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明代的北京木器傢具街有哪些有名的店鋪
從明代末年起,在前門外的魯班館和大市街上就有木匠開辦木器作坊,到清末民初時,大小木器傢具鋪達30多家,因此被稱為"木器傢具街"。這些木器傢具鋪有的專營硬木傢具,有的專營榆木擦漆傢具。龍順成是這些木器傢具鋪中最享有盛名。
清代同治初年(1862年),一個姓王的木匠開辦了龍順成木器傢具店,並將其店鋪命名為"龍順木器傢具鋪",後來因為有姓吳的和姓傅的兩家人入了股而改名為"龍順成木器傢具鋪。"自從吸收吳、傅兩家入股後,龍順成的生意開始興旺起來,職工從原來三四個人增至十五六個人。生產和經營的品種增加了八仙桌、六仙桌、三屜桌、架幾案、條案、廚櫃、錢櫃、立櫃、連三、方凳、條凳、官帽椅子、羅圈椅子、箱子等。龍順成生產的各式木器傢具,均選用精良木材,工藝十分講究,造型美觀大方,堅固耐用,油漆光澤鮮亮,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
龍順成生產的木器傢具主要用的是榆木,輔料是棗木、椴木、柳木。製作傢具的第一道工序是乾燥木料,分風干、烘乾兩個過程。首先要把原木切成一定尺寸的板木塊,並交錯地堆碼在院里,自然風干1年。把風干後的木料,碼放進火洞中,下燃鋸末,一次燒15天,共烘烤3次。經過風乾和烘乾,木料的水分少了,這樣做成的木器就不會開榫、裂口。
龍順成的木工,都是本鋪的學徒,但後進鋪的師弟必須要服從先進鋪的師哥的管理。木工不論是已學成的還是正在學習的,在做木工時都必須對一件木器的製作負責到底。做成之後,經驗老道的工頭要進行檢驗,他們只要一撿一摔,從響聲中,就能判斷出商品是否合格。不合格的會讓負責人重新修理直到合格為止。每做成一件產品,都要在木器的下面或背面的合適位置標上各自工號,以便以後出現問題,能找到負責人及時修理。
木工製作完畢後還要上漆。上漆的工序是這樣的,先用刷子蘸沸水刷洗白茬產品一次,經日曬風干後,再用砂紙打光。在上漆前,先上一道桐油,使油滲入木中,經過一個月的風干,再上三道漆,即"一油三漆"。第一道桐油可以把漆和木材緊緊地膠粘在一起了。這樣做成的桌椅等產品,顏色鮮艷,防潮濕,不怕熱水燙,越使用越光亮好看。
龍順成的產品,一般都在明顯處如桌腿、櫃左側等地方標示出"龍順成"3個字作為永久標記。
龍順成還為顧客提供售後服務,即在使用3年內除去使用不當外,像木器出現了掉漆、蟲蛀、裂縫、褪色等質量,都負責保修、保換,不收任何費用,這些事宜在進行商品買賣時就由一張保單說明了。
龍順成規定掌櫃、二掌櫃、寫賬先生、工頭,除每月拿固定月薪外,年終還可根據經營情況分到紅利。這樣,大大地調動了這些人的積極性。
東家通過他們控制鋪中的伙計、生產工人和學徒。龍順成的工人都是河北省深縣、武邑、饒陽、棗強等縣人,都很吃苦耐勞。要想進龍順成當學徒,首先得要由人引見,還要有鋪保,立字據。字據上寫明"逃跑、病死等一切與本鋪無關,家長要賠償學徒的飯錢。不遵守鋪規,隨時辭退"等。
龍順成的學徒期限是3年,期間沒有工錢,只管飯吃,穿用的衣物自理。年終時才能得到掌櫃賞賜塊兒八毛錢。學徒們的日子過得很辛苦,從早6點到晚6點,有時晚上還得連夜干,每天都干十四五個小時,一年休假的日子只有五月初五、八月十五各放1天,春節放6天,正月初六又開始干,起先兩天是些零活,到初八就大幹了。
木工吃的也很差,一月三餐都是窩窩頭、二米飯、鹹菜。偶爾才吃一次菠菜湯或白菜湯。改善伙食的時候也有,初二、十六一般有肉。可是說是給木工吃肉,事實上是那些掌櫃、工頭、寫帳先生乘機大吃大喝,工人們飯菜里的肉少之又少。
