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榫卯結構的傢具結構
明式傢具的榫卯結合
明式紅木傢具有榫卯結合近百種,常見的有格角榫、托角榫、粽角榫、燕尾榫、夾頭榫、抱肩榫、龍風榫、楔釘榫、插肩榫、圍欄榫、套榫、掛榫、半榫與札榫等。
抱肩榫:抱肩榫是有束腰傢具的腿足與束腰、牙條相結合時使用的榫卯結構。也可以說是傢具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相連接的榫卯結構。
抱肩榫是結構復雜的榫卯結構,因為要解決腿足與面板、腿足與束腰、腿足與腿足之間的連接。以有束腰的方桌為例,腿足的上端,做出兩個相互垂直但不連接的半榫頭、這是與桌面相連的。在與束腰相接的部位,要做出45度角的斜肩,並鑿三角形榫眼,以便與牙條的45度的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接。斜尖上還留做上小下大、斷面為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開在牙條背面的槽口套掛。
明及清前期的有束腰傢具,牙條與束腰是用一塊獨木做出的,憑此掛銷,可使束腰及牙條和腿足牢固地連接在一起。這是抱肩榫的標准做法。清中期以後,抱肩榫的做法就開始簡化,掛銷省略不做了,為了省料,牙條和束腰也改為用兩塊木條單獨做了。到清代晚期,抱肩榫的做法進一步簡化,連牙條上的榫舌也沒有了,只靠用膠粘合。桌子的牢固程度大大降低。
霸王棖:霸王棖是用於方桌、方凳的一種榫卯,也可以說是一種不用橫棖加固腿足的榫卯結構。在製作桌子時,為增加四條腿的牢固性,一般要在桌腿的上端加一條橫棖即可。但有時要製作造型清秀的桌子,又嫌四條橫棖礙事,但又要兼顧桌子牢固,於是就可採用「霸王棖」。霸王棖為S形,上端與桌面的穿帶相接,用銷釘固定,下端與腿足相接(位置在本來應放橫棖處)。棖子下端的榫頭為半個銀錠形。腿足上的榫眼是下大上小。裝配時,將霸王棖的榫頭從腿足上榫眼插入,向上一拉,便勾掛住了,再用木楔將霸王棖固定住。
夾頭榫:是製作案類傢具常用的榫卯結構。腿足在頂端出榫,與案面底面的卯眼結合。腿足上端開口,嵌夾牙條及牙頭,故其外觀腿足高出在牙條及牙頭之上。此種結構,是利用四足把牙條夾住,連接成方框,上承案面,使案面和腿足的角度不易變動,並能很好地把案面板的重量分散,傳遞四條腿足上來。
插肩榫:是製作案類傢具的榫卯結構。腿足頂端有半頭直榫,與案面大邊上的卯眼連接,腿足上端的前臉也做出角形的斜肩;牙板的正面上也剔刻出與斜肩等大等深的槽口;裝配時,牙條與腿足之間是斜肩嵌入,形成平齊的表面;當面板承重時,牙板也受到壓力,但可將壓力通過腿足上斜肩傳給四條腿足。
粽角榫:粽角榫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從三面看都集中到角線的是45度的斜線,又叫「三角齊尖」。多用於框形的連接。另外,明式傢具中還有「四十式」桌,其腿足、牙條、面板的連接均要用粽角榫。
栽榫:又叫「樁頭」、「走馬銷」,是一種用於可拆卸傢具部件之間的榫卯結構。由於要拆卸,榫頭易磨損,甚至損壞,出於維修方便,也避免因榫頭損壞而使傢具部件報廢的情況,一般都採用另外一種木料來製成榫頭,然後將榫頭栽到傢具部件上。栽榫多採用掛榫結構。羅漢床圈子與圍子之間及側面圍子與床身之間,多用栽榫。
楔釘榫:是用來連接圓棍狀又帶弧形的傢具部件,如圓形扶手的榫卯結構。雖然也是兩根圓棍各去一半、作手掌式的搭接,但每片榫頭的前端,都有一個台階狀的小直榫,可插入另一根上的凹槽中。這樣便使連接部不能上下移動。然後在連接部的中間位置鑿一個一端略大的方孔,再做一個與此等大的四稜台形長木楔,插入後,便能保證兩個小直榫不會前後脫出。製作圈椅的扶手、圓形傢具都要用楔釘榫。
格肩:傳統傢具橫豎材料相交,將出榫料外半部皮子截割成等腰的三角尖,另一料在榫眼相應的半麵皮子同樣割成等腰三角形的豁口,然後相接交合,通稱「格肩」。
托角榫:角牙與腿足和牙條相接合,一般在腿足上挖槽口,與角牙的榫舌相接合,當牙條或面子與腿足構成的同時,角牙與牙條或面子都打榫眼插入樁頭,故「托角榫」是一組卯榫的組合,不是指單一的構造形式。
長短榫:一般腿部與面子的邊抹接合時,腿料出榫做成一長一短互相垂直的兩個榫頭,分別與邊抹的榫眼結合,故稱「長短榫」。因邊抹接合用格角榫,抹頭兩邊從打榫眼腿料出榫與大邊出榫相碰,故只有長短榫才能牢固。
