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傢具廠接外貿訂單的渠道有哪些
傢具廠若想接到外貿訂單,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拓展。
首先,傢具廠可以利用B2B平台,如阿里巴巴、GlobalSources、Made-in-China等,這些平台能夠將產品推向全球市場,接觸到眾多的國際采購商,從而增加訂單機會。
其次,參加國際展會也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傢具廠可以通過在展會上展示產品和服務,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采購商和貿易商,直接獲取訂單和商業機會。
此外,搜索引擎營銷也不容忽視。通過優化搜索引擎排名,傢具廠可以提高品牌的在線可見度,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從而帶來訂單。
傢具廠還可以考慮拓展代理商網路。通過與代理商合作,產品可以更有效地分銷到海外市場,代理商的存在也有助於帶來更多的訂單和客戶資源。
人脈關系網路的建立同樣重要。通過與國內外同行業或相關行業的企業建立聯系,傢具廠可以利用這些關系獲取訂單和業務機會。
最後,選擇合適的渠道至關重要。每種渠道和方法都有其優勢和局限性,傢具廠應根據自身的情況和市場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接單渠道,以最大化地獲取訂單和商機。
2. 傢具出口訂單暴增,這是傢具行業的機遇嗎
如今傢具出口訂單暴增,這肯定是傢具廠家的機遇,但是同樣的,如果從長遠來看的話也是需要招人擴產,並且訂單和產量跟不上,也很有可能會影響我國的生態自然。
不過目前的情況來說,訂單量巨增對於在年初經歷過疫情洗禮從而一蹶不振的傢具行業,肯定是一個好消息。不過這並不是一個長遠發展的打算,要是在未來還想在傢具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那麼必須得懂得創新實現轉型,才能夠擺脫加工的困境。
3. 傢具業務怎麼做
1、在工廠時,客人抱怨價格太高時,我總是說一分錢一分貨,以質量好來回復。進入貿易公司後,才知道價格才是硬道理,特別是大客人,對價格的考慮絕對是高於客戶可以到傢具市場、建材市場和一些房地產中介去找你的渠道定位好以後 可以通過定向信息搜集來集合信息。
2、如果客人說要驗廠的話,你的機會就來了,千萬不要嫌麻煩,只有大客戶才會在下單之前驗廠的。
3、不要過分向有意願的客戶吹噓現有的業績。我曾經碰到有的業務,和我談價格時,大談他的一個大客戶如何如何,說別人一個月200K的訂單也是這個價格。這樣的談法,等於是在封我的嘴,我當時就感覺他已經吃撐了,再給飯也不要了。
4、答應的事情要做到,即使完成不了也要提前告訴客人,不要拖到客人來問才說。誠信太重要了,不只是公司,個人誠信也很重要,即使單子沒做成,至少保住了在客人面前的誠信,無論是對業務,還是對自己將來的發展都大有好處。
5、報價要有技巧。關於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帖子,但我不吐不快,因為居然有的工廠業務把價格報個天高(比其他工廠高3~4倍),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因為質量過硬,在我追問到底好在哪裡,又說工程人員比較清楚,自己不知道!客人都不傻,如果相同容量的MP3,報價比SONY還高的話,又有誰會感興趣呢?
