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古典傢具的「蘇作」「京作」「廣作」之間有什麼區別
是明清時期我國傢具按地域區分的名稱,因地域人文不同而有各自的特點。蘇作泛指內蘇杭一帶傢具,容因山水秀麗,蘇作傢具具有優美的弧線美感,傳承明代傢具特點比較明顯;京作作為三個派系唯一北方的傢具派系,因為北方民眾的朴實本性以及天子腳下追求的奢華,而傢具也顯示出厚重繁雜的特點;光作只廣州的古典傢具,因廣州沿海,與外界交流廣泛,受西方影響,其傢具特點在中式傢具的基礎上融合西式傢具的熱點,與當時的洛可可巴洛克相仿,呈現中西合璧的特點。希望能給你幫助
『貳』 明清傢具三大流派
明清傢具三大流派分別是京作、蘇作和廣作。
明清時期,中國傢具製作進入了鼎盛時期,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流派紛呈。其中,京作、蘇作和廣作是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流派。
京作傢具,又稱宮廷傢具,以北京為中心,融合了各地不同風格和技藝。京作傢具選材考究,多用紫檀、黃花梨等名貴木材;工藝精湛,採用雕刻、鑲嵌、髹漆等多種技法;造型穩重,線條流暢,色彩絢麗,給人以富麗堂皇之感。京作傢具充分體現了皇家氣派和宮廷文化的獨特魅力。
蘇作傢具,以蘇州為代表,歷史悠久,技藝高超。蘇作傢具注重實用性和舒適性,設計精巧,結構合理;選材嚴謹,多用紅木、櫸木等優質木材;工藝精細,擅長運用浮雕、透雕等技法表現山水、花鳥等自然景物。蘇作傢具風格典雅清新,線條流暢柔和,給人以溫婉恬靜之感。
廣作傢具,以廣州為中心,受西方文化和海外貿易的影響較大。廣作傢具注重雕刻和鑲嵌工藝,多用酸枝木、花梨木等木材;造型厚重,線條粗獷,色彩濃郁;裝飾豪華,常採用象牙、玉石、琺琅等貴重材料進行鑲嵌。廣作傢具風格獨特,具有濃郁的異域風情和豪華富麗的特點。
這三大流派各有特色,京作傢具富麗堂皇、蘇作傢具典雅清新、廣作傢具豪華富麗。它們不僅代表了中國傳統傢具製作的高峰水平,也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叄』 京式傢具的意思是什麼
京式傢具,又稱「京仿」傢具,是指清朝宮廷內製作的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傢具。它在清朝中葉時已經發展成為與明式傢具不同的裝飾風格,成為了「清式」傢具的主要代表。
京式傢具主要以清宮造辦處所制傢具為主。造辦處設有專門的木作部門,從全國各地招募優秀工匠,其中包括廣州工匠。廣州工匠技藝高超,木作部門中特別設立了廣木作,由廣州工匠負責製作傢具,這些傢具帶有濃厚的廣式風格。
京作傢具與廣作傢具的主要區別在於用料。京作傢具的用料比廣作傢具要小一些,而造辦處普通木作中多由江南地區招募優秀工匠,這些工匠的做工趨向蘇式。不過,他們為清宮造辦處製作的傢具在用料上要比江南地區的大,而且沒有摻假的現象。
從紋飾上看,京作傢具獨具特色。它從皇家收藏的古代玉器、銅器中汲取靈感,巧妙地將其裝飾在傢具上。清代在明代的基礎上,將這些紋飾應用得更加廣泛,不僅限於裝飾翹頭案的牙板和兩腿間的鑲板,更普遍地應用於桌案、椅凳、箱櫃等傢具上。
在紋飾方面,京作傢具的特點是夔龍紋最為常見,還有夔鳳紋、拐子紋、螭紋、虯紋、蟠紋、饕餮紋、獸面紋、雷紋、蟬紋、勾卷雲紋等。根據傢具造型的不同特點,施以各種不同形態的紋飾,展現出古式古香、典雅的藝術形象。
京式傢具以其獨特的風格和精湛的工藝,在中國傢具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從用料到紋飾,每一個細節都體現了皇家的奢華與審美,彰顯出皇家傢具的獨特魅力。
京式傢具不僅代表了清朝宮廷的審美趣味,也體現了當時傢具製作工藝的高超水平。這種獨特的傢具風格,至今仍為人們所欣賞和推崇。
『肆』 之前去轉實木傢具,聽到導購說傢具分廣作、蘇作和京作,我想知道這都有什麼不一樣哪種做法最好
張德祥,文物修復專家 中國古典傢具研究會法人副理事長 對廣作、京作、蘇作的古典傢具做出解釋
廣作傢具的特點是用料粗碩。由於料源充足,在追求優美藝術效果中,用料不吝惜,不將就。
因此廣州傢具講求木性一致,決不摻雜其它種類木材,工匠們挑選最佳木料製作。為使優美的紋理得以表現,廣作傢具,不飾油漆,木質完全裸露。 清朝時期,宮廷內的傢具都是由廣東的老師傅做出來的,而且直到現在,只有廣東的老師傅手裡個技藝才是最傳統最正宗的工藝。
京作傢具,流傳至今的是後期的京作傢具,其質料低下,結構鬆散,雕法粗劣,其中大部分風格是仿宮廷紫檀傢具的,較受民國軍閥、達官遺老的歡迎。同時民間木工也迎合來京洋人的口胃仿製一些明式傢具。後期京作傢具,多出於河北工匠之手,頗為粗俗,也就是平民化。
缺乏對藝術性的追求,製作一般是大改小,舊翻新,榫卯不講究,干粘,牙板內無榫,里邊處理粗糙,盡是大鋸毛子,用繩子捆緊掛膠,膠干後,鑽眼砸進一個竹楔子完事。鑿的眼特別大,榫又小常纏布條,硬塞進去。來自河北的這些工匠,是一些打造大車、蓋房出身的工匠。藝術感受和追求差,技藝低微,完全是出於謀生混飯。他們追求商業利潤,偷工減料,花牙板一般是葫蘆萬代等圖案。這類圖案本身隨意性大,由於沒有具體的線條要求,大小歪直都能看得過去。
蘇作的傢具很精緻,也很講究,蘇州工匠的精巧、不惜功的本色。蘇作傢具打磨之細令人嘆服,京作與其相比,差遠了。
蘇州原料匱乏,工匠們在每一塊木料上,反復觀察衡比,不能算盡用絕,決不下手。「算盡用絕」成為蘇州工匠的追求和本事。以至連帶外皮的料也不丟棄,更別說分邊材還是芯材了,中心就更加不會像廣作那樣用獨板,而用藤席。一件傢具做完,地下只有一堆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