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匯流排技術怎麼運用於智能家居領域
智能家居在國內市場經過十數年的發展,通過在技術上的不斷探討和研究,各項技術與集成銜接已逐漸趨於成熟。智能家居領域由於其多樣性和個性化的特點,也導致了技術路線和標准眾多,沒有統一通行技術標准體系的現狀,從技術應用角度來看主要有三類主流技術。第一類,匯流排技術類匯流排技術的主要特點是所有設備通信與控制都集中在一條匯流排上,是一種全分布式智能控制網路技術,其產品模塊具有雙向通信能力,以及互操作性和互換性,其控制部件都可以編程。
典型的匯流排技術採用雙絞線匯流排結構,各網路節點可以從匯流排上獲得供電,亦通過同一匯流排實現節點間無極性、無拓撲邏輯限制的互連和通信。匯流排技術類產品比較適合於樓宇智能化以及小區智能化等大區域范圍的控制,但一般設置安裝比較復雜,造價較高,工期較長,只適用新裝修用戶。第二類,無線通信技術類無線通信技術眾多,已經成功應用在智能家居領域的無線通信技術方案主要包括,無線技術方案的主要優勢在於無需重新布線,安裝方便靈活,而且根據需求可以隨時擴展或改裝,可以適用於新裝修用戶和已裝用戶。第三類,電力線載波通信技術電力線載波通信技術充分利用現有的電網,兩端加以數據機,直接以交流電為載波,再以數百的脈沖為調制信號,進行信號的傳輸與控制。
⑵ 匯流排技術怎麼運用於智能家居領%
應用可以聯網構成分布式系統,其允許最多並聯32台驅動器和32台接收器。從智能照明發展的軌跡看,最早的產品一般採用的的技術,這是一種串列的通訊標准,因為只是規定的物理層的電氣連接規范,每家公司自行定義產品的通訊協議,,但相互都不能直接通訊。一般需要一個主接點,通訊的方式採用輪詢方式,模塊之間採用手拉手的接線方式,因此存在著通訊速率不高,模塊的數量有限等問題。在智能家居領域,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像別的智能家居匯流排系統,必須有一個類似大腦的主機。每個節點都是一個神經元,這些神經元連接到一起的時候就能協同工作,並不需要另外一個大腦來控制。所以安全性和穩定性較其他匯流排大大提高。
⑶ 智能家居有哪匯流排
電力載波技術瑞朗最好,瑞朗在1999年就在做X10技術(電力載波)了,至今無論是在產品的集成度和穩定性上都走在同行業的前面
⑷ 智能家居485匯流排是什麼意思
RS-485是串列數據介面標准,由電子工業協會制訂並發布的,1983年在RS-422基礎上制定了RS-485標准,增加了多點、雙向通信能力,即允許多個發送器連接到同一條匯流排上,同時增加了發送器的驅動能力和沖突保護特性,擴展了匯流排共模範圍,後命名為TIA/EIA-485-A標准。
主要特性
典型的串列通訊標準是RS232和RS485,它們定義了電壓,阻抗等,但不對軟體協議給予定義,區別於RS232, RS485的特性包括:
1. RS-485的電氣特性:邏輯「1」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V表示;邏輯「0」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V表示。介面信號電平比RS-232-C降低了,就不易損壞介面電路的晶元, 且該電平與TTL電平兼容,可方便與TTL 電路連接。
2. RS-485的數據最高傳輸速率為10Mbps 。
3. RS-485介面是採用平衡驅動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組合,抗共模干擾能力增強,即抗雜訊干擾性好。
4. RS-485介面的最大傳輸距離標准值為4000英尺(約1219米),實際上可達 3000米,另外RS-232-C介面在匯流排上只允許連接1個收發器,即單站能力。而RS-485介面在匯流排上是允許連接多達128個收發器。即具有多站能力,這樣用戶可以利用單一的RS-485介面方便地建立起設備網路。
因RS-485介面具有良好的抗雜訊干擾性,長的傳輸距離和多站能力等上述優點就使其成為首選的串列介面。因為RS485介面組成的半雙工網路一般只需二根連線,所以RS485介面均採用屏蔽雙絞線傳輸。 RS485介面連接器採用DB-9的9芯插頭座,與智能終端RS485介面採用DB-9(孔),與鍵盤連接的鍵盤介面RS485採用DB-9(針)。
RS485編程
串口協議只是定義了傳輸的電壓,阻抗等,編程方式和普通的串口編程一樣
⑸ 智能家居一般採用什麼樣的匯流排聯電國際都有哪幾種
智能家居的匯流排分類很多比如485,CAN,快思聰RoomNet,KNX/EIB,LonWorks,CIB,C-BUSG-BUS,i-BUS,K-BUS,V-BUS,聯電國際KNX/EIB用的比較多。
⑹ 智能家居 匯流排的和無線 電力載波他們有什麼區別呢
這幾種都是智能家居比較常見的數據傳輸方式。
匯流排是指用一組公共通信回干線在各個設備之間傳輸控制答信息。
無線是指採用某個特定的無線波段在設備之間傳輸控制信息。
電力載波是指把控制信息調制到電源線中進行傳輸。
匯流排是目前最為成熟穩定的方式;無線比較靈活方便,尤其適合改造項目,但易受環境中其它無線信號的干擾;電力載波技術比較成熟,布線可利用已有電源線,但容易受電網其它諧波干擾。
