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念東少宰家居時文言文翻譯
高念東少宰家居時,夏月獨行郊外,於堤邊柳陰中乘涼,一人車載瓦器抵專堤下,屬屢擁不得上,招公挽其車,公欣然從之。適縣尉張蓋至,驚曰:「此高公,何乃爾?」公笑而去。
達官遣役來候公,公方與群兒浴河內,役亦就浴,呼公為洗背,問高侍郎家何在,一兒笑指公曰:「此即是。」役於水中跪謝,公亦於水中答之。
——高念東以少宰職位而在家裡居住時,夏天獨自在郊外行走,於堤邊柳陰中乘涼時,見一個推車的人車上載滿了陶器來到河堤下,幾次往上拱都沒有推上河堤,招呼高念東拉車,高念東很高興地答應了他。恰恰縣尉張蓋這時候來了,吃驚地說:「這么高身份的人,為何做這種事?」高念東笑一笑走了。
一個大官派遣差役來看望高念東,高念東正與一群小孩兒在河裡洗澡,這個差役也下去洗,喊高念東幫著搓背,並問高侍郎的家在哪裡,一個小孩兒笑著指高念東說:「這就是的。」差役嚇得在水中下跪請罪,高念東也在水中應答他。
② 關於家居的古文有哪些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消費者在買房的時候,往往容易只關注價格與戶型,而忽略了房子的外部環境。一般情況下有幾個方面要考慮,包括小區周圍是否有噪音源、房子是否有「光影反射」情況、房子及小區防水情況如何等,全面考慮才會有更為舒適的居住體驗。
③ 文言文家居生活知識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
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一無所得。
【注】
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作蒙蔽,欺騙解;
殆,書指危險。
朱子雲:不求諸心,故緡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雲: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解】
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
孔子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夏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說過「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與孔子的這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說是驚人的一致。可見人類在知識的認知和獲取上,不論地域、種族如何差異,其根本性的原則往往是一致的。
知識點總結
1.說 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從內容上看,文體可以敘述事情,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大多是一事一議,要求說出作者對某個問題的深刻見解。這種「說」,它的敘事及議論,都是為了表明作者對社會生活中的某個問題或某種現象的看法,從本質上說,它是屬於議論性的文體,與現代的雜文或雜感小品相似。初中階段所學的有《馬說》《愛蓮說》《黃生借書說》等。
2.表 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在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國時期統稱為「書」,「書」是書信、意見書的總稱。到了漢代,這類文字被分成四個小類,即章、奏、表、議。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里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可見,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動之以情」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徵。此外,這種文體還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開頭要說「臣某言」,結尾常有「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話。我們初中課本所選諸葛亮的《出師表》即「表」中範例。
3.序 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種序是惜別贈言的文字,叫做「贈序」,內容多是對所贈親友的贊許、推重或勉勵之辭,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即是作者寫給同鄉晚輩的贈序。還有一種是寫在詩歌前面的序,叫「詩序」,多交代所詠故事的有關內容或作詩的緣起,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詞的緣起與過程。
4.銘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一般都用韻,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內容多含頌揚、鑒戒之意。我們學過的如劉禹錫的《陋室銘》。
5.記 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文言文標題中的「……記」,相當於現代文「記……」的形式。如「小石潭記」,就是「記小石潭」,即記述游小石潭的行蹤以及小石潭的景物。這類文章當中,大多數是游記,一種用來記敘旅途見聞和某地政治生活、社會面貌、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勝古跡等的散文體裁。其次是些普通的敘事性散文或者「雜記」(包括如《桃
花源記》這樣的詩前序文)。除以上兩篇,我們學到的還有《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核舟記》等。
6.傳 記述個人生平事跡的文章。一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史上較有影響而事跡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跡。多採用敘述、描寫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風貌。這種文體,慣用於史書。一般為他人所寫,如《張衡傳》等,也有寫自己的傳記,如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7.書 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尺牘文學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林覺民的《與妻書》;也可以寫景,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也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後學,形成別具特色的書牘文傳統。尺牘講究謀篇布局,文質俱佳。
