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明式傢具和清式傢具的區別
明式傢具是世界傢具設計的最高境界,當然明式傢具是最經典的設計。像歐式傢具里設計比較經典的「洛可可式」都是吸收了明式傢具的精髓做出來的。製作除了清式的傢具。事實上,清式傢具雖然看似工藝繁復,卻不像明式傢具那麼講究製作的比例和線條,失去了對整體美感的把握。清式傢具看時間長了,比較繁復,會產生視覺疲勞。兩者各有特色,個人喜好。Vpiao ---
② 《明清傢具--承具》特種郵票的背景資料
郵票分別展現了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觀復博物館和海外的明清傢具承具中的明代黃花梨平頭案、清代黃花梨透雕螭紋方桌、明代黃花梨高束腰石面方香幾和明代鐵梨象紋翹頭案。
古代傢具以明清傢具最為傑出,明清傢具以材質考究、工藝精湛而著稱,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典範,具有很高的觀賞與收藏價值。 承具的主要功能是用於承放物品。承具為支承、承放之意,一般包括案、桌、幾三類器物, 三者結構大體相同。簡單外形區分如下:腿足縮進面板兩端者為案,體形也最為龐大;腿足位於面板四周者為桌;體形矮小很多者為幾。
古典傢具是中國悠久燦爛的藝術文化中的一顆摧燦的明珠。古典傢具的價值不僅僅是服務於人的使用價值,同時還凝聚著在特定環境下形成的各個時期不同的藝術風格,綜合反映了不同歷史階段的生產發展、生活習俗、觀念意識、審美情趣以及科學技術 和物質的發展水平。
明代是我國傢具史上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傢具的造型、裝飾、工藝、材料等,都已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地,具有典雅、 簡潔的時代特色,後世譽之為 「明式傢具」。清式傢具以設計巧妙、裝飾華麗、做工精細、富於變化特點。尤其是乾隆時期的宮廷傢具,材質之優、工藝之精,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明清傢具典型地體現了中國傢具精湛的工藝價值、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
明式傢具的紋飾題材有 自己的傾向性和選擇性,如 松、竹、梅、蘭、石榴、靈芝、蓮花等植物題材;山石、流水、村 居、樓閣等風景題材;魚藻、祥 麟、瑞獅、喜鵲等動物題材較多見。明式傢具紋飾題材最突. 出的特點是大量採用帶有吉祥寓意的主題,如方勝、盤長、 萬字、如意、雲頭、龜背、曲尺、 連環等紋,與清式傢具相比, 明式傢具紋飾題材的寓意大都比較雅逸,頗有「明月清泉」、「陽春白雪」之類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強了明式家 具的高雅氣廣。
清式傢具以雕繪滿眼絢爛華麗見長,其紋飾圖案也相應地體現著這種美學風格。清 代傢具紋飾圖案的題材在明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拓寬,植物、動物、風景、人物無所不有,十分豐富。吉祥圖案在這一時期亦非常流行但這一時期所流行的圖案大都貼近老百姓的生活,與明式傢具的陽春白雪相比,顯得有些世俗化。晚清的傢具裝飾花紋多以各類物品的名稱拼湊成吉祥語,如「鹿鶴同春」、「年年有餘」、「鳳戲牡丹」、「花開富貴」、「指日高升」、「早生貴子」 等,宮廷貴族的傢具則多用 「祥雲捧日」、「雙龍戲珠」、「洪福齊天」、「五福捧壽」等。總之,題材豐富多彩是清式傢具紋飾圖案的特點之一。清式傢具紋飾題材大多出自老百姓的樸素生活意願或統治者炫耀權力財富的功利要求,不如明式傢具超逸。對於紋飾題材的選擇,也不如明式傢具講究,有些傢具紋飾圖案顯然是單純為了顯示華貴富麗,而很少注意題材的貼切性。
平頭案
尺寸較寬尖,主要供寫字作畫用的案形傢具。畫案大多不做「飛角」,屬平頭案。主要用於繪畫或書法創作等。案是一種長方形的承具,長一丈左右,寬一尺多,放陳設品用,與桌子的差別是因腿足位置不同而採用不同的結構方式,故稱「案」而一般不稱「桌」。條案 、也是各種長條形幾案的總稱。如書案、畫案、平頭案,翹頭案 等。案是中國古代傢具陳設中最常用的傢具。
案的品種、形式較為復 雜』從面上分有平頭案和翹頭案,基本形狀是夾頭榫和插肩榫兩類。一般來講,明式條案窄長,以線條裝飾為主,比例精到,清式條案則較寬,多以 吉祥圖案、福壽傢具紋樣裝 '飾。案是禮儀性很強的傢具, 陳設非常靈活,明清時期人們常將其設於正廳之間,上配中 堂,前配方桌、對椅,側間設案 者多位於窗前或山牆處,上置 花瓶、座鍾和梳妝用具等物品,特別是書齋、畫室、閨閣、 佛堂等高雅場合更為多見,其上或擺書函、文具,或放畫軸、字帖,或陳鼎雅物,或置香薰、 拂塵等,旨在與室內裝潢和其他傢具協調統一,從而形成高雅和諧的布局效果。
方桌
