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佛教居士的戒律是什麼
居士是在家學佛的人,通常受過三皈五戒,也有受持八關齋戒的。三皈指的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以及不飲酒。此外,還有十善業道,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和不邪見。對於想要深入了解居士學佛行儀的人,可以參考由福建莆田廣化寺出版的《居士學佛行儀》,該書收錄了弘一大師、印光大師、李炳南居士等高僧大德的文章,極具指導意義。
❷ 居士戒有哪些
居士戒主要有五戒,即殺戒第一、盜戒第二、淫戒第三、妄語戒第四、酒戒第五。
居士戒亦稱近事男律儀,此為本從圓備能生近事律儀之因而得,承認乃至命終承斷近事律儀所斷相違晶之出離戒。
居士五戒是釋迦牟尼佛為在家修行的弟子制定的戒律, 居士五戒的內容在顯宗和密宗里沒有什麼區別。不殺生不僅是佛教的戒律,有些殺生行為世間法律也不允許,在家居士應該都可以受持這條戒律,做到不難。
若有明確的殺害動機,有具體的殺害對象,實施了殺害行為,並結束了對方的生命,就構成完整的殺生行為,若未懺悔清凈此惡業,則須承受完整的殺生果報。沒有親自實施,但指使他人實施殺生的行為,斷眾生的性命,也屬於殺生,過失一樣。
盜戒規定得非常細微,它的對象是所有不屬於自己的財產,包括個人財產和公有財產,即有主財產。對不屬於自己的財物生起盜取的心,實施了盜取的行為,使這些財物離開了本來所屬的地方,並且價值超過一定的數額,就破盜戒。自己生起盜心,教他人去實施盜的行為,也破戒。
做生意時,故意欺騙對方、騙取錢財或者偷稅漏稅、偽造發票等等,這都破盜戒。對於盜戒所確定的數額可能有不同的說法,但都非常細微。
守持盜戒有一定難度,在受持這條戒之前,一定要仔細觀察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是否受持。能夠守持的話,可以受戒,不過我想老年人應該都能受。
邪淫指與合法配偶以外的人有不凈行,與合法配偶,在白天等不正當的時間、以不正當的方式或在佛像、佛經、佛塔等三寶所依的旁邊等處行不凈行,
女性生理期間或者在守持八關齋戒時做不凈行,也破戒。談到這條戒律時不要不好意思,這是為了講佛法,沒什麼,平時做了不該做的事情生起羞愧才對。
居士五戒當中的妄語指大妄語。以欺誑之心,說一些自己本沒有的功德和事情,比如沒見到本尊或佛菩薩,沒有神通,卻對別人說自己見到了本尊,說自己有神通,這是大妄語。出於各種原因打其他妄語,也有很大的過失,但只有說大妄語時,才破居士戒。
凡是宣誓信仰佛教的人,從開始接受佛教信仰的同時,便也接受了作為佛教徒行為標準的五戒。因為這五戒是「貪」、「嗔」、「疑」三種心理行為,藉身體四肢及口舌行為所作的具體表現,故其雖為在家戒,實際上也是一切佛戒的基準。
❸ 在家居士如何受五戒
在家居士首先要三皈依,在這個條件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持五戒。五戒就是殺、盜、淫、妄、酒。殺,就是說一切有情眾生皆不可殺,包括人不能殺,眾生不能殺。不管它是怎麼被我們需要,甚至用了它可以保證我們的生命,我們也不能殺,一定要戒殺。不僅如此,殺生的因緣也不能做,像這種殺生的工作等等,都不能做。殺生的因緣,包括我們的事業,殺生的業力,和這的緣分,包括贊嘆殺生的這些事項,鼓勵殺生等等,都不能做。總之殺因、殺業、殺法、殺緣,這都不能做。當然假殺也不能做。假殺就是比如我們現在有一種吃的素食,素食里有什麼肉腸啊,就是素食腸、素食雞、素食鴨子等等,都不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