6、接到客人詢盤時要及時回復,即使是一封大眾格式的回復都會讓客人知道你辦事的效率及對客人的尊重。有時候等你考慮好如何回復,報價時,客人已經飛掉了。
7、生意上的SENSE必不可少。這個東西比較難描述,簡單的說是能夠發現客人在考慮是否下單時,最主要的因素是什麼。我曾經丟掉一個500萬美元的單子,具體原因不方便說明,但是當時只要打一個電話澄清一下就OK了,我沒察覺出這個電話的重要,結果單子被別人搶了,郁悶了好一陣。
8、不要輕易對客人說「不」。圓滑的處理是好的選擇。例如,客人的目標價格實在是做不下來,可以說「我再幫您和老闆爭取一下」,或者推薦可以達到目標價格的產品給客人。
9、參加展會時,我最喜歡在第一天去,因為除了第一天,大多數參展的業務都沒有了激情,對於客人的詢價幾乎是疲於應付。那些自以為有火眼金睛的業務則對客人區別對待。這些都是很致命的。展會就那麼幾天,拜託各位打足12分精神,給每一個到你展位的客人良好的印象。
10、坐在辦公室里,重復著千篇一律的工作,發郵件、收郵件……很多人幹了幾個月卻沒有訂單,甚至一點頭緒都沒有。相信多數的業務員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本人在工廠時也有過這樣的迷茫,來到貿易公司,才知道,原來的客戶開發很沒有目的性,即:根本沒抓重點客戶,而是泛泛地聯系,自然很難有成果。
11、關於報價單的問題。現在的客戶大都有自己的報價單格式,方便比較,但是有工廠的業務不能理解,甚至偷懶,總是不能及時、完整、正確地填寫,總覺得自己的報價單就OK了,不需要再填那麼復雜的東西。但是站在客人的立場上,如果一個工廠的業務人員連報價單那麼簡單的東西都做不好,怎麼會放心把訂單交給你呢。
12、關於商業技巧的問題。如果大家想成為真正的業務的話,就要注意一下外貿以外的東西,我是指除了單證、報關等等只有外貿才會涉及的東西,還要多多向國內的業務員學習業務的技巧。這一點我以前也發過帖子,不過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而本人在實踐中深刻感受到外貿業務在如何做生意以及商業嗅覺上比國內的業務員差好多。大家雖然面對的市場和客人不同,但是,商業的技巧是互通的(本人的LP在世界第一大貿易公司工作,是公認的金牌業務員之一。本人正是在LP幫助下學習商業技巧)。
13、關於付款方式。做外貿生意,付款風險大,所以,在考慮付款方式時,要首先注意控制風險,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那麼,如果客人的付款方式和你的風險控制發生沖突影響成交時,該如何既拿到訂單,又確保收款呢?本人只有笨辦法,去找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雖然手續復雜,但是一旦承保,絕對安全。
14、業務和老闆的關系。我在和工廠談判時,明顯感覺到和老闆談比和業務談有效果,因為業務永遠都不知道老闆的底線在哪裡,這就帶出一個問題,業務在准備談判時,到底該知道多少。千萬不要以為老闆把BOM單丟給你,就是對你的信任了,如何把握老闆的心態,也是業務員要學習的東西,特別是在價格談不攏時。
4. 我個人有一個傢具工廠,想接一些外貿訂單的單尾。請問哪裡能接到謝謝好心人
傢具工廠像做外貿單,可以直接找外貿公司對接,或者是自己直接在互聯網上主動找國外客戶合作,兩種方式都可以找到外貿訂單
5. 做外貿的人已經哭了四個月了
「停工的時候,怕訂單無法交貨急著復產。現在全面復產了,客戶的訂單卻沒了。」
佛山一家服裝廠的高管李可沁說,由於公司最大的美國客戶砍掉了所有訂單,導致工廠剛全面復產,就陷入了「無單可做」的局面。現在全廠放假三月,因仍看不到希望,不少同事已開始自謀出路。
面對戰線不斷延長的疫情,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國內打完上半場,國外接力下半場,外貿人拉滿全場」。 本想在國內疫情控制後,把損失奪回來的外貿人,因為海外疫情導致的需求萎縮,延續著沒活可乾的狀態。
來自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2020年1-2月中國外貿出口總值為2.04萬億元,同比下降15.9%。去年的貿易摩擦懸而未決,今年的大傳染病雪上加霜。拉動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眼下已然腳力不濟了。
運費太貴了
素有中國外貿「晴雨表」之稱的廣交會延期了。
廣東省商務廳表示,考慮目前全球疫情發展態勢,第127屆春季廣交會確定不會在4月15日如期舉辦。