面呈正方形的桌子,與腿足之間直角相交,且每個角都以三根方材格角結合在一起, 使轉角從三面看都形成格角斜線,其造型簡潔,結構嚴謹, 設計巧妙,氣質古樸典雅。規格有大小之分,方桌的基本造型,可分為無束腰方桌和有束腰方桌兩種。常見的有「八仙桌」、「四仙桌」,前者約110厘米見方,後者約86厘米見方。
香幾
古代承放香爐用的傢具,因置香爐而得名。一般傢具多作方形或長方形,香幾則大多為圓形,較高,而且腿足彎 較誇張,且多三彎腳,足下有「托泥'香幾不論在室內或室外,多居中設置,無依無傍,面面宜人觀賞。香幾在清代以前十分流行,焚香本是中國古人祭祀儀式之一,到唐宋,香幾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組成的一部分,從「焚香操琴'「焚香沐浴」、「明窗凈幾、焚香其中」 等詞語中可看到古代貴族日常生活中香煙繚繞的景象,顯示了古代文人對絕俗優雅的生活情趣的追求,焚香置爐的香幾成為庭室的必備傢具就在之中了。
香幾的使用大多成組或成對,個別也有單獨使用的。《遵生八箋·燕閑清賞》中關於香幾的描述就很詳細:「芍室中香幾之制有二,高者二尺八寸,幾面或大理石、瑪瑙石,或以骨柏楠鑲心,或四、八角,或萬,或梅花,或葵花、慈菇,或圓為式,或漆,或水磨渚木成造者,用以閣蒲石,或單玩美石,或置香盤,或置花尊以插多花,或革置一爐焚香,此高幾也。」香幾的式樣之多,有高矮之別,且不專為焚香,也可別用。如擺放各式陳設、擺玩 之類,以供清玩,甚快心目。
從明代繪畫中所見,當時香幾兼有茶幾的功能,到了清代,茶幾才從香幾中分離出來,演變為一個獨立的新品種。一般來講,茶幾較矮小,有的還做成兩層式,與香幾比較容易區別。清代茶幾較少單獨擺設,往往放置於一對扶手椅之間,成套陳設在廳堂兩側。
翹頭案
案是一種長方形、下有足的承托傢具。條案案面兩端裝有翹起的「飛角」,故稱「翹頭案' 明清時期主要是供陳設的承具。翹頭案大多設有擋板,並施加精美的雕刻。由於擋板用料較其他傢具厚,常作鏤空雕。
酒桌
酒桌起源於五代、北宋, 常用於酒宴。沿面邊緣多起一 道陽線,叫做「擋水線」,用作 阻擋酒餚傾灑,.以防流沾衣襟。
③ 明清傢具特點比較
明清傢具
古典傢具是中國悠久燦爛的藝術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古典傢具的價值不僅僅是服務於人的使用價值,同時還凝集著在特定環境下形成的各個時期不同的藝術風格,綜合反映了不同歷史階段的生產發展、生活習俗、觀念意識、審美情趣以及科學技術和物質的發展水平。人類使用傢具的歷史非常久遠,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完整的傢具遺存屬戰國時代。今天人們能見到的古代傢具,主要是明清兩代的製品。
明代是我國傢具史上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傢具的造型、裝飾、工藝、材料等,都已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簡潔的時代特色,後世譽之為「明式傢具」。清式傢具以設計巧妙、裝飾華麗、做工精細、富於變化為特點。尤其是乾隆時期的宮廷傢具,材質之優,工藝之精,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正是這一時期正是確立了清式傢具的風格。明清傢具典型地體現了中國傢具所具有的極其精湛的工藝價值、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
傢具一般可分為椅凳類、桌案類、床榻類、櫥櫃類和其它雜項類。
一、 明清傢具的藝術風格和裝飾特點
1. 明式傢具
明式傢具是指製作於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簡朴具有特定造型風格的傢具。明式傢具以結構上的合理化與造型上的藝術化,充分地展示出簡潔、明快、質朴的藝術風貌。並善於將雅俗熔於一爐,雅而致用,俗不傷雅,達到美學、力學、功用三者的完美統一。
明式傢具的整體結構以框架式樣為主要的形式,呈現有束腰和無束腰兩大結構特徵。無束腰傢具以圓腿側足為主,造型簡練穩重。有束腰傢具方腿直足,或三彎腿或鼓腿 ,形體敦厚而顯得莊重秀麗。這兩種造法,給人以虛實相間、方正穩重的感受,成功地體現出科學性和藝術性融於一體的造型美。
明式傢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別講究線條美。它不以繁縟的花飾取勝,而著重於傢具外部輪廓的線條變化,因物而異,各呈其姿,給人以強烈的線條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點,又別具一格。線腳的變化和運用是明式傢具線條造型的另一體現。線腳是指傢具邊框邊緣的造型線條。通過平面、凹面、凸面、陰線、陽線之間不同比例的搭配組合,形成千變萬化的幾何形斷面,達到鮮明的裝飾效果,極富藝術情趣。
