單或是復雜,都建議先用粉筆或鉛筆打好草圖。
2.打好草圖後,用排筆輕輕掃淡些,保留痕跡。建議初學者還是從簡單的圖案入手,等熟練之後再進行復雜的圖案。
3.開始上塗料了,要根據圖案線條的粗細和上顏色面積的大小,選擇使用大中小號的毛筆或是排筆,接著根據個人喜好把塗料畫上就OK了。
手繪牆畫製作問題點撥:
1.如果畫好後圖案顏色不均勻,是因為下筆時輕時重,或者顏料太稠了;
2.線條時粗時細是因為勾線時力度沒有掌握好,所以勾線力度要均勻;
3.勾的線條時斷時續,是因為筆醮顏料時多時少,要保持一致;
4.圖案干後手感硬,是因為顏料太稠,記得要加稀釋劑;
5.圖案的線條滲水走位,是加多了稀釋劑,或者是筆清洗後沒有擦乾水,所以記得每次清洗筆後要擦乾筆尖的水,以免滲色;
6.如果不小心畫錯了線條,也不要著急去擦拭,等到顏料干後用白色顏料蓋過,等到白色顏料干後再補上正確的線條就行了。
四、相關知識丙烯顏料
丙烯畫顏料是二十世紀才被發現的新型繪畫材料。最初發明丙烯顏料是油溶性的,1947年出現於美國。二戰期間,美國一批畫家發現丙烯具有耐光、耐曬、抗雨水沖刷的優點,便將具有廣泛工業用途的丙烯用來調制顏料,繪制街頭牆體大型壁畫。十年後,又發明水溶性的丙烯顏料,它即可象油畫一樣厚塗堆塑,又可以象水彩一樣極度稀釋,並保持濃艷漂亮的色彩。它具有廣泛的使用范圍,已被世界各地的畫家廣泛採用。綜合材料表現技法的興起,使丙烯顏料的材料特點得到了進一步發揮。
試驗證明,它有很多優於其他顏料的特徵:乾燥後為柔韌薄膜,堅固耐磨,耐水,抗腐蝕,抗自然老化,不褪色,不變質脫落,畫不反光,畫好後易於沖洗,適合於作架上畫、室內外壁畫等。它可以一層層反復堆砌,畫出厚重的感覺;也可加入粉料及適量的水,用類似水粉的畫法覆蓋重疊,畫面層次豐富而明朗;如在顏料中加入大量的水分可以出水彩、工筆畫的效果,一層層烘染,推暈,透疊,效果純凈透明。
丙烯顏料屬於人工合成的聚合顏料,是顏料粉調和丙烯酸乳膠製成的。丙烯酸乳膠亦稱丙烯樹脂聚化乳膠。丙烯樹脂有許多種,如甲基丙烯酸樹脂等,因此,丙烯顏料也有很多種類。國外顏料生產廠家已生產出丙烯系列產品,如亞光丙烯顏料、半亞光丙烯顏料和有光澤丙烯顏料以及丙烯亞光油、上光油、塑型軟膏等等。
丙烯顏料深受畫家歡迎。與油畫顏料相比,它有如下特性:
① 可用水烯釋,利於清洗。
② 速干。顏料在落筆後幾分鍾即可乾燥,不必像油畫作品那樣完成後需等幾個月才能上光。喜歡慢干特性顏料的畫家可用延緩劑來延緩顏料乾燥時間。
③ 著色層干後會迅速失去可溶性,同時形成堅韌、有彈性的不滲水的膜。這種膜類似於橡膠。
④ 顏色飽滿、濃重、鮮潤,無論怎樣調和都不會有「臟」「灰」的感覺。著色層永遠不會有吸油發污的現象。
⑤ 作品的持久性較長。油畫中的油膜時間久了容易氧化,變黃、變硬易使畫面產生龜裂現象。而丙烯膠膜從理論上講永遠不會脆化,也絕不會變黃。
⑥ 丙烯顏料在使用方式上與油畫的最大區別是帶有一般水性顏料的操作特性,既能作水彩,又能作水粉用。
⑦ 丙烯塑型軟膏中有含顆粒型,且有粗顆粒與細顆粒之分,為製作肌理提供了方便。
⑧ 丙烯顏料無毒,對人體不會產生傷害。
應當注意的是:丙烯畫應在丙烯底塗料(GESSO)製作的底子上繪制,不要用油質底子作畫。材料專家也不主張丙烯與油畫色混合使用,尤其不要在丙烯底子上畫油畫,這主要是為了作品的永久性保存。丙烯與油畫顏料之間並沒有不良反應,交替使用時,其附著力有待於時間的檢驗。
壁畫技法區分:
壁畫以技法區分 ,有繪畫型與繪畫工藝型兩類。繪畫型指以繪畫手段尤其是手繪方法直接完成於壁面上。具體畫法有:
① 干壁畫,在粗泥、細泥、石灰漿處理後的乾燥牆面上繪制;
② 濕壁畫,基底半干時,以清石灰水調和顏料繪制,須一次完成,難度較大;
③ 蛋彩畫,以蛋黃或蛋清為主要調和劑的水溶顏料,在干壁上作畫,不透明、易干、有堅硬感;
④ 蠟畫,蠟與顏料混合畫在木板或石質上,再加熱處理;
⑤ 油畫,畫於亞麻布或木板上;
⑥ 丙烯畫,以丙烯酸為主要調和劑,快乾,無光澤,現代壁畫常用。以上畫法有時混用,或與工藝製作、浮雕結合。
『貳』 在傢具上手繪圖案,工序是什麼專業人士能給些參考意見嗎
