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癭木的歷史成因
1. 楠木影(或作癭)、樺木影、花梨木影、榆木影等,是北京匠師們所熟悉的木材。《博物要覽》中提及的這些木材,其中包括花梨木影,也被稱為花梨影木。《博物要覽》中記載,我國遼東、山西、四川等地均有生產癭木。
2. 《博物要覽》卷十描述癭木產於西川溪澗,樹身及枝葉如楠。年歷久遠者,可合抱,木理多節,縮蹙成山水人物烏獸之紋。書中還提到,作者谷應泰曾在重慶餘子安家中見到一桌面,其尺寸及花紋令人印象深刻。
3. 《新增格古要論》中提到骰柏楠木,指出其紋理縱橫不直,中有山水人物等花者價高。四川亦難得,又謂骰子柏楠。今俗雲斗柏楠。按《博物要覽》所說癭(影)木產地、樹身、枝葉及紋理特徵與骰柏楠木相符,估計兩者為同一樹種。
4. 影木的取材,據《新增格古要論》骰柏楠條和《博物要覽》影木出產品第條介紹,似乎取自樹干,把其木紋形態描繪為「滿架葡萄」。而《新增格古要論》「滿架葡萄」條中記載:「近產歲部員外敘仿稿州府何史訓送桌面是滿面葡萄尤妙。其紋脈無間處雲是老樹千年根也。」我們現在還時常聽到老師傅們把這種影木稱為樺本根、楠木根等。可知影木大多取自樹木的根部,取自樹幹部位的當為少數。
5. 癭化木雕刻難度極大,在舊代時期並無現代工藝水平,International Auction出現的癭化木藏品絕大部分是拼接件且簡單紋飾的傳世傢具,成交率依然突出。檀癭化木更是在各種硬木中質地最堅、份量最重,且不易生長。
6. 影木和癭木,取材部位不同,樹種也不一樣,但紋理特徵卻大體一致,製成器物後很難區分,以致人們往往把影木和癭木混稱,有的通稱影木,有的通稱癭木。用途可製作小件木擺件,或剖成薄片鑲嵌在貼木紋的木材上。
7. 癭木鑒別要點紋理 老癭木紋理清晰而美觀;新癭木不清晰,紋理雜亂。堅固性 老癭木不溫不火,不走樣,新癭木易拱、易走樣。
8. 癭木產量不高,用途也僅是作為傢具表面的鑲嵌,因而明代早期在傢具上的應用並不普遍。蘇式傢具一向用癭木作為裝飾材料,明初傢具中已有運用。清中期之後,癭木大量出現在紅木傢具上。
9. 明代蘇式癭木傢具中,較為有特色的是作為備慧孝心板的癭水下面一般會用「井」字托帶,用以加強面板承托力。清代廣式傢具也用癭木,與蘇式傢具不同的是,其採用進口沉香花梨癭做鑲嵌,增加了家癭木常常製作成小型擺件、筆筒等文房用具。
10. 癭木製成的明式傢具,年代越久越是漂亮。因為傢具收藏家們,有許多使用經驗,一位有名的前輩告訴我:使用癭木傢具要經常擦摸。擦,是用布擦,或用棕老虎擦。使得傢具表面的浮蠟去掉,滲入木紋裡面的蠟保持住,木質亮而不燥,呈現出潤澤、含蓄、古樸、典雅的氣質。
11. 目前市場上以花梨影子碧戚木居多,(大果紫檀或叫佛頭癭),紫檀影子極少,花梨影子用手急速摩擦有香味,紫檀則沒有或特淡,幾乎聞不出來!影子木最高境界是金絲楠影子和黃金樟影子!滿面胡花,花中結小細葡萄紋及莖葉之狀,名滿架葡萄。非常典雅(極品!!!)
⑵ 癭木的意思是什麼
癭木,源自於楠樹的根部,因其形狀奇特,常被用於製作各類器具,展現出獨特的美感。在古代文人的詩文中,癭木的身影屢屢出現,唐代張籍在其作品《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六中,就有提到「醉依斑藤杖,閑眠癭木牀」,生動描繪了癭木製作成的床榻,給人們帶來舒適與愜意。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疒部》中對「癭」字進行了詳細註解,指出凡是楠樹樹根上的贅生物異常發達,內部紋理猶如山川花木,適於製作各種器具。三國時期,張昭創作了《楠瘤枕賦》,進一步證明了癭木作為珍貴材料的歷史地位。如今,人們依舊習慣稱這些奇特的楠樹根部為癭木。
癭木之所以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不僅在於其獨特的自然形態,更在於其內部紋理宛如自然界的縮影,給人以美的享受。歷史上,癭木不僅是文人墨客的愛物,更是匠人們的創作靈感來源。古代匠人將癭木的自然美融入到各種器具之中,使其成為藝術品。隨著時間的推移,癭木逐漸成為了一種象徵,代表著自然之美與人類智慧的完美結合。今天,我們依然能在許多工藝品中看到癭木的身影,它們不僅傳承了古代的工藝傳統,更成為了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癭木作為一種珍貴的天然材料,其獨特的紋理和形態使其在古代就被廣泛應用。從器具到藝術品,癭木的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匠人的匠心獨運。隨著時間的流逝,癭木的魅力並未消減,反而在現代工藝中得到了新的詮釋。無論是製作傢具還是裝飾品,癭木都能展現出其獨特的韻味。今天,人們依舊珍視癭木,不僅因為其美麗,更因為它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和文化的傳承。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癭木都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重要紐帶,見證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願景。