明式傢具裝飾手法善於提煉,精於取捨,主要通過木紋、雕刻、鑲嵌和附屬構件等來體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選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紋理,凡紋理清晰好看的「美材」,總是放在傢具的顯著部分,格外鈞用雋永耐看。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與透雕結合及圓雕等多種,其中以浮雕最為常用。雕刻題材十分廣泛,大致有卷草、蓮紋、雲紋、靈芝、龍紋、螭紋、花鳥、走獸、山水、人物、鳳紋、宗教圖案等。刀法線條流暢,生動形象極富生氣。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傢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圍子等處,常做小面積雕刻,以少勝多,工精意巧的裝飾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2. 清式傢具
清初傢具沿襲明式傢具的風格,但隨著歷史發展,滿漢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響,清康熙年間逐漸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華麗氣派的清式傢具風格,到乾隆時達到顛峰。乾隆時期的傢具,尤其是宮廷傢具,材質優良,做工細膩,尤以裝飾見長,多種材料、多種工藝結合運用 ,是清式傢具的典型代表。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傢具,特別是宮中傢具,常用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其中以紫檀木為首選,其次是花梨木和雞翅木 。用料講究清一色,各種木料不混用。為了保證外觀色澤紋理的一致和堅固牢靠,有的傢具採用一木連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後,上述三種木料逐漸缺少,遂以紅木代替。
裝飾方面,為了追求富貴豪華的裝飾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種裝飾材料和使用了各種工藝美術手段,可謂集裝飾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傢具為裝飾而裝飾,雕飾過繁過濫,也成了清式傢具的一大缺點。
清式傢具採用最多的裝飾手法是雕刻、鑲嵌和描繪。雕刻刀工細膩入微,以透雕最為常用,突出空靈剔透的效果,有時與浮雕相結合,取得更好的立體效果。鑲嵌在清式傢具中更為普遍地運用,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鈿嵌、百寶嵌、琺琅嵌乃至瑪瑙嵌、琥珀嵌等,品種豐富,流光異彩,華美奪目。其中琺琅技法由國外傳入,用於傢具裝飾僅見於清代。描金和彩繪也是清代傢具的常用裝飾手段,吉祥圖案是清式傢具最喜歡的裝飾題材。
綜觀清式傢具,以清中期為代表,總的特點是品種豐富,式樣多變,追求奇巧;裝飾上富麗豪華,並能吸收外來文化,融會中西藝術。造型上突出穩定、厚重的雄偉氣度,製作上匯集雕、嵌、描、繪、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藝,品種上不僅具有明代傢具的類型,而且還延伸出諸多形式的新型傢具,使清式傢具形成了有別於明代風格的鮮明特色。
3. 漆木傢具
漆木傢具是中國傳統傢具的另一大類,也屬漆器的一類。它是以木材做胎骨,外面上漆,是木工和漆工的聯合作品。明清時代中國的漆工藝非常發達,各種技法齊備,用於傢具髹飾,或單色純正,或五彩繽紛,形成絢麗奪目的裝飾效果。
二、 明清傢具的用材
明清傢具所用石材、金屬飾件,選材考究,製作精良,頗富特色,對傢具的裝飾起了烘雲托月的美妙效果。
1.優質木材
明清傢具所用木材多產自熱帶,質地堅硬,色澤紋理優美,可分為硬木和非硬木兩類。紫檀、花梨、雞翅木、鐵力木、紅木、烏木等屬硬木,楠木、櫸木、樟木、黃楊木等為非硬木。這里簡要介紹如下幾種:
紫檀木
主要出產於印度及馬來半島、菲律賓等地,我國湖南、廣東、雲南有少量出產。紫檀材質緻密堅硬,密度較大,入水則沉色調呈紫黑似犀角色,紋理纖細浮動,有不規則的牛毛紋,微有芳香。明清兩代主要用於製作高級傢具和精巧器物。紫檀傢具深沉古雅,利用其自然特點,採用光素手法,不事雕飾,表現出莊重大方、沉靜古樸的氣質風度。紫檀有新老之分,新者色紅,老者色紫,水浸老者不掉色,新者掉色,用於區分新老紫檀。
花梨木
花梨也有新老之分,老花梨又稱黃花梨,主要產於海南島,木色從橙黃到紫赤都有,質地堅硬,紋理清晰美觀,有悅人的香氣。新花梨木質較疏鬆,木色赤黃,呈條紋,無光澤,無香氣,紋理色澤較老花梨差異明顯。由於黃花梨紋理華美,色彩明快,材料較大,是明及清前期高級傢具的主要用材。明清兩代製作的黃花梨傢具,充分發揮其木質本身紋理的自然美,大多採用素光手法而不加雕飾,顯得簡練、優美。
