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明清傢具--承具》特種郵票背景資料
《明清傢具——承具》特種郵票展示了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觀復博物館和海外的明清傢具承具,包括明代黃花梨平頭案、清代黃花梨透雕螭紋方桌、明代黃花梨高束腰石面方香幾和明代鐵梨象紋翹頭案。
古代傢具中,明清傢具尤為傑出,以其材質考究、工藝精湛而著稱,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典範。承具主要功能是用於承放物品,包括案、桌、幾三類器物,結構相似,外形簡單區分:腿足縮進面板兩端者為案,體形龐大;腿足位於面板四周者為桌;體形矮小者為幾。
古典傢具是中國藝術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不僅服務於人的使用價值,還凝聚著特定時期的藝術風格,綜合反映了歷史階段的生產、生活、觀念、審美和科技水平。明代傢具造型、裝飾、工藝、材料達到盡善盡美,後世譽為「明式傢具」。清代傢具設計巧妙、裝飾華麗、做工精細、富於變化,尤其是乾隆時期的宮廷傢具,材質與工藝達到巔峰。
明式傢具紋飾題材傾向性選擇植物、風景、動物等,大量採用吉祥寓意的主題,如方勝、盤長、萬字、如意等,風格雅逸,增強了傢具的高雅氣度。清式傢具紋飾圖案題材豐富,從植物、動物、風景到人物無所不有,但多貼近生活,不如明式傢具超逸。紋飾題材選擇不如明式傢具講究,多為了顯示華貴富麗。
平頭案是一種供寫字作畫的傢具,面寬尖,主要用於繪畫或書法創作。案是長方形承具,比例精到,條案窄長,以線條裝飾為主。方桌面呈正方形,結構嚴謹,規格有大小之分。香幾是古代承放香爐的傢具,多為圓形,腿足彎誇張,常居中設置。翹頭案兩端裝有翹起的「飛角」,多用於陳設。酒桌起源於五代、北宋,常用於酒宴,邊緣多起一「擋水線」以防止酒餚傾灑。
㈡ 《明清傢具--承具》特種郵票的詳細介紹
此次郵票的另一特色即展現在郵票大版上,與以往大多數每枚郵票一版不同,此次採用的方式為一、二圖一版,三、四圖一版,每版12枚郵票,每張各六枚。並於大版中部及上方配以文字介紹,更凸顯整套郵票的古樸典雅。
小本票中則配以書法家杜大愷的書法和明代仇十洲的畫作作為插圖。插圖展現的為明清時期人們使用承具的生活場景,體現承具之功用。而「古拙簡朴」、「氣局高岸」、「簡約雋永」「雲卷如意」的書法題字則分別表現酒桌、四平桌、香幾、條案的特點。 此次郵票設計也是與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的又一次合作,其中小本票的文字介紹部分由馬未都先生親自撰寫,詳細的介紹了明清承具的特點和價值。
根據此前發行的明清傢具系列郵票《明清傢具——坐具》的市場價格來說,《明清傢具——坐具》套票和小本票沒有像《壬辰龍》、《中國銀行》等新郵價格有一飛沖天的勢頭,但也在發行將近一年的時間里保持在了一個較合理且穩定的價位,且此套郵票因其設計的精美性和藝術性受到了廣大集郵迷的追捧和喜愛。相信《明清傢具——承具》會有如《明清傢具——坐具》一樣保持在一個較高且穩定的價位,對於集郵迷的收藏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小本票文字介紹:承具,以工作為常態所使用的傢具叫承具,一般通俗的被稱作桌案。桌與案在中文中區別明顯,案的出現遠早於桌,那時中華民族還席地而坐,舉案齊眉的案乃是後來案的雛形,古籍記載:「無足曰盤,有足曰案,所依陳舉食也。」。而桌在宋尚寫成「卓」,取卓然高立之意,可見先人起居由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轉化時改變視角的重要。
桌與案的功能雖有交叉,但各司其責。桌日用為常,尤其多用於膳食,故成為了量詞,有一桌宴席之說。而案多與工作相關,案牘演化為案件,最終引申為今義。
