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早排查!最容易被忽視的家居安全隱患有哪些該怎樣防範這些危險
當有了孩子之後我們就變得特別矛盾,既希望孩子可以獨立地玩耍,但又害怕自己家孩子在玩耍的途中由於家居位置放的不正確,而讓孩子出現磕碰的情況。對此一定要防範這些安全隱患,尤其是家中有年齡比較小的寶寶,更需要做好桌椅的防護以及床上的圍欄,這些都能夠有效的保證寶寶在家中行走的時候不會出現意外。
電插座、斗櫃等等也是非常危險的,經常會出現孩子觸碰電插座而被電擊的情形,而且孩子也比較好奇,在觸碰到位的時候如果沒有完全固定在牆上的話,那麼斗櫃的傾斜也很容易砸在孩子的身上。這些安全隱患都不應該被疏忽,家長們在放置傢具的時候,應該考慮現在孩子的狀況並給孩子做好安全教育,讓他們在晚上的時候盡可能遠離這些危險物品。
⑵ 求小型傢具廠「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我廠主要生產辦公沙發(真皮的)和轉椅.20人以下。
你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進行編制。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編制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的程序、內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標准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
生產經營單位結合本單位的組織結構、管理模式、風險種類、生產規模等特點,可以對應急預案框架結構等要素進行調整。
2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
2.1應急預案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制定的行動方案。
2.2應急准備 emergency preparedness
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進行的組織准備和應急保障。
2.3應急響應 emergency response
事故發生後,有關組織或人員採取的應急行動。
2.4應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在應急響應過程中,為消除、減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擴大或惡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或危害而採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動。
2.5恢復 recovery
事故的影響得到初步控制後,為使生產、工作、生活和生態環境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而採取的措施或行動。
3 應急預案的編制
3.1 編制准備
編制應急預案應做好以下准備工作:
a)全面分析本單位危險因素、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b)排查事故隱患的種類、數量和分布情況,並在隱患治理的基礎上,預測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及其危害程度;
c)確定事故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
d)針對事故危險源和存在的問題,確定相應的防範措施;
e)客觀評價本單位應急能力;
f)充分借鑒國內外同行業事故教訓及應急工作經驗。
3.2 編製程序
3.2.1 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
結合本單位部門職能分工,成立以單位主要負責人為領導的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明確編制任務、職責分工,制定工作計劃。
3.2.2 資料收集
收集應急預案編制所需的各種資料(相關法律法規、應急預案、技術標准、國內外同行業事故案例分析、本單位技術資料等)。
3.2.3 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在危險因素分析及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基礎上,確定本單位的危險源、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型和後果,進行事故風險分析,並指出事故可能產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報告,分析結果作為應急預案的編制依據。
3.2.4 應急能力評估
對本單位應急裝備、應急隊伍等應急能力進行評估,並結合本單位實際,加強應急能力建設。
3.2.5 應急預案編制
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編制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編制過程中,應注重全體人員的參與和培訓,使所有與事故有關人員均掌握危險源的危險性、應急處置方案和技能。應急預案應充分利用社會應急資源,與地方政府預案、上級主管單位以及相關部門的預案相銜接。
3.2.6 應急預案評審與發布
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後,應進行評審。評審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外部評審由上級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負責安全管理的部門組織審查。評審後,按規定報有關部門備案,並經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發布。
4 應急預案體系的構成
應急預案應形成體系,針對各級各類可能發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險源制訂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應急處置方案,並明確事前、事發、事中、事後的各個過程中相關部門和有關人員的職責。生產規模小、危險因素少的生產經營單位,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可以合並編寫。
4.1 綜合應急預案
綜合應急預案是從總體上闡述處理事故的應急方針、政策,應急組織結構及相關應急職責,應急行動、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應對各類事故的綜合性文件。