雞翅木
老雞翅木紋理緻密細膩,紫褐色相間成紋,具有禽鳥羽毛一般美麗的花紋,尤其是縱斷面,具有光澤和深淺變化,細看猶如雞的翅膀纖毛浮動,雞翅木即由此得名。新雞翅木木質粗糙,紫黑相間,紋理渾濁不清,且呆滯缺少變化。
紅木
主要產於印度,我國廣東、雲南幾南洋群島也有出產,是現代最常見的名貴硬木。老紅木近似紫檀,木色深紅或黑紅色,少數有黑色斑點,紋理戲迷光滑,並有輕微香氣。新紅木顏色赭黃,有花紋,外觀似黃花梨。新紅木經生漆處理後顏色變深,頗似老紅木,但與老紅木不同。老紅木時間越久,顏色越深,而新紅木時間越久顏色越淺。清乾隆以後的高級傢具多數為紅木。
2.石材
通常製成板材,用於桌案面心、插屏、屏風或羅漢床的屏心、櫃門的門心、坐墩的面心、椅子靠背等,清式傢具使用石材較多,廣式傢具的坐具用石材做面心的更多。石材主要有大理石、花斑石、紫石、青石、白石、綠石及黃石等。石材的選擇上以自然形成的山川煙雲圖案為上品,力求體現山水畫中水墨氤氳的藝術效果,令人賞心悅目。
3.金屬飾件
明清傢具常用金屬飾件,如櫃、箱、櫥、椅及屏風等傢具尤為多見,名目繁多,如合頁、面頁、吊牌、包角、鎖插等,造型各異。飾件上採用鏨花、鎏金、錘合等技法,製作出各種花紋,燦爛華美。金屬飾件的設計與傢具的整體造型及雕飾密切相關,充分反映出明清傢具在結構、裝飾與實用三者關繫上相當成熟的藝術處理手法。這些具有藝術創意的金屬飾件,有的具有不可或缺的功用,有的對傢具起到保護加固的作用,同時為傢具添光加彩。光彩奪目的金屬飾件與天然的木質紋理形成不同色彩、不同質感的鮮明對比,相得益彰,使明清傢具更臻與完美。
三、 明清傢具的主要產地極其風格
明清時期各地都有傢具生產,精製的則主要產於蘇州、廣州、北京、徽州、寧波、福州、揚州、山西等地區。各地區因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傢具風格。其中以蘇州、廣州、北京製作傢具最為著名,「蘇作」、「廣作」和「京作」被稱為明清傢具三大名作。
1.蘇作傢具
是指以蘇州為中心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所生產的傢具。蘇作傢具歷史悠久、傳統深厚,是明式傢具的發源地,名揚中外的明式傢具即以蘇作傢具為主。明代蘇作傢具格調大方、簡練,造型優美,線條流暢,比例適度,精於用材。與京、廣相比,硬木來源不及他們從與充裕,表現為用材精打細算,大件器具往往採用包鑲手法,雜木為骨,外貼硬木薄板;小件更是精心琢磨,小件碎料拼接的構件常見。這種技術要求較高,費工費時,但都能作到天衣無縫,保持美觀。進入清代以後,蘇式傢具也相富麗豪華方面轉變,但逐漸被廣式傢具超越。
總的來看,蘇式傢具的最大特點是造型上的輕與小和裝飾上的簡與秀,不如廣式傢具渾厚凝重,滿身雕飾。蘇作傢具常用小面積的浮雕、線刻、嵌木、嵌石等手法,題材多取自名人畫稿,以山水、花鳥、松、竹、梅多見,並喜用草龍、方花紋、靈芝紋、魚草紋及纏枝蓮等圖案。
2.廣作傢具
廣州地區製作的傢具被稱之為廣作傢具。廣州地處我國門戶開放的最前沿,是東南亞優質木材進口的主要通道,同時兩廣有時中國貴重木材的重要產地。得天獨厚的條件促進了廣式傢具的發展,清中期以後,異軍突起,超過了蘇式傢具,成為清式傢具最著名的產地。
廣作傢具的特點是,用料粗壯,造型厚重,用料清一色,互不摻用,氣度豪華氣派。結構、造型和裝飾上,受西方建築裝飾風格影響較大,多為中西合璧之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廣式傢具中的鑲嵌技藝獨步一時,堪稱一絕。
3.京作傢具
京作傢具不是指一般的民間用品,而是指宮廷作坊在北京製造的傢具,以紫檀、黃花梨和紅木等幾種硬木傢具為主。
由於宮廷造辦處財力、物力雄厚,製作傢具不惜工本和用料,裝飾力求華麗,鑲嵌金、銀、玉、象牙、琺琅、百寶鑲嵌等珍貴材料,非其他傢具製造可比,使京作傢具形成了氣派豪華以及與各種工藝品相結合的特點。另一方面,由於過分追求奢華和裝飾,淡化了實用性,甚至成為一種擺設,這是京作傢具最大的遺憾。
④ 綰㈡湪瀹跺叿鎬庝箞璇嗗埆錛
銆銆
銆銆1銆侀洉宸ヨ鯨浼
銆銆闆曞埢鏄鏄庢竻瀹跺叿鐨勯噸瑕佽呴グ璇璦銆傞壌鍒浠垮埗瀹跺叿鐨勯洉鍒誨簲鐣欐剰浠ヤ笅鍑犵偣錛氫竴銆佹煡鍒娉曘備豢閫犱箣鐗╁嚌婊炵敓紜錛屽埢鎰忚拷奼傚艦浼礆紝鏈夋椂涓轟簡浠垮啋鏁呮剰鍑歌搗鏌愪釜灞閮錛屼嬌鏁翠釜甯冨矓澶卞幓鍧囪銆傜嚎鏉℃渶綆鏈達紝鍗存渶闅懼仛錛岀◢涓嶆敞鎰忓氨浼氶湶鍑虹牬緇姐傞偅浜涜竟緙樼嚎鏉°佺汗楗板栫嚎絳夛紝緇忓父鏄闇插嚭椹鑴氱殑鍦版柟銆鍙ゅ吀紜鏈ㄥ跺叿鐨勯洉鍒伙紝闈炲父璁茬┒緇嗛儴鐨勭簿鑷達紝鑰岀幇鍦ㄤ豢鍒跺跺叿鐨勬潗鏂欒緝宸錛屽緢闅捐揪鍒板彜鍏稿跺叿鐨勭簿鑷淬
銆銆2銆佹皵闊佃鯨浼
銆銆姘旈煹鏄涓鍥藉彜鍏稿跺叿鐨勬枃鍖栧唴娑碉紝瀹跺叿鐨勬皵闊墊笚閫忔笚鍑哄埌瀹跺叿鐨勬瘡涓鏍圭嚎鏉′箣涓錛屼綋鐜板湪姣忎竴涓閫犲瀷涔嬩腑銆傝屽跺父璇達細鈥滀竴浠剁簿鍝佸跺叿錛岃嚜宸變細璇磋瘽銆傗濊寸殑灝辨槸鍙ゅ吀瀹跺叿鐨勬皵闊點傚傛槑浠榛勮姳姊鍦堟呯殑鎵舵墜絝澶達紝瀹冪殑澶栨拠閫犲瀷濡傝屼簯嫻佹按鑸媧楃粌錛屼笂闈㈠父闆曟湁綆媧佺殑綰跨汗錛岀粰浜哄瘜鏈夊脊鎬х殑鎰熻夛紝榪欏氨鏄鍙ゅ吀瀹跺叿鐨勬皵闊點傜幇鍦ㄤ豢鍒剁殑鍙ゅ吀瀹跺叿浠呬粎鍋滅暀鍦ㄥ艦浼間笂錛屸滈偑鈥濈伀澶у緱寰堛傚︿細杈ㄥ埆姘旈煹錛屾槸閴磋祻鍙ゅ吀瀹跺叿鐨勫熀紜錛岃繖闇瑕佺弽鈃忚呭崥瑙堢兢鍣錛屽氳祻璇嗙湡鍝侊紝澧為暱鐩鍔涚溂鍏夈