桌與案外形差異清晰,四足直抵四角為桌,四足從雙側縮進一段距離為案,與其尺寸大小高矮無關。案之形雖多變,以態勢論僅三式,即翹頭案、平頭案、卷書案。翹頭案兩端翹起,形態飛揚,公事多用。平頭案形態平和,置於書房,讀書作畫最為適合。卷書案兩端下卷,形態收斂,手撫琴清供物我兩宜。故案雖萬變,不離其宗。桌比案造型豐富。八仙桌四平八穩,明清之後多用於膳食,中國人認為吃這件事俗,故連累了桌。但也有書桌畫桌之類,尤其大畫桌,下部空間寬綽,腿部活動自如,明清時期深受文人喜愛。由於桌的特性,明清兩朝演化出多種造型。常見的有圓桌、半圓桌、梯形桌、異型桌、炕桌,這類承具更多的是為了調節室內氣氛,一圓破方,陳設功能大於實用功能,讓生活多些趣味,繼而提高了生活品質。承具以其承受工作的性質分清桌案,這是國人的一大發明。用形式區分桌案,進而從精神上區別開來,讓一個簡單的承具不僅有功能上的追求,還有精神上的追求。這在世界傢具史上僅見,也正是中國人的聰慧所在。
畫案:長方形、四足不在四角而是兩頭縮進頂面的承具即為案。案面平直,兩端無飾的便是「平頭案」。其中尺寸較寬大,且主要供寫字作畫用的案形傢具,一般被稱為書案或畫案。
方桌:四足頂在四角位置的承具即為桌。面呈正方形的稱為「方桌」。方桌的規格有大小之分,常見的有「八仙桌」、「四仙桌」等。按其基本造型也可分為無束腰桌和有束腰桌兩種。
香幾:一種小型承具,因多用於承放香爐而得名。香幾大多形制較高,一般呈圓形或方形,不論在室內或室外,多居中設置,無依無傍。面面宜人觀賞,更是文人雅士所必備之器具。
翹頭案:因案面兩端裝有翹起的飛角而得名。大多在兩側面兩腿之間設擋板,並施以精美的雕刻,且下承拖泥。翹頭案主要供陳設之用,多至於寺院、祠堂和衙門,屬於供案的一種形式。
㈢ 《明清傢具--承具》特種郵票的背景資料
郵票分別展現了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觀復博物館和海外的明清傢具承具中的明代黃花梨平頭案、清代黃花梨透雕螭紋方桌、明代黃花梨高束腰石面方香幾和明代鐵梨象紋翹頭案。
古代傢具以明清傢具最為傑出,明清傢具以材質考究、工藝精湛而著稱,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典範,具有很高的觀賞與收藏價值。 承具的主要功能是用於承放物品。承具為支承、承放之意,一般包括案、桌、幾三類器物, 三者結構大體相同。簡單外形區分如下:腿足縮進面板兩端者為案,體形也最為龐大;腿足位於面板四周者為桌;體形矮小很多者為幾。
古典傢具是中國悠久燦爛的藝術文化中的一顆摧燦的明珠。古典傢具的價值不僅僅是服務於人的使用價值,同時還凝聚著在特定環境下形成的各個時期不同的藝術風格,綜合反映了不同歷史階段的生產發展、生活習俗、觀念意識、審美情趣以及科學技術 和物質的發展水平。
明代是我國傢具史上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傢具的造型、裝飾、工藝、材料等,都已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地,具有典雅、 簡潔的時代特色,後世譽之為 「明式傢具」。清式傢具以設計巧妙、裝飾華麗、做工精細、富於變化特點。尤其是乾隆時期的宮廷傢具,材質之優、工藝之精,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明清傢具典型地體現了中國傢具精湛的工藝價值、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
明式傢具的紋飾題材有 自己的傾向性和選擇性,如 松、竹、梅、蘭、石榴、靈芝、蓮花等植物題材;山石、流水、村 居、樓閣等風景題材;魚藻、祥 麟、瑞獅、喜鵲等動物題材較多見。明式傢具紋飾題材最突. 出的特點是大量採用帶有吉祥寓意的主題,如方勝、盤長、 萬字、如意、雲頭、龜背、曲尺、 連環等紋,與清式傢具相比, 明式傢具紋飾題材的寓意大都比較雅逸,頗有「明月清泉」、「陽春白雪」之類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強了明式家 具的高雅氣廣。