⑺ 智能家居系統中分布式匯流排的優越性
前段時間比較關注區塊鏈和比特幣這一領域的訊息,經常會看到一個詞叫做「去中心化」。例如區塊鏈就是一個典型的「去中心化」的系統。」去中心化」也被看作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其實,去中心化的系統早就存在。比如近在眼前的互聯網,就是一個明顯的去中心化的系統。在互聯網中,每一台電腦都是一個具有獨立數據處理能力的終端,同時也可以與任意一台同在網中的終端進行相連,進行數據互通和信息交互。
其實早在幾千年前,我們智慧的祖先就已經創造出一個典型的「去中心化」系統,那就是我們的萬里長城。長城上的烽火台實質就是一個個終端,任意一個烽火台都可以發起數據的傳輸(點起烽火),其他烽火台也都可以接收到信號,轉而進行自己的數據處理。而且,長城的烽火台之間並不是簡單的鏈式連接,通常都是各種拓撲形式的混搭,有鏈式、星型、樹型等等,某一個烽火台的故障並不會影響其他烽火台的正常工作,甚至還可以通過一種協作方式來在某種程度上彌補這台故障烽火台缺失帶來的漏洞。
如果把目光轉向我們熟悉的控制系統領域,其實「去中心化」也早就有了一個相對樸素的稱呼,叫做「分布式匯流排系統」。
讓我們先來看看控制系統的發展歷程。最早的「控制系統」的出現,是因為人們在工業生產中,往往需要有很多固定的流程動作要執行,通過一個個按鈕去逐一啟動這些動作,顯然效率低下。於是,人們利用繼電器進行組合,形成相互之間的控制,實現了復雜的流程操作和邏輯聯動。記得那個時候,做一個「控制系統」項目,所謂的「調試」實際上就是接線和校線。系統所有的輸入輸出之間都是通過大量的信號線彼此連接的,系統能否正常工作,基本上取決於接線是否正確。
後來,隨著電子電路技術的發展,單片機技術日益成熟,這些復雜的繼電器線路組合被移植到了集成電路中,變成了軟體,內置在晶元中,於是就發展成了後來的PLC。PLC系統的架構是一個「集散式」系統架構。它有專門的輸入模塊,負責採集外界指令和信息。有專門的輸出模塊,負責命令的執行和信號的輸出。而所有的數據計算和邏輯處理,都集中在一個中央處理模塊中完成。到今天,PLC在很多場所都有應用和變種。比如工廠里的DCS系統,樓宇里的BA樓控系統,也包括很多用在酒店裡的RCU客控系統和某些用在家居中的系統,採用的都是這種「集散式」的系統架構。集散式系統通常有一個強勁的中央處理模塊,計算能力強,還能處理各種復雜的邏輯關系,擁有各種各樣的介面,可以對接很多很多設備。但是,集散式系統致命的弱點也就在這個中央處理模塊上。中央處理模塊的數據容量上限,就決定了整個系統的容量上限。中央處理模塊一旦出現故障,將導致整個系統陷入癱瘓。
於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出現了分布式匯流排系統。分布式匯流排系統,把原來由一個中央處理模塊完成的計算任務,分布到了系統中各個模塊中,每個模塊都具備一定的數據處理能力。每個模塊既有可能是輸入,也有可能是輸出。我們熟悉的KNX系統,就是一個典型的分布式匯流排系統。比如當一個KNX智能面板控制某個驅動器的時候,面板是輸入,驅動器是輸出。但是,驅動器的觸點狀態反饋信息,又可以用來控制面板上的指示燈。這個時候,驅動器成了輸入,面板成了輸出。在KNX系統中,沒有一個設備可以被稱為「中央處理模塊」,每一個設備都是相互獨立的,因此某一個設備的損壞,也不會影響其他設備的正常運行,不會導致整個系統的癱瘓。 因此,相比之下,分布式匯流排比集散式系統具有更高的穩定性。
同時,由於分布式匯流排的數據容量,不再受限於某一個中央處理模塊,所以,其系統擴展性也就更好。 用戶可以根據需求隨時在匯流排上增加新的功能模塊,獲得新的功能。 同時,分布式匯流排,使得用戶可以在匯流排任意位置進行擴展,更加靈活方便。 像KNX系統,更是一個基於開放通用的標准協議來構建的系統,凡是符合KNX標準的產品,都可以任意連接在匯流排上,從而使得用戶可以在海量的產品中進行選擇,而不用擔心不同廠家產品之間的兼容性,搭建一個用戶需要的系統也就變得更加容易。
現在把目光從控制系統中抬起來,看回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分布式」,「去中心化」,也變得越來越普遍:中心化的公司正在衰落,每個人正在變成一個獨立的點融入到更大的協同網路中;中心化的信息傳播正在衰落,人們不需要在某個固定時間鎖定某個固定電視頻道來獲取新聞信息,獲取信息的渠道遍布生活的每個角落;中心化的知識傳播正在衰落,人們不必走進校園,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通過各種在線渠道,獲得系統化的學習;等等。
多年以後,當我向客戶介紹KNX這種分布式系統為什麼好的時候,我不僅想起了我第一次接觸KNX(那時候還叫EIB)時的場景,我所在公司的一個PLC資深專家,拿著一本關於EIB系統的樣本,很興奮的對我說:「這東西好!」我當時還不理解他為什麼這么說,似乎當時EIB系統能做的,PLC系統都可以做到啊?後來我才明白,他說的是兩種系統匯流排架構在基礎理念上的區別,一個屬於過去,一個則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