銆銆3銆佹墦紓ㄨ鯨浼
銆銆浼犵粺鍙ゅ吀瀹跺叿鐨勫埗浣滀腑錛屾湁鈥滀笁鍒嗗仛宸ワ紝涓冨垎鎵撶(鈥濈殑璇存硶銆傚湪鍙ゆ椂鍊欙紝甯堝倕鍋氬ソ瀹跺叿鍚庯紝瀛﹀緬瑕佸瑰跺叿榪涜屾墦紓錛岀粡甯鎬竴紓ㄥ氨鏄鏁板勾錛屾湁鐨緔妾瀹跺叿鐢氳嚦鏄鐢ㄧ圭墖涓鐐瑰効涓鐐瑰効鍒紓ㄥ嚭鏉ョ殑銆傝繖縐嶆墦紓ㄥ姛澶鍗佸垎綺劇粏錛屽喅涓嶉仐鐣欏崐鐐圭┖緙猴紝鐗瑰埆鏄閭d簺緇嗗井涔嬪勩佹繁鍑逛箣澶勶紝閮借兘鎵撶(寰楅潪甯稿厜婊戞煍娑︺傝屾柊浠垮跺叿錛屽ぇ澶氭槸鐢辨満姊版墦紓錛屽栧嚫涓庡鉤鏁撮儴浣嶅彲浠ユ姏鍏夊緱濡傞暅闈錛屼絾鍦ㄥ嚬妲藉勶紝鏈烘板氨鏃犺兘涓哄姏錛屽繀鐒朵細鐣欎笅姣涚硻鐨勭棔榪癸紝鑰屼漢宸ユ墦紓ㄤ篃鍐充笉浼氬儚浠庡墠閭f牱涓嬪姛澶銆
銆銆4銆侀規紗杈ㄤ吉
銆銆鍚勭嶅跺叿閮芥湁鐙鐗圭殑楂規紗宸ヨ壓錛岃繖閲屾墍鎸囬規紗杈ㄤ吉錛屼富瑕佹槸鎸囪吹閲嶇‖璐ㄦ湪鏉愬跺叿錛屽嵆榛勮姳姊ㄣ佺傳妾銆綰㈡湪綾誨跺叿銆傝繖綾誨跺叿鐨勪紶緇熼規紗鎶娉曟槸鈥滄彥婕嗏濆伐鑹猴紝棣栨彁楂樺墠杈堣屾墦紓錛屼互浣撶幇鏈ㄦ潗鐨勮嚜鐒剁汗鐞嗭紝鐒跺悗鐢ㄨ嚜鐒舵紗(鐢熸紗)楂規秱浜庡櫒鐗╃殑琛ㄩ潰錛屽緟婕嗗揩騫叉椂錛岀敤杞甯冩摝鎺夎〃闈㈡紗鑶滐紝濡傛柉錛屽弽澶嶅氭★紝鐩磋嚦琛ㄩ潰鍛堢幇鍏変寒錛岃繖灝辨槸鈥滃噣姘磋揣鈥濄傝屼豢鍒跺跺叿錛屽父閲囩敤鈥滄販姘磋揣鈥濆伐鑹猴紝鍗崇敤鏈夎壊鐨勬紗鑶滐紝絎肩洊瀹跺叿鐨勮〃闈錛岀湅涓嶅埌鏈ㄦ潗鐨勮嚜鐒剁汗鐞嗐
銆銆5銆佸寘嫻嗚鯨浼
銆銆鍖呮祮錛屾槸鍙ょ帺鐨勮岃瘽錛屾寚鍙ゅ櫒鐗╁湪浼犱笘鐨勮繃紼嬩腑錛屽叾琛ㄩ潰鎵鐣欎笅鐨勯庡寲鐥曡抗銆傚洜鏈ㄥ櫒杞繪槗涓婂寘嫻嗭紝鑰屼笖鍖呮祮灞傝緝鍘氾紝琛岃瘽鍙堢О榪欑嶅寘嫻嗕負鈥滅毊澹斥濄傚彜钁e跺叿鐨勨滅毊澹斥濓紝閫氬父鏄涓灞傜幓鐠冭川鐘舵侊紝闈炲父鏌斿拰錛屾湪璐ㄧ殑綰圭悊鑷閲岃屽栵紝鍏夊僵鏈変竴縐瀹濈煶鑸璐ㄦ劅錛屼竴鎿﹀氨浼氭樉鐜板嚭鍏夋辰銆傝屼豢鍒朵綔浼鐨勨滃彜鍏糕濆跺叿錛屽父鐢ㄦ紗銆佽湣絳夊師鏂欏埗鍑哄亣鐨勭毊澹籌紝鏈夌殑鐢氳嚦鐢ㄩ瀷娌逛箣綾繪潗鏂欎綔鍋囥傚亣鐨澹崇殑鍏夋辰鏄鍛嗘澘鐨勩佹誕韜佺殑錛岀敤鎵嬭Е鎽革紝鐪熷搧鐨勭毊澹沖厜婊戞俯閫傦紝浼鍝佸垯鏈変竴縐嶈吇娑╀箣鎰燂紝鐢氳嚦綺樻墜銆
銆銆
⑤ 《明清傢具--承具》特種郵票背景資料
《明清傢具——承具》特種郵票展示了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觀復博物館和海外的明清傢具承具,包括明代黃花梨平頭案、清代黃花梨透雕螭紋方桌、明代黃花梨高束腰石面方香幾和明代鐵梨象紋翹頭案。
古代傢具中,明清傢具尤為傑出,以其材質考究、工藝精湛而著稱,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典範。承具主要功能是用於承放物品,包括案、桌、幾三類器物,結構相似,外形簡單區分:腿足縮進面板兩端者為案,體形龐大;腿足位於面板四周者為桌;體形矮小者為幾。
古典傢具是中國藝術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不僅服務於人的使用價值,還凝聚著特定時期的藝術風格,綜合反映了歷史階段的生產、生活、觀念、審美和科技水平。明代傢具造型、裝飾、工藝、材料達到盡善盡美,後世譽為「明式傢具」。清代傢具設計巧妙、裝飾華麗、做工精細、富於變化,尤其是乾隆時期的宮廷傢具,材質與工藝達到巔峰。
明式傢具紋飾題材傾向性選擇植物、風景、動物等,大量採用吉祥寓意的主題,如方勝、盤長、萬字、如意等,風格雅逸,增強了傢具的高雅氣度。清式傢具紋飾圖案題材豐富,從植物、動物、風景到人物無所不有,但多貼近生活,不如明式傢具超逸。紋飾題材選擇不如明式傢具講究,多為了顯示華貴富麗。
平頭案是一種供寫字作畫的傢具,面寬尖,主要用於繪畫或書法創作。案是長方形承具,比例精到,條案窄長,以線條裝飾為主。方桌面呈正方形,結構嚴謹,規格有大小之分。香幾是古代承放香爐的傢具,多為圓形,腿足彎誇張,常居中設置。翹頭案兩端裝有翹起的「飛角」,多用於陳設。酒桌起源於五代、北宋,常用於酒宴,邊緣多起一「擋水線」以防止酒餚傾灑。
⑥ 明清傢具的主要區分
明及清代前期傢具製造業空前繁榮,大致上可歸於兩個原因,一是城市鄉鎮的商品經濟普遍發達起來,社會時尚的追求從一個側面刺激了傢具的供需數量;另一個原因可能與海運的開放有關,硬質木材大量湧入,使工匠們有發揮的空間,競相製造出在堅固程度和美觀實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傢具。