抱肩榫:牙條與腿足結合有幾種形式,抱肩榫的做法採用45度,榫肩出榫和打眼,嵌入的牙條與腿足構成同一層面,是有束腰的明清傢具常用的榫卯結構。
暗榫:兩塊木板兩端對接,使用燕尾榫而不外露的,叫「暗榫」或『悶榫」,是製作幾、案,箱子之類必用之榫。
套榫:明清椅子的搭腦不出挑,與腿交接處不用夾頭榫,常用腿料作方挖出榫,搭腦部位則挖方形榫眼,套接,故名。
掛榫:掛榫屬楔形榫的一種,榫頭一邊成斜面,眼口鑿成同形,但再需放長一倍鑿直眼,榫頭入直眼後拍進原榫眼,上提或掛拉都不能脫出,若拆裝時可重新將榫頭移入直眼探出。明清傢具有不少站牙都取扎榫做法。因榫頭實為裝入的楔子,故又名「掛楔」。北方匠師叫「走馬銷」。
勾掛榫:榫眼做成直角梯台形,榫頭也做成相應的直角梯台形,但榫頭的下底面等於榫眼的底面,嵌入後斜面與斜面接合,產生倒勾作用。然後用楔形料填入榫眼的空隙處,再也不易脫出,故曰「勾掛榫」。
紅木傢具與榫卯結構
近幾百年的中國,有兩件東西被海外華人視為國粹:一是京劇藝術,二就是紅木傢具。中國傳統傢具自明末進入技藝之巔峰。此後代代相傳,綿延至今,如今中國傳統傢具文化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舉世公認,日久彌香。中國傳統紅木傢具的靈魂就是榫卯結構。整套傢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鐵釘,卻能使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類輕工製造史上堪稱奇跡。這種傳統的中國製作工藝正是海內外人士追捧的原因。
一、榫卯結構歷史悠久。研究發現,早在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使用榫卯了,榫卯結構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工藝創造,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傳統傢具(特別是用明清傢具)之所以達到今天的水平,與對這種特徵的運用有著直接的關系,也正是這種巧妙結構的運用,提升了中式傢具的藝術價值,尤為國外傢具和建築藝術家們所贊嘆。中式傢具之所以又被稱之為傳統傢具,榫卯結構是核心。
二、榫卯結構組合的傢具比用鐵釘連接的傢具更加結實耐用。這種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間向各個方向的扭動。而鐵釘連接就做不到。比如,用鐵釘將兩根木棖做T字型組合,豎棖與橫棖很容易被扭曲而改變角度,而用榫卯結合,就不會被扭曲。其次,金屬容易銹蝕或氧化,而真正的紅木傢具,可以使用幾百年或上千年。許多明式傢具距今幾百年了,雖顯滄桑,但木質堅硬如初。如果用鐵釘組合這樣的傢具,很可能木質完好,但由於連接的金屬銹蝕、疲勞、老化等,而使傢具散架。
三、榫卯結構的傢具便於運輸。許多紅木傢具是拆裝運輸的,到了目的地再組合安裝起來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鐵釘連接傢具,雖說可以做成部分的分體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較多的傢具,就做不到了。
四、榫卯結構的傢具便於維修。純正紅木傢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總會出現問題的,比如某一根棖子折斷了需要更換等。用鐵釘連接的傢具,做這處拆卸更換就不象榫卯結構傢具來得容易。
五、榫卯品質高。紅木木質堅硬,而鐵釘是靠擠和鑽勁硬楔進去的,此過程極易造成木材劈裂,這一點木工師傅都非常清楚。而使用榫卯連接紅木傢具,可以大大提升紅木傢具的內在品質,這也是中國傳統工藝製作的紅木傢具具有增值收藏價值的一個重要原因。
⑵ 手工榫卯結構怎麼製作,需要哪些工具
首先,鋸:傳統框鋸,便宜、耐用,適合做榫頭,但是破不了大木板,技術要求高。日式鋸和歐式鋸比較容易上手,但是容易壞。除此之外,還需要線鋸和剎鋸。
刨:中式,木井坊280mm荒刨;日本拉刨,白紙鋼或青紙鋼;歐刨,魯班。
鑿和鏟:貼鋼鑿,初學鑿子規格建議使用3mm、6mm、9或10mm,鏟子規格10或20mm。
錘:羊角錘和安裝錘。
