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慶悅城地理位置和介紹
德城鎮古稱康州,是一座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嶺南名郡,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廣東西江中游北岸,東距肇慶92,西距廣西梧州80公里,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康城大道、德慶大道、文化廣場、城雕公園以及德城大堤、西江大橋的相繼建成,三元塔、德慶孔廟(學宮)等古建築的修復和縣城各項基礎設施的完善,使一個現代化濱江旅遊城市初現雛形。 德城鎮地域面積17.5平方公里,轄下有4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53324人。城鎮交通方便,西江大橋飛架南北,超二級水泥路面的四車道321國道穿鎮而過;南臨「黃金水道」西江,客貨輪直達廣州、香港、澳門及廣西;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八公里長堤如盤龍雄踞在西江北岸,文化廣場和大型「巨龍」城雕,如鑲嵌在城區上的皇冠和寶石;進出口貨運集裝箱碼頭吞吐量大;先進的程式控制電話和行動電話連接世界各地;互聯網的建設使客戶能方便地接入國際互聯網,輕松實現信息資源的發布與共亨;電力供應充裕,勞動力資源充足;社會治安良好。德城鎮的地理位置、交通郵電、水電供應等,可謂得天獨厚。
德慶縣萬畝工業創業園又座落在德城鎮321國道旁,其發展目標是形成一個以工業區為主體的,以規模企業為龍頭,以高新科技為產業先導,配套有商業貿易、生活居住、文化娛樂等設施的現代化花園式創業園。現首期開發面積2150畝,已全面完成「三通一平」投入招商,為私營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載體。
近兩年來,德城鎮根據自身實際,積極實施「工業強鎮、商貿興鎮」的發展戰略,以發展民營經濟為第一要務,大抓招商引資,不斷完善「軟」、「硬」投資環境,制定德城鎮招商引資優惠辦法,做好「金牌保姆」服務,以優勢的投資環境吸引了眾多的投資創業者前來投資經商辦企業。德城鎮目前共有私營企業四十多家,其中較大規模的有德通公司、大一傢具有限公司、興邦冶煉廠、康州工藝廠、德慶風機廠、德城橡膠廠、德城制衣廠等企業,形成了以藤竹工藝、木雕工藝、風機系列、稀土冶煉、橡膠、制衣等主要行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43606萬元,比上年增長17.7%;工業總產值74560萬元,比利上年增長16%;農業總產值3238萬元,比上年增長6%;財政稅收入庫1978.49萬元,比上年增長36.50%,其中個體私營企業的納稅佔全鎮稅收的95%,個體私營經濟已成為我鎮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德城鎮,這個投資風水寶地,正張開雙臂,以優越的軟硬投資環境和「你發財、我發展」的新觀念,熱誠歡迎四海賓客前來投資。使投資者有豐厚的回報,德城鎮有更大的發展,達到「雙贏」的目的。我們深信,有了你的一份支持與關懷,德城鎮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燦爛美好,德城鎮的經濟必將會以更好更快的速度向前!
❷ 龍江鎮的概況
龍江鎮位於順德區西部,毗鄰廣州、深圳與港澳,地理位置優越,是珠江三角洲西部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G325國道、S121省道、佛開高速、珠二環高速、順番路、樂龍路貫穿而過,西江、北江流經轄區。轄區面積73.8平方公里,下轄10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常住人口23萬,其中戶籍人口9.8萬,是國家重點鎮、廣東省中心鎮,榮獲「中國傢具製造重鎮」、「中國傢具材料之都」、「中國塑料建材產業之都」、「國家衛生鎮」、「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廣東省歷史文化名鎮」等稱號。龍江經濟基礎扎實。明朝出現「四方商貿之地,六合堂奧之區」的繁榮景象。改革開放以來,龍江迅速成為廣東省專業鎮、順德區經濟重鎮,主要有傢具、塑料、家電、啤酒、飲料、紡織、服裝、有色金屬加工等行業。傢具和塑料建材為支柱產業,有傢具製造企業2000多家,材料交易市場7個,塑料建材企業220家,龍頭企業聯塑為上市公司。電子商務、汽車配件、LED等新興產業迅速發展。
龍江發展環境優越。立足當下,龍江改革創新,推進產業轉型,促進城市升級,優化民生服務,改善生態環境,逐步形成產城互動發展、政社協商共治、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碧桂園、保利等著名房企進駐,華美達等星級酒店興建,亞洲國際中央商務區、順德傢具國際采購中心、盈信廣場二期等一批項目落實,龍江宜居宜商環境更加美好。