所謂明式傢具,一般是指在繼承宋元傢具傳統樣式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由明入清,以優質硬木為主要材料的日用居室傢具開始出現。它起始時被稱為「細木傢具」。起初,這種細木傢具在江南地區主要採用當地盛產的櫸木,至明中期以後,更多地選用花梨、紫檀、等品種的木材。當時人們把這些花紋美麗的木材統稱為「文木」。特別是經過晚明時文人的直接參與和積極倡導,這類時髦的傢具立即得以風行並迅速以鮮明的風格形象蔓延開來。細木傢具具有經久耐用的實用性和雋永高遠的審美趣味,它以一種出類拔萃的藝術風貌,成為中華民族文明史中一顆藝術明珠。這種傢具產生於明代,時代特色鮮明,故稱其為「明式」。
明末清初,社會動盪不安,可傢具的發展並未因戰亂而停滯。傢具從形制、工藝、裝飾、用材等各方面都日趨成熟。大量進口硬木木料如紫檀、花梨、紅木都得到上層社會和文人雅士的喜愛。其中色澤淡雅、花紋美麗的花梨木成為製作高檔傢具的首選材料。國產的木材如南方的與黃花梨接近的鐵力木、櫸木、用於裝飾的黃楊木和癭木以及專做箱櫃的樟木等都被廣泛使用。在裝飾上有浮雕鏤雕以及各種曲線線形,既豐富又有節制,使得這一時期的傢具剛柔相濟,洗練中顯出精緻;白銅合頁、把手、緊固件或其它配件恰到好處地為傢具增添了有效的裝飾作用,在色彩上也相得益彰。
傢具的種類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豐富,不僅有桌、櫃、箱類,也有床榻類、椅凳類、幾案類、屏風類等等,其中最為集中的出現在清朝初期。根據不同的工藝特點,做法上明顯不同,可劃分為紫檀作、花梨作、紅木作以及柴木作等等,相互有所區別。清初的柴木傢具是明代傢具中的精品,許多柴木傢具風格淳厚、造型敦厚,體現出來自民間的審美情趣。在柴木傢具當中,以晉作為最優,河北、山東也不乏佳作,精品不絕。
清初之時,傢具上的創新不多,出現了尺寸擴大,形式守舊的特徵;但隨著政治的穩定,社會的繁榮,統治者體現到傢具上的追求,一是體積加大,二是裝飾一味趨細趨膩。
清代中葉以後,蘇式傢具也出現了新的特徵,與風行全國的京式傢具相互影響,又各自保留著自身的特點和歷史地位,在清代各種不同風格的傢具中獨樹一幟。從傢具的工藝技術和造型藝術上講,乾隆後期達到了頂峰時期。這個時期清朝傢具的風格逐漸明朗起來,才真正顯示出「清式傢具」的獨特審美來。
對於這兩種時代傢具風格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是我們欣賞傢具、鑒定傢具時所必須具備的條件。 (一)明代傢具的特點
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
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明代傢具的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
2.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券口、圈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明代傢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都為所用。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明式傢具紋飾題材最突出的特點是大量採用帶有吉祥寓意的母題,如方勝、盤長、萬字、如意、雲頭、龜背、曲尺、連環等紋,與清式傢具相比,明式傢具紋飾題材的寓意大都比較雅逸,更增強了明式傢具的高雅氣質。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明代傢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明代硬木傢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 清代傢具,從發展歷史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清初至康熙初,這階段不論是工藝水平、還是工匠的技藝,都還是明代的繼續。所以,這時期的傢具造型、裝飾等,還是明代傢具的延續。造型上不似中期那麼渾厚、凝重,裝飾上不似中期那麼繁縟富麗,用材也不似中期那麼寬綽。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傢具還是用紫檀木製造。中期以後,紫檀漸少,多以紅木代替了。清初期,由於為時不長,特點不明顯,沒有留下更多的傳世之作,這時期還是處於對前代的繼承期,傢具風格可以稱為明式。
第二階段是康熙至嘉慶。這段時間是清代社會政治的穩定期,社會經濟的發達期,是歷史上公認的「清盛世」時期。這個階段的傢具也隨著社會發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進步而興旺發達。到了清朝黃金時代的乾隆時期,傢具生產達到了高峰。這些傢具材質優良,作工細膩,尤以裝飾見長,充分展示了盛世的國勢與民風。這些盛世傢具風格,與前代截然不同,代表著清代的主流,被後世稱為「清式風格」。清式傢具的風格,概括來說有如下兩點:
1.造型上渾厚、莊重
