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宋代裝飾的特點是什麼
宋代室內裝飾風格受唐代的影響,
並與唐代存在明顯的差異性,
改變了唐代華麗的特徵,變得纖秀而整潔。
對中國室內裝飾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從宋代悉碧脊《營造法式》制度中可看出,
宋人在營造空間並進行裝飾時,
注重空間秩序和法度,
欣賞規范和工整的美。
一、室內傢具
宋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再是席地而坐,已經轉變為垂足而坐,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傢具的尺寸比例也發生相應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傢具高度的增加,因此出現了一些高規格的傢具。傢具尺度的改變,外形也隨之改變,形成了宋代傢具造型簡潔、淳樸纖秀的風格特徵。傢具以框架結構為主,並且嚴格遵守《營造法式》的規定,結構合理精細,注重功能性。
1、床榻
床榻是從席發展出來,是人們用於休息的傢具。床榻高度的增加使人們在休息時避免了與地面的直接接觸。榻的基本造型為方體,床面為平面,周圍沒有圍欄。
榻主要用於睡卧,可隨意放置,這種卧具可置在亭榭,也可置在卧室當中,供人休息。《槐蔭消夏圖》中能夠清晰地看出榻的造型,榻面由框和鑲板組成,而支撐部分由足和托泥組成。
另一種羅漢床,主要用於睡覺。其基本造型為三面圍欄,前面是開敞。羅漢床的屏板一般較矮,有的屏板做成內翻的馬蹄或「S」形的三彎形式,整體形象敦實厚重,頗像一尊端坐的羅漢。
2、交椅
交椅帶有靠背和扶手。在宋畫《蕉蔭擊球圖》中所 繪的交椅,造型上吸收圈椅的靠背,增加了靠背和扶手,這樣就 可以倚靠、扶持。交椅最大的特點體量輕,由於腿部是交叉設 計,可以折疊放置,方便攜帶。交椅有兩種造型:直搭腦型和圓 搭腦型,圓搭腦型交椅有一種叫做「太師椅」,椅背後增加了一 個柄狀的托手,人們可以仰頭休息。
3、桌案
宋代桌子有高矮之分。桌面是矩形,桌腿是圓形,結構比例合理,形體纖細,腿間不加帳,只在腿上端施以夾頭樺式花牙子。矮桌的高度主要在席地和炕居時使用。這類桌案根據不同的空間環境設置的高度和大小也不同。大體分為「酒桌」、「茶桌」、「地桌」等。
4、屏風
宋代室內空間中屏風也是重要的傢具之一,起到隔斷的作用,經常與睜滲床榻放置在一起。屏風的類型主要有獨屏和多屏。屏風主要由底座和屏身組成。底座由原來簡單的結構發展成為由底墩、槳腿站牙、橫木三部分組合而成。而屏身又由屏框、方格架、屏心組成。宋代屏風在繪畫中經常出現,在椅子的旁邊就分別放置一扇屏風,屏風屬於慧棚單屏的類型,形體不大,不僅起到遮擋獨立空間的作用,美化環境,為夫妻飲茶提供融洽氛圍。
二、室內牆面
1、宋代建築的牆面採用青灰色磚牆。在牆面的裝飾上,建築室內的裝飾主要是壁畫、彩畫以及木雕,它們不僅是室內功能上的需要,而且也滿足居住者在精神和審美上的要求。
2、由於受宋代整體繪畫界崇尚清淡、玄虛的風尚的影響,青綠彩畫在宋代有了大力的發展。室內單色相配是按照同一色相不同明度的順序變化,常用的主調以青綠灰為主,青綠灰再搭配上赭色,這樣的冷暖對比搭配的方式,整體風格古樸、莊重、簡約、自然。
3、木雕是木構件裝飾的主要方式,打造出我國獨特的室內裝飾環境。宋代室內木構架,形成統一的規格和造型。木雕手法包括高浮雕、淺浮雕、圓雕。木雕刻裝飾木構件的同時也沒有喪失構件自身的形體。雕刻的內容主要以飛仙、飛禽走獸、人物、花卉為主。
三、室內地面
宋代室內鋪地的具體做法在《營造法式》卷十五中有詳細記載室內鋪地用方磚,在鋪貼之前要先磨磚面,使其表面平整,磨磚的方法是兩磚對磨。然後四邊進行軟磨,用尺校正,使各邊平整。砍下平面的目的則是使磚的拼合更加完美,地面更加整潔平整。這種鋪地的方法一直沿用至明清。
四、宋代時期室內色彩
宋代時期的室內色彩可以從遺留下來的壁畫和繪畫這作品中發現,這時期的色彩非常豐富,不單一,形式多樣化,很多都可以在傢具、絲織品、工藝品上體現出來。印染工匠因此特別發展了由銀灰到黝黑數十種深暗色的織染方法。
五、結論
宋代的經濟技術的發展,使得此時期的室內裝飾也達到新的高度。建築外觀裝飾多使用彩畫、雕刻的形式,色調以青綠色為主。在傢具陳設方面,宋代傢具形體傾向簡潔、纖秀。總體來說,宋代建築室內裝飾與陳設相當的豐富多彩,也做了許多新的探索,並為後來明清室內設計的發展做了鋪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⑵ 宋朝的傢具存世稀少,但其審美為何能做到領先千年
電視劇《知否》的熱播,不僅讓觀眾了解當時的民俗風情,而且其中的傢具也讓我們大開眼界。導演組特地定製了600鍾傢具,按宋朝傢具1:1還原。不過遺憾的是宋朝傢具存世稀少,值得可貴的是他們的審美卻領先千年。
最後宋朝時期,製作傢具的材料已經足夠的多,這也是它能作出好的傢具的原因。在所有的材料中,木材用的最為廣泛,木匠先選用上等的木材,將它褪皮削骨之後,在按照僱主的要求做成傢具的一個模子,刷漆之後等太陽將其曬干,最後再用雕刻機在上面刻上各種各樣的花紋,其中工序繁瑣且精細,而且宋朝沒有機器,這是靠人工來製作,困難程度可想而知,我們在欣賞這些絕美無論的傢具同時也要懷著敬佩之心去看待製作它們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