清式傢具以雕繪滿眼絢爛華麗見長,其紋飾圖案也相應地體現著這種美學風格。清 代傢具紋飾圖案的題材在明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拓寬,植物、動物、風景、人物無所不有,十分豐富。吉祥圖案在這一時期亦非常流行但這一時期所流行的圖案大都貼近老百姓的生活,與明式傢具的陽春白雪相比,顯得有些世俗化。晚清的傢具裝飾花紋多以各類物品的名稱拼湊成吉祥語,如「鹿鶴同春」、「年年有餘」、「鳳戲牡丹」、「花開富貴」、「指日高升」、「早生貴子」 等,宮廷貴族的傢具則多用 「祥雲捧日」、「雙龍戲珠」、「洪福齊天」、「五福捧壽」等。總之,題材豐富多彩是清式傢具紋飾圖案的特點之一。清式傢具紋飾題材大多出自老百姓的樸素生活意願或統治者炫耀權力財富的功利要求,不如明式傢具超逸。對於紋飾題材的選擇,也不如明式傢具講究,有些傢具紋飾圖案顯然是單純為了顯示華貴富麗,而很少注意題材的貼切性。
平頭案
尺寸較寬尖,主要供寫字作畫用的案形傢具。畫案大多不做「飛角」,屬平頭案。主要用於繪畫或書法創作等。案是一種長方形的承具,長一丈左右,寬一尺多,放陳設品用,與桌子的差別是因腿足位置不同而採用不同的結構方式,故稱「案」而一般不稱「桌」。條案 、也是各種長條形幾案的總稱。如書案、畫案、平頭案,翹頭案 等。案是中國古代傢具陳設中最常用的傢具。
案的品種、形式較為復 雜』從面上分有平頭案和翹頭案,基本形狀是夾頭榫和插肩榫兩類。一般來講,明式條案窄長,以線條裝飾為主,比例精到,清式條案則較寬,多以 吉祥圖案、福壽傢具紋樣裝 '飾。案是禮儀性很強的傢具, 陳設非常靈活,明清時期人們常將其設於正廳之間,上配中 堂,前配方桌、對椅,側間設案 者多位於窗前或山牆處,上置 花瓶、座鍾和梳妝用具等物品,特別是書齋、畫室、閨閣、 佛堂等高雅場合更為多見,其上或擺書函、文具,或放畫軸、字帖,或陳鼎雅物,或置香薰、 拂塵等,旨在與室內裝潢和其他傢具協調統一,從而形成高雅和諧的布局效果。
方桌
面呈正方形的桌子,與腿足之間直角相交,且每個角都以三根方材格角結合在一起, 使轉角從三面看都形成格角斜線,其造型簡潔,結構嚴謹, 設計巧妙,氣質古樸典雅。規格有大小之分,方桌的基本造型,可分為無束腰方桌和有束腰方桌兩種。常見的有「八仙桌」、「四仙桌」,前者約110厘米見方,後者約86厘米見方。
香幾
古代承放香爐用的傢具,因置香爐而得名。一般傢具多作方形或長方形,香幾則大多為圓形,較高,而且腿足彎 較誇張,且多三彎腳,足下有「托泥'香幾不論在室內或室外,多居中設置,無依無傍,面面宜人觀賞。香幾在清代以前十分流行,焚香本是中國古人祭祀儀式之一,到唐宋,香幾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組成的一部分,從「焚香操琴'「焚香沐浴」、「明窗凈幾、焚香其中」 等詞語中可看到古代貴族日常生活中香煙繚繞的景象,顯示了古代文人對絕俗優雅的生活情趣的追求,焚香置爐的香幾成為庭室的必備傢具就在之中了。
香幾的使用大多成組或成對,個別也有單獨使用的。《遵生八箋·燕閑清賞》中關於香幾的描述就很詳細:「芍室中香幾之制有二,高者二尺八寸,幾面或大理石、瑪瑙石,或以骨柏楠鑲心,或四、八角,或萬,或梅花,或葵花、慈菇,或圓為式,或漆,或水磨渚木成造者,用以閣蒲石,或單玩美石,或置香盤,或置花尊以插多花,或革置一爐焚香,此高幾也。」香幾的式樣之多,有高矮之別,且不專為焚香,也可別用。如擺放各式陳設、擺玩 之類,以供清玩,甚快心目。
從明代繪畫中所見,當時香幾兼有茶幾的功能,到了清代,茶幾才從香幾中分離出來,演變為一個獨立的新品種。一般來講,茶幾較矮小,有的還做成兩層式,與香幾比較容易區別。清代茶幾較少單獨擺設,往往放置於一對扶手椅之間,成套陳設在廳堂兩側。
翹頭案
案是一種長方形、下有足的承托傢具。條案案面兩端裝有翹起的「飛角」,故稱「翹頭案' 明清時期主要是供陳設的承具。翹頭案大多設有擋板,並施加精美的雕刻。由於擋板用料較其他傢具厚,常作鏤空雕。
酒桌
酒桌起源於五代、北宋, 常用於酒宴。沿面邊緣多起一 道陽線,叫做「擋水線」,用作 阻擋酒餚傾灑,.以防流沾衣襟。