從雍正年開始,傢具新品種、新結構、新裝飾不斷涌現,如折疊式書桌、炕格、炕書架等。在裝飾上也有新的創意,如黑光漆面嵌螺鈿、婆羅漆面、掐絲琺琅等。另外用福字、壽字、流雲等描畫在束腰上,也是雍正時的一種新手法。這時期的傢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為渾厚和莊重。突出為用料寬綽,尺寸加大,體態豐碩。清代大師椅的造型,最能體現清式風格特點。它座面加大,後背飽滿,腿子粗壯。整體造型像寶座一樣的雄偉、莊重。
2.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
清中期傢具特點突出,成為「清式傢具」的代表作。清式傢具以雕繪滿眼絢爛華麗見長,其紋飾圖案也相應地體現著這種美學風格。清代傢具紋飾圖案的題材在明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拓寬,植物、動物、風景、人物無所不有,十分豐富。清式傢具的裝飾,求多、求滿、求富貴、求華麗。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甚而在一件傢具上,也用多種手段和多種材料。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並用。此時傢具,常見通體裝飾,沒有空白,達到空前的富麗和輝煌。吉祥圖案在這一時期亦非常流行,但這一時期所流行的圖案大都以貼近老百姓的生活為目的,與明式傢具的陽春白雪相比,顯得有些世俗化。晚清的傢具裝飾花紋多以各類物品的名稱拼湊成吉祥語,如「鹿鶴同春」、「年年有餘」「早生貴子」等,宮廷貴族的傢具則多用「祥雲捧日」、「雙龍戲珠」、「洪福齊天」等等。明末清初之際,西方文化藝術逐漸傳入中國,雍正以後,仿西洋紋樣的風氣大盛,特別是清代廣式傢具,出現了中西結合式傢具,即以中國傳統做法製成器,而雕刻西式紋樣,通常是一種形似牡丹的花紋,這種花紋出現的年代要相對晚些。
清代工匠崇尚在一件傢具上同時採用幾種工藝手法,如雕刻加鑲嵌,彩繪加貼金、包銅或琺琅等,材料的運用也趨多樣,常見的有傢具上加玉、牙、藤、瓷等等。處理手法比起明代更趨多樣化、復雜化。如這一時期出現的紫檀嵌瓷扶手椅、玻璃香幾、嵌玉璧插屏、掐絲琺琅寶座等都是清代特有的傢具裝飾技法。
第三階段是道光以後至清末。至同治、光緒時,社會經濟每況愈下。同時,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文化、以及教會的輸入,使得中國原本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發生了變化,外來文化也隨之滲入中國領土。這時期的傢具風格,也不例外的受到影響,有所變化。造型上接受了法國建築和法國傢具上的洛可可影響。追求女性的曲線美,過多裝飾。木材不求高貴,作工也比較粗糙。
⑦ 古式家俬的木質是怎樣區分的,請各位賜教一下,多謝!
明代及前清時期是中國古典傢具生產的黃金鼎盛時期,其技術、工藝精益求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採用堅硬緻密、色澤幽雅、花紋華美的珍貴木材是一個重要原因。
明代傢具
一般稱為明式傢具。明式傢具主要採用印度、緬甸和東南亞一帶出產的硬質木材,如:紫檀木、花梨木、鐵力木、酸枝木等,這些木材色澤沉重,紋理優美,而且質地堅硬細膩。
清式傢具在造型藝術上的風格與明式截然不同,傢具在用材上也略有不同,清式傢具以紫檀木、紅木為主。
1、紫檀木:在各種硬木中紫檀木質地最為細密,木材的份量最重,木紋不明顯。紫檀木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將立即分解成粉紅色,且與酒形成較粘的膠狀物,傾倒時能連成線。這是鑒別紫檀木的有效方法,紫檀木的產地主要在印度,我國的雲南、兩廣等地也有生產。紫檀是豆科的一屬,約有十五種,多產於熱帶。其中有兩種分布於我國:一為紫檀,俗稱小葉檀;一為薔薇木,俗稱大葉檀。小葉檀很少有大料,材料直徑多在20厘米以內,再大就會空心而無法使用,小葉檀木紋不明顯,色澤紫黑,有的黝黑如漆,幾乎看不出紋理。一般認為中國從印度進口的紫檀木是薔薇木,即大葉檀。大葉檀紋理較粗些,顏色較淺些。打磨後有明顯木線,即棕眼出現。
我國自古認為紫檀木是最名貴的木材,由於過於名貴,故紫檀器物比黃花梨的要少,若是大型傢具,因材料難得,更視為珍品。雖然紫檀不及黃花梨那樣華美,但靜穆沉古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擬的。
2、黃花梨:在明清傢具中首選材料是黃花梨木,這種材料顏色不靜不喧,恰到好處,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得到很多傢具愛好者的珍視。
花梨木顏色從淺黃到紫赤,木質堅實,花紋精美,成八字型,鋸解時芳香四溢,中國海南產的花梨木最佳,其顯著特點是花紋面上有鬼臉,即樹結子為最佳,花粗色淡者為低。另一特點是其心材和邊材差異很大,其心材紅褐至深紅褐或紫紅褐色,深淺不勻,常帶有黑褐色條紋。其邊材灰黃褐或淺黃褐色。