4.2 專項應急預案
專項應急預案是針對具體的事故類別(如煤礦瓦斯爆炸、危險化學品泄漏等事故)、危險源和應急保障而制定的計劃或方案,是綜合應急預案的組成部分,應按照綜合應急預案的程序和要求組織制定,並作為綜合應急預案的附件。專項應急預案應制定明確的救援程序和具體的應急救援措施。
4.3 現場處置方案
現場處置方案是針對具體的裝置、場所或設施、崗位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現場處置方案應具體、簡單、針對性強。現場處置方案應根據風險評估及危險性控制措施逐一編制,做到事故相關人員應知應會,熟練掌握,並通過應急演練,做到迅速反應、正確處置。
5 綜合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
5.1 總則
5.1.1 編制目的
簡述應急預案編制的目的、作用等。
5.1.2 編制依據
簡述應急預案編制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有關行業管理規定、技術規范和標准等。
5.1.3 適用范圍
說明應急預案適用的區域范圍,以及事故的類型、級別。
5.1.4 應急預案體系
說明本單位應急預案體系的構成情況。
5.1.5 應急工作原則
說明本單位應急工作的原則,內容應簡明扼要、明確具體。
5.2 生產經營單位的危險性分析
5.2.1 生產經營單位概況
主要包括單位地址、從業人數、隸屬關系、主要原材料、主要產品、產量等內容,以及周邊重大危險源、重要設施、目標、場所和周邊布局情況。必要時,可附平面圖進行說明。
5.2.2 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主要闡述本單位存在的危險源及風險分析結果。
5.3 組織機構及職責
5.3.1 應急組織體系
明確應急組織形式,構成單位或人員,並盡可能以結構圖的形式表示出來。
5.3.2 指揮機構及職責
明確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總指揮、副總指揮、各成員單位及其相應職責。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根據事故類型和應急工作需要,可以設置相應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並明確各小組的工作任務及職責。
5.4 預防與預警
5.4.1 危險源監控
明確本單位對危險源監測監控的方式、方法,以及採取的預防措施。
5.4.2 預警行動
明確事故預警的條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發布程序。
5.4.3 信息報告與處置
按照有關規定,明確事故及未遂傷亡事故信息報告與處置辦法。
a)信息報告與通知
明確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事故信息接收和通報程序。
b)信息上報
明確事故發生後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報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內容和時限。
c)信息傳遞
明確事故發生後向有關部門或單位通報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5.5 應急響應
5.5.1 響應分級
針對事故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單位控制事態的能力,將事故分為不同的等級。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明確應急響應級別。
5.5.2 響應程序
根據事故的大小和發展態勢,明確應急指揮、應急行動、資源調配、應急避險、擴大應急等響應程序。
5.5.3 應急結束
明確應急終止的條件。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准,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後,經事故現場應急指揮機構批准後,現場應急結束。應急結束後,應明確:
a)事故情況上報事項;
b)需向事故調查處理小組移交的相關事項;
c)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總結報告。
5.6 信息發布
明確事故信息發布的部門,發布原則。事故信息應由事故現場指揮部及時准確向新聞媒體通報事故信息。
5.7 後期處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處理、事故後果影響消除、生產秩序恢復、善後賠償、搶險過程和應急救援能力評估及應急預案的修訂等內容。
5.8 保障措施
5.8.1 通信與信息保障
明確與應急工作相關聯的單位或人員通信聯系方式和方法,並提供備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統及維護方案,確保應急期間信息通暢。
5.8.2 應急隊伍保障
明確各類應急響應的人力資源,包括專業應急隊伍、兼職應急隊伍的組織與保障方案。
5.8.3 應急物資裝備保障
明確應急救援需要使用的應急物資和裝備的類型、數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責任人及其聯系方式等內容。
5.8.4 經費保障
明確應急專項經費來源、使用范圍、數量和監督管理措施,保障應急狀態時生產經營單位應急經費的及時到位。
5.8.5 其他保障
根據本單位應急工作需求而確定的其他相關保障措施(如:交通運輸保障、治安保障、技術保障、醫療保障、後勤保障等)。
5.9 培訓與演練
5.9.1 培訓
明確對本單位人員開展的應急培訓計劃、方式和要求。如果預案涉及到社區和居民,要做好宣傳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5.9.2 演練
明確應急演練的規模、方式、頻次、范圍、內容、組織、評估、總結等內容。
5.10 獎懲
明確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獎勵和處罰的條件和內容。
5.11 附則
5.11.1 術語和定義
對應急預案涉及的一些術語進行定義。
5.11.2 應急預案備案
明確本應急預案的報備部門。
5.11.3 維護和更新
明確應急預案維護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進行評審,實現可持續改進。
5.11.4 制定與解釋
明確應急預案負責制定與解釋的部門。
5.11.5 應急預案實施
明確應急預案實施的具體時間。
6 專項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
6.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險源評估的基礎上,對其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和可能發生的季節及其嚴重程度進行確定。