1945年,市場上出現了各種省工省料的新式傢具,龍順成的榆木擦漆傢具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生意大不如從前了。
北平解放後,1956年龍順成參加了公私合營。1958年,龍順成與原木器街的其他35家合並在一起,統稱"龍順成桌椅鋪"。1963年遷至永定門外大街,主要生產經營仿明式木器傢具。比較有名的有紅木琺琅圓綉墩、花梨石面六角花台、花梨石面圓花台、紅木套器幾、紅木二屜三節櫃等產品。這些產品受到了國內外用戶的贊賞與歡迎。
㈡ 民國時期傢具有什麼特點
民國櫃類傢具在造型上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特徵:
一個特徵是「穿靴戴帽」。「穿靴戴帽」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其真正含義當是指民國櫃類傢具的頂部都有雕工華美的裝飾構件(術語叫「帽子」、「花帽」),民國櫃式傢具的下部也有雕工華美的裝飾底座,而且民國櫃的體量尺度都較大,為便於搬動運輸,便採用拆裝式結構,將傢具的頂部、底座、櫃身分別製成獨立的結構,從而形成了「穿靴戴帽」的特色。
民國衣櫃
民國傢具採用「穿靴戴帽」的結構,不僅僅是一種為使用提供方便的工藝結構,而且還是一種擴大傢具體量的裝飾方法,民國傢具所特有的歐式風格和花色式樣的翻新,也主要是依靠「穿靴戴帽」來完成。這是傢具設計進步的表現,也是傢具工藝的進步。
第二個特徵則是櫃類傢具的體積增大,高度、寬度和厚度都較明清傢具大了許多。明清傢具中最大的圓角櫃,一般高170厘米,寬1OO厘米多一點。民國櫃類傢具高度一般都在200厘米左右,寬在200厘米左右。這與民國時期有些房屋面積增大有關。
民國時期,租借地洋房內有面積較大的客廳,供主人們會客休閑。按歐洲人習慣,客廳具有展示和休閑兩大功能,客廳傢具主要有陳列櫃、牌桌和椅子。
民國沙發
寬敞的客廳適宜放置高大且具有陳列功能的櫃子,用於增加廳房的氣派,避免客廳給人空盪盪的感覺,所以民國時期客廳內陳設櫃很多,且都安裝玻璃櫃門,以免客廳產生壓迫感。
椅子是民國傢具的大宗產品,品種、花樣、數量都是最多的。在造型上明顯受歐洲傢具的影響,出現了許多變化:一是椅靠背向後傾斜,椅背變窄;二是腿足發生了變化,足有馬蹄式、獸爪式、獸爪抓球式、方塊式、蓮瓣式等;三是出現了軟座墊椅、躺椅、搖椅、轉椅、沙發新品種傢具。
㈢ 中式古典傢具的櫥櫃是什麼樣的什麼叫櫥櫃
櫃
櫃類傢具一般形體較高大,大體可分為橫式和豎式立櫃兩種。豎式立櫃較典型的有亮格櫃、圓角櫃、方角櫃、四件櫃等。橫式矮櫃也稱矮櫃,統稱高不過寬的立櫃為矮櫃,其高多在60厘米以下,包括錢櫃、箱櫃、葯櫃等。
櫥櫃
櫥櫃是一種兼具櫃和櫥兩種功能的傢具,等於在櫥的下面裝上櫃門,具有櫥、櫃及桌案三種功能。櫥櫃一般形體大小,高度相當於案桌,櫃面可作為桌案使用。面下安抽屜,抽屜下安櫃門兩扇,內裝膛板,分為兩層。門上裝銅飾件,可以上鎖。明清兩代的櫥櫃種類很多,在做工、特點和風格上與桌案一樣,分桌式和案式兩種。桌和櫥櫃都沒有側腳和收分,或有側腳也不明顯,光憑眼看很難分辨。案或櫥櫃的板面長出櫥身的兩山,四框的立柱和腿足皆一木貫通,有明顯的側腳和收分,分為平頭和翹頭兩種。不論桌式也好,案式也好,在明清兩代居室陳設中,都是很普遍的家庭用具。
㈣ 如何收藏海南黃花梨傢具
首先必須要先有黃花梨傢具,購買時要找正規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