黃花梨古無此名,只有"花梨"或寫作"花櫚",後來冠之黃花梨,主要是區別現在還大量用來製造傢具的所謂"新花梨",因為海南花梨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砍伐殆盡,所以現在用料多為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進口花梨木,但品種繁多,質次各異,品質相差很大。
3、雞翅木:雞翅木屬紅豆科,計約四十到六十種,在我國有二十六種,主要產於福建省。因其花紋秀美似雞翅膀而改名。北京匠師普通認為雞翅木有新、老兩種,新雞翅木木質粗糙,紫黑相間,紋理渾濁不清,僵直無旋轉之勢,且木絲有時容易翹裂、起茬。老雞翅木肌理細致緊密,紫褐色深淺相間成文。尤其是縱切面絲細浮動,具有禽鳥頭翅那樣燦爛閃耀的光輝。清中期以後,傢具用老雞翅木的很少,新的則一直用到現在,目前市場的雞翅木,絕大部分是新雞翅木。
4、鐵力木:鐵力木或作"鐵犁木"或"鐵栗木",在幾種硬木中長的最高大,價值又較低廉。鐵力木因材料大,不少大件傢具用它做成,有時用在傢具後背或抽屜內部。鐵力木有時有花紋,似雞翅木而較粗,過去傢具商曾用它冒充雞翅木出售。
鐵力木是較大的常綠喬木,樹干直立,高可十餘丈,直徑達丈余。原產東印度。我國兩廣皆有分布:木質堅硬耐久,心材暗紅色,色澤及紋理略似雞翅木,質糙紋粗,棕眼顯著。在熱帶多用於建築,廣東用來製造傢具,極經久耐用。
5、紅木:紅木是繼黃花梨、紫檀以後採用量最多最貴重的優質硬木,其品種和名稱多達幾十種:如酸枝、紅木、老紅木、新紅木、香紅木、紅豆木、花梨木、新花梨木、老花梨木等。近年來還有:巴西紅木、泰國紅木、緬甸紅木、寮國花梨、越南花梨等。
在古典傢具的製作中主要採用老紅木、酸枝、黃花梨等優質木材,老紅木近似紫檀,但光澤較暗,顏色較淡,質地不緊密,有香味,現代紅木傢具生產則完全不同。採用酸枝和黃花梨木製造的傢具很少。那些所謂的"緬甸紅木"、"寮國紅木"、"巴西紅木"等成為主要材質,甚至有將新鐵力木製作紅木傢具。許多木材既沒有紅木的色澤,更無紅木的材質,但經過打磨、著色、揩漆後一般人很難分別。真想分辨清楚,唯一的辦法是親臨生產單位,在產品著色前鑒別木材的真面目。
6、櫸木:櫸木屬榆種,產於江、浙等地,別名櫸榆或大葉榆,木材堅致,色澤兼美,用途極廣,頗為貴重,其老齡木材帶赤色故名"血櫸"。又叫紅櫸。它比一般木材堅實,但不能算是硬木,在明清傢具中占重要位置,故老匠師及明式傢具的真正愛好者都予以重視,認為不應因用料較差而貶低它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櫸木材質堅硬,色紋兼美,有很美麗的大花紋,層層如山巒重疊,蘇州木工稱之為"寶塔紋"。
7、癭木:癭木不是樹種名稱,而是老乾盤根錯節,結瘤生癭處的木材叫癭木,北京匠師稱之為"癭子",一般認為任何一種樹都可能有癭子,而生癭處的木材總是有旋轉的細密花紋,大樹根部容易生癭,能開出較大板片的,首推楠木。而所謂的"滿面葡萄"就是一串串葡萄來形容楠木癭子的花紋秀美。
8、榆木:榆木亦稱"白榆",廣布性樹種,產於我國的平原地區,紋理直,花紋較大,結構稍粗,棕眼顯著,質地較軟,歸為柴木或叫軟木類。易於加工和雕刻。榆木以張家口一帶和山東境內黃河兩岸的為最佳。山西、山東、河北、京津等地民間傢具以此木為主。
9、杉木:顏色呈白色或淡黃色,木紋平直,結構細致耐朽,易加工,木材產於江浙等南方,故蘇式傢具柴木以此木為主。
10、楸木:我國廣布性樹種,多產於北方平原,木紋平直,且紋路較小,結構細致,木質較輕、較軟,易於加工,木性較小,不易縮漲,適於加工傢具。
⑧ 清代明代傢具的區別論文2000字
明清傢具的判定,首要依據其時的用材。由於不同時期和地區的政治、經濟、風俗和審美興趣不同,所選用的木材也各異,這使得木材成為了判定傢具時代的重要參考。紫檀、黃花梨、雞翅木等硬木傢具,多為明代或清代前期所制,而紅木、新黃花梨等則多為近代拷貝品。
此外,傢具的種類和外型也是斷代的重要依據。如明代椅子常見四齣面式和官帽式,明代墓葬中曾發現類似椅凳。一些較早出現的傢具種類,到了清代後不再盛行,而一些較晚出現的傢具種類,則在早期無法製造。傢具的外型,如搭腦兩頭出面、扶手兩頭不出面的扶手椅,通常可判斷其製造時代。
布局也是斷代的重要依據。如明代官帽椅的靠背大多光亮無紋,清代則多為雕花板。明式傢具的管腳棖多為直棖,清中期後常用羅鍋棖。這些特徵有助於區分明式和清式傢具。
榫卯布局則是古式家私的一大特色。古代家私多用榫卯而非釘子和膠粘,工匠們依據三條原則——非必要不用木梢釘,能避免處不使用膠粘,任何地方不鏇制,來製作傢具。榫卯布局反映了不同的時代特點,如明式圓角櫃的透榫兩邊呈圓弧形,多為偽作。
裝修技術亦可作為斷代依據。明代傢具較少使用鑲嵌技術,而清代則較發達。明清傢具上的斑紋,如龍紋、鳳紋、葡萄紋等,具有明顯時代性,是判定傢具時代的重要依據。清代傢具的圖案多富含吉利、富有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