項脊軒志項脊軒1,舊2南閣子也。
室僅方丈3,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4,雨澤下注5;每移案6,顧視7,無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8,日過午已昏9。余稍為修葺10,使不上漏。
前辟11四窗,垣牆12周庭,以當13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14。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15,亦遂增勝16。
借書滿架,偃仰17嘯歌18,冥然兀坐19,萬籟有聲20;而庭堦(註:蘇教版為「階」)(jiē)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21,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22可愛。
項脊軒志插圖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
迨諸父異爨23,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24而是。東犬西吠25,客逾庖而宴26,雞棲於廳。
庭中始為籬,已27為牆,凡再變矣28。家有老嫗(yù),嘗居於此。
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
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29。」
語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30,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31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32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33,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34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35有神護者。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台;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
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無此段文字;滬教版無此段。)
[1] (下文作者寫了這篇志多年以後補寫的)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36,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37。吾妻歸寧38,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
其後二年,余久卧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39稍異於前。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40也,今已亭亭如蓋矣41。[3-4] 注釋譯文編輯作品注釋1、項脊軒,歸有光家的一間小屋。
軒:小的房室。2、舊:舊日的,原來的。
3、方丈:一丈見方。4、塵泥滲(shèn)漉(lù):(屋頂牆頭上的)泥土漏下。
滲,透過。漉,漏下。
滲漉:從小孔慢慢漏下。5、雨澤下註:雨水往下傾瀉。
下,往下。雨澤:雨水。
6、案:幾案,桌子。7、顧視:環看四周。
顧,環視也。(許慎《說文解字》)8、不能得日:得日,照到陽光。
9、日過午已昏:昏,光線不明。10、為(wéi)修葺(qì)。
修葺:修繕、修理,修補。11、辟:開。
12、垣牆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圍牆。垣,在這里名詞作動詞,指砌矮牆。
垣牆:砌上圍牆。周庭,(於)庭子周圍。
13、當:擋住14、洞然:明亮的樣子。15、欄楯(shǔn):欄桿。
縱的叫欄,橫的叫楯。16、增勝:增添了光彩。
勝:美景。17、偃仰:偃,伏下。
仰,仰起。偃仰,安居。
18、嘯歌:長嘯或吟唱。這里指吟詠詩文,顯示豪放自若。
嘯,口裡發出長而清越的聲音。19、冥然兀坐:靜靜地獨自端坐著。
兀坐,端坐。20、萬籟有聲:自然界的一切聲音都能聽到。
萬籟,指自然界的一切聲響。籟,孔穴里發出的聲音,也指一般的聲響。
21、三五之夜:農歷每月十五的夜晚。22、珊珊:衣裾玉佩的聲音,通「姍」,引申為美好的樣子。
23、迨(dài)諸父異爨(cuàn):等到伯、叔們分了家。迨,及,等到。
諸父,伯父、叔父的統稱。異爨,分灶做飯,意思是分了家。
24、往往:指到處,處處。而:修飾關系連詞。
是:這(樣)。25、東犬西吠:東邊的狗對著西邊叫。
意思是分家後,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當作陌生人。26、逾(yú)庖(páo)而宴:越過廚房而去吃飯。
庖,廚房27、已:已而,隨後不久。28、凡再變矣:凡,總共。
再,兩次。29、相為應答:一一回答。
相:偏義復詞,指她(先母)。30、束發:古代男孩成年時束發為髻,15歲前指兒童時代。
31、竟日:一天到晚。竟,從頭到尾。
32、闔(hé):通『合』。合上。
33、瞻顧遺跡:回憶舊日事物。瞻:向前看。
顧:向後看。瞻顧:泛指看,有瞻仰、回憶的意思。
34、扃(jiōng)牖(yǒu):關著窗戶。扃,(從內)關閉。
牖,窗戶。35、殆:恐怕,大概,表示揣測的語氣。
36、來歸:嫁到我家來。歸,古代女子出嫁。
37、憑幾學書:伏在幾案上學寫字。幾,小或矮的桌子。
書:寫字。38、歸寧: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省親。
39、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樣子。40、手植:親手種植。
手:親手。41、亭亭如蓋:高高挺立,樹冠像傘蓋一樣。
亭亭,直立的樣子。蓋,古稱傘。
[1] [4] 作品譯文項脊軒,是過去的南閣樓。屋裡只有一丈見方,可以容納一個人居住。
這座百年老屋,(屋頂牆上的)泥土從上邊漏下來,積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動書桌,環視四周沒有可以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