你的問題其實就是如何在傢具上面漆畫,本人對這方面知識了解一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的漆畫是在我國悠久的傳統漆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既可以屬於工藝美術范疇,也可以作為繪畫的一個新品種,具有工藝美術和繪畫的雙重屬性,是繪畫和工藝相結合的邊緣學科。著名漆畫家喬十光先生早在學生時代,就在已故的著名工藝美術家龐熏琴、雷圭元先生的積極倡導下,曾幾度赴福州向當地的老藝人學習漆藝技術,將中國傳統的漆藝技法與自己的裝飾藝術揉為一體,並受越南磨漆畫的影響,他的漆畫,生活氣息濃郁,裝飾性和工藝性都很強。作品的題材大都是以少數民族人物和江南水鄉風景為主,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在他的影響下,中國的漆畫發展很快,遍布全國,80年代已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被社會所注目和承認。由於漆畫使用了不同於其他畫種的工具和材料,運用了不同於其他畫種的技法,產生了其他畫種所不能代替的藝術特色,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漆畫的主要技法有:
薄料:用金膠漆在平漆地子上薄塗,待漆在將於未乾之際,貼上金箔或銀箔,色彩鮮艷而雅緻,在漆畫中多表現天空、河水等效果。
研磨彩繪:根據畫面的需要,先用底漆繪出紋樣,然後在上面撒上各種金銀粉、鋁粉(金屬粉)或漆粉,待干後,罩漆將粉狀固定,干後打磨推光,這種技法在日本也被稱為「蒔繪」,是漆畫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表現手法。通過粉屑顆粒的大小、灑播的疏密、質地的不同、罩漆的薄厚、打磨的多與少,呈現出豐富的色彩層次和肌理變化。
填漆:在漆面上造出低陷的圖案,然後填上彩漆,或貼上金銀箔,干後罩透明漆。還有一種被福州人稱為「台填」的工藝,將錫片貼在漆板上,焰刻花紋,然後揭去花紋以外的錫片,再全面罩漆,打磨、推光,這種手法在漆畫中應用也是比較多的,適合用於裝飾性的漆畫。
變塗:也稱為潑彩填漆,在漆板上潑下稠漆,然後灑或滴稀釋劑,漆被驅散、流動、融合,留下凹凸不平,如灑水則留下低凹的水跡樣。也可以藉助於樹葉、稻子、各種豆子或用刷子、蘸子等工具造成漆表面不平,取得自然的紋理,再填漆。也可根據畫的需要,局部使用。
刻漆:大體上分為三類。
刻灰,進刀較深,露出推光漆層下的灰地,或陽或陰文大片鏟除漆面,然後填入色漆。工藝簡便,有一種同木刻畫一樣的鋒利尖銳、單刀直入的美感。
淺刻,也被日本稱為「沈金」,不作深度刻鏟,而多用刀具刮刻表皮,以各種不同的線和點來表達畫面中物體的結構。它的特點是,細致入微,立體感強,整體感強,裝飾性強。在劃槽內填入金粉,則被稱為「戧金」,填入銀粉則為「戧銀」,填入彩漆,則為「戧彩」。
針刻,在推好光的漆面上,用鋼針鐫刻圖案,刻紋輕而淡,適宜細線紋樣,但不宜遠距離觀賞。
鑲嵌,在中國現代漆畫中,鑲嵌蛋殼的工藝用的多,先將蛋殼內的薄膜去掉,漆做粘合劑,將蛋殼貼在畫面上並按碎,就會出現自然裂紋,呈碎瓷哥窯狀的自然裂紋,因蛋皮的色澤不同,粘貼的疏密不同,以及打磨的輕重不同,而呈現出豐富的肌理和由深至淺的素描關系。還有鑲嵌螺鈿把五彩的螺鈿(薄片),切成畫面所需要的樣子,然後貼在漆板上,再罩漆打磨。螺鈿本身就是五色斑斕,在黑色大漆的襯托下,更顯得霞光熠熠,充分體現了材料之美。
立體漆藝造型,是近幾年來在我國傳統的漆器的基礎上,並受到日本、韓國漆藝的影響逐漸發展起來的,又被稱為「漆雕」,除了它的使用性能之外,更強調它在環境藝術中起到的裝飾性,用漆的語言來美化人們的生活空間。它的成型手段主要有木胎、脫胎、笨板脂及繩胎、紙胎、軟金屬胎、皮胎、玻璃等。用各種不同的材料,並以漆做為粘合劑和固化劑,使它成型,然後再用漆來裝飾,或蒔繪,或沈金,或髹飾。目前它在國際上已形成一種新的藝術潮流。相對來說它比漆畫更注重漆藝的技術及材料的使用。裝飾花瓶「流動的線」高40公分,寬45公分,是我國於1995年完成的漆立體造型作品,造型上追求稚朴、厚重,但在形體上卻寬而不厚,在花瓶上立有凸出的流動線,以造形相適應、吻合,兩面的立線在形式上又各異,形成了一曲跳動的樂曲。裝飾技法上採用了金箔蒔繪的方法,從上到下,由多漸少,再罩以透明漆,色調柔和協調,金碧輝煌,突出了漆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