⑶ 所有癭木中,哪些最值錢
櫻化木因其製作難度大,在舊時代缺乏現代技術手段,故而成為珍貴的藝術品。在國際拍賣會上,櫻化木製品的成交率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那些圖案簡單、製作精美的傳世傢具。檀香癭木以其堅硬的質地和沉重的分量而著稱,生長緩慢,極為稀有。黃花梨木則以其華麗而不失寧靜的特質,成為其他木材難以企及的珍品。
1. 家庭與商業裝飾:實木傢具本身就是豪華的家庭及商業裝飾選項。具有歷史價值、精美雕刻和裝飾的實木傢具,作為商業投資對象,深受高端買家的追捧。尤其是那些帶有金星的紫檀五倍子木雕飾品,在市場上能夠 fetch 出高價。這種稀缺性源於癭瘤是從多棵樹幹上取下的,且樹的病害特性導致其數量極為有限。南方產的癭木普遍大於北方產的。
2. 癭木的產地:根據《格古耀麟·依木麟》中的記載,癭木主要產自遼東和山西。書中描述了癭樹的特點:「癭木出遼東、山西,樹之癭有樺樹癭,花細可愛,少有大者;柏樹癭,花大粗,蓋樹之生瘤者。國北有癭子木,多是楊柳木,有紋堅硬,好做馬鞍鞽子。」這里所指的影子木與癭木在部位、種類和紋理上有所不同,加工成工藝品後難以區分。
3. 黑檀與癭木的混淆:人們常將黑檀與癭木混淆,有時俗稱黑檀,有時稱癭木。癭木由於其難以加工的特性,常被用於織物。市面上常見的所謂影子木傢具,實際上也採用了癭木。癭木可用於製作精美的木飾品,將其切片後鑲嵌在其它木材上,呈現出獨特的木紋圖案。老癭木因其清晰的紋理和堅實的質地而備受青睞;而新癭木紋理不明顯,易變形。老癭木不會輕易變形或開裂,而新癭木則容易因熱脹冷縮而變形。由於五倍子木材產量不高,常用於傢具表面的鑲嵌裝飾。蘇維埃風格的傢具長期以來一直使用癭木作為裝飾材料,其在明朝時期就已開始使用。清代中期以後,紅木傢具上也開始出現癭木的裝飾。通常用於餐桌中心、箱櫃面心、椅套、椅面中心、櫃門中心等部位,可以獨立與其他木材一起裝飾。在明代蘇維埃風格的癭木傢具中,常見的設計是以癭木下的「井」形支撐帶作為芯板,增強了面板的支撐力。
⑷ 癭木分類特徵
本文將詳細探討癭木的分類特徵,幫助讀者全面了解這一獨特木材的多樣性與魅力。癭木,又名影木,主要產於遼東、山西、四川等地,不同樹種展現出各異的紋理與花紋,不僅在材質上獨具特色,而且在裝飾藝術中展現非凡魅力。
癭木的分類從性狀、樹種、花紋大小或形態以及地域四個維度展開。首先,根據性狀差異,癭木可以分為老癭木與新癭木,反映出其形成時間與成熟度的差異。其次,根據樹種的不同,癭木又進一步細分為紅木癭、花梨癭、楠木癭、柏木癭、榆木癭、樺木癭、楓木癭等,每種樹種的癭木都擁有獨特的紋理與色澤。再次,以花紋的大小或形態為依據,癭木又可分為葡萄癭、核桃癭、山水癭、芝麻癭、虎皮癭等,每一種花紋都展現了癭木的自然之美。最後,按照地域的不同,癭木被分為南癭與北癭,南癭以楓木櫻為主,紋理奇特;北癭多為榆木癭,形體較大且多變。
在不同樹種的影木中,紋理與花紋各具特色。楠木癭的木紋呈現出山水、人物、花木、鳥獸狀,展現了楠木獨特的藝術感;樺木癭則以小而細的花紋著稱,其小巧多姿、奇麗可愛的特點令人著迷;花梨癭的木紋同樣以山水、人物、鳥獸狀為主,賦予其豐富的想像力與藝術感;柏木癭的紋理粗大,展現出獨特的野性之美;榆木癭的花紋則大而多,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楓木癭的花紋盤曲互繞,展現出一種獨特的韻律美與神秘感。
癭木在傢具製作中,尤其是作為檯面心板時,其自然成趣的紋理與花紋,能夠為一件桌案增添獨特的視覺效果與裝飾價值。想像一下,一件桌案的精緻邊框,搭配著自然形成的癭木台心,不僅彰顯了木材的自然之美,更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藝術追求。這種獨特的裝飾效果,不僅提升了傢具的審美價值,也賦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
⑸ 中國古代傢具材料都有哪些
中國明清傢具的用材講究,但明以黃花梨、 紫檀 、雞翅木、鐵力木、櫸 木為多;清以 紫檀木回為最上乘用料,紅木 ,雞答翅木、鐵力木亦有。黃花梨相對要少,櫸木、榆木、柞榛、 核桃木民間使用最為廣泛。
另外,要強調的是在中國古典傢具的製作中還有一個及其特殊的例子,就是用癭木製作的傢具。所謂癭,即為樹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