銼和砂紙:木工銼和120、240、400號砂紙。
尺、劃線器和墨斗:推薦日本親和直尺,親和多功能角尺,維塔斯劃線器,木工活尺,田島捲尺,田島墨斗。
手工榫卯結構怎麼製作,需要哪些工具:1、工具:木工鑿子和木工鋸。 2、榫眼用木工鑿子鑿,榫頭用木工鋸。 3、榫卯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採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連接作用
用木工鑿子鑿,先要劃線,榫頭用木工鋸。要常年的練習才能做得好榫頭用木工鋸,其餘部分則稱作榫肩1,榫和卯咬合,起到連接作用。榫卯結構是榫和卯的結合,使兩個構件連接並固定。這是中國古代建築、榫眼用木工鑿子鑿、榫槽);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長與短之間的巧妙組合。3、榫卯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採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其中一個的榫頭插入另一個的卯眼中:木工鑿子和木工鋸、工具、高與低。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是木件之間多與少、傢具及其它木製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2,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個方向的扭動。最基本的榫卯結構由兩個構件組成。榫頭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稱為榫舌
⑶ 實木傢具卯榫工藝的優缺點都有哪些
一些高檔全實木傢具多採用榫卯結構,很多人對榫卯結構不是很了解,瑞森三棵樹傢具介紹下關於榫卯結構的相關知識。
榫即榫頭,是木構件上凸出的部分。卯俗稱卯眼、榫眼、是插入榫頭的孔眼。全實木傢具的榫卯結構用於連接傢具的各個部件,多用於連接面板、兩個面或邊、兩根木條及三個木構件。常用的榫卯結構如下:
一、燕尾榫。榫頭端頭寬,根部窄,呈梯台形,像燕子的尾巴,用於兩塊平板直角相接處。 榫卯結構示意圖
二、明榫。又叫馬口榫、通榫、透榫、榫頭露在外面。
三、暗榫。雙叫悶榫,榫頭不外露。
四、半榫。不鑿穿卯眼,榫頭不外露,長度是明榫的三分之二。
五、長短榫。榫頭一長一短互相垂直,分別與邊抹的卯眼結合,多用於腿部與面板的邊抹接合處。
六、套榫。多用在椅子腿交接處,搭腦鑿出方形卯眼,腿部做出方形榫頭,然後套接。
七、龍鳳榫。將兩塊板中的一塊板邊刨出榫面呈半個銀錠形,在另一塊板邊鑿出下大上小的槽口,再把兩塊板推插拼合。
八、夾頭榫。腿足高出牙條和牙頭的表面,頂端出榫,鑿出槽口,和面板底面的卯眼結合,把牙條嵌夾在腿足上端的開口中。
九、扎榫。又叫掛楔、走馬銷,榫頭一邊成斜面,卯眼也一邊鑿成斜形,再鑿眼,榫頭入直眼後再拍進原卯眼。
十、插肩榫。腿足頂端榫頭呈台階狀,看面削成八字斜肩,牙條上鑿出等大的卯眼,嵌入腿足。
十一、格肩榫。橫豎材相交時,把橫材榫頭外側的榫肩鋸割成等腰的三角尖,在豎材卯眼外側上面挖出和三角尖榫肩等大的缺口,然後拍合橫豎材。
十二、抱肩榫。腿足上端切成45度斜角,鑿出三角形卯眼,與牙子的三角形榫舌相拍合。然後,把腿足斜肩上的掛銷與牙子背面等大的槽口套掛,使牙子和腿足處在同一層面。多用於束腰傢具腿足與束腰、牙條相接處。
十三、楔釘榫。把上下兩根榫頭呈台階狀的孤形材連接,在連接部位的中間鑿出一端稍大,一端稍小的卯眼,插入與卯眼等大的長楔
十四、粽角榫。又叫三角齊尖,形似粽子,三面的角線都成45度的斜線,運用在傢具框形結構中橫、縱、垂直三根方材相交處。
釘。
十五、托角榫。是一組榫卯的組合,用來連接角牙、腿足和牙條,在腿足上鑿出卯眼,和角牙的榫舌接合,在牙條與腿足接合之際,把角牙與牙條都插入卯眼。
在全實木傢具中 榫卯結構對全實木傢具有諸多益處,第一、榫卯結構更能適應四季熱脹冷縮的氣溫適度變換,第二榫卯結構能更好的使傢具均衡受力,第三、榫卯結構能減少對傢具破環,傳統現代傢具一般採用金屬鏈接件非常容易對傢具木質產生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