作為外貿大省,廣東在此次「外貿危機」中首當其沖,1-2月廣東省外貿出口同比下降17.5%。即便春交會能如期召開,今年的參展商數量也令人擔憂。
廣交會會址附近,有一座琶洲傢具城。因近水樓台,原本這里大部分的家居建材商鋪都是要參加廣交會的,但今年的狀況變得有所不同。「如果我們的海外客戶基本都不來了,我們參加也沒意義了。」多位傢具城的老闆向《南風窗》記者表明了相同的意願。
曾經的廣交會現場,外國采購商在參觀
同為外貿大省的浙江也不好過,1-2月的進出口總值下跌超過10%。浙江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會長周德文說,很多企業撐不了3個月。
在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義烏等地,正當生產銷售端逐漸恢復時,受到海外電商封倉、物流不暢等影響,不少跨境電商群體的活動停滯了。
「除了訂單減少,現在最大的煩惱是運費太貴了!」電話的那段,張澤的聲音有些歇斯底里。
張澤做的是義烏工藝品出口貿易,客戶主要來自美國西海岸。以前,他的貨多是走空運或者三大國際快遞。但由於現在各路航線的叫停,義烏所有的貨物幾乎都灌入了三大國際快遞公司。
2月19日,客商在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的國際商貿城一區玩具區選購
根據送貨的周期長短,快遞公司提供不同的套餐選項。工藝品較重,且不追求時效性,張澤一般選擇最便宜的那個。但前陣子他收到快遞公司的通知,由於特殊時期艙位吃緊,不再提供便宜套餐了。
無奈之下,張澤只能選擇中等套餐。可沒幾天,中等的也沒了只能選最高級的了。張澤算了一筆賬,「現在的運費幾乎把我的利潤快要吃完了,上一周我出口30萬元的貨,只賺了2000元。一些低價的商品沒法做了,現在訂單又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能撐多久」。
張澤的遭遇並非個例。根據記者調查,三大國際快遞公司近期套餐的調整頻繁,針對疫情的動態變化,各地的運費變化速度和幅度也很大。有些商家在運輸過程中,甚至遇到貨物在各地輾轉,遲遲無法運到目的地,最後被送回中國的事。等於是白白花了一筆昂貴的運費。
匯率波動是另一件愁人的事。 外貿行業給海外客戶1-2月的賬期是常有的事,如果這段時間內出現了大幅度的匯率波動,就有可能多賺或少賺一些。但近期的情況是,賠得多,賺得少。
訂單減少,加上貨在「囧途」、匯率波動,用張澤的一句話來形容個體外貿戶的狀態:「自疫情發生後,心一直是懸空的,不踏實。」
去哪兒打工?
如果說老闆們是在「愁」的話,那麼打工仔們更多的是在「撐」了。
已經被放假一周的小謝,在家瘋狂打了幾天的 游戲 ,如今已經有點玩厭了。小謝在東莞長安鎮的一家製表廠上班,3月23日工廠發出通告,因客戶減單,產能過剩,臨時放假八周。
由於春節假期和疫情的影響,工廠今年的工資還未發過。如果立即辭職的話,工廠會補兩個月工資給員工。小謝身上還有一萬來元積蓄,就沒急著辭職。但據他觀察,身邊一些愛玩的「月光」同事,已經開始找其他廠的活兒了。
「現在哪那麼容易重新找活兒?」當《南風窗》記者進一步詢問同事們的就職情況如何時,小謝笑道,「長安鎮這邊做外貿的多,現在辭工還來不及,哪裡招工噢。我聽說有一些朋友過年期間去做了口罩賺了一筆,不過現在國內產能上來也不太好做了。」
贛州市南康傢具產業園,工人將即將出口的成品傢具裝車
二月份以來,「口罩機就是印鈔機」的神話在輕紡界已經不是秘密了。疫情暴發後,中國新增了3萬多家做口罩的企業,有些資質尚未齊全的小作坊也依靠幾台口罩機達到了「月入千萬」的營收。
雖然口罩生產門檻不高,但能夠轉型醫療防護用品的企業仍屬少數。遠離輕紡行業的公司,就很難及時地找到原料和機器渠道。面對「國內日趨飽和,海外緊缺」的機會,也因為沒有出口資質無法吃到這一波紅利。
更多的外貿企業的第一選擇是停止生產和優化員工,通過停工裁員的方式減少成本壓力。
東莞一家主營玩具外貿公司的負責人王猛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公司的員工已從1500名裁減到了300名。無限期放假直到外貿環境好轉,鼓勵員工自謀出路。
也有公司在裁員方面更為克制,採用了停薪或減薪的方式,希望與員工共度時艱。小鄧在佛山一家節能燈具公司上班,公司已欠發了三個月的工資。
小鄧向記者透露,雖然理解公司的處境,但自己已經堅持不下去了。私下同事們也質疑「這是否違反了勞動法。體感上直接裁員給補償更加痛快」。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27日,我國進出口企業數量達641萬余家。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認為,隨著國際疫情進一步擴散,外貿進出口形勢可能還會進一步惡化。