2014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和鎮委的正確領導下,龍江鎮圍繞「城市升級引領轉型發展,共建共享幸福龍江」的戰略目標,同心協力,奮發進取,扎實推進龍江經濟社會民生各項事業發展,較好地完成了鎮十六屆人大第四、第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城市建設亮點突出。規劃出新成果,完成龍洲路以北、樂龍路以東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協助東頭村、官田村完成留用地規劃編制,著手編制中心區北片區、朝陽開發區一期和舊城區道路綜合整治規劃。推進工業大道、裏海路、官田南路、豐華北路4條道路以及舊區道路「五位一體」沿街景觀整治,其中豐華北路完成改造,被列為區城市升級示範工程,東華路(城區小學至高滘村路段)、北華路預計春節前完成主路面改造。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和電力配套工程,建成集北、東華路、豐華南路3座人行天橋,天湖體育公園即將開放,110kV開源站建成投產。「三舊」改造認定項目增至31個,總面積852畝。生態修復成效初顯。全面鋪開「美城行動」,龍江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改觀。完成珠二環龍江出入口匝道、沿線兩側綠化和廣湛高速公路龍江段生態景觀林帶建設一期、二期,啟動順番路、樂龍路、龍洲路龍江段綠化景觀方案設計。啟動西溪世埠涌截污和活化水資源工程,建成橫滘涌節制閘、左灘生活污水處理站,啟動污水處理廠二期、工業有機廢水回收處理廠建設。嚴厲打擊違法排污企業,整治三聯、南坑慈雲、河柏以及東頭吳涌4個村級工業區,關停不符合環保標准企業40間。啟動企業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建設,安裝在線監控設備62套,治理VOCs排放企業31間,完成全鎮空氣環境監控系統升級。綜合整治農村環境,完成仙塘農場污染治理。城市管理實效提升。數字城管系統覆蓋面積17平方公里,處理率98.9%,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投入1億多元推進環衛綜合保潔,實現全鎮立體化大保潔。制定了道路行業規劃,實行沿路以及住宅區商業街行業准入制度。嚴厲打擊違建行為,拆除違法用地建設共74宗,面積4.6萬平方米。優化公共交通服務,增設公交站亭45座、公共自行車站點11個。
升級步伐更實。頒發實施《龍江鎮傢具行業五年整治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成功與阿里巴巴簽約啟動龍江網上產業帶平台建設。編制傢具材料標准叢書,建立國家級水性木器塗裝實訓基地,推進傢具專利快速調處中心落地。成立龍江鎮家居設計師協會,「龍江設計」作品走進上海、成都等大型展會。新辦傢具銷售、電子商務貿易等配套行業企業560多戶,同比增長100%,顯示龍江傢具行業轉型步伐明顯,產業布局趨向多元化。推動聯塑集團擴能增產,優化發展戰略,參與多領域投資。後勁更足。亞洲國際、順德傢具國際采購中心、碧桂園鳳凰酒店、盈信二期、龍江購物中心、華美達、樂龍國際、廣域龍城、陳涌寶盈商業廣場等重點工商項目推進順利,部分項目開始招商;酒店業群興起,4家連鎖酒店進駐,新增朗廷、奧斯汀柏麗、盈信萬怡等多家三星級以上酒店,逐步形成第三產業發展雛形。電子商務初成集群,「龍傢具電商港」拓展到五大園區,聚集600多家電商企業,年交易額超30億元,其中龍頭傢具電子商務港、廣東車翼鳳城產業園、亞洲國際傢具材料交易中心和融美大廈被認定為區第一批電子商務特色產業園。務平台更好。建成知識產權、技術創新、工業設計、企業融資、產業專業信息等公共服務平台,引進創科檢測、126人才網等13家科技服務機構。啟動公共場所免費wifi服務,首期項目覆蓋龍江醫院、交通中心、文化廣場以及行政服務中心、市監分局、派出所服務大廳6個區域。納入省、市級重點項目6個,認定「龍騰企業」28家、「星光企業」113家。順德傢具研究院獲授「順德科普教育基地」稱號,其檢測中心獲認可標准從原來的128項擴大到181項。新增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6件、一般注冊商標822件以及省名牌產品2個。累計申請專利1637件,獲得專利授權1581件。引導鎮內企業資本化運營,協助托維亮化、億龍電器、卡迪傢具、愛米高傢具等有意向上市的企業對接服務機構。