6.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明確處置安全生產事故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6.3 組織機構及職責
6.3.1 應急組織體系
明確應急組織形式,構成單位或人員,並盡可能以結構圖的形式表示出來。
6.3.2 指揮機構及職責
根據事故類型,明確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總指揮、副總指揮以及各成員單位或人員的具體職責。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可以設置相應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明確各小組的工作任務及主要負責人職責。
6.4 預防與預警
6.4.1 危險源監控
明確本單位對危險源監測監控的方式、方法,以及採取的預防措施。
6.4.2 預警行動
明確具體事故預警的條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發布程序。
6.5 信息報告程序
主要包括:
a)確定報警系統及程序;
b)確定現場報警方式,如電話、警報器等;
c)確定24小時與相關部門的通訊、聯絡方式;
d)明確相互認可的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
e)明確應急反應人員向外求援的方式。
6.6 應急處置
6.6.1 響應分級
針對事故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單位控制事態的能力,將事故分為不同的等級。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明確應急響應級別。
6.6.2 響應程序
根據事故的大小和發展態勢,明確應急指揮、應急行動、資源調配、應急避險、擴大應急等響應程序。
6.6.3 處置措施
針對本單位事故類別和可能發生的事故特點、危險性,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如:煤礦瓦斯爆炸、冒頂片幫、火災、透水等事故應急處置措施,危險化學品火災、爆炸、中毒等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6.7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明確應急處置所需的物質與裝備數量、管理和維護、正確使用等。
7 現場處置方案的主要內容
7.1 事故特徵
主要包括:
a)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
b)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或裝置的名稱;
c)事故可能發生的季節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d)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徵兆。
7.2 應急組織與職責
主要包括:
a)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應同單位或車間、班組人員工作職責緊密結合,明確相關崗位和人員的應急工作職責。
7.3 應急處置
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根據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別及現場情況,明確事故報警、各項應急措施啟動、應急救護人員的引導、事故擴大及同企業應急預案的銜接的程序。
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針對可能發生的火災、爆炸、危險化學品泄漏、坍塌、水患、機動車輛傷害等,從操作措施、工藝流程、現場處置、事故控制,人員救護、消防、現場恢復等方面制定明確的應急處置措施。
c)報警電話及上級管理部門、相關應急救援單位聯絡方式和聯系人員,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7.4 注意事項
主要包括:
a)佩戴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
b)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
c)採取救援對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項;
d)現場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項;
e)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確認和人員安全防護等事項;
f)應急救援結束後的注意事項;
g)其他需要特別警示的事項。
8 附件
8.1 有關應急部門、機構或人員的聯系方式
列出應急工作中需要聯系的部門、機構或人員的多種聯系方式,並不斷進行更新。
8.2 重要物資裝備的名錄或清單
列出應急預案涉及的重要物資和裝備名稱、型號、存放地點和聯系電話等。
8.3 規范化格式文本
信息接收、處理、上報等規范化格式文本。
8.4 關鍵的路線、標識和圖紙
主要包括:
a)警報系統分布及覆蓋范圍;
b)重要防護目標一覽表、分布圖;
c)應急救援指揮位置及救援隊伍行動路線;
d)疏散路線、重要地點等標識;
e)相關平面布置圖紙、救援力量的分布圖紙等。
8.5 相關應急預案名錄
列出直接與本應急預案相關的或相銜接的應急預案名稱。
8.6 有關協議或備忘錄
與相關應急救援部門簽訂的應急支援協議或備忘錄
⑶ 安全隱患排查台賬怎麼做
做好台帳的基本原則。首先是真實,對台帳中收集的信息、數據須是真實的。
其次是及時,堅持按時記錄安全生產相關的數據、措施,時間要准確,尤其是一些化工生產企業在時間的要求上一定要嚴格。
然後規范,台帳資料的記載要規范和分類,該記載什麼內容的就記載什麼內容,而不能亂記,否則既不便於查找,也不利於歸納和總結。
(3)傢具廠隱患排查表怎麼弄擴展閱讀
1、安全隱患排查台賬是企業根據法律法規以及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主要是便於企業管理、分析、改善、提高之用。
2、台賬是日常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要堅持長期填寫,連續不斷,定期分析,存檔備案,台賬登記人員要切實提高安全資料的可靠性,同時提升台賬登記的管理水平。
3、企業需用制度來管理台賬,進一步健全完善企業的安全管理體系,提高企業安全台賬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