一方面是企業停工停產增多,裁員增加。另一方面企業招聘收縮,市場就業機會不足。從事外貿相關行業的人口規模達1.8億人,未來這些人的生計如何解決,他們將何去何從? 現在看來問題並不比2008年的那場金融危機輕松。
扛下去
金融危機曾讓「出口」這駕馬車遭受過重創。
彼時正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融入全球生產鏈條的蜜月期,加工貿易發展迅猛。自2001年,每年出口的平均增長是GDP增長的1.5倍,出口是三駕馬車中跑得最快的。
到了2006年的時候,出口的貢獻佔比達到了峰值—36%。但次貸危機的傳導至世界後,外向經濟型的國家受到了劇烈沖擊,僅僅三年後,出口佔比跌到了24.5%。也正是這個時候,中國開始啟動「四萬億投資計劃」,試圖將經濟的動力轉向投資和消費另外兩駕馬車。
在全球化時代,外向型經濟體更加容易受到國際形勢的影響,戰爭、瘟疫、經濟危機等「黑天鵝」事件都可能會對經濟體造成重創。為了使經濟更加 健康 ,中國開始了漫長的結構調整。
義烏港港區,工人在向集裝箱裝運貨物,准備發往約旦
現在雖然仍未達到理想狀況, 比起發達國家,消費在GDP中的佔比仍顯不足,但是出口的佔比已調整至19%左右。 這也是中美貿易摩擦中,面對進出口制裁,中國整體經濟未受到大幅度波動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即便是出口的佔比在不斷下調,以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外貿行業,依然以吸納藍領工人為特點,為中國貢獻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有經濟學家做出判斷,一旦外貿倒閉潮來臨,約三分之一(5400萬)的從業人員將面臨失業。
根據《南風窗》記者的調查,發現眼下外貿業的供應鏈存在一個普遍現象。供應商不敢做,不敢賒賬;工廠不敢做,也沒辦法現金買材料;面對工廠和客戶,外貿公司進退兩難。
流動性的停滯讓經濟活動也停了下來,形成了惡性循環。外貿業的現金流極其重要,周德文口中的「多數企業活不了三個月」,正是因為三個月不回款,資金鏈就很難銜接上了。
如今從中央到地方,各項「穩外貿」措施正在陸續加緊出台。 商務部部長鍾山在《積極應對疫情沖擊,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一文中,正視了我國所面臨的包括履約接單困難、貿易壁壘增多種種挑戰,強調需加大金融、保險、財稅等支持力度,推動解決外貿企業面臨的成本上升、資金鏈緊張等突出問題。
「可以偏重選擇日韓、東盟等市場,疫情相對較輕,運輸距離較近。」針對外貿企業的一些具體調整措施,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何偉文給出了這樣的建議。「外貿企業也可以增加線上洽談成交,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同時將部分銷售轉向國內市場。」
「和2008年那場金融危機一樣,這個時候要扛住。扛不住就死了,扛住就還有希望。」從事外貿十多年的老兵李可沁告訴記者,這一次他也要扛下去。
(文中李可沁為化名)
編輯 | 譚保羅
排版 | STAN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6. 外貿訂單怎麼接
1、需要具備接單的能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找到靠譜的供應商提供產品,這就是你的後盾。
2、對外貿時流程要相當熟悉,如何回復客戶的詢價,如何做報價、做形式發票、合同、箱單等等。
3、注冊公司,外貿接單要退稅就必須要走公賬,所以你需要注冊一個公司,這個相當重要,否則無法操作,
4、開通個人外匯賬戶或者香港離岸賬戶,並且熟悉銀行的一些事物。
5、收到外匯以後,銀行會通知你有外匯到帳,這個時候你要做好結匯的准備。
外貿公司的業務范圍總體分為貨物貿易、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作為個體戶或小公司來說,一般不適宜從事技術貿易,而貨物的進出口貿易中的一些商品如糧食,是由一些指定公司專營的,個人不允許經營。而對於傢具、家電等佔用資金大、售後服務復雜的業務,對個人也不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