平安建設成果顯著。投入3778萬元推進平安建設,整合群防群治隊伍,新建120支視頻監控、4個社區民警中隊監控室和3個高清治安卡口。創新綜治信訪模式,綜治工作站受理案件496件,辦結率100%;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糾紛471件,履行爭議標的額958萬元,調處成功率超99%。全鎮共接報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4.3%,交通事故宗數下降7.5%,直接經濟損失下降17.1%,轄區治安、交通秩序明顯好轉。共查處產品質量、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無證照經營等各類案件439宗,罰沒金額近170萬元,辦理消費投訴1196宗,辦結率100%;升級改造農貿市場7個,創建食品安全示範點10家、省餐飲服務A級單位10家、「陽光廚房」50家;龍江職業技術學校獲評「省級示範學校食堂」,聯塑機器製造有限公司獲評「區安全文化建設示範企業」;新增安全生產標准化企業132家,強化生產安全防範能力,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保障擴面增量。民生事業支出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63%。舉辦各類招聘會11場次,提供就業崗位1.4萬個,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4.7%,全鎮城鎮登記失業率2.61%。舉辦各類培訓班27場次,培訓轉移技能勞動力1205人。創建三星級標准仲裁庭,處理群體性勞資糾紛案件55宗,涉及金額2005.1萬元,其中處理欠薪逃匿案件21宗,為工人追討工資617.9萬元。接受各類救助申請317宗,發放救助款494萬元,發放各類供養費572萬元。新增公租房80套。落實農村養老保險待遇、被征地農民參保補貼。提高居家養老資助范圍和標准,資助對象從12類擴展至20類,全額資助每月由440元增至534元;556名老人享受到平安鍾服務,比往年增加3倍。獎勵扶助計劃生育家庭11430人共155萬元。慈善氛圍更加濃厚,「一對一關懷行動」成功幫扶694戶家庭,其中25戶成功脫貧;443人獲慈善助學金超100萬元,仁澤基金捐助善款超100萬元;新增「慈善映夕陽助老」、「聯塑助醫」等項目,「一元捐」項目不斷擴展范圍,排沙社區沙中村成立龍江首個以村小組名義冠名的愛心基金。鎮慈善會全年募集善款695萬元,發放善款613萬元。服務增效。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教育,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資助教育的良好氛圍。完成3所學校運動場改造,提升改造一批中小學功能場室、教學裝備,新增民辦幼兒園2所。加強學校內涵建設,中小學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啟動北山社區衛生服務站異地重建,創建「佛山市健康村(社區)」3個,扎實做好H7N9禽流感、登革熱等傳染病防控工作,切實保障群眾的身體健康。落實「單獨兩孩」政策,發出同意再生育一胎子女決定書187份。積極傳播龍江正能量,17個村(社區)出版50期村(居)報,區級以上媒體報道超過350篇。成功舉辦首屆鎮運會、殘疾人運動會和第五屆全國五人龍舟賽等重大文體賽事,以及第四屆「龍江好人」之星評選活動。搭建了高層次的中西文化交流平台。創建「廣東曲藝青少兒傳承基地」。創文工作取得長足進步,實地測評總成績居全區第一。東海村獲評順德區第五批「文化示範村」和第六批「全民健身示範村(社區)」。合力持續加強。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活躍,成立鎮職工服務中心、家庭教育心理咨詢服務中心、義務工作者聯合會、婦女事業促進會、首批家庭親子志願服務隊、外來務工黨員服務中心以及4個村(居)社工服務站,開展多元化社區活動,「愛在社區」系列活動遍布23個村(社區)。完成村(居)委會、股份社換屆選舉,增強基層凝聚力。公共決策咨詢邁向制度化、常態化,僑務、優撫、統計、信訪、武裝、檔案、對口扶貧等工作取得新進步。改革持續深化。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6個村(居)成立議事監事會。推進政府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輪崗、出國(境)審批、公務考察學習、聘員考試錄用、年休假管理、行政服務站聘員管理等制度。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持續激發市場活力,新登記市場主體2736戶,同比增長21%;推進並聯審批,實現「一窗收件、一表登記、三證同發」。實行網上年報備案制度,共11130戶企業和個體戶通過網上備案。完成「個轉企」206戶,完成數量名列全區第一。績效持續提升。作風建設成效顯著,全鎮壓縮「三公」經費及會議費46.8%,精簡會議11%,減少發文18%,壓縮評比達標表彰活動17%,立、廢、改的制度合計32項。破解一批困擾群眾的難題,解決17個村(居)共18個股份社征地留用地指標887畝。實施重大項目監督、正向激勵導向績效考核等管理辦法,扎實推進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形成為民清廉、務實幹事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